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虎子

怎样写书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6 21: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手写信时代
作者:马纪萍 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http://xmwb.xinmin.cn/campus/html/2010-05/31/content_514441.htm


  爸爸说今天收到我的信了很开心,于是,我也开心了。

  晚上,拿出抽屉里的最近几封回信,在睡觉前又读了一遍,闭上眼睛,竟有了要掉泪的冲动。重温的感觉真是好啊。

  幸福有许多种。在我看来,信纸和笔尖交汇成语言也是幸福的一种。当然,这份幸福在这个时代稍显得繁琐和隆重了一些,可是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种幸福呢。
  写信不用讲究章法,尤其是和自己熟悉的人。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乱来,可以做意识流派。我喜欢在晚上写信,在室友睡下之后,打开台灯,铺开信纸,扭开笔帽,细细碎碎地开始。其实刚开始写称呼,还是会有些收敛,很正式、很客套地写,但是写完开头后,就很容易写“醉”了——不再去拿捏每一个字,不再有任何顾虑。脑子里的话簌簌地随着笔尖的字流成一句句、一段段,然后是一页页。我固执地认为:收信者是我的倾听者,对方可以从我的字里行间读出模模糊糊的或喜或悲的心境。想到这点,内心极度满足。写信的过程,其实是很享受的:可以肆无忌惮,可以离题万里;当然,也可以任意保留。信纸一页页往后翻,等意识到自己的语句不流畅的时候,停顿下来,发觉自己的思想已经清空。

  关于写信的对象,我并不想说。感觉说破了,就不美好了。可是,我又真的很想提一下。他们是亲人、朋友以及喜欢的人。无论写给谁,写完之后心里都是带有一份分享的愉悦。那种愉悦不是其他交流方式可以带来的,很独特。

  我在大学里,攒了很多封回信,厚厚的一沓。当然,我写的远远比收到的多得多。我从不会在信的结尾写“期待你的回信”之类的话,我认为:既然是我选择的这种交流方式,那么,享受了过程就是最好的。至于回不回信么,全看收信人的心情。不过,说实话,收到回信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我知道,现在喜欢写平信的人不多了,但是,怀念平信的人却很多。因为,对于纯真年代风靡的种种,我们不尽赞同,却也不尽反对。

  尽管,写信耗时耗力耗神耗心情,还耗金钱(邮寄外地的邮票早已从0.8元涨到1.2元)。但是,我还是一直在写着。一月最少一封。我想;如果可以,我愿意为自己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写信时代。当然,声明:我并不排斥e信。

  
发表于 2011-5-16 2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e时代的,我们写信 
文 / 艾葳   http://www.rongshuxia.com/book/76828.html


也许,
爱情并不是数学上的逻辑
由一个公式推出必然的结果;
不是力学上的受力分析,
可以步步分析得出答案;
也不是电子学的电路图,
可以一个一个一段一段地测试
找出其症结所在………
爱情只是三个字
而这三个字可以飞跃距离和时间
将我的思念带到你的身边
我 爱 你……


习惯了网络生活的我,在一个秋季细雨的黄昏,收到了一封沉甸甸的信——而不是e** ,终于明白网络永远代替不了书信的原因。那一字一句包含写信人多少认真的思考,无论他是坐在昏黄的台灯前,还是在一个有雾的清晨提笔,我都能感觉到长江那头的他握笔时的微笑和心跳。

他给我发邮件,也给我打电话,但是我还是最喜欢读他写给我的信。也许是因为喜欢他认认真真干一件事时的态度,起码我知道他在写信时说的一字一句都是他最想对我说的。虽然在信中他不常说想念的话,有时他会整张整张说他看球赛时的心情,而没有提到我。但是就是这样近乎友情的真实和随意,让这个曾经懒到只愿打电话或者稍微勤奋一点还发发邮件的我又提笔重新写信。

