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0|回复: 0

[高考]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2 22: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hMy7ELll2BDjZbwNrCjzA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参加“研学游”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所谓“研学游”,便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让学生接受不同领域教育的一种方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读书”,也主张“出户”。他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驼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顾炎武的经历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研学游”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首先列举当下的社会现象——研学游,然后说明“研学游”的性质——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接着指出“研学游”的价值——让学生接受不同领域教育。再列举顾炎武研学成功,写出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的事例,肯定“研学游”的意义。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读书”能增长知识,少走弯路。“出户”能增长阅历,深入体验生活与文化。材料中顾炎武将“读书”与“出户”相结合创作出《日知录》《肇域志》启示我们既要重视“读书”,也要重视“出户”。“研学游”其实也是“读书”与“出户”的结合,因此写作的重点应放在思考如何将“读书”与“出户”相结合,让“研学游”真正地发挥作用。

审题误区】
1. 只写“游”不写“学”;
2. “游学”属于“实践”,但“实践”未必是“游学”。
【参考立意】
1.在研学旅行中寻得真知;
2.研学让我们更懂得了“知行合一”;
3.研学游,更要“研学优”。

【佳作赏析】:
读尽千卷诗书,踏破万里征途

若非踏遍大好河山,怎有日知之录;若无考察风土人情,岂能著肇域之志。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是千卷诗书的内涵,更是踏破雄关万里,实践中的真知。研学游的推动,亦是如此。

研学游的兴起并非全新的教育模式,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被孔子开拓。回眸过去之华夏,孔圣人率三千弟子游学四方,在学与行的实践中,方出七十二圣,倘若只是照本宣科,空谈仁义礼智而脱离民生根本,他便不能被人奉上教育的无上地位,《论语》之著既是智慧的凝练,亦是用双脚踏出的真理。再望近代之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三代》中有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坚信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纵然胸有文墨,挥毫笔走龙蛇,但若不知行合一,也只是空谈误国,不能实干兴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之言得之。
但伴着研学游的壮大,也有抱传统教育理念的人认为学生就应端坐教室,汲取知识而不是废学业而顾游玩山水,事实如此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如果学生只能坐在一方小小的天地,如果学习只是在书本中寻觅,如果学习只是为了一卷学历,那才是荒废学业。学校只能欣赏“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于文字,品析“北国之春,万里雪飘”的景象于书本,抛弃了实践的追求,只剩下对知识无根源的认同,那该何其可悲!

驰古今,通中外,每一个辉煌都是头脑与汗水的结晶:徐霞客纵游山水,游记后世敬仰;毛主席戎马一生,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余次失败后,才有电灯的光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被荒废了许久,时至今日,它应作为每一位学子的准则,只有走过,方知路远,只有实践,方出真知。学习不应只是封闭的孤岛,只受限于所谓的文字,要知山水并非都壮阔,情感绝非一字了得,只有品过那份盒中的巧克力,才知学习真正的芳甜。

那一条条人字铁路,是詹天佑因地制宜的杰作。

那一个个平凡世界,是路遥亲自考量描绘的愿景。

那一次次伟大飞跃,是今朝中国知行合一的辉煌。

祖国纵有河山万里,终需亲眼所见方知书中诚然。文章纵有才情万丈,也要亲身领会方知其中深意。研学游的推进让中华少了言语上的“巨人”,多了实干兴邦的伟人!读尽千卷诗书,踏破万里征途。不为常识所限,知行合一方能大展青春宏图!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雨后的下午,马路边一位收破烂的大哥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这时,几个大学生将一大袋矿泉水瓶立在垃圾箱旁边,然后转身离去。收破烂的大哥看了一眼,继续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随后,两个大妈走过来拽着袋子将矿泉水瓶卖给了收破烂的大哥。一旁看自行车的大哥瞅着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弟啊,你到底是懒还是傻,你自己把它拽过来卖了,能卖好多钱!”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兄啊,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
有位学者评价说,收破烂的大哥这句话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营销上叫定位清晰,在管理上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这叫边界。边界之内,我们认认真真;边界之外,我们就不操心了。
“边界”意识不止表现在营销和管理上。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行走在边界之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从材料内容来看,关键信息是收破烂大哥对自己定位的清晰,“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材料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是其中的大学生、大妈、看自行车大哥都是次要人物,都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收破烂大哥的“边界感”。后边提到的学者评价,从态度、营销、管理上肯定了收破烂大哥的“态度”“定位”“边界”“做法”,认为边界内外有差别,边界之内认认真真,边界之外,不操心。

