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湘里妹子

人体经络穴位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1 12: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2 于 2014-5-21 12:12 编辑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1.长寿穴 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2.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3.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4.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5.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6.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7.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8.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发表于 2014-5-21 1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发表于 2014-5-21 12: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摩人体“黄金点”治未病-

    人的身体结构与黄金分割律有着令人惊叹的密切关系,人的肚脐不仅是身体高度的“黄金点”,而且也是自我保健的“黄金点”。肚脐以上的“黄金点”在咽喉,肚脐以下的在膝盖,上肢的在肘关节。肚脐、咽喉、膝盖、肘关节这四个部位,是养身健体、防病治疗的“黄金点”。多年的实践证明,经常按摩这几个“黄金点”,对健身防病有重要作用。-



    { 按摩顺序 }-



    [第一步] 先把左手掌放在肚脐上,右手掌抚在左手掌上,按顺时针方向揉肚脐36次;再换右手掌贴肚脐上,左手掌抚在右手掌上,按逆时针方向揉肚脐36次。紧接着重复上述动作,按顺时针方向揉腹108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腹108次。-


    [第二步] 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揉摩左肘关节36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摩左肘关节36次。后用左手,按顺时针方向揉摩右肘关节36次,按逆时针方向揉摩右肘关节36次。紧接着用大拇指揉曲池穴36次。-


    [第三步] 先用左手,按顺时针方向揉摩咽喉36次,再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揉摩36次。紧接着左右手同时交替往下揉摩咽喉36次。-


    [第四步] 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揉摩左膝盖36次,再逆时针方向36次。紧接着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第二指)同时揉左膝眼36次;用左手按顺时针方向揉摩右膝盖36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36次。紧接着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揉右膝眼36次。早上起床时,上述4步,再重复做l遍。-



    { 保健效果 }-



    揉摩肚脐加上揉腹,以往便溏的现象悄然隐退了,腹部隐痛再也没有光临过。说起腹痛,我讲一个切身的体会:在上学时,有一次我从学校往家走。刚走到半路上腹痛发作了,当时我双手抱着腹部,弯着腰,站立不起来,无法动步行走,更无法得到任何帮助。当时我急中生智,心想肚脐是胎儿与母体相连的脐带,一定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相联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穴位。于是我用右手慢慢摸索,发现肚脐处像一段胶管子似的,我用手握住,使劲狠狠掐了3下,腹痛奇迹般地消失了,腰也能伸直了,脚也可以走了。揉肚脐和揉腹,具有强健胃肠机能,加快肠道蠕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以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疡、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揉摩腹部能促进脂肪的消耗,堪称是减肥健美法宝。由于肚脐是整个人体的“黄金点”,连通全身所有经脉,所以揉肚脐能治疗多种疾病。-


    揉摩咽喉以后,以往喉头痛消失了,揉摩咽喉,还能使脑供血充足,提高大脑功能。真是“咽喉要道通,百病永无踪”。-


    揉摩肘关节后,以往若做了重活,手酸痛抬不起来的现象没有了,肘关节痛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手比过去灵活得多了,做重活也有劲了。-

    揉摩膝盖后,以往膝盖冰凉、膝关节疼痛现象也“奇迹”般地治愈了。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乏力和膝关节疼痛。还可使关节灵活,腿部肌肉和步行能力增强。-

发表于 2014-5-21 1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穴性小结

一、十二原穴

一、概述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二、十二原穴表



经络

原穴

经络

原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太渊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手少阴心经

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太白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冲阳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足少阳胆经

丘墟

足少阴肾经

太溪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三、原穴的应用

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四、原穴口诀

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


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


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二、十五络穴

一、
概述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位于胸胁部。--,合称十五络穴。--

二、
络穴的治疗作用

1、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治疗。--

2、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3、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三、络穴口诀


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

脾经大包不可忘。 --



经络

络穴

经络

络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列缺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手少阴心经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公孙、大包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丰隆

足厥阴肝经

蠡沟;-

足少阳胆经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飞扬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三、原络配穴:-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口诀: --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肾与膀胱相表里)--