择一个空闲没事的日子,让整个房间充满想念的音乐,最喜欢孙燕姿的《爱情证书》——“寂寞当然有一点,你不在我身边,总是特别想念你的脸。距离是一份考卷,测量相爱的誓言最后会不会实现……”将信纸平铺在靠窗的书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我想说的话。没有娟秀的字迹,没有流畅的文笔,只有生活的琐屑。有时有一些不如意的埋怨,或许也会有多余的担心,写在16开的信纸上,细密地没有空隙,就好象两颗心没有距离一样……喜欢自己小心地折好信纸,封好信封口,贴上邮票时的每一个动作,然后反复检查好几遍,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小细节。于是投入邮箱,等待三天后邮差将同一封信投入一千公里外他的邮箱。可以感觉到他拆开信读时,浮上脸的微笑……。

一封邮件发到他的信箱只要1 秒钟,也许许多人认为这才适合爱情快餐的时代。但我却迷恋于收信,回信,封信,寄信时的每一个小细节,让思念经过路途和时间的洗礼更加膨胀。习惯将他的每一封信折好,放在床头的小盒子里,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读一遍,仿佛他就坐在我的身边——触手可及。也许爱情对于我这个骨子里仍保持中国传统思想的女人而言,只有经过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才能巩固,升华,久长……


我们用多一点点的辛苦
来交换多一点点的幸福
就算幸福
还有一段路
等我们学会忍耐和付出
这爱情一定会有张证书
证明
从此不孤独……
发表于 2011-5-16 22: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信的时代

来源:http://www.bingtuan.com/blog/?ui ... wspace-itemid-36426

        闲来整理旧物,在一个尘土厚积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铁皮盒子,打开一看。竟是整整齐齐捆扎着的一叠书信,拿到亮处一看,心头不禁一震,原来是我在内蒙古时候写回的家信。因为存放在铁盒中,其间肯定再也无人翻看,因此几十年沉睡的岁月并没有使它们发生多大变化,只是纸张的颜色变得有些灰黄,字迹的颜色也有些暗淡。每封信的背后都写着一个日期,显然是收信的日子,那颇具功力的字迹是我熟悉的已故父亲的手书。我拿着这捆书信,一种久违的情感回到了心中,这是一种变得陌生但永远不会遗忘的情感,它属于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我们还写信的时代。

     说起写信,我记起了一个发生在几年前的故事,那时我还在一家外企做事情。每逢重要的节日,主要是圣诞和元旦,总要发大量的贺卡给客户和合作者,这是市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一年,我刚刚招聘了一位女秘书,是某学院文秘专业的大专生,在应聘的各个环节中她的表现还算说得过去,但我最终录用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她的打字速度明显优于其它应聘者,这对于每天对付大量往来函电的岗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技能。她来上班的时候正是圣诞节前,她接受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帮我采买、打印和发送给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圣诞贺卡。贺卡的文字由我来定,然后由秘书抄写在贺卡上,最后我来签字。重要的客人和朋友则由我亲自写。所有的贺卡写好后,由秘书按照客人的名片写好信封,再通知协议的邮递公司来取走发出。这个工作我们每年都做,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这样性质的一件事情,出了不慎漏掉某个客人,很难想象还会发生什么其他的异常事件。然而,就在这一年,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而且其原因完全出乎我的想象。

