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3|回复: 3

小文章 大学问-读冷冶夫《记录片创作之我见·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6 0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 文 章   大 学 问
—读冷冶夫《纪录片创作之我见·1~7》
与 伦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确定艺术作品的价值”有“三个条件—独特、清晰和真诚。”应该说这三条标准在《纪录片创作之我见·1~7》(以下简称《之我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先说“独特”
形式的独特是《之我见》的显著特征。《之我见》一改理论研究长篇论述的惯例,其文短小精美,读来省时、省力,一目了然。
面对目前的纪录片创作尚处转型期,多种创作理念相互渗透又相互对立中,冶夫别具一格采取“化大为小”,“分解组合”的方法解决了文章短与研究要透的矛盾。用多篇短文谈纪录片创作实践遇到问题,每篇即独立成篇,又可组成一个大的专题文章。用这样方法进行创作研究,算是作者之我见。
说“独特”就不能不谈独特的见解,《之我见》不仅指出创作人员失误之处,同时用课题论述的形式阐述电视传播新的理念。凿之有据,紧帖实践,证实了作者的眼力、功力、堪称“独特”见解。
凡是有成就的艺术作品,除了独特形式、独特的见解外,往往都是具有独特的视角。《之我见》也不例外。
作者通过多年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拍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会,20多年来,共制作播出专题片、纪录片2000多部(集),出版专业理论书籍19本。如:《毛泽东》、《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华之门》、《女子特警队》、《潜伏行动》、《伴》、《胖连长和他的连队》等,这些在国内外获奖的纪录片既有鸿篇巨制大型文献纪录片,也有面对社会群体、短小新颖、耐人寻味的短片。无论什么样题材,作者都点出了纪录片创作深刻思想性和高超的技巧。因此,读者从《之我见》中不难悟出深刻的道理和“奥妙”。几百字说出千言万语,真是出手不凡,一针见血。独特的视角与独特的见解都需作者独具慧眼。
再说“清晰”
清晰可理解为明白、清楚、透彻。有些纪录片让观众如入云雾山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能抓住主要矛盾,没有理清头绪。说“清晰”,是对创作的对象要有清晰的了解。例如:作者的创作意图、艺术构思、表现手法以及片中人物、事件、相互关系等等,应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读《之我见》文章,作者直击纪录片创作的重点、难点、疑点,由于采取了易于让人接受的对比手法,所以使人想到深入浅出,具有很大的透明度、清晰度。无论是对从事纪录片创作的青年朋友还是纪录片爱好者,读《之我见》犹如随着优秀的导游穿云拨雾,一步步进入佳境。
最后说“真诚”
真诚即真实、诚恳。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电视纪录片创作需要“真”。真,就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真,就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这不仅要有求真的精神,更要有真知灼见。
这里要强调的是作者对电视纪录片的一腔真情。若没有对“学问”的真诚,岂能达到如此境界?冶夫不是刻意在进行创作理论研究,《之我见》不过是他从一个创作者角度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这给纪录片研究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它不仅说明创作研究需不断创新,还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纪录片创作并不是神秘莫测。
总之,《之我见》真是小文章,大学问,虽不是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专著,但对于纪录片创作人员和爱好纪录片的读者无疑能从中受到裨益。

文字
发表于 2004-3-7 22: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作纪录片的吗?从文章上看,您对纪录片有些研究。我有一个问题想和您探讨一下:如何看待纪录片在拍摄中,编导的客观角色(纪录)与主题表现的关系。我目前在写这方面的文章,可是写了几次写不下去了。我们能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共同在《当代电视》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吗?或者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纪录片实际纪录的是作者的思想。您看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04-3-12 0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冷教授,首先感谢你的鼓励。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专业性和代表性。我所从事的职业与记录片创作无关,只是偶然涉及到一点这方面理论,且是肤浅的认识,谈不上研究。据悉,你是这领域的专家,在造诣上达到炉火纯青.独树一帜的境界,令内外行一致倾服.钦佩.仰慕。与你相识我很荣幸!今后多多躬亲向你学习请教!(择日回答你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01: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是这样理解:
在目前一些电视记录片常常存在明显的缺憾,这就是:纪录压倒主题,事件压倒灵性。而造成这种缺憾的原因,分析起来与其说是创作技巧的生涩,不如说是主体意识的匮乏,即作者所拥有的思想文化储备,尚不足以占据客观纪录主动权,使画面只是平面的发展,缺乏深层的延伸,主题思想的精神时空没有被发掘。我很喜欢一部记录片叫《牧牛人》,我从片中能嗅出蛮荒的野性.原始的风情.雄浑的格调.苍凉的底蕴,所编织起来的草原空旷.冷漠环境与孤独的“牧牛人”内心丰满情感世界.乐观主义精神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片之卓尔不群之处,就在于作者不仅纪录人物行为,还要透过人物言行观其内心去探究.关注人的价值.理想.追求.人格.生存为中心内容的主体意识,而这种主体意识是作者心灵境界的不断跃升和自我超越,唤发出激性和灵性,把真实纪录融入作者自我思想体系中加以提炼,成为富有艺术表现效果的“真实”展现给观众为1加1大于2的全新而鲜活的人文气象,使主题具有蓬勃的表现力。
很显然,功成名就的作者,是从主观意识上对客观纪录谙熟.领会.把握.刻画和慕写表达出主题思想的准确性.丰富性以及生动性。让充实的主体意识构建起客观纪录的完美,即客观纪录的主观创作,推出具有集现场感.时代感.艺术感.幽默感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这就如同一件毛坯在千锤百炼过后成为光彩熠熠的精品!庄子的“乘物以游心”讲的就是这种辩证关系。
        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6:35 , Processed in 0.1269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