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6|回复: 0

温儒敏说统编本丨新教材加大了课型区分,老师该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1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儒敏说统编本丨新教材加大了课型区分,老师该如何应对?
原创: 温儒敏  语言文字报  今天

小编说
统编本语文教材已于今年秋季学期覆盖小学全阶段。用好这套教材,上好语文课,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统编本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对于统编本教材(主要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使用,特别是如何备课,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我们将分几次推送温教授的观点。今天来看看如何区分不同课型,找对上课要点——

别把略读课也上成精读课
统编本教材很注重课型的划分。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加上“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初中也实行单元教学,课文干脆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这是有意加大课型的区分,与以往的教材是不太一样的。
教学中应当如何来处理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呢?
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教师可能会担心略读课(自读课)学得不够精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影响考试成绩。其实这是过虑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很强,精读课举例子、给方法了,总得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去取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如果把两种课型都上成精读,学生自己没有足够的实践体验,阅读的经验还是没有。精读(教读)和略读(自读)两类课型的功能不同,加以区分是非常必要的,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文体不同,课型不同
讲到课型区分,不只是精读、略读的区分,还有不同文体课文教学的课型也要区分。
现在的问题是,教学中文体意识淡薄,课型混淆,这跟教材也有关系。以前各个版本的教材很多都是以人文主题来划分单元结构的,教学往往就围绕既定主题来进行,可是同一单元的课文可能有不同的文体,教学中难免顾此失彼。无论是小说、故事、童话、散文、诗歌、说明文,几乎都采用差不多的分析性阅读,很注重背景、主题、作者意图、段落大意、词句分析、思想意义、修辞和艺术手法等,这就有点文体混淆了。
其实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教师要教学生面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小说和童话不一样,诗歌和散文不一样,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思辨类阅读是有明显差别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区分不同的课型,增强文体教学意识。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备课时先要搞清楚:为何小学语文要安排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与一般的故事、小说有何不同?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否也应当有不同?
民间故事积淀有民间或者古人的智慧,本身属于传统文化部分,民间故事蕴含着民族的审美基因,可以对孩子起到某种文化熏陶作用。民间故事往往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充满幻想,带有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孩子接触民间故事,有利于注入传统文化基因,同时,激发想象力,包括超自然的想象力。
点击查看源网页
因此教这一类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情节的夸张,欣赏那些带有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幻想,而不能满足于使用教小说的办法,不一定要分析人物、主题、思想和手法。《猎人海力布》的选做题要求给海力布的那块石头写一段话,介绍它的来历。《牛郎织女》的选做题是寻找课文中那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再想想自己读过的故事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情节。这就是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去“读某一类书”。
我这里举的只是一个例子,为了说明课型必须适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即使同一文体的课型,也应当有所变化,这样语文课才比较生动有趣,不至于死板僵化。
比如,散文、小说、诗歌与童话的课型也应当各自有所不同,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课型也有差别。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和写字教学,还没有分单元,文体界限不要求很清晰,但到三年级就分单元了,文体教学意识要增强。
怎样区分课型?
那么怎样去领会教材,区分课型,找到上课的要点和感觉呢?
一是自己要读课文,“赤手空拳”去读,获取真实的感觉和认知,这是很要紧的。不只是要认真去读新课文,在备课时也要重新读老课文。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
二是想一想班上的学生读这篇课文可能会有哪些反应,有哪些难点,有哪些兴趣点,等等,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几个热门概念,要不要追?
这里还要专门讨论一下关于“群文阅读”和“真实情境下的任务活动”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推进课改,更新教学理念,都在尝试搞“群文阅读”和“真实情境下的任务活动”,对此应当支持。但不要一窝蜂全都朝着这个方向改,这种试验还得根据学情稳步进行,随时调整。
新教材的单元编排有的是有意采取“群文阅读”的,比如同一类题材的课文汇集成一个单元,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群文阅读”的办法,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而“群文阅读”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单篇教学,“群文阅读”也会有重点课文,要引导精读,再用精读得到的方法去泛读其他课文。
另外,所谓“大单元教学”“真实情境下的任务活动”,的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试一试,效果好,再推广。必须避免形式主义,避免把“任务预设”当作“主题先行”,别让学生只是奔着“任务”去阅读,那样反而会限制了学生对课文含义丰富性的理解。
很多课文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经典,千万不能把经典作为单纯支持“活动”的“支架”或者“材料”。既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一篇一篇细讲“死抠”的做法,也要防止颠覆以往好的教学经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就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如果总是“任务驱动”,忙于组织各种“活动”,那也会过犹不及,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未完待续……)
想看温儒敏教授更多建议?
扫描题目下方图片中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近期推送!
【改编自2019年8月《语文建设》小学版文章《用好统编教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使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六条建议》,作者:北京大学/温儒敏,本文根据其2019年5月23日在教育部举办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四、五、六年级)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文字编辑:张兰;校对:郭雯熙;微信编辑:过超;头图制作:郭雯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20:09 , Processed in 0.0642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