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1|回复: 0

常用语文工具书浅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4 13: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宏天
来源:http://cache.baidu.com/


  人类社会创造出的知识财富是极其丰富的,用“浩月烟海”之类的形容词,也不足以说明其广博。但是作为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又是很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也不可能事事从头学起,所以很早人们就懂得编纂和利用工具书。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知识的迅速增长,人们更加感到利用工具书的重要。我们学习语文,也是如此,要经常查检字、词,以及成语、典故和其它问题,时刻离不开字典、辞典和其它工具书。

  工具书是广泛地系统地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材料,按一定方式(如笔画字顺、主题类别、年代地域等)加以编排,供人们查检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书籍。它是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的舟楫,也是我们“质疑问难”的“良师益友”。

  工具书有很多类型,和学习语文有关的,除字典、词典以外,还有书目、索引、年表等,此外我国古代编纂的一些“类书”,近代外国出版的“百科全书”,也是需要参考的。

  古今中外的工具书很多,我们要注意掌握那些最基本的,懂得遇到什么问题利用什么书,怎么使用它们。为此,除掌握有关各种工具书的必要知识以外,还应注意:

  (一)多留心常用工具书的前言、凡例,有无索引、检字表、附录,通过这些掌握工具书的性质、特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方面,不应嫌麻烦。

  (二)学会几种常用的查检法,如部首检字法(注意新旧部首的差别)、笔画和笔顺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汉语拼音检字法和注音检字法、韵目检字法以及图书分类法、类书分类法等。

  (三)勤翻多练,在实践中摸索。

  下面按类型介绍一些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字典


  字典是汇释文字的工具书,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了解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正音正字。现在许多汉语字典对词义也常常顺便加以解说,所以也可以用来查词。字典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工具书,我们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字典中有小型的,内容比较精要简明,携带、使用方便,如《新华字典》、《学生字典》;有大型的,收字较多,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可供解决较深的问题时参考;还有专门的字典,如《联绵字典》”《字源》,可供解决专门的问题时参考。

  我国很早就编有字典,现在的《说文解字》就是一千八百多年前出现的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字典,以后历代都有编纂。明代的《字汇》更与现代字典性质基本相同。但过去不叫“字典”,笼统地称为“字书”。“字典”的名称是从清代的《康熙字典》才开始有的。

  《新华字典》(新华辞书社编,一九七一年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这是我国解放以后编辑出版、现在通行最广的一部小型普通字典。收单字(包括异体字)八千五百多个,带注解的复词、词组三千二百多个。

  这部字典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比较适用。它收集大量的常用字,也适当收入了古籍、方言和各行各业常用的字,基本上可以满足阅读一般书刊的需要。

  它的主要特点是:①注音准确,如多音、旧读、轻声、儿化,都一一注明②释义简明而有条理,注意词义之间的关系,将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转化义以及由比喻形成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并用各种标志,如(引)、(转)、(喻)表示出来;③对字义的解释,特别注意到它们在使用中的作用,同时交代构词方法,也用各种标志,如用(-子)、(-儿)、(-头),表示本字可以加上这些词尾,构成同义词。用(叠)表示可以重叠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用(连)表示可以跟一个意义相近的词并列,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经过长期使用证明,《新华字典》的确是一本较好的字典。它是我国广播、出版和语文教育方面使用文字的主要依据之一。

  《同音字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一九五五年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供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的一部小型字典,收单字一万零五百个,词汇三万多个,比《新华字典》略多。一般读物(包括浅近的文言文)上的字、词,基本可以查到。

  本书具有自己的特色:①除收大量的常用字、词以外,还适当收一些冷僻字,并注意古义的解释;②收录词汇比较丰富,这些词汇包括现代词汇,也包括有生命的古代语词、词组、成语等;③特别注意收地名中的冷僻字,并大多征求本地的意见,确定了读音。

