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4|回复: 4

广州:充满了世俗欢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6 2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日报》专副刊-满庭芳-第15版〔广州〕陈志红
--------------------------------------------------------------------------------------------------


  我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却不敢说自己是广州人。先说它的语言吧,如果不是土生土长在这里,光是要听懂它,没个三年五载的,你想都不要想,更别说张口了。电视上那些讲相声学广州人说普通话的,更是连门都没摸着,让人觉得除了滑稽就没别的了。广州话让听不懂广州话的兄弟姐妹们恨得牙痒痒的,急起来只好骂一声“鸟语”了事。说学广州话比学外语还难,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还有广州人的吃,都说吃在广州,这是一点都没错的。有一句戏言说“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站的除了四条腿的凳子,广州人没什么不吃的”,此话略有一些夸张,基本还是属实的。就是非典最猖狂的那些日子里,也没挡住广州人的吃,听说北京城里连盒饭都买不到了,广州食肆也仍然是人头攒动,不是广州人不怕死,实在是广州人太爱吃了。广州人可以居无竹,行无车,衣不修边幅,却不可以一日食无鲜,特别是广州人的老火靓汤,滑而不腻,补而不燥,夏天祛湿清火,冬天行血旺气,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啊!

  广州这个城市,不傲慢,不矫情,大情大性,纯朴实在,是一个充满了世俗欢乐的地方。广州人乐也享得,苦也吃得,动可叱咤风云,静可随遇而安。也有史书将广州称为“南蛮之地”,是为未开化之疆土也。孰不知,中国近现代之开放与革命,皆从此地开始。一个“蛮”字,尽得穗人骨血之精髓。外驱鞑虏,有三元里抗英的长矛大刀,内摧强权,有黄埔军校的青春热血和北伐战争的长枪洋炮,改革开放,又成了中国最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记得有篇文章曾以笑谑的口气调侃北伐战争时期的广州人,说广州人发起蛮气来,呼啸着扛起枪就望北而去,连眉毛都不会皱一下,而革命失败了,广州人也不会呼天抢地,他们倒拖着枪回到故里,茶照喝,生意照做,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不大看得到他们牢骚满腹的样子。广州这个地方啊,真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地方,你说它是一个很世俗的地方吧,它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谁能不为之动容?说它充满了浪漫情调吧,它又是个很务实的地方。如果一大帮人凑在一起,广州人肯定不如北京人能侃,也肯定不像上海人那么文绉绉,但广州人肯定是最纯朴随和、最没有花拳绣腿的那一位。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北京的一位高人在和广州人对碰了三大碗广东米酒后吐的真言。

  广州地处沿海,没有高山峻岭,它从宋代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成为连接沿海与内地、中国与西方的一条纽带。也许正是大海的宽阔无边造就了广州人豁达宽广的胸怀吧,广州这个最富有地方色彩的地方,成了一个最能容纳八方来客的地方,据说广州现在的常住人口,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比例是1:1,甚至有外地人超过本地人的趋势。你在广州的大街上转,用普通话交流是完全没有一点问题的,一来是外地人多,二来是广州人哪怕把普通话说得歪瓜裂枣也不会不好意思。还有绝的,广州的出租车司机,在改革开放之初,百分百的是广州本地人,现在,百分之七十是外地司机,远的来自东北新疆,近的来自附近省份,我乘出租车,百分之九十碰上的是外地司机,外地司机杀进广州,常常一下子分不清东西南北,广州人就会很耐心地用他们歪瓜裂枣的普通话给司机指路,然后以皆大欢喜结束一段旅程。

  最近,广州公选局级干部,上线的有近一半是外地人,如果不算出生地只算籍贯,那恐怕一多半是外地人。广州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移民城市,新移民们很快就可以与本地人打成一片,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我家楼下有一对河南来的夫妇,以收卖报纸废品为生,居民们堆积的报纸废品多了,在楼上喊一声,他们就会上楼来收购,价钱也给得很公道,有一段时间,只有男人在干活,不见了女人,问起来,原来是回家乡生孩子去了,大家就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转过年不久,女人又回来了,怀里抱了个小娃娃,引得街坊邻里围着嘘寒问暖。

