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1|回复: 0

规范词语、社区词语、方言词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0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10-1-22 09:17 编辑

作者:田小琳 来源:http://www.eywedu.com/xiucixuexi/xcxx2007/xcxx20070101.html

  提 要 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方言词语三者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汉语词汇的范围内,处于不同层面,从流通范围、背景来源和构词成分上看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从词汇学理论上深入分析它们的异同,对于编纂词典、中文教学、社会应用均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特别是当今社会已处于资讯十分发达的时代,通过上网等手段,各社区、各地区所用的词语,无时无地不在交流。从个人的角度看,不断扩大自己的词语储备,可以与两岸四地以至海外华人畅顺地交流,是现代年轻一代发展自己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从国家的角度看,整合现代汉语词汇,以改革开放的眼界吸收可用的流通于不同社区、地区的词语,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借以盛载和显示现代社会繁复的事物,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 规范词语 社区词语 方言词语

  规范词语和方言词语一向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唯社区词语的研究仍嫌十分薄弱,本文希望抛砖引玉。下面从流通范围、背景来源、构词成分三个方面分析规范词语、社区词语、方言词语的异同。
  
  一、流通范围
  
  现代汉语规范词语应是由7000个通用语素构成的,以《现代汉语词典》这一典型的中型词典来看,收有65000条左右的词目,这些规范词语是流通范围最广的,其范围包括中国的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及海外的华人社区。规范词语是凡使用现代汉语的所有人群均能使用的。这些词语也要靠教育来传承,基础教育的中文教育中所应教给中小学生的词汇主要从规范词语中选取。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也要从规范词语中选取。人们通过基础教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语素)和词语,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通过阅读等多种手段不断扩展词汇量。一个人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他中文程度的高低。

  社区词语主要流通于社会背景不同的各个社会区域。即各社区流通的词语中,有一部分是反映社区特点的社区词。主要的社会区域有中国大陆社区、香港社区、澳门社区、台湾社区,以上四个社区都属中国领土。中国领土以外的海外华人社区也都有自己的社区词语,社会区域可再作划分,如东南亚华人社区,日韩华人社区、美加华人社区、中南美华人社区、西欧华人社区、东欧华人社区、澳洲华人社区、非洲华人社区等等。在海外各国,华人数目都在增多,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你如去世界各地旅游,必将亲身感受到。我多次听到,中央电视台已用“华人社区”这个词语。这里所指的社会背景的不同,指的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因素、心理状态的不同。比如,以半个世纪五十年的时间来看,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历年来政治、经济方面均经历过巨大变革,目前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坦途。而香港、澳门则在1997、1999年前分别归英国和葡萄牙管治,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台湾一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种社会背景的大不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社会事实一定会反映到语言中来,特别是词汇中。社区词语客观存在,不以社区所属的面积大小为划分,而是以社会区域的社会性质来划分。

  方言词语是流通于中国各个方言区的词语,不论十大方言区,还是八大方言区,历史上早已形成,各种方言可说有几千年的传承,早在汉朝扬雄已著有《方言》一书。经过方言学家的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地图已经绘制成功并已出版。方言的形成,方言的区分主要是以地区来划分的,这和历史上交通、资讯不发达有关。

  就流通范围情况看,规范词语不论什么社会区域或方言区域都可流通。社区词语流通于各社会区域。方言词语流通于各方言区域。以北京来说,流通的是规范词语、大陆社区词语、北方方言词语;以上海来说,流通的是规范词语、大陆社区词语、吴方言词语;以广州来说,流通的是规范词语、大陆社区词语、粤方言词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不同的只是流通的方言词语的不同,社区词语是相同的。以香港来说,流通的是规范词语、香港社区词语、粤方言词语;以澳门来说,流通的是规范词语、澳门社区词语、粤方言词语。广州、香港、澳门三地不同的只是流通的社区词语不同,方言词语是相同的。这当然指的是一个大轮廓,其中自然还有复杂的情况,因为现今的大城市多半都是多种移民组成的城市,所谓流通一种方言,指的是为主的方言。
  
