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2|回复: 1

中华民族语言寻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1 13: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中华民族语言寻根  
  《转贴于baidu.com》
    基因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起源于非洲,使人种,民族概念大打折扣.就算这是真的,也仍然无损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如果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能迁往世界各地,那么文明时代的《山海经》记录的中华先民勘测全球的资料更加可信了.头脑僵化的人们再说少昊不可能去美洲和非洲,竖亥和大章无法测量地球周长,商代人不可能渡过太平洋......就成了"骄傲无知的现代人",面对着辉煌的文化遗存,还诬蔑古人智力低下!

    中国各族使用80多种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俄罗斯族使用的俄语和塔吉克族使用的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朝鲜语被一些人划入阿尔泰语系,京语(越南语)被一些人划入南亚语系,但不是一致意见,一些语言的地位还未确定.比如"摩梭族","苦聪族"未被国家确认为单一民族,中央级媒体却一再使用,两种相应的语言为什么不能列入中国语言名称之列?四川的木雅人与西藏的夏尔巴经是党项族后裔,他们的语言是西夏语的延缓,应视为同一语言.不论是古代消亡了的还是如今知之甚少的语言,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人视外族,外国语为"夷语",甚至加上反犬旁,今人方言隔阂同样成问题.我们要反思.地区对立不消除,融入世界便有意识上的障碍.

一,汉语的缔造者

汉藏语系包括:

1,汉语

2,藏缅语族

3,壮侗语族

4,苗瑶语族

整个语系的特点是:有声调,单音节语素为主,重叠式构词法常见,助词丰富.汉语作为世界上母语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华文化长期是世界发达文化,所以汉语借词在许多语言中比重超过一半.除了晚一些的借词以外,不同语言还有同源词,是从原始母语中继承下来的,同源词往往是生活中常用的词,如人称代词,数词,身体器官名,天体名,动植物名等.汉语与藏缅语族同源词虽然不太多,却是两者同出一源的证据.例如:

(1)汉语"五","吾"古音相同,藏语里这两个词发音也相同,类似的还有:三与掺,八与别.由此可以知道汉字的意义演化(语义系统)和形声字的理论基础在远古已经具备,不然藏缅语族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2)太昊龙图腾,风姓.藏语"风"读音为lung.汉语的f在中古才产生,上古大约发pl.可见,说姓风,是龙图腾名称的发音,进一步推论,上古姓氏里的姓,可能都画图腾像,读有关动,植物或其它事物的名称.

(3)金理新论证,原始汉藏语使动形式加后缀-d,后来加前缀s-成了主流.如藏语skjeba发生,skjedpa使发生;汉语*kha枯,*khad竭(星号表示构拟形式).汉语使用汉字,看不出词形变化,但从上古文献的读音可以知道,汉语确实是有过词形变化的,词缀与藏语相同.

汉语最初是粘着语,与日语,朝鲜语,蒙古语一样,名词要变格,动词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命令式等不同形式,定语在中心词之后,宾语在动词之前.天哪!真会如此吗?是的,我们的语言原本如此.

在甲骨文里,第二人称代词"女"用在主位和宾位,"乃"只用在领位(所有格).这说明两个词的区别是格的区别."其"意为"他的",也是所有格形式,如"谓其妻曰".现在报刊上常有人写"其的",文白混杂,语义重复.南方方言和藏语里的所有格助词ki,就是"其",它在应用时有一些变体.

定语后置在先秦并不少见,现代汉语里也有.《礼记》说"大夫不得造;车马","马"不用造,"车"才用造,"车马"就是"马车".《楚辞.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这是形容词后置,这是原始汉藏语固有语序的遗留,不少学者不肯承认,是不科学的.温州话有"菜咸"(咸菜),"墙围"(围墙),"鞋拖"(拖鞋),湘方言有"牛公子"(公牛),"牛婆子"(母牛).鲁迅先生的笔下,也有不少定语后置的例子.如:     (1)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2)她一手提着竹篮,内有一个饭碗,空的.(《祝福》)                                 

又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各界人民,不分阶级,信仰和职业,均望保持秩序.......""不分"以下,做"人民"的定语.
汉语有文字记载以来,看不到动词变化和SOV语序一统天下的情形.龙山文化晚期,山东丁公陶文已是完整的句子,但没显示宾语与动词的关系.古文里,宾语是代词,又有否定词时,宾语必须前置.白话文里把字句(介词还有将,给等)很常用.极"左"岁月里的口号"将革命进行到底"和"以阶级斗争为纲"都不能变成宾语在动词后的次序.上海话里,SOV与SVO语序都有,如"侬饭吃了否?"(你吃饭了吗?)

