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桑田沧海

胡范铸教授: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的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0 17: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宗正简介

[img=left]http://chinese.wh.sdu.edu.cn/teachers/images/zzz.jpg[/img]
      张宗正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修辞学会理事,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山东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理事。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近年来出版的主要论著有:《实用汉语语法》(与倪宝元教授合作,34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8,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专著二等奖)、《改笔生花--郭沫若语言修改艺术》(与倪宝元教授合作,27万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9)、《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参编,撰写第5章"修辞学和语文教育"8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论文集《修辞学研究·第八集》(主编,南海出版公司,1998.6)。辞书:《汉语成语九用词典》(参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0)、《中国文学语言艺术大词典》(专题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5)、《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编委,重庆出版社,1994.3)、《中国宗教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编委,重庆出版社,2000.1);发表的论文:《谈词语的借用》(《中国语文通讯》1985.4)、《比况短语初探》(《汉语论丛·第一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10)、《否定句、双重否定句、三重否定句》(《语文导报》1985. 9,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 3摘引)、《关于复句语法地位的再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4)、《词汇现象、修辞现象与辞格现象》(《修辞学习》1996.4)、《同语修辞格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4)、《关于修辞格的本质即辞格同一性的再思考》(《修辞学习》2002.3)等四十余篇,。曾获1991--1992年度"桃李奖"、1993年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授予优秀教师奖章)、1998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师德标兵"称号、199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1997--1998年度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奖章)等奖励。
发表于 2005-2-20 17: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范铸简介

--------------------------------------------------------------------------------------------------------
       (1955——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修辞学习》杂志执行编委,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大众传播学、现代学术思想史)
发表于 2005-2-22 1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叶红好像在开展推“新人”运动呢!

发表于 2005-2-22 19: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推"名人"运动吧?
有点儿像发烧友滴说
嘿嘿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5-2-22  19:1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2-25 19: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刘大为先生书一些感受

我是一个刚刚步入修辞学领域的新人,在各位高人的指点下翻阅了刘大为先生的大作。惭愧的是自己现在还没有读完,即便是读过的部分也有很多不能消化。但我不能把原因归咎于该书极强的理论性和前沿性,因为修辞学只有从辞格介绍和作品赏析的小圈里跳出来,才能扭转目前“有术无学”的尴尬局面,提升修辞学的科学品位。
正如前面所说,刘先生擅长逻辑思维,而我认为他更擅长创新,他能够利用前沿的认知科学,把人类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比喻近喻自喻等辞格产生及运用原理的探究结合起来,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不仅重视归纳,也强调演绎。刘先生的研究为修辞研究注入了一种新的思维,这正是我们热切盼望的崇尚独立思考的学者风范。但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还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过分偏重辩证思维的过程本身而相对忽略了对结论的论证,还有没有引用一部论著来加强自己作品的说服力——也许这部书的内容都是作者原创,可我个人觉得学术著作并非空穴来风,所谓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成果,想必刘先生博览群书的同时,也会自觉地从国内外各家学者的论著中汲取营养,转为己用,这是值得学习和大力提倡的。既然无损名誉,为何不在各章节之后列出有关方面的参考书籍,一方面可以借此表现对先贤前辈的敬重,另一方面也为读者认知修辞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何乐而不为?
发表于 2006-6-26 16: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的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读后

胡范铸教授的这篇文章对我而言真犹若"及时雨",因为鄙人近来也在思考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问题.最早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可见戚雨村八十年代在<修辞学习>发表的两篇题为<修辞学与语用学>,<再论修辞学与语用学>.但是这两篇文章的研究总觉得有些余味未尽之感.可能是因为当时语用学也刚刚引进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也不太深的缘故.但是是戚却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大家有时间或者条件可以翻找过刊,查阅.

我也看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其他一些文章.总的感觉是现在的汉语界对此很热心,但是外语界好像没有多大的热情(尽管这种"界"的分法不太合理,但是仍是存在的). 另外,也发现了把两者结合起来确实有很多的困难. 一个很明显的瓶颈就在于,修辞学公认的是注重对修辞技巧和修辞效果的研究; 而语用学却注重对交际双方言外之力的研究,或者说话语的语用含义. 这样,好像两者都是关注语言运用的问题,但是它们总属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更明确的说,修辞学并不以意义研究为目标.
但是,我并不发对整合两者.实事上,我很赞同这种整合努力,并且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我的考虑是,能否运用现有的语用学理论来阐释修辞学. 具体说,就是为什么大家运用一些修辞格或者其他一些修辞话语就能产生修辞效果的问题. 我认为这种考虑是深入到修辞学研究内部的,关注的是修辞效果产生的内在机制. 以前,大家从语义学的角度谈过修辞的问题.其实,语用意义对修辞效果的产生贡献更大一些!!!!

以上是看到胡范铸教授的文章后的一些浅见. 希望大家能够提供这方面的研究资料!
发表于 2006-6-27 0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本《接受修辞学》也很不错,建议大家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05:45 , Processed in 0.0606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