  二、背景来源
  
  现代汉语规范词语的传承来自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文化背景的传承来自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规范词语的来源是同宗同祖的。方言的本身是现代汉语的地方变体,是因地方的不同而发生分化,方言词汇亦有自己的系统,可与规范词语作比较研究。描写方言学、历史方言学及方言地理学均已对各个地区的方言作出比较系统的介绍,有助于了解方言词语的背景来源。

  上面谈社区词语的流通涉及到时间问题。是否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为研究的一个时间段,在说明社区词语的背景来源上容易说得清楚一些。1949年10月以来,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常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上现已多元化,所有制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并存,而且有人预计说,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民营企业产值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五十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形式纷呈,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允许外资独资及中外合资经营,保护私有财产。从思想上来说,提倡两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近年又加上政治文明。目前在精神文明上具体提出“八荣八耻”的原则。在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必然产生一系列新词语来反映。

  内地已出版的很多新词新语词典,不同程度上收集了五十年来的大陆社区词语。举例来说,曲伟、韩明安主编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2004年4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收入1949—2003年产生的新词语15000多条,也包括别生新义的一些原有词语。该词典在“词目分期分类索引”中从时间上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建国初期(1949—1956),二、“大跃进”时期(1957—1959),三、三年经济困难和“四清”时期(1960—1965),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五、新时期(1977一1999),六、新世纪(2000---2003)。在每个时期内,从词语内容上又分为六类:政治类、经济类、文化教育卫生类、体育军事类、科学技术类、其他类。可以说自成体系。在词目释义时,有的已说明词语背景来源,释义后的例句中,多标明例句出自的名人专著或报刊,说明该词语确有出处。其中大部分词语是在中国大陆流通的。我认为,有不少的新词新语词典都是词汇研究的新成果,都可作为整合中国大陆社区词语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为编写现代汉语大词典订立条目的参考资料。

  香港社区词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半个世纪以来可有几个分期,最重要的分界是1997年,之前由英国管制,之后回归中国。这对香港社会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如果再细分,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订,从1984年至1997年7月1日是过渡期,因为香港未来的政治走向已经确定;过渡期还可分为前过渡期、后过渡期。这些社会变化都迅速反映在词汇里,例如,香港由英国管制时期,政府用的一套官职名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都改革了,社会上带有明显英国管制色彩的词语,像“英皇御准”之类自然都取消掉了。政治类词语确有不少变化,但并非香港流通的词语都不能用了。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政策,即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因此,香港社会在1997年之前流行的一批词语,仍会接着使用。我在编写《香港社区词词典》中,在政治类词语中,既收集香港回归中国之前的词语,也收集回归后的新词语,以反映这半个世纪中香港政治词语的面貌。至于香港社区词的具体描写,已在我其他谈及社区词的文章中举例,不再赘述。

  台湾社区词语反映台湾社会的特征。台湾实行的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但又和香港不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摆脱日本的管治;1949年蒋家王朝迁到台湾,进行一系列改革;近年由国民党执政到民进党执政,直至最近的倒扁运动。台湾政治类社区词语应该说也是层出不穷,像“蓝营、绿营,泛蓝、泛绿,深蓝、深绿,浅蓝、浅绿,红(衫)军”等等,都在台湾社会广泛流通。

  有人常将港台词语连在一起说,以为港台词语可划为一类,其实二者的背景来源并不完全相同。以方言来说,香港属粤方言区,台湾主要的方言是闽南语;以社会背景来说,过去不同,现在更不同,香港已回归祖国,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置疑,但两岸统一的问题仍未解决。因而港台也流通着不同的社区词语。