    为了使收卡人印象深刻,我一般都要求贺卡在节前十天左右发出,这样无论国内国外,贺卡都大概会在节前三四天收到,这几天也是我们收贺卡的高峰。但是大概在圣诞前四五天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写字台上突然出现了数量极不正常的一大堆贺卡。当我带着困惑翻看它们时候,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些贺卡不是别的,正是前天我们刚刚发出去的那批贺卡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的一部分!它们被退了回来!中国的邮政系统虽然服务不佳,但它是一个传统悠久的机构,通常不会犯十分低级的错误。于是我检出几封,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结果让我大感意外。这几封邮件的封面上,竟然都无一例外的只写着客户的公司名称和负责人的姓名,完全没有邮件所必需的详细地址!我带着懊恼又翻检了几封,结果都是一样,简直不可思议!我的大学毕业的秘书不会写信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几分钟后,女秘书圆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站在了我的面前,我努力克制着愤怒,平和的问她:请问,假如你现在上海,要给我寄封信,信封该怎样写呢?“,她平静地眨了眨眼睫毛,回答说:先写地址,再写姓名。我绝望地把这一堆退回的邮件推到她面前,她无辜地看了看信件,又看了看我,再也没发一言。

   女秘书的过失当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我相信一个60年代前出生的人,只要识字,是绝不会犯上述错误的。70后出生的人,已经大多习惯于数据传输,书信的交流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已开始变得陌生,当然电子邮件或许在本质上和旧式的书信并无二致,但信封是绝不需要的,因而才可能发上述真实的故事。

      然而邮寄的书信曾是我们生活中多么重要的内容啊!特别是对那些远在天涯的游子和天各一方的亲人!

     在我写这些此刻捧在手中的书信时,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那时我所在内蒙兵团二十团驻屯黄河套顶的南岸,就是地理学上称为鄂尔多斯高原的地方。在我们驻地的南方是绵延百公里的库布齐沙漠,我们实际上是被封闭在黄河和沙漠之间一条狭长的区域内。这一区域在习惯上被称为沿河地区,是鄂尔多斯的半农半牧区。在大河的北岸,包兰铁路沿乌拉山东西延伸,二师的师部就设在包兰线上一个叫乌拉山的小站的东面,这样,由于行政和地理上的双重原因,我们的供应和通讯主要都来自北面。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黄河的波涛和绵延百里的沙漠之间选择,几小时的摆渡显然比三四天的驼路要便捷许多。但即使如此,从远在青岛的家乡到二十团的连队,一封书信的往还至少也得辗转二十天的时间,这还得是在即刻回信的情况下。

    刚到内蒙兵团的头半年,是写信的高峰期。那时除了团部,下面的农业连队还没有电灯。每到晚点名结束,每班一个的煤油灯就成了大家争夺的目标,常常一直等到熄灯号响过,有人还没有等到那一点光亮来写一封家信。为此也常常引发战友间的争执与抱怨。记得有一个青岛籍的战友写信的热情尤为狂热,几乎天天晚上趴在炕头上奋笔疾书,而且一旦占据了这咫尺之间的光明,就没完没了的写个不停。这种对如此稀缺的资源的垄断几乎惹起了众怒,由此和班里战友们引起不少摩擦。直到后来他被调去连部当了文书,这个局面才结束。在那个时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书信几乎是身居异地的人们之间交换信息和情感的唯一形式。遇有急事当然还可以发电报,但是电报是按字数计算费用的,价格不菲,也有长途电话,但那更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高消费。而且在偏远地区,那种既能发报又能打长途的邮电所并不常见,而且越是偏僻地区的长途中转次数越多,常常要等一天才能接通。所以邮路通则信息通,邮路断则信息无,领导们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我们几批青岛兵到达的间隔之间,为了避免尚未出发的人了解兵团的真实情况,领导下令扣押了所有发回青岛的邮件!当然也有漏网之鱼,可是这些零星的信息毕竟传播范围有限,等到家长们对真实的情况有所耳闻,最后一批知青也已经出发上路了。假设是在今天这样几乎人手一机的通讯条件下,许多人的命运或许就会全然不同,内蒙兵团的局面也会完全不同。这倒不完全是指对兵团不利的负面的效应,因为事情也很可能完全相反。毋庸置疑,通讯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缩小着人们与故乡和亲友之间的距离,弱化着人们之间的牵挂和思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几乎没有人会为到几百乃至几千公里之外工作而烦恼。在通讯极度发达而廉价的今天,许多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人几乎每天都通过常规或网络电话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甚至可以通过视频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向亲友直观地展示给对方,使远隔重洋的人们感觉到似乎只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街区而已。这种虚拟的环境产生了一种空间的错觉,极大的释放了人们因距离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而直接通话的便捷也扼杀了书信往来的需要。因此,如果内蒙兵团的存在于一个像当今一样的信息时代,它在我们的感受和记忆中,或许将是完全另外一种生活。
然而那是一个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时代。

