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0|回复: 1

诗人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6 2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5-01-22 09:03:15


  近日,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这个患有脑瘫的湖北农妇,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第一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也将于下月出版。

  余秀华为什么会一夜爆红?她的诗歌、身份与经历,都从不同角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经过

  以诗歌为拐杖的独行侠爆红

  “需要多少人间灰尘/才能掩盖住一个女子/血肉模糊却依然发出光芒的情意……”

  —《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

  余秀华的“预热”可以推及至去年,2014年9月,《诗刊》重点推出余秀华的诗,《诗刊》编辑刘年向读者郑重推荐余秀华,引发诗坛广泛关注。再早些时候,她被邀请到北京一所大学参加诗歌朗诵活动,还受到了《人民日报》等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余秀华在三年前就曾小有名气,只不过影响不大。

  真正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的,是2014年11月10日,诗刊社微信公众号选发了余秀华的诗,并拟定标题:“摇摇晃晃的人间— 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这篇文章在此后的几天“病毒般蔓延”,激起一波又一波阅读和转发热潮,阅读量超过6万次,这位以诗歌为拐杖的“独行侠”一夜爆红。

  特别的诗句加上颇为坎坷的个人经历,诗人与农妇双重身份的矛盾与戏剧性— 这一切令余秀华一瞬间爆红。旅美女性主义学者沈睿将余秀华比作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而后者被称为美国传奇诗人。当《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众多社交平台,文艺评论家和诗人的目光也被吸引过来,随后的评论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

  反应

  草根的狂欢与评论家的沉默

  “但悲伤总是如此可贵/你确定我的存在/肯给予慈悲/同情/爱恨和离别……”

  —《日记:我仅仅存在于此》

  网络上,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诗情直击人心,惊世骇俗,醉心于她的诗行质朴滚烫,清新纯净,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民间关注余秀华的诗歌,但是一些著名评论家,学院派的人,对这件事情视而不见,我就奇怪了。”这是编辑刘年的疑惑。事实确实如此,各地媒体记者联系数位评论家,他们或表示没读过,或不愿意发表意见,或直接问“这有可能是炒作吧?”。

  草根的狂欢与评论家的沉默,构成了某种张力

  在诗人伊沙看来,这些年,大众每次关注诗人,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什么自杀啊,什么梨花体羊羔体啊,什么古体诗获"鲁奖",臭不可闻……”伊沙笑道。这一次,“脑瘫诗人”的标签让诗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如果没有告诉你她是一个脑瘫患者,没有告诉你她生活的背景,只是一个农妇写的诗,我相信很多人感动的程度就要下降了。”伊沙认为,“你说善良也罢,说糊涂也罢”,更多的读者被同情心所绑架。

  有评论人士称,纵观余秀华的诗歌,或许在诗坛专业诗人们看来,成就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那些涌动在她诗中的明晃晃的野生的美,足以触碰到世人内心的水火。“质朴”、“自由”、“野性”、“冲击力”……这些正是网友评价余秀华诗句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自述

  诗歌没有能力改变生活

  “假如你是沉默的/身边的那个人也无法窃取/你内心的花园/内心的蜜/你的甜蜜将一直为自己所有/没有一个盗贼/没有季节错乱的蜜蜂/雪徐徐落进院子里/世界维持着昨天的次序……”

  —《假如你是沉默的》

  “我穿的羽绒服是红色的。”如今面对媒体的采访,余秀华幽默地回应她的“红”。

  在随笔《摇摇晃晃到人间》中,余秀华这样写:“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

  她不能干重活,平常就扫扫院子,农忙时帮忙烧饭洗衣,也摘棉花,更多时间,她孤独,这促使她沉思,写诗。“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在给《诗刊》配发的自述中,余秀华写道,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在她生活的横店村,余秀华没有读者。“字都认识,但不知道她写的啥。”对村民的看法,她也坦然:“写诗,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事。”

  有人称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对此评价,余秀华呵呵一笑:“我不认识她”。但她认为,“人生到此,仿佛所有的不幸、磨难,都得到了回报。我觉得超过了我应该得到的。”

  被命中的劫数幽禁于残缺的肉身,她的内心却散发出令世人惊呼瞩目的光芒,化而为诗,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但喧哗也因诗歌而来,她最终用沉默之诗回应了这场骚动。当她被要求现场作诗时,她写道:“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

  终于被人发现了才华,她却感到了疲惫。她对记者一一笑脸相迎,却不肯留电话。“诗歌并不能改变生活”,余秀华几次这么说。“这只是一时的,并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很快就会过去。”余秀华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她说,“我不想这样被关注,我的生活终归平淡,我的诗歌没你们说得那么好。”

  声音

  “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 学者、诗人沈睿

  “余秀华的诗,语言表达比较有力量,有质感,有痛感,文学性也不低。就算不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她也是位不错的诗人。”

  —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

  “如果没有告诉你她是一个脑瘫患者,没有告诉你她生活的背景,只是一个农妇写的诗,我相信很多人感动的程度就要下降了,更多的读者被同情心所绑架。”