由此看来,收破烂大哥的清晰定位,是一种自觉意识,活在醒觉的状态里,非常清晰地醒觉我和其他人的关系: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分内的事情,分外的事情绝对不做;干该干的。抵挡得住外在的诱惑;在企业管理上,这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产业链是商品从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到达最终用户所经历的链条。除非具有强大且完善的体系,否则一般企业都只做产业链的某一段,不做上、下游的业务;在营销上,这叫“定位清晰。”无论做什么事情,定位很重要,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做到专注,而专注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写作提示不止表现在管理营销,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写管理营销之外的方面。写作主题是“行走在边界之内”,从“行走”二字来判断,可以看出命题人的倾向是支持要有“边界”。“行走”强调的是“动作”与“状态”,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推出“如何更好地行走在边界之内”这样的观点,去谈什么是“边界”,怎么样更好地行走于“边界”。

在行文思路上,边界之外的内容可以写,建议在论证后半段简述一下,可安排对比论证结构,这样会使论证内容更丰富,论证力度更强一些。开篇考生可提出“边界”的话题,阐释其内容和意义,然后可以设置分论点论述,可以论述人有“边界感”的必要性;可以论述内心和行动的关系,行走在边界之内,态度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心态定位上要清晰准确;也可以引申论证,采用层进式结构,强调边界存在于方方面面,且不是一成不变,心要有边界,边界却不是枷锁,不能束缚发展的手脚,以此进行辩证合理的分析。

参考立意:

1.清晰定位,找准边界,安心行走。
2.心有边界,行有所止。
3.边界是界,不是枷锁。
4.边界内外,循道而行。

【佳作赏析】
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

自“天地方圆”的认识时期始,人们已意识到,世间万物总伴随着相应的边界。四海为边,九州为界,纵使浩瀚无边的宇宙,也会被以世“界”笼之。但无论于人还是于物,都没有绝对理想的无间,都没有绝对清晰的边界。于内于外,惟有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才可充分领悟“界”的艺术。

身外之界,隔万千事务,守之,为秩序之道。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意识,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主权意识,客观存在的事物,总是以界限去区分,去维护,以保护其有条不紊的运作,这种必然存在而且非常必要的界限,容不得钻空漏风,需要每一个人去维护。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霸权主义策略,荒唐地忽视边界的意义,私闯边界,挑起战争,那会给世界造成损伤混乱,受到世界人民的谴责。由此可见外设客观之界,是守护世界秩序的必要标尺,不可无理逾越,只有筑起边界意识,才能谈共处与共赢。

内心之界,立自我隔阂,破之,乃进步之道。纵然,外之边界是事物的边线,但设置于内心的隔界,会阻挡实现自我的光芒。海伦凯勒自幼失明,上天似乎为她落下了永久的帷幕,这令她情绪跌宕,但当她突破内心屏障,敞开心扉,去感应世界,悦纳人生的那一刻,世界由此变得温暖可亲,生活因此出现了阳光和美好,成功的喜悦向她逐步走来,她也因此成为世间的传奇。有时候,人会为自己设置无形的藩篱,阻挡了自己前行的脚步,只有突破了自己的界限,人生可能会豁然开朗。

