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5|回复: 0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10: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xy.eywedu.com/Article_408/200789203827376-1.html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概述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引发的思考。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小学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有许多的做法值得借鉴。现将有关的实施情况归纳如下:
1.课外阅读的序列

目前,有的小学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课外阅读目标序列。

例如,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的课外阅读目标主要由年级总目标、上下学期的训练次较及每次训练的子目标组成。以四年级为例,年级总目标是: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达到每分钟有效读速200-250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能归纳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能提出疑难问题;笔记以提要、札记式为主,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上图。根据年级总目标,该校制定出第一、二学期课外阅读训练次数及子目标。如第一学期的子目标是:第一次,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第二次,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十八次,说出所读文章中,哪些句段写得很具体,读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启新小学根据小学生读报素质的5个要素(读报意识、读报兴趣、读报方法、读报能力和读报习惯),确定阅读进程。一年级主要增强学生读报意识,使学生产生读报需要。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报兴趣,使学生喜欢读报。三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报方法。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报能力,即处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五年级主要培养读报习惯,即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和姿势习惯。
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为: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增加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高年级学生由于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

2.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的孔凡弁、刘世茂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3.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上,各小学共同的做法是,力求拓宽课外读物的层面。

上海版语文教材对课外阅读极为重视,出版了一套与上海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教师使用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它为每册教材都配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课本,如《门铃叮咚》《别说我小》《七色彩虹》《月亮的家乡》《太阳的颜色》《甜甜的荔枝》《可爱的白鸽》《星星的秘密》等,书中的儿歌、笑话、科普小品、散文、历史知识、名家名篇,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为中年级学生选读的课外书籍有,小说《宝葫芦的秘密》《西游记》《我的大学》,科幻作品《儿童科幻小说选》和浅显的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还有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高年级学生的读物为《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当代作品,《科学五千年》等科普书籍,《海底历险三十天》等科幻作品,以及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美丽的西双版纳》《宇宙纵横谈》等。

南昌市珠市小学规定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大多出自《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并从中选择一百首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简明易记的(不包括语文教材中的31首),供三至五年级学生课外诵读。

4.课外阅读的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例如,上海闵行区莘庄镇小学把每周一下午2点至4点定为全校性课外阅读活动时间;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晚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启新小学每周三的晨会课,命名为信息交流会,让学生把一周从报纸上收集的信息,上讲台交流。每周五安排剪报组、贴报组和编报组等3个兴趣小组活动,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编报、剪报活动再上一个层次。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通过对各地小学课外阅读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思考。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

从各地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情况来看,课外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在新世纪的挑战面前,课外阅读比以往更加成为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发展的趋势将表现在:

(1)扩大课外阅读量。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现行新修订的大纲,已明确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60万字。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1-10册课文总字数约为23万字左右,小学阶段学生平均每天只读约130字,所以,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各校可以结合本校具体实际,规定切实可行的阅读量。

(2)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宜。开设的课外阅读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

(3)培养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识别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储存能力和信息提取应用能力。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是一个核心的课题。

(4)渗透高科技因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能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为阅读教学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5)加强德育功能。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某些成市的小学生中还盛行着一种“口袋书”,体积较小,可放衣袋中随时阅读,可是内容却不堪入目,其中色情、暴力成分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6)注重实证研究。以心理学为依据的课外阅读实证研究日渐增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四川广元电大汤爱平通过科学实验,来研究课外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者还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课外阅读,以便学生在整个课外阅读活动中,随时监视自己的心理活动,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项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应当从小培养。

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先贤哲人皆有独到的体验与精辟的论述: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说:“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歌德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任务。世界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诸多教育论著中不止一次论及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爱读书。”

“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我们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某杂志社就课外阅读情况对50个城市作了调查,结果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仅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竟占61.2%。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2、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5、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7、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我们认为应该着力研究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一、关于小学生低中高不同阶段阅读兴趣的研究;二、小学生不同阶段课外阅读有效指导方式的研究;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评价的研究;四、不断强化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等。

围绕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实践:

1、更新观念,积极创新

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与主动阅读的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讨论,使老师们认识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在家长中广泛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学校为学生精选上万册儿童精品读物。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班级内建起了图书架,每班书架存书在200册左右。并倡导学生把自己家庭的读物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倡导平行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同时,学校还积极建议家长在家庭为学生设置小书柜、小书架,建设家庭阅览室,并倡议家长与学生一分享阅读的乐趣。

2、开设大阅读课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我校以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为依据,把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四十分钟压缩为三十分钟,整合富裕的时间开设大阅读课。低年级为两课时连上,中高年级为三课时连上。鉴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数量的限制,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低年级以“听读”(听教师读或者听录音)、“视读”(观看精选的深受儿童喜欢的音像资料)为主。开展“听读”、“视读”,一是克服了文字障碍,使学生尽早“阅读”;二是从小就培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中年级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以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为主。高年级则完全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以独立阅读为主。

在中高年级,我们还定期开设好书推荐课,教师向学生推荐,学生之间相互推荐。

3、改革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语文

语文,靠的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以深厚的情感温润人,以深刻的哲理折服人,而传统阅读教学,违背语文教育规律,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语言能力的习得规律,从最初的一讲到底到后来的一问到底再到近来的一练到底,无不是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无不是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此,我们以《试用修订版小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大力开展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构建感悟型语文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语文以情趣和魅力。“感悟型”阅读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得这种兴趣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4、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

据我们调查,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书面作业,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因此,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就无法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多以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复习为主。而这些知识,如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掌握住的。为此,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研究课堂教学结构,重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增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把学生从繁琐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5、大力开展语文研究性阅读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之后,课文中关于“七七事变”的简略叙述,必然会激起他们去进一步详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欲望;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学生肯定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他们肯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我们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实验,较好地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的互动,使课内外阅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习惯是的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维持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们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经过为期一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外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培养学生经常性阅读的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就学校来说,既要提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也需要相关的制度做保证。总之,培养学生经常性阅读的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23:24 , Processed in 0.07390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