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05|回复: 13

请教:“萧”与“肖”一样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3 16: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刑福义编写的教材,电大版的主编之一为“萧XX”,而本科层次的则改成了“肖XX”后两字是一样的。应为同一人,作为姓,二者有何不同?
发表于 2005-8-23 16: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词典》肖: “萧”俗作肖。

兰陵萧氏  萧姓的故事  数典难忘
发表于 2005-8-23 18: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姓应该是不同的。

听说内地的百家姓收有“肖”和“萧”的:《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第一卷)百家姓,目录 http://www.china-press.com/chinese/publish/edutab.htm

不过,严格来说,这个目录不是证据,里面说“肖”和“萧”是同一个姓也说不定。

台湾的《国语辞典》说:“肖,姓。如元朝有肖乃台”、“萧,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我另外见人说http://www.ettoday.com/2004/04/17/91-1617229.htm
“有关肖姓,我在驳逻辑先生的那篇文章中就说过,有多项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确有肖姓人家,虽为少数,但确实是有。后来肖姓人数增多,一方面有文革的原因。但是另一个原因彩虹先生可能不知,那就是在中国的古代萧姓这个大姓中曾经有多位权位显赫的大官被抄斩,由於害怕被株连九族,一些与之有亲缘关系的原本姓萧的人家偷偷将自己改为姓肖。”

只是给大家参考而已。我不知道是哪几个萧姓大官被抄斩,甚至也不清楚所谓“文革的原因”。
发表于 2005-8-24 1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影達 于 2005-8-23 18:52 写道:
这两个姓应该是不同的。
台湾的《国语辞典》说:“肖,姓。如元朝有肖乃台”、“萧,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我另外见人说http://www.ettoday.com/2004/04/17/91-1617229.htm:
“有关肖姓,我在驳逻辑先生的那篇文章中就说过,有多项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确有肖姓人家,虽为少数,但确实是有。后来肖姓人数增多,一方面有文革的原因。但是另一个原因彩虹先生可能不知,那就是在中国的古代萧姓这个大姓中曾经有多位权位显赫的大官被抄斩,由於害怕被株连九族,一些与之有亲缘关系的原本姓萧的人家偷偷将自己改为姓肖。”

只是给大家参考而已。我不知道是哪几个萧姓大官被抄斩,甚至也不清楚所谓“文革的原因”。



佩服影达先生的国学功力。看您的贴子,总有一种厚重感。谢谢您啦!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8-24  10:17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24 15: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愧不敢当!您这是折煞老夫了!

请问萧姓在文革时候出过什么大事呢?
发表于 2005-8-24 23: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這兩個字大陸有作規範了,是不同的姓。

“萧”与“肖”原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姓氏。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都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肖”姓,载汉代有肖安国、肖绍;明时有肖靖者,宣德时举解元等等。在廿四史中,也惟有《辽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数民族。

   至于“肖”姓的起源,无从查考。网友炎黄传人提供的一则资料很有价值。陈剑在《战国金文两篇》中提到,“‘(梁惠王)廿七年大梁司寇鼎’,刻铭一行20字:‘梁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赵)亡(无)智金寸(铸),为量容半。下官。’......作为国名、姓氏的‘赵’,在古文字材料中大多就写作‘肖’(赵本从肖得声。......)。

    另外,也有人猜测,部分“肖”氏是来自原本姓“萧”,但后来因犯罪被贬姓的家族。这也很有可能。中国古代有褫夺原有姓氏,贬改他姓以惩罚罪人的作法,萧氏自身就不乏这方面的例子。一个是南梁萧纪,他在与萧绎争位败亡后,萧绎以为他不配再用“萧”这个高贵的姓氏,因此“赐姓饕餮氏”(《梁书》)。另一个是南齐萧子响,因叛乱被杀,“赐为蛸氏”(《南齐书》)。

    萧、肖两姓后来混用,主要是因为近代的汉字简化趋势。其实,萧字本身已经是简化字,原写作“蕭”,多达16笔,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去繁就简,以肖作萧。(部分资料来自《中华姓氏谱萧氏卷》)
发表于 2005-8-24 23: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非“肖”——趣谈萧姓

来源:http://www.wh3351.com/literature/xxc15-wenyijia.asp

  鄙人姓萧。萧姓,在全国,人数排在30位之内;在中山,人数已排在第18位;在石岐,旧有大萧家祠(工人文化宫前身)和大萧屋(石岐现存规模第一的大宅门),还出了中国现代音乐始祖萧友梅。

  姓萧的似乎与“小”字有不解之缘。历史上,有过一个名萧的小国,春秋时宋国的附庸;有过皇帝姓萧的两个小朝代,南朝时的齐和梁;有过几个姓萧的小有名气的文史学家:唐萧颖士,宋萧德藻,小有成就的还是南朝萧氏皇室诸子。到了现代,竟有姓萧的以“小”字加冕,也居然有众多皈依者逆来顺受,姓萧变成姓“肖”。

  有了肖,姓萧的暗生隐恻,肖与萧风马牛不相及。不管祖先原以植物为姓——萧,即艾蒿,《诗经》:“彼采萧兮”,或以国为姓——萧国,都只能是萧。而肖字的正用读音xiào,只有一个义项:“像,相似。”《说文》:“肖,骨肉相似也。”故肖从肉部,而萧从草部。动物植物,岂能嫁接。以讹传讹的是,古代通假字“肖”通“消”,《史记》:“申吕肖矣,尚父侧微。”消与萧同音xiāo,有好事者“先声夺人”,硬把肖替萧。