人生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对自界和他界的处理上。世界名将拿破仑,流放回乡后欲卷土重来,但复仇心切的他只注重了去破敌阵,却未曾谋求自我战略的突破,最终落得失败的境地。清朝末年,政府内部只内争权利,外划区界,却不懂同心御敌,筑外界之障,最终国破家亡。无数事实警示我们,只有筑好了外在秩序之界,才可谈发展,也只有突破了自我隔阂之界,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守好了外在之界,才得有“大庇天下”的安稳,破得了内心隔阂,才可有“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边界的智慧,在外物与自我之中,以微妙的平衡,来决定人生的成功或失败。愿你我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收获美满的人生。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充分显示了各色人物的“居住之用”与“环境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实用与审美的特性;《红楼梦》中的贾府,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美味”食物,食材品质上乘,且食名优美、食器精美,体现了中国饮食烹饪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材料分解
材料类容分两层意思:
1.《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充分显示了各色人物的“居住之用”与“环境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实用与审美的特性;
材料意向:揭示中国建筑蕴含着辩证法:实用与审美,和谐统一。
2.《红楼梦》中的贾府,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美味”食物,食材品质上乘,且食名优美、食器精美,体现了中国饮食烹饪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材料意向: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着辩证法:物质与精神 ,完美结合。
(二)立意整合
一类立意:生活处处藏辩证,世事洞明皆学问。
二类立意:谈“实用与审美”;论“物质与精神”。

【佳作赏析】
享物质之盛,品精神之美
人生在世,当享物质之丰富,品精神之足美,将二者完美结合,方活得自由,活得灿烂。有人问如何做到统一?即活在当下,心怀理想。

读《红楼楼》时,文中描写的大观园,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充分显示了各色人物的“居住之用”与“环境之美”,一处地方有一处用处,也有一处美感。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恰到好处也难免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赞叹。

我不由得想起首都的故官与长城。故官坐落于北京城中心,是先朝皇帝及皇族生活的住所,是臣民朝见皇帝,商讨要事的重地。应是重兵把守,密不透风的地方,可并非如此。故宫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装饰精美,雕栏玉砌的建筑无不蕴念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与审美追求。在壮美繁华的故宫中,皇帝们可以秉烛办工,晤对古人,缝缀千金之裘,烹饪五侯之鲭,尽享繁华富贵;也能夜游园院,看泛泛星光,赏皎皎明月,心情愉悦闲适,好不自在。再如八达岭的岩石巨龙—长城。长城是抵挡匈奴的防御要事,以巨龙般姿态逶迤于山地之间,巍峨地凝视着山川大地,诉说着悠悠的历史。在曾经,长城确是发挥了作用,将匈奴拒之门外,使匈奴望而却步,随着北方的平定与统一,长城渐渐失去了军事作用,成为一处景点,吸引着中外无数人游览。这两处景点都体现了中国建筑重视实用和审美的特性,无不体现人们追求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

《红楼梦》中的贾府,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美味食物”,令人垂涎,其中食材品质上乘,且食名优美、食器精美,体现了中国饮食烹饪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中国有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是不同地域历史传承,前辈与后人智慧的结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曾经看《舌尖上的中国》时,随着主持人的视角,走进了不一样的地区,领略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吃生肉喝生水,在生活逐渐稳定之后,人们开始有了审美观念。从古至今,人们的审美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追求,慢慢地,人们对待食物从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到追求精神满足。人们追求实用,也追求美。

当今,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追求美,享受着物质的富足,我们当品味精神之美丽活在当下,心中当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当追求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双满足,用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美。