  《难字表(修订稿)》(文字改革出版社编,一九六四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录难读和容易读错的字,约二千多个,用拼音字母注音,有些字还加注了常用意义。古体字、异体字、繁体字和异读字一并收入,分别举例,注明互见。如“臝luǒ,裸字的古体”、“囓nié=啮”。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一九七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学习古底汉语必须注意掌握常用字,因为常用字使用频率高,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有些虽然仍然使用,但古今词义却有着显著或细微的差别,不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阅读古书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这本小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另附《难字表》,收难字二千六百多个,只注音、释义,不加例句。本书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汉语时使用。

  本书释义按引申的远近次序排列,即先列本义,然后依次列引申义、假借义,不仅注意到词义之间的关系,还注意到词义的历史发展变化。这些对掌握古汉语常用字都是有帮助的。

  以上这些小型字典收字较少,要查找一些生僻的人名、地点,特别是古书中的某些难字、异体字,还得利用大型的字典。

  《康熙字典》(清代张玉书等编,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这部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是古代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部,是奉康熙皇帝的命令编纂的。这部字典有它的长处,加上凭借政治势力,过去流行很广,影响甚大。

  本书是按部首排列,分二百一十四部,书前有部首检字表,还有笔画检字表。不知道部首的字,可以在笔画检字表里查找。全书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序,划分成十二集,每一集又分上、中、下。注音用“反切”和“直音”两种办法。直音即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反切”是古代一种拼音方法。我国古代不会分析音素,没有注音符号,就用两个汉字相拼的方法来注音。汉字绝大多数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构成。“反切”就是“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声调随韵母。如“同”字,注为“徒红切”,就是:

  徒+红=同

  tú+hóng=t+óng=tóng

  “反切”的道理并不复杂,但由于反切用字本身的读音往往古今变化很大,切得准确也很不容易。这方面还要学点音律学知识才行。

  《康熙字典》注音、释义都是引用古书,“□”里的字是古代韵书、字书书名。

  这部字典收冷僻字较多,所注古义又多是出于最早的见到的古籍里,所以还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它用罗列各家之说来注音释义,一般人不易掌握。另外,引书错漏较多,清代学者王引之等作《字典考证》,指出其错误两千五百条之多。新版《康熙字典》后均附有《字典考证》,使用本书时一定要注意参考。

  《中华大字典》(徐元诰、欧阳溥存等编,一九一五年中华书局出版,一九七八年中华书局据原本影印。)这也是一部大型字典,收单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还多,是我国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种。

  这部字典的特点是:①解释字义比较简明,义项分得较细,先讲本义,再析引申、假借之义,注释有层次;②注音也比较明确,一般以宋代的《集韵》为准,《集韵》未收的,参照《广韵》,每个字音只注一个反切、一个直音,标一个韵部;③除收正文本字以外,兼列“古文”(指六国文字)、“籀”(指大篆)、“或体”(指异体)、“俗体”。本书还校正了《康熙字典》已发现的两千多条错误,引书注明篇名,在编排体例上也做了不少改进。所以这部字典对我们阅读古籍、查找冷僻字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本书是在民国初年出版的,距今已半个多世纪,在政治立场、思想学术观点以及科学性方面都有许多问题,仅可供参考。

辞典

  辞典,又称“词典”,主要是解释两个字以上的字组成的词、词组、成语等。它是供人查词的工具书(当然有些词典也可以用来查字)。辞典的种类很多,有语文性的,如《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也有综合性的,如《辞海》;还有专科性的,如《简明哲学辞典》、《地理学辞典》。

  我国的词典,起源于训诂。训诂就是用当时的语言解释前人古书字义、词义的意思。现存第一部训诂书是《尔雅》,它是我国词典的一个雏形。后来出现很多类似的书,如《广雅》、《通雅》、《叠雅》等。

  现代词典中规模较大、应用较广的,当数《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一九七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以汇集普通话语词为主的中型词典,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共收字、词五万六千多条,收词丰富,注音释义相当谨严,是目前我国较好的一部现代汉语词典。

  本书主要的特点是:①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朝这个方向努力;②一般词语之外,酌情收入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方言意义,不久以前还使用的旧词语、旧意义,书面通行的文言词语以及某些习见的专门术语,也适当采入;③凡是这类词目大都在注释中分别交待,或者附加标记。_