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心包与三焦相配) --

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肝胆相表里) --



经络

原穴

络穴

经络

原穴

络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大包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四、
十六郄穴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 --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个。 -

1、阴经郄穴口诀: --


太阴肺经找孔最,太阴脾经寻地机; --


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 --


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 --


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

2、阳经郄穴口诀: -
    阳明大肠寻温溜,阳明胃经是梁丘; --


太阳小肠找养老,太阳膀胱得金门; --


少阳三焦点会宗,少阳胆经按外丘; --


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附阳。 -

(注:1、会宗在支沟穴旁2、阳交、附阳均在小腿胆经上) --



经络

郄穴

经络

郄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跷脉

交信

阳跷脉

附阳


五、
十二墓穴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

募穴口诀: --


肝募期门,心巨厥;--


脾募章门,肺中府;--


肾募京门,胃中脘;--


大肠天枢,胆日月;--


小肠关元,膀中极;--

三焦石门,包膻中。-



经络

墓穴

经络

墓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天枢

手厥阴心包经

膻中

手少阳三焦经

石门

手少阴心经

巨厥

手太阳小肠经

关元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章门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中脘

足厥阴肝经

期门

足少阳胆经

日月

足少阴肾经

京门

足太阳膀胱经

中极


六、俞穴: --


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   -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经,有的在-其它经络,其名称顺序如下: --


肺经的肺俞,心经的心俞,心包的阙阴俞,脾经的脾俞,肾经的肾俞,-肝经的肝俞,大肠经的大肠俞,小肠经的小肠俞,三焦经的三焦俞,胃-经的胃俞,膀胱经的膀胱俞,胆经的胆俞。 --



经络

俞穴

经络

俞穴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肺俞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俞

手厥阴心包经

心俞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俞

手少阴心经

厥阴俞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俞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脾俞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胃俞

足厥阴肝经

肝俞

足少阳胆经

胆俞

足少阴肾经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俞


俞穴和募穴的关系: -俞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结聚的部位。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但二者的主治作用又各具特点。有书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经气可以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相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总称。当机体发生病变,还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说。阴证,含有“脏病、寒证,虚证”之义;阳-证,则含有“腑证、热证、实证”之上义。在临床上,“背俞穴”偏于主治阴性病症,“腹募穴”偏于主治阳性病-症。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俞、募穴上可以表现出某些异常的-变化,如皮肤变色,凹陷,突起,按压有结节、条索状,半球状的异-物。在治疗之上,“俞募穴”不仅对脏腑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各脏腑络属的器官及皮肉筋骨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肝俞,为肝-脏之气直接输注之处,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 --

    1.俞募相配: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二-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对治疗脏腑病症疗效颇著,在临床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尤其是症状比较错综复杂的患者用配穴的疗效最佳。--

    2.募合、俞原配合: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募穴与本脏腑合穴相配,本脏-腑的背俞穴与本脏腑原穴相配,属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阳-性病症(包括腑病、实证、热证),背俞穴主治偏重于阴性病症 (包括脏-证,虚证,寒证);合穴主治内腑,偏于通降;原穴主治内脏偏于扶正祛--邪,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此外,临床取用俞、募穴-时,还可视不同病情,根据经络理论结合各种配穴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


七、八脉交会穴: --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


八脉指的是: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

A八脉交会穴分别为: --

    1、阴维脉:内关。2、阳维脉:外
关。--

    3、阴跷脉:照海。4、阳跷脉:申
脉。--

    5、任
脉:列缺。6、督
脉:后
溪。

7、冲
脉:公孙。8、带
脉:足临泣。 --

经脉

八脉交会穴

经脉

八脉交会穴

任脉

列缺

督脉

后溪

阴维脉

内关

阳维脉

外关

阴跷脉

照海

阳跷脉

申脉

冲脉

公孙

带脉

足临泣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 1、内关、公孙(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