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

本则材料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论》“缚狗捕鼠”的寓言故事。把一条能捕捉獐、麇、豕、鹿的好狗,捆住腿脚去捉老鼠,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作者写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统治者,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对我们今天而言,这则故事同样意味深长。审题时可以从善于识别狗的人和狗本身出发,找到与我们现代生活相关的隐含信息。如从善于识别狗的人的角度而言,他有擅识狗这项本领,且能尽心尽力地为邻居找一条好狗,这固然值得赞赏。但邻居委托他找的只是一条能抓老鼠的狗而已,他却没有尊重邻居的诉求,不仅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一条狗,而且找到的狗好几年也不捉老鼠,不能满足邻居的愿望。从这一角度而言,这说明我们在与人交往、替人办事时,不能恃才自矜。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我,也包括你和他,所以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狗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思考应着重针对这条好狗的遭遇。它有捉獐、麋、鹿这类野兽的志向和能力,却不能遇到一个真正赏识它让它发挥才能的伯乐(善于识狗的人不能让它到一个得以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而邻居也不能认识到它的实际能力),以至于被缚上双腿去捉鼠。这告诉我们,要准确识别他人的实际才能,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地方去;或当才能不被发现时,不能消极躲避,要努力展现自己等。

试题要求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所以写作时,不能仅仅是对故事进行解释或补充,而是要找准立意点,如尊重用户需求、善于识人和用人、勇于展现自己的过人才能等。在此基础上,作文就不止步于材料本身了,而是借助材料引出论点,然后引用其他相关的例子来充分论证自己想要阐述的道理。

【参考立意】
1.天才应处于合适位置,才能成为天才。
2.尊重对方的诉求,而非为己自满。
3.才美不被见,我当奋力争之。

【佳作赏析】
识人是基础,用人是根本
善于识别狗的人,能找到一条好狗。这条狗的志向在于獐、麋、鹿这类野兽,而不仅仅是一只小小的老鼠。这说明,这个人确有识狗之明,就如如今一些人有识人之明一样。然而,他却不能让狗得到施展其远大抱负的地方,而只是令其屈居于捕鼠之地。可见,此人并无用人之能。

诚然,人才能尽其才,贵在“知人”。知,即了解、理解、支持、懂得;知人,即了解人、理解人、支持人、懂得人,最后赢得人。知人,才能更好地用人,才能有效避免用人失察。知人需要智慧。
但是,人才能尽其才,更贵在用人。

古人说:“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这就告诫我们,有了贤才,我们要识贤才,更要用贤才,给贤才委以专职。识才是基础,是条件,用才则是目的,是结果。

用人者需拥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具有全面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能发现人的长处与短处,能辨别贤才与庸才。为此,用人者要学会“下沉”,防止官僚主义,不能求全责备。就如刘邦之用韩信,刘邦不因为韩信出身寒门,从小寄食,曾受胯下之辱而轻视他、漠视他,相反,刘邦通过听取韩信对楚汉双方形势的分析,敏锐地发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立即采纳了韩信的建议。可惜的是,也许因为出身,也许因为自负,项羽没有刘邦那双善于识人的慧眼。尽管韩信投奔刘邦之前追随的是项羽,也曾多次向项羽建言献策,但项羽都拒绝采纳,导致韩信、陈平等优秀人才另择明主,图谋发展。打败项羽的是项羽自己,并不是刘邦、韩信。项羽用人的短视与愚蠢恰恰说明刘邦用人的高远与聪明。

用人者还要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博大胸怀,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好的机会,提供最好的平台,正确处理舍与得。刘邦虚心纳谏,礼待韩信。他先后拜韩信为大将军、相国,立韩信为齐王,职位的提升、平台的变化表明了和谐的君臣关系,也为韩信大展锋芒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相比之下,项羽对下属虽慈爱,但吝于给平台、给机会,项羽给予韩信的是低微的官职,安排韩信的工作是管理粮草、军饷。要知道,机会和平台深深影响人才的发展和人才创造的价值,就像雄鹰翱翔于蓝天,韩信只有统率千军万马才尽显英雄本色。
知人善任者赢人心,得天下,事业蒸蒸日上。识狗者如是,我们亦如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时代呼唤人才。未来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身为用人和被用的我们,都要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善于发现人才,更要善于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人才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途大放光芒,尽显风采!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情景任务的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重在对古典英雄的理解,列举了两句含“英雄”意象的古典诗词,可从中看出古典英雄的某些共性特征,并点明特定时代呼唤古典英雄的出现。第二句话是思辨的重点,表明当今时代变迁,人们对时代“英雄”有了不同的看法。看法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看法二,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材料引用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暗中界定了“英雄”一词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为考生论证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限定了方向。“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材料要求考生厘清“英雄”和“偶像”两个概念,并针对当前人们对英雄和偶像的认识来发表见解,针对性强。