  《汉语词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一部中型词典,主要收语文中常用或间用的词语,共收六万多条。主要特点是:①北京方言土语收的较多,如“城门脸儿”(指城门附近的地方)、“满没听提”(全不理会的意思);②古代“经书”上的字,几乎全收进去了,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材料;③字和词注释比较简明,通俗;④以注音字母标音,全书以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本书与《现代汉语词典》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如“近”字条下,两书均收二十个词目,性质大体相同,又各有千秋。《汉语词典》收传统性词目较多,如“近况”、“近情”、“近支”、“近畿”、“近悦远来”等,《现代汉语词典》未收;相反,《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近海”、“近似值”、“近似商”、“近体诗”等学科名词、外来语词,《汉语词典》也未收。所以,这两部词典可以参照使用。

  《四角号码新词典》(商务印书馆编辑,一九七八年该社修订出版。)这是小型的综合性辞典,收词两万多个,可供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本书很受群众欢迎,解放以后已经修订七次,再版多次,这次又在一九六二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增删。

  本书的特点是:①所收词语以语文性的为主,兼收百科名词,以现代的为主,也适当选收古词、古义;②用拼音、注音、直音三种方式标示读音;③释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④依四角号码顺序排列,熟悉四角号码查字法的读者感觉非常方便。

  《汉语小词典》(汉语小词典编写组编,一九七九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最近新出版的一种小型的综合性词典。收单字和复词一万六千多条,以现代汉语语词为主,兼收部分专科词语,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和医药卫生等常见的科技名词术语。

  本书对于字、词都简要地加以解释,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着重基本意义。对某些旧词语的旧用法以及经常出现于报刊的文言成语,也择要加以收录。这本小词典与《四角号码新词典》相比,偏重于语文;与《现代汉语词典》相比,偏重于百科。特点是能在小型的容量里发挥一般人通用的语文工具书的作用,因而比较适用。

  以上小型的词典,收词较少,要深入、广泛了解某些知识,就要参考《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

  《辞源》(陆尔奎等主编一九一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编本,一九三九年出版正续编合订本,一九五○年出版修改本。)这是我国现代最早出版的一部综合性大辞典。收单字一万三千多个,词、词组、成语十万多条,包括中外重要人名、地名、著作,还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名词术语。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①收单字与复词,兼收古今词语,偏重于文言书面语;②分条注释词义,重在溯源;③说明词语都引用书证,但只注书名,不注篇名;④采用字归部首,以字带词,词按字数与笔画排列的编排方法。

  这部词典出版以后,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但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它本身的缺点,今天已经不大适用。不过在新的修订本未正式出齐以前,仍需要参考它。

  《辞源(修订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编辑,一九七九年出版。)这是在旧《辞源》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一部大型词典。突出了原书的重在字义溯源等特点,删去原书所收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词语;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增补了一些比较常见的词目。这样就成为一部专供阅读古籍时参考的工具书。

  本书计划分四册出版,共收单字和词语十万多条,共约一千多万字。单字下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并加注《广韵》的反切,标出声母。释义简明确切,并注意语词的来源和语词在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如“五谷”条注明:说法不一,《周礼.天官》等指“麻、菽、麦、稷、黍”,《周礼.夏官》有“稻”无“麻”。后来统称谷物为五谷,不一定限于五种。

  本书仍按旧《辞源》的部首分部,正文一律用繁体字。?

  《辞海》(舒新城等主编,一九三六年中华书局出版初编本,一九四七年出版合订本,一九五八年出版重印合订本。)本书与旧《辞源》的性质大体相同,也是现代出版的一部综合性大型辞典。收单字一万三千多个,词、词组、成语等七八万条。

  本书与《辞源》大体相同,但偏重于收新名词(在当时来说的),体例上做了一些改革,如引书不仅注明书名,还注明篇名,便于读者核查原书,并采用了新式标点,在收词、注音、释义等方面也有胜过《辞源》的地方。

  但与《辞源》一样,其内容已经显得很陈旧了,尤其是所谓科学新名词,如今看来许多地方既不新,也不科学了,所以必须进行修订。

  《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一九七九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在旧《辞海》的基础上重新改编修订的,保留了原书的一些特点,同时更新了内容、加强了百科条目,成为一部小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大型辞书。