    2、后溪、申脉(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 --

    3、外关、足临泣(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

    4、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总表

经络

十二

原穴

十五

络穴

十六

郄穴、

十二

募穴

十二

俞穴、

八脉

交会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孔最

中府

肺俞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郄门

膻中

心俞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阴郄

巨厥

厥阴俞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温溜

天枢

大肠俞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会宗

石门

三焦俞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养老

关元

小肠俞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大包

地机

章门

脾俞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中都

期门

肝俞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水泉

京门

肾俞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梁丘

中脘

胃俞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外丘

日月

胆俞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金门

中极

膀胱俞

任脉

鸠尾

列缺

阴维脉

筑宾

内关

阴跷脉

交信

照海

冲脉

公孙

督脉

长强

后溪

阳维脉

阳交

外关

阳跷脉

附阳

申脉

带脉

足临泣







发表于 2014-5-21 12: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21 12: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穴位图


来源:

http://www.21nx.com/c/am/pic/



人体穴位图解首页
穴位疗法基本常识
 头部穴位图解(正面)
 头部穴位图解(背面)
 头部穴位图解(侧面)
 胸部腹部穴位图解 
 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
 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
 人体上肢穴位图解 
 人体下肢穴位图解 
 人体足部穴位图解 
 数脊椎骨窍门图解 
 人体穴位图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部穴位图(背面)
 人体前部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上肢内侧穴位图
 上肢外侧穴位图
 下肢内侧穴位图
 下肢外侧穴位图
 耳部全息穴位图
 人体骨骼名称图 
 三阴交穴
十四经穴经外穴耳针耳穴腧穴歌决中医针灸中医拔罐中医刮痧中医按摩中医艾灸中医经络经络腧穴学

足部穴位图解

耳部穴位图解

背部穴位图解

找穴位时,如果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或麻木或疼痛的感觉,这说明找准了穴位。
很多人认为穴位按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更大的好处在于及时纠正气血经络的不通,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因为穴位是体表经络气血输注身体外部的特殊位置,通过刺激穴位,能起到调整体内气血运行的目的。

人体穴位示意图

人体穴位分布图
腰眼穴
百会穴
百里穴
承扶穴
承泣穴
承山穴
尺泽穴
大肠俞
大敦穴
大赫穴
大巨穴
大迎穴
大椎穴
胆俞穴
耳门穴
发际点
肺俞穴
风池穴
风府穴
风门穴
复溜穴
肝俞穴
痞根穴
肩前穴
膏肓穴
膈俞穴
关元穴
关元俞
合谷穴
或中穴
脊中穴
颊车穴
肩根穴
肩井穴
肩外俞
解溪穴
睛明穴
鸠尾穴
巨阙穴
厥阴俞
客主人
孔最穴
昆仑穴
里内庭
梁丘穴
桥弓穴
腰奇穴
肩后穴
列缺穴
足临泣
命门穴
内关穴
膀胱俞
脾俞穴
期门穴
气海穴
气舍穴
气穴
丘墟穴
曲池穴
曲垣穴
人迎穴
日月穴
三焦俞
三阴交
膻中穴
少冲穴
申脉穴
身柱穴
上关穴
玉液穴
聚泉穴
神道穴
神门穴
肾俞穴
手三里
水分穴
水沟穴
四白穴
太白穴
太冲穴
太溪穴
太阳穴
太渊穴
陶道穴
天枢穴
天突穴
天柱穴
天宗穴
听宫穴
瞳子髎
头维穴
外关穴
定喘穴
十宣穴
海泉穴
完骨穴
委中穴
胃俞穴
膝眼穴
下关穴
小肠俞
心俞穴
行间穴
血海穴
哑门穴
眼点穴
阳白穴
阳池穴
阳陵泉
腰阳关
腰俞穴
翳风穴
阴谷穴
阴陵泉
印堂穴
迎香穴
八邪穴
八风穴
金津穴
涌泉穴
俞府穴
攒竹穴
指间穴
至阳穴
志室穴
治喘穴
治痒穴
中极穴
中脘穴
中渚穴
足三里
落枕穴
下痢穴
口内点
胃肠点
上仙点
高血压点
第二厉兑
第三厉兑
六华灸穴
百虫窝穴
颈百劳穴
十七椎穴

人体穴位取穴窍门
  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细节请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人体穴位图下载”。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人体穴位按摩图”。

发表于 2014-5-22 15: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对健康保健挺有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20:21 , Processed in 0.07644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