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9|回复: 0

汉语方言到底能抗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4 2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丁启阵  来源:启阵  http://blog.sina.com.cn/dingqizhen

近年以来,每一次回家乡过年,我都能感受到普通话的势力在不断扩大:不讲家乡话的家乡人越来越多,家乡人讲普通话的数量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前者主要指年轻年幼的两代,后者主要指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中年的人们。

我跟七岁的侄女讲话,基本上就得讲普通话。刚念小学半年的侄女,普通话已然讲得有模有样。比起方言,她显然更喜欢讲普通话。我用方言跟她讲话,开始时她也会用方言回答。但是,讲着讲着,她就会换成普通话。为了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我也不得不迁就侄女,换成普通话。侄女带到家里玩的小伙伴,我接触到的跟侄女年龄相若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农村孩子尚且如此,城市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成年、中年人当中,讲普通话的,基本上限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但是,来自口音没有任何差异的同一个村子、同一个乡镇的“知识分子”之间,一般是不会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可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空间、时间、人际的距离都大大缩短,口音有差异的不同乡镇、县份的人围坐在同一张饭桌上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不讲普通话,而是讲方言,不但会感到别扭,有时候还会影响交际。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科技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多是以普通话作为语言形式进行标记、表达的,许多词汇、句子,很难用方言去表达。八十年代中期,在昆明至上海的火车上,我曾邂逅一位富有地域自尊心的温州人。这位在家乡做过业余律师、在新疆阿勒泰挖过宝石、在西藏做过木匠、会背诵不少唐诗宋词、能唱当时任何一首流行歌曲的温州青年,以无比自信的口气跟我说,普通话能表达的意思,温州话(他说的是吴语)也都可以表达。我让他把“然而未必恐怕不尽然”翻译成温州话,结果,他支支吾吾好半天,终于也没能想出温州话怎么说。如今,即使是号称“口齿最清楚的上海人”周立波,让他完全用上海话,不准使用普通话,我敢断言,他的海派清口,艺术魅力就得大打折扣——其实,能不能顺畅地表演都很成问题。假如作一番比较,我想大约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二三十年以来,难以用方言表达的事物、意思是越来越多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大约不少人会心生忧虑:汉语方言将在不久的将来趋于消亡,生活在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的十几亿人口的国民将说一种没有多少口音差异的汉语(普通话)——情形有如今天的俄罗斯,会发出“方言到底能抗多久”的疑问。

多年前,我曾经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方言与标准语之间,永远存在着两种力,即向心力与离心力。两种力的此消彼长,会导致方言与普通话势力的此起彼伏。但是,不大可能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结局。古往今来,方言现象一直存在,是一个强大有力的证据;影视作品中、大型文艺晚会上,方言蜂出,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征兆。因此,我本人并不担心方言会彻底消亡。

我估计,若干年之后,会如同春秋战国时代的出现“百家争鸣”一样,出现一个地域情感、方言情感大释放的时期。语言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社会差异,符合生物多样化的自然法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30 07:41 , Processed in 0.0609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