  本书共收单字(包括异体、繁体字)、一般词语和专科名词十万六千多条,包括词语、人名、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和一百二十多个学科的基本名词术语,知识面非常广阔。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参考。

  本书仍以部首笔画顺序排列。部首共分二百五十部,对旧部首进行了一些改革。书后附《汉语拼音索引》,对查找已知词头读音的词十分方便。书后所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等,都有参考价值。

  本书同时已出版了语词、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体育、历史、经济、理科、工程技术等分册。分册按学科体系分类编排,是各学科的专科辞典,对了解某一学科的一般性常识,提供方便,应注意参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虚词的问题,特别是学习文言文,虚词常常是很关键的。虚词范围很广,用法很多,不容易完全掌握。在普通词典中对虚词又讲得很粗略,这就需要参考专门收集、讲解虚词的工具书。

  《文言虚词》(杨伯峻著,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汇释文言虚词的著作,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共收虚词一百多个,包括介词、连词、语气词和一部分代词、副词。

  本书所注释虚词的词义,以常见的用法为主,引用例句也尽量选自常见的古书,而且都附有译文,全部用现代汉语进行讲解,通俗易懂,最便于初学。所收虚词按笔画顺序排列,书前又有音序索引表,根据读音也可以找到,使用很方便。

  《文言虚字》(吕叔湘著,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重印出版。)本书选收“如”、“者”、“其”、“也”、“乎”、等二十几个最常用的文言虚词,详举例证,细加分析,说明语法作用,并尽可能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使读者容易领会,便于掌握,特别是每节后还附有习题,可以用来练习,以便加深理解。本书是学习古汉语的基本读物,也可以用来查虚词。附录《开明文言读本导言》,里面谈到更多的虚词,可作为正文的补充。

  《词诠》(杨树达著,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重印出版。)这是现代出版的一部规模较大的文言虚词词典,收虚词五百多个,解释比较详尽。

  主要特点:①收词较多,但只限于单音词;②每个词都注明词类、词义及用法;③引例繁富,大都引自重要古籍,一种用法,往往引十几例,甚至数十例;④注意到常用虚词和虚词的通常用法。缺点是分析说明过于简略,用文言解说,不便初学。

  《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撰,一九五四年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专收先秦、两汉时期古书上的虚词,共二百九十字。编纂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充、订正《助字辩略》(刘淇撰)、《经传释词》(王引之撰)等清代学者的著作,因此已为前人解说完备的不收,前人解说不够的则详加说明,有的义项达四十条之多。这部书可与《词诠》等互相补充,参照阅读。

  关于成语、方言、俗语也有一些专门的辞书可供查检。

  《汉语成语小词典(第三次修订本)》(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语言班原编,《汉语成语小词典》修订小组修订,一九七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本可供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的成语词典,共收成语三千多条。本书的特点是:①主要收现代流行的书面语,也包括近些年来出现的类似成语的词组、语句,如“又红又专”、“烈火见真金”等;②每条成语都有注音、释义,并举例说明用法,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还特别加以注明,如“信手拈来”的“拈”,不能读成“zhān”;“草菅人命”,不可写成“草管人命”等。此书对于正确使用成语,促使语言规范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词不多,有些成语查找不到。

  《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收成语五千五百多条,比《汉语成语小词典》多收二千五百多条,除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以外,还注意收集一些文言书面语中比较常见的成语。例如,以“大”字作词头的成语,《汉语成语小词典》收三十九条,这本词典则收了五十四条,增加的条目有“大功告成”、“大旱望云霓”、“大吹法螺”、“大法小廉”、“大辂椎轮”、“大莫与京”等。这是最近出版的收词较多的一本成语词典。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①对所收成语的每个单字,都用汉语拼音注了音;②对容易读错或写错的成语,都加以注明,对难懂的字、词加以注释并串讲;③对成语的出处,尽量找出最早的,并注明书名、篇名(当然,这方面还做得不够)。

  这本成语词典,对阅读一般书刊查找成语比较适用。

  《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一九五三年中华书局出版。)本书汇释唐、宋、元、明历代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如“怎生”、“那堪”、“端的”、“须”、“则”、“且”等。收单字、短语有标目的五百三十七条,附目六百余条,分条目八百余条。

