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2|回复: 0

崔永元说纪录片:加 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3 2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崔永元
来源:央视国际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糟粕,文人相轻便是其中一种。因它不像“小脚文化”那么恶心,很多人视而不见。

  文人相轻只是个概念。具体到行动上分得很细,比如写书的看不上演戏的,演戏的看不上演电影的,演电影的看不上干电视的,干电视纪录片的看不上干其它电视节目的等等。

  不知道为什么,干纪录片的好像特牛,差不多算电视台里的知识分子。

  我对纪录片的概念,可以溯源到我上小学看电影的时候,那时候,人们管纪录片叫加片。是加在正片也就是故事片之前的片子。比如“三战一哈”,那“一哈”就是纪录片──《毛主席会见西哈努克亲王》。

  说是加片,也有加一晚上的,比如《南京长江大桥》+《根深叶茂》、《打开聋哑禁区》+《隔日愁变成百日鲜》。既便如此,人们也顶着严寒,裹着大衣在严寒中扛着,我那时的想法是,万一要有正片呢?印象中有一次这边放着加片,并加紧联系友邻单位,终于跑来了正片《杜鹃山》,看党代表柯湘俊俏的模样,心想,这回冻得值。

  我小时候也动过弄电影、电视的念头,但绝对是想弄正片,没想过弄加片。

  我对加片多少有兴趣是在大学毕业后,一次是苏联电影回顾展,我看到了罗姆的《普通的法西斯》,印象中有这样一段,画面是各式各样的恋人们互相整理上衣领子,解说是“爱情使人们如此相似。”

  加片还有如此拍法。

  后来又看到了《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美国人拍的。

  这时候,我混在电台,有了几分知识分子的头脑,明白了纪录片独有的探求视角和叙述状态,可以说已经对纪录片刮目相看到了叶公好龙的地步。

  安东尼奥尼先生不就用加片反华吗?

  我的同学时间也拍起了加片,《回延安》、《我爱你,地球》,拍得一般。

  有一个叫《静静的天尽头》拍得特别好,但不是他拍的。

  后来,我看到了《混在北京》(一个地下加片),把我给震住了,天哪,这不比正片差。这时候,我已经很学术了,很佩服拍摄者让被拍摄者感觉不到摄像机存在的技巧,只有这样,加片才可能真正真实的还原生活。

  有一陈子,我的同学时间、陈杰、王子军纷纷改弦易帜改拍加片,听他们的口气,好象会拍这个很了不起似的。

  我这人不甘落后,也就顺手拍了40多部加片,有什么呀。

  他们说我拍的不是加片,是专题片,专题片就是文字配画面,加片就不一样了。

  加片一般不配解说,得看不太懂才行。

  加片得耗时候,拍一两天不算,比如拍一只猴,你至少房顶树上跟拍五年。最好能采到交配的过程,这时生命延续的涵义才可以彰显。

  加片不能拍一线人物,怎么着也得拍男的头发长或者女的秃子那种另类一点吧。

  拍加片不能有钱,最好的状态是赖着帐并顽强地拍着。

  拍好的加片有没有人看不关键,最好是在某国家海滨城市得个呦口的奖,才算体面。

  我现在不拍加片了,改拍正片。

  那天一人正在出恭,有镜头对着他问:北京风大吗?那人说,我操,这也拍啊!

  看看,残酷的竞争快把人逼疯了,拍加片这碗饭不好吃。





:mad::mad::ma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19:49 , Processed in 0.076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