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在语法方面接近汉语.特征是:量词丰富,无词形变化,SVO语序.但是,这两个语族与汉语同源词极少,常用词几乎是固有词的天下,当然汉语借词再多,也与此无关.正由于这个原因,国外学者主张把这两个语族分出去,划入澳泰语系.

历史告诉我们,正是壮侗,苗瑶两个语族的异乎寻常的强大影响,使华夏族的语言由藏缅语族变成了藏缅,壮侗,苗瑶语族的综合体.炎帝后期九黎族强盛,蚩尤雄踞中原.此时有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军事,医药,天文学等.黄帝统一各部落后,九黎族既有融入炎黄联盟的,也有南下的.少昊后期,三苗再次崛起......苗蛮集团历来与中原交锋,以败绩居多.楚人强大起来,以苗蛮的身份参与缔造了汉族.在这几千年里,苗瑶,壮侗语族语言对华夏语言发挥了不止一次的影响,最关键的应在蚩尤时代.

语言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变是完全可能的.蒙古族入主中原,蒙古语成为国家法定语言.元代统治者不肯放下架子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人在学习和使用蒙古语的过和中,把汉语SVO语序与蒙古语SOV语序叠加起来,于是产生了SVOV的特殊句式.《水浒传》有"小人便是白虎山前庄户孔亮的便是."元曲《西游记》有"我乃是观音弟子木叉行者的便是."句末的"便是"是受蒙古语影响而增加的.《元典章》有"金银是钞的本有."句末"有"字是蒙古语"是"字的音译.蒙古语的后置词包括格词尾也通过意译进入了汉语.如"马飞似跑",汉语原有结构是"似"在喻体前."似"不是格助词,其结构沿用下来,真正表示"格"的词如:"但是来的和尚都管底上头,唤'都僧省'."(少林寺圣旨碑)其中"上头"表示对象.还有"根底","上"表示对象,"里"表示行为的依据,"上头"也表示原因.这些结构与SVOV结构到了明代,就渐渐消失了.应该指出,梵语,女真语等语言早就对汉语施加过这种影响,但没有生命力.

美国印第安人的莫哈克语,是黄帝时代的活化石.这种语言使用的语序为SOVO,宾语在动词两边对称分布.这在多层动宾关系的句子中十分麻烦,但为什么保留下来?我认为黄帝与炎帝同宗共祖,固有语言是藏缅语族的,SOV句式,宾语在动词后边重现,应当是受九黎族影响,正如蒙古语对汉语产生影响.迁往美洲的易洛魁人保留了迁出时的语言特征,而在故土的SOVO句式早已消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语言寻根 -续

二,金与狼

阿尔泰语系包括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三个语族在以下方面有共同特征:元音和谐,辅音和谐,使用后加成分,是粘着语,有同源词和类似的语法成分.这是把三个语族合称阿尔泰语系的依据.但是,三个语族的同源词太少,连数词(如一,二,三),日,月,眼,狼这样的基本词汇都截然不同,通过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情形可以知道,阿尔秦语系不能成立,它们之间的共性可能是借词造成的.两种观点都有支持者.

阿尔泰语系得名于阿尔泰山.阿尔泰意为金,也译为阿勒泰(地名),阿拉坦(人名)."金"在各语言中发音相近,是主张三个语族同源的证据.说这些语言的民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游牧,渔猎.他们包括匈奴,东胡,乌桓,鲜卑,室韦,突厥,契丹,回纥(he),女真,蒙古,满等民族.匈奴历史非常悠久,《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xun yu),合符釜山",又叫山戎,淳维,鬼方等,公元前209年建国,成为中原的有力对手.东胡因居于匈奴以东而得名,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突厥在《周书》中被称为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因居地阿尔泰山形似犀牛,当地语言称"突厥",于是以山名为族名.中国历史上,北方族认为匈奴,鲜卑等是自己的直系祖先.女真与蒙古有血缘关系.而今新疆图瓦人自称蒙古族,图瓦语属突厥语族.裕固族的东部裕固语属于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属于突厥语族.在交往密切的民族中,语言的互相渗透是必然的.