  每条先释义后举例,引证广博,析理细密。 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零碎,本书编者专心整理收集诗词曲的特殊用语,进行系统研究,历时八载,编成此书。特别是能把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与古今口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从大量的例证中,推求词义及用法的流变,很多词语解释很精辟。

  本书所收虽然大多是古代通俗的口语,但由于时代相隔,我们今天有许多是弄不明白的,而一般词典对小说、诗词曲专门词语收集的较少,对词义的解释也比较简单。所以这本书对研究古典文学、语言学,以及从事字典编纂工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前有目次,书后附笔画索引。

  《小说词语汇释》(陆澹安著,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古代白话小说采用许多方言、俗语,成为阅读的障碍。本书就是汇释这些词语的专门词典。采自清代末年以前流传较广的六十多种著名的小说,包括成语、俗语、方言、江湖流行的黑话、各行各业的术语等八千多条,逐一加以解释,并引书证。以词目首字笔画为序;同画字中又以字典部首为序;首字相同的则以字数多少为序;字数相同的则以次字笔画为序。

  本书是小说词语方面一部较有系统的工具书。我们在阅读、研究古典白话小说时,如遇到一些难解的词语,在一般字典、辞典中又查不到,可以参考本书。

  《北京话语汇》(金受申编,一九六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话作为一种地方话,也有不少方言、土语。掌握这些方言、土语,对于阅读文艺作品(如作家老舍的作品中北京土语就特别多)、写作也会有帮助的。本书收集北京方言、土语一千多条加以简明注释。如“蔫不出溜”,是形容“慢慢的,轻轻的,偷偷的”样子;“四五不靠六”,是“形容说话不着边际,没有条理”。但是此书收词还不够广泛,体例不够谨严。

  《方言词例释》(傅朝阳编,一九五七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本书收方言词语(包括方言习语)约三千条,加以简要注释。这些词多数是从现代文学作品中选取的,可供阅读现地文学作品时参考。

  查找专科名词,除利用《辞海》及其各个分册外,还可以参考几种专科词典和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一九六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语言学方面普及性的参考书,只就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术语进行解释。解释的文字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共收术语五百四十条,可作为通俗的语言学小词典用。

  《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修订出版。)本书收人名四万多个,上起远古,下断清末,凡是“经书”上有名的,正史上有传的,以及工、商、医、卜中有遗闻轶事的,均加收录,实际上是一部历史人名辞典。按人物姓名笔画顺序排列。每人名字均标明所属朝代、籍贯、官阶、爵位、事迹。此书和旧《辞源》、《辞海》属于同一时代产物,其缺点也大致相同。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一九三四年光明书局出版。)本书收录自春秋战国到近代的文学家六千八百余人,依照各人的生卒年或在世之年的先后为序编排。所收文学家的数量较《中国人名大辞典》多,解说也比较详尽准确。

  《中国文学家辞典》(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委会编,一九七九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第一分册。)这是一部新编的文学家辞典,拟选收历代至现代作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翻译家(附录文学流派、社团等)共三千多人。已出版的现代第一分册,收四百多人,按姓氏笔画排列,内容包括原名、笔名、职称、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文学活动及作品。对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略加评介,并尽量注明出版处与发表日期,以便读者查阅。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等编,一九三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凡是有检查需要的历史地名大都采入,共收四万多条,按地名首字笔画多少排列,收罗材料比较丰富。不仅名胜古迹、重要城塞、著名山川丘陵和江河湖泊的名称大都收入,一般古籍中经常提到的村镇墟集也酌情采入。每一地名都扼要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演变情况。有的还注明地理形势、名胜景物以及矿藏特产等。这对我们研究历史、阅读古籍、欣赏古典作品都是有用处的。例如,我们读李白的《下江陵》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对成?洳蛔。?嶂垡压?蛑厣健!辈樵摹吨泄?沤竦孛?蟠堑洹贰鞍椎邸薄ⅰ敖?辍钡忍蹩梢灾?溃骸鞍椎邸奔窗椎鄢牵?诮袼拇ㄊ》罱谙亍H??绷醣冈?源宋?牢庵氐兀?魑馐О芎笏烙诖说兀??拿?小坝腊病薄!敖?辍奔创呵锸背???季傻亍:撼?媒?晗兀?瞥?奈??旮?=?晔歉?嗡?诘亍4影椎鄢堑浇?晷刖?奶料俊⑽紫俊⑽髁晗浚?桨冻缟骄?耄?棋吻О倮铮?厥剖?窒找?A私庹庑┮院螅?颐?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对李白这首诗的意境,不就会理解得更为深刻了吗?

