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6|回复: 0

先秦时期“三河”地区的汉语方言演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5 2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donews.net/yyyusm/archive/2004/09/12/96728.aspx

“三河”这个概念很广,上古三河(河南、河东、河内)即是赵魏韩三晋的代称,就像“关中”为秦之代称一样。“三河”为三晋统治的中心地区,魏都“大梁”(今开封)、韩都“新郑”(今属郑州)、赵都邯郸(今邯郸)都集中在这一地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春秋时晋国为北方实力最雄厚的国家,战国时赵魏韩也各自称雄一方,故而数百年来北方除齐、秦、燕这些地域靠边的国家外,其余地区都被三晋吞并。如韩都“新郑”本为郑国都城,韩灭郑后才为韩都。然而,真正能代表古晋民系的主要还在晋的源头河东地区,其他地区多为三晋的占领地。

晋语与河南的中原官话源头是相同的,河南的周、郑与山西的晋都为姬姓,据考证晋人实为周人。但经过周代八百年的分裂割据晋地方言已与中原方言有了差异。

汉代扬雄的方言中三晋土地上已有了三种方言:

1。河南地区的“郑周韩方言”,这一地区的原始方言为先秦时代诸夏的母体语言,随着周室于此设立东都以及后来的东迁,它被很大程度上周化。周人本夏羌混血的一支部落,久居西羌(西戎)之地,其语言基本上仍是夏语,但可能多少有一些变化。设立东都和平王东迁后,周式的夏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夏语,中原第一大国郑国(姬姓)实则也为周人,故形成了郑周方言。后郑为韩所取代,故称“郑周韩方言”;

2。河东地区(属魏国)的“秦晋方言”与关中一体(行政区划上也为长安的司隶校卫直辖),实为“郑周韩方言”的西部近亲——据考证晋人实为周人,另外周室东迁后关中的周人仍居秦地,由于关中与河东山川一体(只隔一条很窄的黄河),久之关中的周语和河东的周语共同演变为“秦晋方言”。秦汉、隋唐时,秦晋方言都为中国的通语/凡语(普通话);

3。以晋阳(太原)为中心“‘赵魏之西北’方言”(以下简称“赵魏方言”),晋阳(太原)本为晋国的最早重要源头之一,不过事实上后世大部分时间真正晋国的实力和经济中心在晋南的河东地区。西周时晋阳一带尚为周朝边疆,北为狄人牧场,当时这一带地广人稀,居民大部分由河东地区迁徙而来,讲典型的古晋语。但由于这一带地处边疆,远离中原,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已与河东晋语产生了较大差异。

后晋阳成为赵氏的根据地,赵、魏、韩在此打败智伯三家分晋,此后晋阳地位突显。当然赵国的国都还是要设在靠近中原的邯郸,不过晋阳事实已成为赵国的北部中心。历代赵君还以晋阳为跳板,胡服骑射、北出雁门灭中山、楼烦、林胡,逐匈奴,得地千里,在今内蒙古阴山以南地区设立了云中郡,向今雁北、河套进行移民,讲晋阳晋语的居民便由此扩散开来,分布于广阔的北疆。与此同时,魏国亦向北方狄人之地发展,于今晋北、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处设立西河郡和上郡,向该地移民,后者两郡为秦所夺。

汉代时天下十三刺史州中的并州基本上就是赵国故地(邯郸和中山国故地划入冀州),此外并州还辖有魏西北之西河、上郡,并州的治所在太原郡晋阳县。由前所述,并州地区(赵国)的居民大部分为太原郡的移民,故而这时的并州方言即为扬雄所说的“赵魏方言”(实为赵地晋语)。“赵魏方言”即为今天晋语的主要源头。

综上所述,“赵魏方言”(赵地晋语/赵语)源头为晋阳晋语——即河东晋语(属“秦晋方言”)在晋阳的变种,而河东晋语(属“秦晋方言”)有时“郑周韩方言”在西方的近亲。故而郑周韩方言、秦晋方言、赵魏方言都是近亲,这也与扬雄的《方言》中所列词汇的情况相符。

另:河内地区靠近赵都邯郸和韩国上党郡(长平之战时归赵),故其地今日亦讲晋语,属晋语邯郸新乡片。

至于燕齐系统的方言,乃中原夏语东进融合夷语所成,与秦晋系统方言关系稍远,但这种亲缘关系仍比与南方诸方言相比为近。

posted on 2004年09月12日 4:06 P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8 22:13 , Processed in 0.0787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