蒙古族以狼为图腾,成吉思汗的祖先传说是苍狼与白鹿所生,此非神话,而是图腾观念.突厥人也以狼为图腾,旗帜上饰金狼头图案,卫士称作附离,意为狼.满-通古斯语族的人们以狼为神,举行萨满教宗教活动时黑狼神是巫师的护神和助手.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考古界认定为"猪",其实是狼.阿尔泰语系由狼崇拜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即使不承认语言同源,也可以同意文化上的依存关系.自上古时代,各个民族就不断融合,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更是大规模地融入汉族.汉语的"天"一字的读音,应借自蒙古语族的"腾格里"."一何"(表示"多么")可能借自蒙古语族,如"吏呼一何怒",蒙语ix就是"很".《史记.五帝本纪》引用《左传》:"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tao tie)."这种怪兽是狼的变体,指人,是图腾.天狼星是夜晚最亮的恒星,命名者应是以狼为至高神的民族.汉语名称应是借来的.上古时代华夏与阿尔泰语系诸部的交流是全方位的,进入语言,文化也是正常现象.

蒙古族学者芒.牧林研究了蒙古语,汉语,藏语,满语的词汇,发现汉语,蒙古语同源词有3000多个.在121个核心词中,同源词比例为汉蒙语之间94%,汉,满语之间87%,汉藏语之间65%.就是说阿尔泰语系与汉藏语系有共同的起源,汉语与蒙语比汉语与藏语更亲!



三,两岸同根

台湾省高山族的语言有13种: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嫩语,鲁凯语,赛设特语,卑南语,邵语,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耶眉语.它们被划入南岛语系,与印尼语,夏威夷语,马达加斯加语等语是同一语系.

高山族语言的特征是:元音简单,多音节,重音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构词法以复合为主,名词,代词一般有性,数,格,动词有时,态,体等变化,VSO语序.形容词一般在名词前,领属性定语在中心词之后.

考古发现充分证实,高山族祖先是东南沿海的古越人.高雄的贺山文化与浙江河姆渡文化对比,强出一辙.高山族祖先在距今6000-4500年前乘船来到台湾,保留了古越人的风俗习惯,如:断发文身,龙蛇崇拜,缺齿与墨齿,腰有纺织,贯头衣与筒裙,饭稻羹鱼,干栏式建筑,男吹口琴,女吹鼻箫,父子连名,悬棺,屈肢葬......台湾当局用"原住民"称呼高山族,是殖民者对土著的叫法,正确的说法应是"先住民".不论是上古的越人,还是中古以来迁去的各族,都是中国人.

匈奴别名鬼方,"鬼"是图腾,是少昊族图腾.高山族鬼祖木雕说明,高山族也含有少昊族成分,同时高山族也有猴图腾,即夸父后裔.



四,属南亚语系的语言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在中国有佤语,德昂语,布朗语,克木语,户语.主要特征是:辅音有清浊对立,元音较多,无声调,人称代词有双数,语素为单音节占优势,语序为SVO,定语一般在中心词后.例外很多,如布朗语有声调,形容词放在名词前.

越南语有6个声调,语素多为单音节,没有词形变化,与汉语,苗瑶语,壮侗语相似,因此有人主张划入汉藏语系.但越语与孟高棉语族同源词多,越南学者大都主张越语属南亚语系.我认为前一种意见更可取.

汉语,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与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存在一定的同源词,如舌与舌氏(shi),屎与嗜是平行对应词系.汉藏语系包含壮侗,苗瑶语族是有发生学依据的,南亚,南岛语系与汉语是有渊源的.



五 印欧语系的语言

印欧语系的古代移民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其语言称吐火罗语,从新疆到内蒙古,还有四川,山东等地,都有印欧人聚居.这些外邦人都融入中华民族,他们的语言与文化在中国留下了印迹.商周金文"双马"是他们的图腾,用作族名."祁连"山名来自印欧人的语言,意为"神圣的".佛教经典最初全是经过吐火罗语译成汉语的.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参考文献:《中国大百科全书》《狼图腾》《台湾原住民史》《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遇笑容)《谈音义关联的平行词系比较法》(邦张尚芳),中华祖先拓荒美洲《(楼兰,一个世纪之谜的解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5:05 , Processed in 0.0892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