  但是这部地名辞典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它编成距今已四十多年。这期间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也有很大变动。本书所说的“今地”往往和今天的地点相差很大。因此,使用这部书的时候,还要参考现在最新出版的地理工具书。

书目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对一种或一批相关图书或文献资料的揭示与记录,就其编制的目的、收书内容与范围,可分为国家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地方文献书目、联合书目与古典书目等。

  我国编制书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汉书·艺文志》就是现存的一部完整的古代书目,以后历代都很重视书目的编制。近现代更有各大图书馆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等多种大型、专门性的书目。古今书目种类很多。这里仅举常用的几部。

  《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全国总书目》按年度收录我国正式出版单位出版的、公开发行的图书。《全国新书目》按月公布全国新出版的图书。这两种书目都是按类编排图书,较准确地提供全国某一年某一月某一类图书出版的情况。

  《古籍目录》(版本图书馆、中华书局资料室编,一九六○年印行。)本书收解放后出版的古籍(截止一九五九年十二月),按内容或体载加以编排,每书均注明著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项,有的还作了简要说明。利用此书可以了解解放后古籍出版情况,也可以从中查找古籍的新版本、新注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又编印了此书的续编本。

  《书目答问补正》(清代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重印出版。)此书题张之洞撰,实际上主要是由著名版本学家缪荃孙代作的。据说此书是专为“束发小生”指引读书门径的,但实际作用并不止于此。

  此书共列举古籍二千二百种,基本上是按《四库全书》的分类次序编排的。每部书先列书名,次注著者,再注版本,有的还加上简短评语,告诉人们应读哪些书,选择什么版本。在这些方面都是很有学术眼力的。此书至今对人们掌握古籍、研究古代文献都有一定参考价值。鲁迅曾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五卷第287页)

  《四库全书总目》(清代永瑢等撰,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四库全书》是清代中叶由朝廷主持编纂的一部巨大的丛书,收集古书较多。书成以嵑螅?纸?诒嘧牍?讨兴?吹母髦止偶?奶嵋?惚喑墒椋?饩褪恰端目馊?樽苣俊罚?殖啤端目馊?樽苣刻嵋?贰£

  本书共二百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著录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这些书籍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的古书。

  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大类、六十七个子目编排图书。类有大小序。所收图书都有提要,著录作者简况、成书经过、主要内容、著述体例,并作评价。

  提要介绍了大量的古籍,对我们熟悉古籍、掌握阅读古籍的线索,都是有帮助的,但由于编者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来评价古籍,对含有进步思想的著作,竭力加以诋毁,因而许多古籍遭到禁毁、窜改。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代永瑢等撰,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这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缩编本,精简了提要的内容,去掉存目部分。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加上标点,编排较好。对于了解收入《四库全书》的一般古籍,利用这部“简明目录”,较为方便。

索引

  索引,又名“通检”、“引得”,是揭示图书或报刊资料线索的工具书。它把内容要项?瞿柯迹??菀欢ㄋ承蚣右员嗯牛?┤朔?臁K饕?雌渌?沂镜?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对象可分为图书索引和报刊资料索引。图书索引按其索取项目分,又有篇名索引、字句索引、人名索引、主题索引等。报刊资料索引按其收录资料内容分,又有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掌握索引的类型和特点,对迅速、准确地检索资料很有必要。

  索引数量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与学习语文有关的报刊资料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本索引原名为《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一九七三年起改为现名,按“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技术科学”两部分,分册编辑出版。