  我们认为社区词语是由于各社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因素、心理状态不同而形成的,上面说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社区词语的来源背景,似乎政治类社区词语的区别比较明显,如果再从经济体制、文化因素来分析,仍然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从心理状态来看,如何分析呢?这里我想借用《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对“社区意识”的释义来引申,“社区意识”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人们的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近感或对不属该地区的人强烈的排拒感和心理差距。”(739页)这部词典里所说的“社区”虽然要比我说的“社区”范围小得多,但其描写的“社区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借用类推。比如,香港社区词语里就有个别的词语表现出“对不属该地区的人强烈的排拒感”,像“表叔、表姐、阿灿、灿妹、大陆妹、北菇炖鸡”等这样一些词语。这些词随着时势的变更近年已很少用了。再看心理差距,“同志”这个词在孙中山时代就用了,表示的是革命志向志同道合的关系;1949年以后,内地用为人与人之间的通称,“同志”这个概念的外延扩大了,但也还用于尊称,如称“邓小平同志”,要比称“邓小平先生”来得亲切。近些年来,台湾、香港相继用“同志”代表同性恋,用得很普遍,这个新义项不为《现代汉语词典》所取,可见各地用词的心理差距。再举一个例子,“党”指政党,在内地特指中国共产党。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收另一个义项:“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272页),只举了“死党、结党营私”为例。而在香港,用“党”作为构词语素,形成了一个贬义的词族:祈福党、跌钱党、假金党、宝药党、撞车党、扑头党等,都是行骗犯罪团伙。在内地这一词族较难流通,也是用词的心理差距造成的。
  
  三、构词成分
  
  规范词语的构词成分是通用语素,通用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以通用字有7000个来说,构词语素亦有7000个。语素组合的语法结构为常见的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等式,另有重叠式、附加式等。

  社区词语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式与规范词语相同。因为在一个社会区域里要流通的词语,不是附属在方言词汇中的,它必须让说各种方言的人都明白,都会使用。以香港来说,以说粤方言的人为最多,也有说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的。香港社区词语并不下属在粤方言词语内。例如,香港居住方面有“公屋”、“居屋”,香港的语言政策是推行两文三语,“两文三语”这个数词缩略语是香港社区词,指的是在书面上推行中文和英文,在口头上推行普通话、英语、粤语。香港在新高中语文课里安排了“普通话传意和应用”作为选修单元,“传意”这个词即传情达意,是香港习惯用语,《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在教育上推行的“毅进课程”、“展翅计划”,这些用词也是香港特有的。“公屋”、“居屋”、“两文三语”、“传意”、“毅进课程”、“展翅计划”这些香港社区词语都是用通用语素构成的,在香港无论说什么方言的人一看就懂。从这个层面上说,在一个社会区域里,社区词语比方言词语流通的范围更广泛。

  方言词语也要用通用语素构词,和规范词语比较,只是选用的语素不同。例如粤方言词语的“着衫”(穿衣)、“食饭”(吃饭)、“睡房”(卧室)、“落雨”(下雨)、“打风”(刮风)、“行雷”(打雷)、“大头虾”(马大哈)等,也都是用的通用语素。此外,还要选用方言语素(写出来是方言字)构词,例如:佢(他)、有(没有)、嘢(东西)、瞮(睡)、嘅(的)、嗰(那)、咁(这么)、食咗(吃了)等。有时借用通用语素来记方言音,这个通用语素并不表示原来的意义,例如:呢度(这里)、食紧(吃着)、我系(我是)等等。上述几种构词成分,如果用通用语素,还可推测;如果用方言语素构词,其他方言区的人就很难明白了。这就是方言词语在流通上的局限。

  比较起来,社区词语容易进入规范词语,台湾前国民党连战主席在演讲中用了“愿景”一词,内地原没有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了这个词,解释为“所向往的前景”(1681页),大家认为可以接受,因为构词语素是通用的。同理,香港的“物业”、“写字楼”、“按揭”也都进入北方以至全国各省区,进入了规范词语。

  编纂词典工作需对规范词语、社区词语、方言词语作深入的分析,社区词语和方言词语都会输送词语进人规范词语的系统,丰富规范词语的储存。但毕竟各有各的系统。我认为,正在编纂的《全球华语大词典》主要吸收的应是华语各社区的常用流通词语,主要是社区词语,以助各社区的读者交流。收各方言词语的方言词汇词典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当然还需要不断更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13:07 , Processed in 0.1170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