  — 诗人伊沙

  “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

  — 出版人、诗人沈浩波

  “大众喜欢的诗人,也能是好诗人。”

  — 作家廖伟棠

  观察

  社交媒介成就了余秀华神话

  余秀华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励志片,当一个照片上看起来显得有些土气,而气质又略显张扬的“中国版”海伦·凯勒出现在面前,哪怕她不是一个诗人,也很容易打动人们的内心。

  余秀华为什么会这么红?这是很多人发出的疑问。其实,这不过是一场舆论与大众不经意的“合谋”……作为一个农民诗人和脑瘫患者,余秀华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受益于拥有几亿用户的微信等新媒介的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余秀华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的重要路径。

  但这不是余秀华走红的全部。关键还是大众审美偏好及其赏鉴水平。余秀华诗作一开始在社交媒介被自发传播,表明她拥有被广泛认可的潜质。

  有人评价这些来自草根的诗人们,写出了农民的情怀、煤矿工人的情怀,自有一股朴素、打动人的力量,它们引起大众反响,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新景象。余秀华并不是孤例。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一个群体、一种现象,而并非一个人、十首诗。

  何况,余秀华的诗作清新易懂,偶尔有点夸张和大胆想象,这更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水平。可以说,任何进入大众流行舞台的诗歌,首先都必须符合通俗易懂这一特征。无论是汪国真、席慕蓉,还是北岛、余光中,都逃不过这个大众传播规律。

  只是,即便是苦难鸡汤,也是来自生活的体悟,来自本真的思考。如果一个诗人能够靠写诗改变命运,获得体面而富足的生活,这一定是这个社会的进步。

  人物简介

  余秀华,1976年生,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从此之后,诗歌成了她忠实的伙伴。余秀华已经创作了2000余首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余秀华诗选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在打谷场上赶鸡》

  然后看见一群麻雀落下来,它们东张西望在任何一粒谷面前停下来都不合适它们的眼睛透明,有光八哥也是成群结队的,慌慌张张翅膀扑腾出明晃晃的风声它们都离开以后,天空的蓝就矮了一些在这鄂中深处的村庄里天空逼着我们注视它的蓝如同祖辈逼着我们注视内心的狭窄和虚无也逼着我们深入九月的丰盈我们被渺小安慰,也被渺小伤害这样活着叫人放心那么多的谷子从哪里而来那样的金黄色从哪里来我年复一年地被赠予,被掏出当幸福和忧伤同呈一色,我乐于被如此搁下不知道与谁相隔遥远却与日子没有隔阂

  余秀华诗歌手稿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2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秀华:让我疼痛的诗歌


作者:沈 睿 来源:http://news.163.com/15/0204/04/AHJ6AJBE00014AED.html


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个朋友转了《诗刊》推荐的一位诗人,题目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题目刺眼,让人不舒服,不知道写诗与脑瘫有什么关系,我一边想一边看照片,照片中这位女性站在田野上,脸色坚毅,姿势倔犟,背后是金黄的油菜花,绿色的农田或野草,小树细弱,枝叶还算繁茂,这位身穿黄绿色套头衫黑短裙的女性-看起来相当年轻好看的诗人与背景连成一体,暗示着她的日常生活背景。

我接着看诗: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这么清纯胆怯美丽的爱情诗!我被震动了。我接着往下读,一共十首诗,我看了第一遍,第一个感觉就是天才-横空出世的一位诗人在我们的面前,她写得真的好。什么是诗歌?怎么写诗?余秀华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回答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她的诗,体验语言的力量与感情的深度。对她实在好奇,在网上查她,我查到了她的博客,博客里全是诗歌。我开始读,一发不可收拾,好像走进了斑斓的秋天的树林,每一片叶子都是好诗,都凝聚着生活的分量,转化成灿烂的语言,让你目眩,让你激动得心疼,心如刀绞,让你感到心在流血-被诗歌的刺刀一刀刀见红。

我被余秀华的诗歌她的永恒的主题: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等感动,震动,读得直到累了。我还在天涯上看到一个人写的遇到她的事情,是2014年10月份写的,写余秀华来看一位他们彼此惺惺惜惺惺的异性朋友: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从女性的角度写的,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充满华丽装饰的客厅。她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如《诗刊》编辑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我不太苟同刘年先生的“血污”说,但余秀华的诗歌是字字句句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和感情的力度把我们的心刺得疼痛的诗歌。


好诗歌的根本标志是:我读的时候,身体疼痛,因为那美丽的灿烂的语言,因为那真挚的感情的深度,无论写的是什么。余秀华出生的时候医生犯错误造成脑子部分瘫痪,肢体不便,但她的精神却高高飞扬。我不认同什么“脑瘫诗人”,这样介绍余秀华,反映了缺乏基本的对身体有挑战的人的尊重与理解。

余秀华的诗歌绝不是矫揉造作的,这个世界里很多乔装打扮的诗人,不知他们干吗要冒充诗人,把语言弄得前不着天后不着地的,把毫无关系的东西放在一起,毫无感情或语言逻辑,以为就是诗歌呢。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余秀华/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5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21:38 , Processed in 0.0604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