  这本缩印是按月出版的,每册又按类编排汇集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出版的报纸、杂志的资料篇目,是综合性的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的检索工具。如果已知某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和大体内容,利用这本索引进行查找,是很方便的。

  除此以外,《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各有索引,如果已知某篇文章发表在这些报纸上的时间,利用这些索引进行查检,更为方便。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五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分甲编、乙编两册。甲编收录一九四九年以前发表的语言学论文,辑自六百多种国内报刊和论文集。乙编收录一九五零年至一九六三年发表的论文七千余篇,辑自二百四十余种国内报刊。

  甲、乙编都是按类分编的,分为“语言与语言学”、“汉语”、“少数民族语言”三部分,书后都有《著者姓名索引》,也可以按著者姓名进行查找。这部索引对学习、研究语文是很有用的,例如想了解建国以来报刊上哪些研究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文章,查一下“汉语·特种词汇”部分,即可查到八十多篇。

  《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一九六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全国二百八十八种报刊上刊登的文学论文,共四千五百余篇,分为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三部分。每部分里再分小类。“文学理论”部分又按内容分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毛泽东论文艺”;“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政治”等。“中国文学”部分按历史时期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部分按国别和时代分编。

  这部索引收录解放后文学论文,资料比较全面,编排也较有条理,书后附著者索引,也可以按著者姓名查找。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河北 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编,一九六四年中华书局出版。)本书收录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在全国主要报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篇目,分三部分:(一)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和研究;(二)文学史分类研究(包括诗歌、散文、词曲、小说、寓言、戏剧、说唱文学、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三)作家作品研究(按时代为序)。同类篇目按发表时间排列。

  这部索引不仅注明首次发表的报刊名称,卷期,而且注明收入论文集的书名、编者、出版者,多方面提供查找资料的线索,使用方便。

年表

  我们学习古文常常会遇到一些年代问题。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这里的“甲午”、“戊戌”是干支纪年。又如“万历某年”、“康熙某年”,这里的“万历”、“康熙”是年号。为把我国古代的历史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就要借助于年表。年表即是查考中外历史年代的工具书。有些字典、词典后面常常附有简单的年表。有些比较详尽的年表,往往单独成书。另外还有一种年表把历史上重大事件摘录在每年之下,叫做“大事年表”(类似我们常见的大事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编辑,一九七四年出版。)这是一本比较简便的年表,内容包括“年代简表”和“年号通检”两个部分。“年代简表”以公元纪年与中国历史纪年逐年对照,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列出帝王的称号、姓名,所使用的年号,以及逐年的干支。“年号通检”将历代年号编成索引,按笔画顺序排列,列出所属朝代、使用者、使用年号。我们推算一般历史年代,可以利用这个简表。例如,我们知道明末崇祯甲申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城,现在想知道这一年是公元哪一年,一查此表即可以知道,是公元一六四四年。

  《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一九五七年三联书店出版。)如果感到《中国历史年代简表》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可以利用这个年表。此书更为详尽,一共分三编:第一编“历代建元谱”,记载公元、中历纪年、历代帝王姓名、年号、谥号、庙号等;第二编“历代纪年表”,按历史顺序,列出十五个断代年表;第三编“年号通检”,用来查找第一编所载一切年号。

  《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薛仲三、欧阳颐编,一九五七年三联书店修订版。)这是目前通行的精密历表之一。从公元元年到公元二千年,中西历逐年逐月逐日地对照。利用此表,不仅可以由已知中历月日查出公历月日,也可以由公历查出中历。还可以按照书中所讲的推算方法,算出某日是星期几,纪日干支是什么。

  《公元干支推算表》(汤有恩编,一九六一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此书以干支纪年为纲排列组织,从干支推算公元最为方便。

  《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齐思和、刘起戈、聂崇歧合编,一九六一──一九六三年出版。)本书共两册,分别概括地记载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1918年、公元1919年至1957年间中国和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材料丰富、体例谨严,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民的阶级斗争以及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等记载尤其详细,是学习中国史、世界史的重要参考书。

类书

  类书是我国传统的类似百科全书的工具书。它是汇集古书有关篇章、文句、词藻,按类别或韵部编排起来的。但又不像百科全书那样对各学科知识作概括性介绍,而是汇集现成的著述或资料。