写作任务有二: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材料中关于“英雄”的说法,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写作任务,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

材料要求考生在时代洪流中厘清英雄的概念,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但要注意,英雄是一个大写的“我”,英雄必须头顶道义,肩杠民族,手托家国,英雄必须具有担当精神,这也正是英雄和偶像的一个区别之处。考生需要思考英雄的情怀与价值,反思当前人们对英雄的看法和态度,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英雄,用纯洁的心灵敬仰英雄,不要被吃青春饭的偶像遮住望眼从而看不清自己奋斗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材料极具现实意义,今天确实应该高举英雄大旗,弘扬英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写作中,要明确表达对“当今时代还有英雄吗”这一话题的态度。不能只是对“英雄主义”泛泛而谈,不能只是列举英雄类型、堆砌英雄事迹,应当参与讨论,讲清楚有或者没有的理由,在与“古典英雄”“偶像”等相邻概念的辨析中,表达对当代“英雄”的界定标准、特质、内涵等的理解。

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比如:当今时代的特征(与古典英雄产生时代的不同);“英雄”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古典英雄的表现形式,当代“英雄”的具体表现形式);英雄的标准、特质、内涵;对待英雄的态度……再比如:当今时代的特征(产生偶像或英雄的土壤);当今时代有偶像没有英雄的具体表现;英雄与偶像的区别;时代需要的是英雄还是偶像?传承英雄精神,我们需要做什么……

【参考立意】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在时代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英雄精神的传承、反思现实中对待英雄的态度、新时代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
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
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7.善待英雄,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
8.尊重英雄才能成为英雄。

【佳作赏析】
一个英雄盛行的时代
说起英雄,人们总会抱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而在当今时代,却有人质疑,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当今的时代真的没有英雄了吗?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诚然,我们处于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但总有一群人在默默耕作着,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他们是走在创新前沿的英雄。罗俊,自八十年代便致力于引力实验,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的科研成果最终实现了对国际一流的赶超;孙家栋,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他领导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了中国飞行器的三分之一。从“东方红”到“天宫”,从“辽宁号”到“蛟龙”,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与积淀,中国科技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一切都源自无数科学家的探索与研究。提起他们,想到他们的伟大贡献,我们怎能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创新英雄。

他们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奔波的英雄。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大力弘扬,但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总有一些人为了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奔波。“半轮秋月明,一片青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折扇就是孙亚青的一生。四十年来,孙亚青坚定不移,从普通女工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用自己的一生为世人展现了折扇的魅力。在纪录片《寻找手艺》中,巴拉曼跟着胡大拜尔地的生命一起在苍茫戈壁慢慢消逝,傣族手工油纸伞随着坎温老人手中的最后一根弦尘归历史,最后一张手工纸跟着真和养号用尽的原料桶被封存在记忆里……这些匠人们,用他们的执着与纯真传承着传统手艺。

他们是时代英雄,让这个浮躁的社会仍保有一份闲适。他们,为唤醒世人笔耕不辍。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传承意识,但或许更需要的是正确的思想。语文阅刊(yuwenyuekan)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个英雄盛行的时代。申亮亮、支月英、王开学……默默地奉献着爱与温暖,在没有光亮的地方发光,在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做着伟大的事情。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躬身前行,铸造英雄时代。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化学者于丹曾在一次演讲中讲过一则故事:古代市集中每匹布八吊钱,某人要买三匹布,却只拿得出二十三吊钱,于是他声称“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二十四”。卖布人和他理论,他还以颈上人头作担保,说自己是对的,只肯付二十三吊钱。

