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5|回复: 0

【语文运动】之38 --歌词为什么会有歧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 22: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王佩
来源:文艺论坛

----------------------------------------------------------------------------------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帖子《歌词的歧义》,网友们历数了许多年来误解的歌词,像什么“我的头像山沟……”(原词:“我低头向山沟”),帖子最后,网友们把听不清歌词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听力不好。

究竟是我们的听力有问题,还是歌词本身有毛病?都不是!歌词之所以产生歧义,跟词作者无关,完全是作曲者的责任!

我们知道,汉语在发声方面与外语不同,汉语有四个声调,发起声来抑扬顿挫。换句话说,汉语本身是有旋律的。在人声嘈杂的地方,你跟别人说话,对方的吐字你听不太清楚,但是你根据他发声的声调(旋律),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在说什么。中国民间有一种叫雷琴的乐器,可以模仿人演唱,利用的就是汉语本身的旋律性。研究表明,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果用“五度标记法”记录的话,大体相当于[55]、[35]、[214] 和 [51],我们可以看出,阴平的音律比其余三个声调要高。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汉语本身就有旋律,那为汉语唱词谱曲就决不能无视这个规律。用句行话,谱曲必须要做到“按字行腔”,“按字行腔”简单地说,就是“低音低唱,高音高唱”,音律高的字不能唱成低音,音律低的字不能唱成高音。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律,听众就会听不清楚,甚至会产生误解。这一点在京剧和其他戏曲中,已是一种常识,京剧演员管不“按字行腔”的唱法叫“倒字”。

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许多歌词听不清楚,甚至会产生歧义?原因就是这些歌曲没有“按字行腔”,歌手演唱的时候“倒字”了。

我们看看前面举的《信天游》这个例子,“我低头”的“低”声调是阴平,曲调应该向高处走,但是在歌曲中,曲调却低了下来,听起来像去声的“地”,这也就难怪听众会听成“我的头”。再举一个例子,十多年前费翔唱过一首《故乡的云》,其中有句歌词:“归来吧,归来吆……”有人听成“鬼来吧,鬼来吆……”发生这个误会的原因就是“倒字”,“归”是阴平,应该高唱,在歌曲中却唱低了;“鬼”是上声,恰恰应该低唱。因此大家听起来,就觉得是“鬼”来了。

“按字行腔”是京剧大师程砚秋较早提出来的,建国后于会泳写出了《论腔词关系》,对这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按字行腔”准确揭示了汉语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可惜的是,如今按照这个规律创作的作曲家已如凤毛麟角!这也就难怪我们会听到那么多费解的歌词,会闹出那么多误解歌词的笑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1 03:53 , Processed in 0.069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