  现在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以后历代都有编纂,尤其唐、宋、明、清四朝所编类书数量很多。其中有的部头很大,有的闻名于世界。现仅举数部,扼要介绍如下。

  《艺文类聚》(唐代欧阳询等撰,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校点出版。)这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完整类书,共一百卷,约百万余字,引用古书一千四百多种。先引史实,后列诗文,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包括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各种知识。所有材料主要是诗文,故名《艺文类聚》。书中所列“赋”、“策”、“赞”、“颂”、“诔”、“箴”均各种文体的名称。此书可供研究文学史参考,也可以用它查找唐代以前古书中的典故、词藻、历史人物事迹。

  《太平御览》(宋代李昉等撰,一九六○年中华书局出版。)这是宋代的一部大类书,共一千卷,引用古书上千种,多是现在失传的珍贵资料。所以很受推崇,被誉为“类书之冠”。如专门论述农业技术的《汜胜之书》,比著名的古农书《齐民要术》还要早几百年,对研究古代农业发展史很有帮助,但原书早已不见,赖有《太平御览》的征引,使我们今天得见该书的概貌。《太平御览》保存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可供研究科技史、文化史参考,也可以供校勘、辑佚古书之用。索引有钱亚新编的《太平御览索引》(一九三四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和洪业等编的《太平御览引得》(一九三五年,引得编纂处印)两书可利用。

  《永乐大典(残本)》(明代解缙等编,一九六○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收入古书八千多种,编为二万卷,三亿七千多万字。本书按韵编排,保存了宋元至明初的大量珍贵资料。可惜原来此书并未刊印过。明朝灭亡之际,此书已散失,到八国侵略军进北京以后,更遭焚毁和抢掠,现仅存七百多卷。

  《古今图书集成》(清代陈梦雷等编,有雍正年间内府铜活字本、光绪年间铅印本、描润铜活字版印本,一九三四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这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最大的古代类书,共一万卷,一亿六千多万字,被誉为现存世界上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此书内容很丰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几乎无所不载,共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个汇编;汇编之下又分典,共三十二典;典下又分部,共六千一百零九部。然后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轶事”、“杂录”、“外编”的次序将材料分编在一起,有的还列表、绘图加以说明。

  这部书为研究历史、文学史、语言文字史、自然科学史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利用书前目录查找比较方便。但由于贪大求全,错误疏漏的地方很大。可用来查找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格致镜原》(清代陈元龙编,上海大同书局石印。)这是一部记载事物原始的类书。宋代以后编纂的记载事物起源的类书很多。较有特色、内容较为广博的,当数这部书。本书共一百卷,分三十部,汇集古书中有关各种器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种技艺的记载,体例谨严、条理井然,并注明原书书名,便于考核和深入钻研,为研究古代文化史、科技史提供不少重要资料。如本书记载了国雕版印刷的发明、发展过程,就很值得参考。

  《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等编,一九三七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这是一部按韵编排的供作诗填词寻找词藻、对句而用的类书。正集加上拾遗一共五百多卷。此书不仅收录很多词藻,而且把用过这些词藻的古代诗文排列在下面。如“风吹”一词,后面列《诗经》、昭明太子诗、李白诗中的诗句。此书可以用它来查找诗文语句、典故的出处。本书最后一册是四角号码索引,可以按词头查找词汇,根据词汇查找诗文、典故。

  ?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对??嗪??/b>(清代张英等撰,清光绪年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大类书,全书共四百五十卷,是采自《唐类函》、《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玉海》等十七种古代类书的材料汇编成的。编次与《初学记》和《艺文类聚》等书大体相同。

  全书分四十五部,部下再分子目,从天地人事到草木虫鱼,包罗万象。本书以《唐类函》为底本,凡此书材料均注明〔原〕字,续增部分注〔增〕字。

  每一类,大体次序是:(一)释名、总论;(二)典故;(三)对偶;(四)摘句;(五)诗文。一一注明出处。

  这是供古人作文时查词章用的,今天可以用来查找诗文典故,也可以用来搜集材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3 02:43 , Processed in 0.0726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