  我们还是拿吃的来说吧,你如果不爱吃粤菜,你完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吃东北菜、川菜、上海菜、新疆菜和随便全国任何一个省份的菜的地方,还有无数说不清的外国菜馆,广州人对这些菜也是来者不拒,不要以为进入这些餐馆的都是外地人,恰好相反,那里面的声音也以“鸟语”居多,充分体现了广州人时刻“将吃进行到底”的精神。当然广州人绝不是饭桶,曾在一个看起来经营得盆满钵满的日本料理馆吃饭,服务员都用日语跟客人们打招呼,问起来,方知道这里的老板并非日本人,而是货真价实地地道道的广州土著。都说美国的纽约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大熔炉,广州与之相比,也不逊色。

  曾有媒体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让读者形容一下对北京、上海、广州这3个中国最发达城市的印象,我记得结果好像是说,北京是最政治化的城市,上海是最商业化的城市,广州呢,是一个最让人说不清的城市,要我说呢,我会说,广州是一个最有活力、最宽容的城市,虚怀若谷,有容乃大,这就是广州的品格。
发表于 2004-7-17 0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人的水之缘

来源:http://www.yuehaifeng.com.cn/Chief/xnt-06.htm
---------------------------------------------------------------------------------------

有很多城市别称“水城”。贵州西部有个城市,大名就叫水城,据说雨水特别多。有一年秋末我曾路过住了一晚,是没雨的季节,夜晚在宽阔而冷清的街上走走,倒是拾得一分“夜色凉如水”的感觉。

没有人把广州叫做水城,但在我看来,它确确实实是。在珠江上腾跃的水、在雷阵雨中欢畅的水都不是精粹,广州的“水”是浸在骨子里的。     

只一杯早茶就把广州人泡在水里了。当北方人就着一瓶牛奶或一碗豆浆咽下两个馒头时,广州的早茶已经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把茶壶续了好几遍水。早茶是粤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老人退休了,儿女一句“早茶的钱你不用愁”,就包含了千重的关怀万钧的许诺。能够每日一大早就坐在茶馆里的老人犹如得到了可意的归宿,茶水里漂浮着旧时的记忆,茶壶里装满了晚年的安宁。

广州人还要喝凉茶。街头遍布凉茶铺,大多以老字号自居。大饭店里也常常供应凉茶,甚至免费。记得好些年前街边还有凉茶担子。暑热天气里,医院也会在门口卖自制的金银花茶。如今讲求卫生和方便,难见旧时景观,凉茶也装进了易拉罐。

广州的“艇仔粥”与水情景交融。站在岸边招招手,卖粥的小艇就悠悠地靠了过来——可惜这种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品味已经式微,如今的“艇仔粥”只作为一种粥品,登陆于酒楼饭肆,早褪却了那一段水样的风情。

广州人讲究喝汤,据称有几千种做法。前些年广州出版社出了一本“汤谱”,竟有上下两册,令人叹为观止。我在广州社科院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外地调进的研究人员得了直肠癌,单位里的广州人评论说:就因为他平时没有煲汤!

除了饮茶喝汤,还要在饭后、睡前喝糖水,广州人简直就是水做的,在瘦小的躯体里灌注了与体积极不相称的水量。但是比起北方人来,广州人却没有那么水灵白净,那些茶和汤的浓酽之色都写在了脸上。

广州人还重视洗。“洗澡”在广府方言里叫“冲凉”,冲一冲且凉一凉,已经不单单是清洁的意思了。我在赣南农村当“知青”的时候,发现当地农民不管出工不出工,每天晚上都要坚持洗澡。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女人在自己家里洗,男人却在祠堂里用树头烧起一堆火,大家都提着一大桶热水去那里,就着忽明忽暗的火光一边洗浴一边进行原始形态的社交活动。农民们说,洗澡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为了暖和。但是他们却没有像广东人叫“冲凉”一样,创造出一个“洗暖”什么的来。