  一般人以为“肖”是“萧”的简化字,却绝无此事。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没有“萧”简作“肖”,即“萧”不能简作“肖”。笔者珍藏一封著名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的亲笔信,通篇没有一个繁体字,也没有一个不规范的简化字。用肖者可能的依据是《新华字典》:“‘萧’(姓)俗作‘肖’。”即使如此,“肖”充其量是一个“候补”,纵有强大的舆论支持(《新华字典》销量为全国之最,超过3亿8千万册),“转正”前景也不容乐观。君不见,当年已正式上榜的“?”(望)简作“了”,“覆”(盖)简作“复”,终因不雅被拨乱反正。

  相对“肖”之俗,“萧”确实雅。孔稚《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类似、“萧娘”可喻为女子,周邦彦《夜游宫》词:“有谁云,为萧娘,书一纸。”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使用姓名的权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来萧与肖可以雅俗共赏,然而现实偏偏不容萧肖共用。记得有一次国家机械部肖雨先生偕笔者赴德国洽商,临时决定假道澳门,外事办给办出境证明时,对我所填写的表格都用了“萧”表示怀疑,查对肖雨的护照及时作了更正。外事办是怕我们出国门时遇上麻烦,凭经验这种可能性会有的。凭什么说“肖”就是“萧”。类似情况比比皆是:邮政汇兑;银行存取;契约公证……说服不了人家,只有哑巴吃黄莲了。

  其实,“肖”“萧”混淆的历史至今不是很长,笔者儿时在中山还没发现,只是“文革”后才“肖”息渐浓。现在电话号码簿上姓肖已成压倒之势,某些场合“萧”字简直“片甲不留”。究其原因,外界误解是一个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姓萧(肖)自家的事,消除这个尴尬,窃以为有两个办法:或是在一个萧(肖)字的原则上谋求统一;或是图法定程序规范“一姓两制”。不知父老宗亲以为然否。
发表于 2005-8-24 23: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岸无二“萧”的意义

作者:肖恨水
来源:http://cn.netor.com/wjx/tj.asp?fnid=303&name=%E8%90%A7
转自新华网·统一论坛


      语言文字的使用,都得有一个规范的法度,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及误会。建国后,不知怎的,姓“萧”者被改成“肖”姓,(只有极少数人仍是萧姓),以致许多台湾等地区的萧氏同胞回乡寻根谒祖时,也常常一头雾水,“萧”与“肖”——我们是同一家人吗?

       1991年,台商萧良松电请中国旅行社工作人员协助订购一张到北京的飞机票,当他拿到机票时,上面的名字却成了“肖良松”,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他“二萧”通用。结果到机场验票时,机场工作人员说“萧”、“肖”是不同姓,让他在机场逗留了三个多小时,连重新买票的机会都没有。萧良松被迫延误了一天上北京,遗失了商机。这样的教训还不止一次。

       这些尴尬的情况已引起了许多台胞的关注。厦门台商萧良松立志要发起“肖”改回“萧”话题。报道说,台胞正向一些政协委员反映此问题,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把“两岸无二‘萧’”作为今年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加以反映,以期尽快恢复“萧”姓的原本面目。

     据笔者调查,“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是极小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绝迹了。建国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突然多了起来,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区,却只有“萧”姓,而没人写成“肖”姓。

       近年来,台湾等地区的萧氏同胞回乡寻根谒祖时,却因大陆同胞写成“肖”姓,以致发生了许多误会与尴尬。虽说法律上承认公民可自由更换姓名,但事实上,许多人虽知姓“肖”是一个误会,但想从公安局申请改回“萧”姓,却并非那么容易。如北京黄女士,为使儿子恢复姓萧,两次到派出所为新生儿登记户口,但是派出所两次都拒绝她的请求。原因是他们为孩子起的名所用的姓既非孩子父姓“肖”,也非孩子母姓“黄”,而是“萧”姓。(《北京晨报》)

      倘若不纠正误会,若干年后,又有几人能记得海峡两岸的萧氏本是一家人呢?特别是在当前台湾当局极力进行“去中国化”的分裂活动背景下,为阻止“台独”,国人责无旁贷,但恢复两岸无二“萧”,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但却是从文化、文字上证明两岸一家的佐证。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创造机会澄清事实,规范“萧”与“肖”的关系。也可利用此次全国换发二代身份证,给所有想改回姓“萧”者一个机会。
发表于 2006-1-20 1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的规范大有必要

本来汉字约定俗成,可是硬要霸王硬上弓,搞什么简化,人的劣根性刚好借题发挥,来个删繁就简,变得自己不认识自己。怪谁去?若云:“萧俗作肖”,那么今天我们还要以俗还俗么?这个俗是约定俗成呢?还是庸俗?几千年的婚俗是三妻四妾,过去死人后的俗是土葬,我们还要那个俗么?一部劣字典,竟成了毁我几千年文明的工具。悲矣!
发表于 2006-3-20 14: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姓萧

我记得刚上小学时大人教我学的是肖,后来虽然知道,但从未纠正。直到需要发表文章时,因知道肖是错字,只好用萧,可是身份证又是肖,稿费取不出来,还要再去开证明。惨惨。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0:48 , Processed in 0.0665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