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0|回复: 0

公知们指的是什么一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4 15: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s://m.iask.sina.com.cn/jxwd/CSzCTBNcdc.html

公知们是“公共知识分子们”的简称,而公共知识分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公共知识分子通常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具备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拥有普遍价值的基本底线;保持个人独立和正义立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能够对重要公共事务发表真实意见。而广义的“公知”概念,仅指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专业知识分子。现为对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定人群的特殊化简称。

早期公知是知识分子群体中最亲民的一类人,肩负着开启民智、引导舆论的作用,可追溯到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书立说,将人们从蒙昧中引领出来,在《哲学辞典》一书中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神话,对社会上众多的冤屈事件发出抗议,为之申诉直至受冤屈者终获昭雪。而“公共知识分子”这一名词大范围使用始于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在《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中,推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一个概念,此后自2005年起,每年推举当年度富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同年底,《光明日报》发表题目为《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理论文章,认为公共知识分子以“意见领袖”和社会“牛虻”自居,其实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也没有价值中立的批判精神,其实质是要通过宣扬所谓的知识自主性来与国家争夺“话语权”,不利于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21世纪初,人们呼吁知识分子重新进入公共领域,关注公共事务,不希望这些受过精英化教育的群体,在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前集体失声。

2003年,三位法学博士俞江、腾彪等人在“孙志刚事件”的制度修改上收获了善果,让违宪运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戛然而止,加速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的步伐。

2011年,于建嵘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发了民众的“微博打拐”热潮。让民众了解了公共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志于道的精神,以及对普世价值的追求,还有拒绝遗忘,追寻和揭示真相的努力。
2012年,韦森的一篇题目叫《预算法修订怎能“静悄悄”?》的文章引发了民众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修订过程的关注。

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自认为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现在网络上,于是公共知识分子在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中开始被简称为“公知”。在中国网络社会,一些人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地发表不成熟的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使“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受到了颠覆。使得许多人把冒充“公共知识分子”的人讽刺为“公知”。很多语境中,“公知”成为到处乱喷、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临下的代名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7:20 , Processed in 0.0830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