广州人听到北方广大地区种种缺水的故事,听到一辈子只能洗两次澡的奇闻,对北方产生了一种类似恐惧的感觉。历史上粤人的迁徙主流都是指向南方或东方,有人下南洋,有人远赴大洋彼岸,都是在水一方。今天的广州人也不愿意西行北上,当然有许多社会的原因,却也因为饮食的差异,因为担心用水的奢侈受到抑制。家乡的水像纽带拴住了他们的心,消减了不少人的闯荡雄心。

大肆的喝与大肆的洗,把广州的人均用水量推到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 惬意的几近挥霍的用水方式来自珠江的恩赐。珠江是当今中国水量最为丰沛的河,具有长江黄河所没有的沉静和厚实。

广州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达1700毫米。人们都说江南雨多,但江南的雨缠缠绵绵、欲雨还休,苏东坡的“春雨如暗尘”刻画的就是江南那种琐琐屑屑的雨、黏糊不断的雨。广州的雨轰轰烈烈,豪气十足,先布起云阵刹那间将天和地都刷上一层墨,接着开始雨的疯狂点击,广州坚挺的暑热就在雨的蜂拥推搡下变松变软。排水系统差些的地段,会因一阵大雨而出现广州人叫“水浸街”的场面,沿江的路要是漫上来江水,居然会有急得乱窜的鱼。不过这些水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从不久呆。广州也有优柔寡断的潮湿天气,但它的潮湿心情也是有形的,物化了的,是直观而公然写在脸上的。在我们十几楼的办公室里,潮气进来,文件柜就大肆张扬地挂满“泪珠”。

广州的骑楼风景是为了遮阳更是为了挡雨而生。广州人似乎怕雨,不大的一点雨,在我看来正好濡湿一下枯燥的情感,一条窄窄的天桥下却挤满了躲雨的广州人,其中有不少七尺男儿。这或许是广州人小心处世、善于保全自己的法则体现。

水任器而方圆,广州人的性格属于水,随物赋形,能够适应特定的历史空间,而且渗透每一寸空间,即所谓“把政策用足”。龙舟是广州人这种性格的最好诠释:在壮阔的江面上万众贾勇而上;换到狭窄曲折的河汊里,也要扬起旗敲起鼓,一展雄心。

广州人的龙舟不计水的深浅。只要有一支桨,我就要划向前去——这是广州人的生存内涵,是一支飘荡在水上的歌。
发表于 2004-7-17 0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人饮茶情有独钟

来源:http://www.chihaola.com/info/detail.asp?id=2862
--------------------------------------------------------------------------------------------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供应茶水也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 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收市,有的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不过,广州人在闲暇时也以在家里饮"功夫茶"为乐事。"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此外,饮凉茶也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饮凉茶就是把药性寒凉、能清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清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如王老吉凉茶就形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于它清热解毒、消炎去暑的药用功效明显,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另外,还有石歧凉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龟苓膏、生鱼葛菜汤等也都是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80年代以来,为方便饮用,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的必备饮品。
发表于 2004-7-17 0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人历来爱喝老火靓汤

新闻摘自: 中国之窗网
发布时间:2004-1-9 

--------------------------------------------------------------------------------

  指熬制时间长、火候足、味鲜美的汤食。因广州炎热气候长,广州人历来爱喝汤,无论是丰盛的宴席,还是家庭便饭,都离不开汤,老火靓汤可去火,尤为广州人所钟爱。与外地不同,广州人是饭前一碗汤、饭后再喝汤才离席。老火靓汤通常用瓦煲来煲,水开后放进汤料,煮沸,将火调小,慢慢熬制2-4小时。汤谱有数百种。讲究的汤料有乌龟、甲鱼、乳鸽、乌鸡、蛇、鱼翅、鲍鱼、干贝或其他山珍海味;常用汤料有霸王花或菜干加猪骨等。辅料有北芪、党参、沙参、淮山、杞子、红枣、人参、花旗参等药材和姜片。进入90年代,广州各酒家、茶楼均有各式靓汤供应,有的还设电话预约煲汤。
                               
发表于 2004-7-17 0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http://www.gzlive.com/live/oldgz/

[iframe] http://www.gzlive.com/live/oldgz/[/ifram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6 22:36 , Processed in 0.0698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