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0|回复: 0

何苦一味搏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09: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ccitccx.blog.163.com/blog/static/3747608200991252220175/' b  ?/ e/ d9 o! P
+ y+ I* q- D6 f5 [+ W2 V: T
《南方都市报》1月13日报道,2007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福建农科院研究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榜上有名。同一天,福建农科院两名退休研究员给著名打假网站新语丝发去邮件,称谢华安有论文是抄袭他作而成。谢华安由此陷入争议的漩涡之中。* y9 U+ D* Z' y  h- s+ X- }
   
/ v- b( g3 H" e* h+ b/ e0 Y本来,谢华安的贡献在业内已经无人不晓。1986年,由他培育的“汕优63”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多的种子,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一口气创下了杂交水稻推广速度、年种植面积、累计种植面积、增产稻谷总量四个全国之最。1988年,“汕优63”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贡献突出,谢华安先后当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是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以谢华安人生经历为主线的报告文学《神农》一书中,谢华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杂交水稻救星”。
# }2 B- f7 G* u- d% R' L7 ^1 k) n- G  J3 y6 u8 B# H
用荣誉等身来描述谢华安,并不为过。在旁人看来,如果没有这起围绕当选院士的争议,只有中专学历的谢华安的人生可能更为完美。但是,对于谢华安和他身边的支持者来说,这却并不意味着“完美”。在他们看来,能拿到院士这个学术头衔,才会使其人生更为完美,否则,就有缺憾。这恰似一句歌词,“没有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 z$ {7 N. y! n8 m. o8 J
- Q5 x2 `2 T4 T+ ~9 L. m- s+ [谢华安和其支持者的想法,并没有错。在现实的中国学术界,没有这样的想法,才会奇怪———不想当院士的科学家,就不是好科学家。众所周知,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当选院士意味着登上学术的顶峰,而且不用担心会被推下来。院士对于其所在单位,不但是荣誉,更是资源,可以以院士名义牵头获得课题、项目,在各类评审中获得优势;院士对于科学家本人,不仅是学术头衔,更是看得见的学术权力以及经济实惠,在很多地方,院士享受副部长级待遇,配车配房,而且终身不退休,直到七十多岁,还会有人主动送课题来让其牵头负责。而在大众心目中,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院士头衔,也就难以成就为顶尖科学家。
- ~* ]- d2 D% t% A4 F2 w- ~; Y   3 \. a: c7 I8 z) X- F
谢华安和其支持者多次申报的行动,也没有错。有人指责谢华安怎么连续申报了5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又转来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样的指责其实并不了解整个申报的“大局”,申报多次在评院士中很常见。前不久,不就有媒体对国内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连续申报4次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果而打抱不平么?这种打抱不平,与争议谢华安的学术能力是否达到院士要求一样,反映出我国院士遴选标准的模糊。1 _2 m; B( @5 f3 [

2 G2 W) v( `# d0 V$ Q0 \还有人指责谢华安在多次申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学术水平、理论水平的不足,并在这种弥补中出现了争议与问题,这同样是对谢华安的“过高要求”。每到院士评选,院士候选人所在单位,有哪一家不铆足了劲,努力调动各方资源,把这当作一场战役来打的?即便科学院、工程院反复重申纪律,要求院士自律,但各方的努力无孔不入———有的努力已然经常化、长期化,把公关工作提前到几年前就开始做了。8 w5 P, p2 b5 f5 i/ t- s
+ T2 S* G! [: ^* B
科学家的行为,其实难以离开其生长的土壤。早在10年前,有学者就呼吁取消院士制度,不能让科学家中有一个“最高级”,有了这个最高级,将严重影响学术界的风气,影响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这种呼声并没有得到响应。后来,有学者呼吁改变院士遴选制度,让院士遴选成为纯粹的学术事件,不要受行政力量的干扰,但是,当院士与一个单位的声誉、资源紧密挂钩时,以及所有大学与科研院所,都日益行政化时,连发出呼吁的学者自身,也觉得评选院士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几乎毫无可能。再后来,有学者只有退而要求评选院士要尽量透明,要对学术不端投诉进行调查,要把调查结果进行公布,要对有问题的院士(以及候选人)进行处理,但就连做到这一步,也十分艰难。+ c5 \! [6 ]' j# d
! X& V+ J8 l" V8 E
可以说,谢华安冒着争议、影响既有声誉的风险,去申报院士,不过是将以院士制度为代表的学术评价机制的功利化,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改革学术评价机制,把学术头衔与学术地位、学术资源分配权力分离,不看重学术头衔、学术身份,而应关注学术成果、学术贡献,已经刻不容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00:54 , Processed in 0.0749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