    对于在苦寒之地屯垦戍边的我们,除了饮食,书信几乎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绝望中最后的心理支撑,是无可替代的精神支柱。一日三餐之外,我们最注意的事情恐怕就是通讯员去团部取回的邮件,每天最令人激动和紧张的时刻就是通讯员取回邮件的时刻!在机运连工作的那段时间,只要得到通讯员回来的消息,即是无法亲自前去,我们这一帮身在异乡的游子,也会立即派出一个人跑到连部去,替大家把邮件拿回来,派去的人带回来的当然既有喜悦也有失望,但是没有信的人也能分享到其他人信中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来自外面世界的信息都是既珍贵又新奇的。尤其是同学、朋友等同辈人的来信,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报纸和广播绝不会刊载的社会动态和新闻,这些都是我们工间和熄灯后的永不厌倦的话题。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由于电子邮件的传输是这样方便和随意,以至于对文字的斟酌和修饰都显得累赘和繁琐,其结果就是当代人在文字上的漫不经心和粗心大意,最后,由于使用电脑,从而导致对输入法的依赖,错别字于是俯拾皆是,无论是在国家级媒体的报纸上还是中央主流频道的字幕间概莫能免。

     然而在写信的时代,情况却全然不同,当一个异乡的游子铺开信笺,开始给家人或朋友写信的时候,他的心里必定涌动着一种情感,当他落笔写下信首的称呼时,他的脑海中一定开始浮现出收信人的音容笑貌,随着笔触的游动,信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等等,都开始一一在他的心中脑际逐次掠过,在此刻,他心里会比平时更深刻更凝重的唤起了那种远在他乡的感觉,这使得他的书信变成一种饱蕴着灵感的创作,一般而言,和日记不同,一个人的书信是他的最好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最终要呈现给读者,因此,一个人写信时的心态,也是最适合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实际上,许多大作家都表示过,他们最初的文学训练就是和友人的通信。

     我们用蓝色或黑色墨水在印着红色或蓝色格线的信纸上的作品之所以比今天电子版的书信饱润着更多的心血,还因为作者的内心十分明了,他的作品要经过多么复杂的处置,经由多少不同的运输工具转运,才能越过千山万水,最后在一个清晨或傍晚,由穿着绿色制服,骑着自行车的邮差冒着风雪或顶着酷暑,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手中。邮路的艰辛,再加上世人传统上对书信的珍视和尊重,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写信人的“创作”态度,想想吧,我们写给谁的信可以不假思索、语无伦次地一挥而就呢?给父母?给同学?还是给女友?不!无论写给谁的信,我们都在殚精竭力地充分发挥着我们最大的文学才能,其心态丝毫无异于坐在在学校的作文课上,以期盼我们指定的那位“读者”能够欣赏这篇来自远方的作品。如此,世界上留下了这么多充满美丽情感的珍贵的书信,像一根根五彩的丝线,如果把它们编织起来,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富有色彩的感情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07: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光中 《乡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5OTY4MjY4.html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正如乡愁这首诗一样的含有情意。
邮票是一种意象,诗中的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思乡情怀。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表现乡愁的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修饰的词如下:
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这些词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微小、简单、切实、容易逾越。

在诗中都反映出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从小到大,随着诗人的成长,指代乡愁的事物不断变化,但,实质都是对土地、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无法忘怀的感情。参考资料:百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22:08 , Processed in 0.05848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