一个青年打抱不平,说如果“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他愿意输掉头上的帽子。众人相持不下,于是青年找来自己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请他主持公道。学者沉思了一会,然后说“三八就是二十三。”
有人认为学者虽然表面上犯了错,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但是却因此保住了买布人的性命,这是一种宽容、隐忍的大智慧。于丹教授讲述这则故事,是为了说明中华文化的智慧和通达,在某些时候能够灵活变通,不认死理。
一位时评作家对此却并不认同,他认为这种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与现代科学、法治精神相违背,这种所谓的“灵活变通”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是我们从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障碍。

请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第二部分对该事件的看法。事件的核心人物是学者,为了保住买布人的性命,他在主持公道的时候“不公道”,“犯了错”“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于学者的做法,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肯定,认为学者表现出的是宽容、隐忍的大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智慧和通达,是灵活变通、不认死理,这是圆融的智慧;一种是否定,认为学者的做法是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背离了现代科学、法治精神,这一观点认为学者应该站在事情真相的角度,说话、行事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这是方正的智慧。前者是变通,是通达,是宽容,是有谋,是讲究方式和方法;后者是内心正义坚定,是坚持原则和底线。考生可以从前者的角度入手,肯定学者重大义而轻小是非的良苦用心,阐述通达圆融在为人处事上的意义,可以让我们做事讲究技巧,“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也可以从后者的角度入手,分析规矩、原则的价值,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要遵循法则,分析罔顾规矩的危害;还可以辩证分析,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灵活处理意外情况。

参考立意:

1.为人须方正,行事可通达。
2.坚守方正为人,行事通达圆融。
3.坚持原则,前路方能行久。
4.方枘圆凿,成就稳固。

【佳作赏析】
坚守方正,圆融变通
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只有在困境的磨砺中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只有在战胜困难后才能激发出感染人心的力量。

方正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有人说是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人说是永葆自己的初心。这些说法都对,但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回顾人类历史,公心对人,平心对事,为人处世,权衡轻重,以求公平二字,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赞许。而那些损人利已,损公肥私,以私害公的人,则会遭人唾弃。
诸葛亮就是一位大公无私的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人们广为传颂。

诸葛亮在呈表给后主刘禅时曾说:“我家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薄田十五顷,子孙的吃穿用度全靠自家,我觉得已经宽裕有余。至于我在外面,没有别的用度,只有随身衣物,食用之类全都仰仗官府,不另索取,以长尺寸。我死的时候,不要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辜负陛下。”诸葛亮死的时候,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给自己多余的任何要求。这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从诸葛亮的表言中,可以看出他的操守,他的志趣,他的肝胆,他的赤诚之心。而这些无不感染着所有人。

保持本色,坚守原则,不忘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是我们立足于世的根本所在,也只有能够做到不忘做人根本,才能长久立世。

圆融让人懂得分享。我们经常说,某人特别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虽然有一种贬义的成分,但从内心而言,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圆滑一些,至少这样的人不会吃很大的亏。
这个圆融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融的人会放下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别人,当然也会懂得与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圆融的人看似付出了很多,但其实他得到的也许会更多。当你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时,你其实是在利用另一种方式获得。因为别人会因为你的付出而对你感恩,他们回报给你的,可能会比你付出的多出很多倍。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合作共享的时代,一个人的价值往往建立在大家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与人分享你拥有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使自己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方正和底线,学会圆融和通达,让自己充满人格的力量,让人生因为独特而灿烂,因为努力而闪光,因为奋斗而辉煌。
坚守方正,圆融变通,成就磅礴的人格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8 22:01 , Processed in 0.0644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