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0|回复: 6

观点争鸣:广电总局发布方言剧禁播令以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5 15: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端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5-10-18  09:15
  

观点一: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近日,广电总局发了一个《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这一通知和前些时候广电总局“禁用港台腔”的规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要求文化生产部门大力推广普通话。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是法律的要求,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推广普通话是否意味着必须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绝对禁止方言?显然不必。许多经典红色影视剧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浓重的乡音,给人们很强的亲切感和历史的真实感,如果都改成标准的普通话,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

  如果今天以“推广普通话”为由理直气壮地封杀影视方言,明天是不是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要求地方戏曲“都必须用普通话演唱”呢?

  以一纸禁令对待文化领域中许多争议性问题,表面上看是懒惰,是不愿耐心细致地对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处理,而从更深的层面上看,其实是公权机关对公民“文化多样性”合理诉求的不尊重和漠视。公民有权利要求文化的多样性,如果公权机关能从这个角度认识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就不会轻易做出过度干涉公民文化生活的行政举措。

  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要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有权利要求保存和延续这种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权利去接触和欣赏,有权利从中感受亲切、骄傲和感动。比如,东北人有权欣赏东北语言风味的影视作品,湖南人也有权从电视中品味潇湘风韵。同时,全体国民也有权利接触和欣赏任何一种他喜欢的地域语言与特色文化。

  尊重这种公民权利,给文化多样性留下生存的空间,有关部门应该做的,不应是打杀多样性,而是倡导自己推崇的东西。以推广普通话为例,真正有价值的作为,并不在于对方言做出了多少封杀,而在于对推广普通话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文化的多样性并不会威胁主流文化,并不会与公权倡导的强势文化相冲突,只要规划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合理分工,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与分寸,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反而是政府部门简单、粗暴的行为把问题复杂化了,在招致公众集体反感的同时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5 15: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二:电视剧讲方言不必"一刀切"
作者:十年砍柴
来源:《新京报》 2005-10-17

  
  谁也不知道当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怎样说话,因此《汉武大帝》中陈宝国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观众觉得失真,去计较两千年前长安人不是这样说的。《大决战》中那些来自山东、江苏的基层军官、普通士兵,没必要说他们的家乡话,因为他们的身份特征在影视中并不很重要。可是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毛泽东、邓小平等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说的话都带有自己家乡的口音。

  这样的艺术处理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大人物,就该享受“特殊待遇”,而是基于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趣味。因为这些大人物说家乡话,现在的成年人还有起码的记忆或者了解。他们知道毛泽东在开国典礼上讲的是湖南话,邓小平在1984年国庆阅兵时讲的是四川话。如此处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呈现真实的历史,使文艺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有关部门要求以后拍摄电视连续剧,一般情况下不许讲方言。是不是这个“一般情况”为大人物的戏留有余地?我不得而知。而且在相关操作中,还要小心绝对化的倾向,因为全面封杀小人物在电视剧中说方言的权利,未必符合语言与艺术的发展规律。那些反映特殊地域文化的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完完全全说标准普通话,艺术感染力肯定会大打折扣。《马大帅》中演员的大米查子味,能更真实地体现黑土地上老百姓的生存状况。

  支持封杀方言的人可能会找出诸多理由,比如说推广普通话,统一文化市场,或者促进各地文化交流等等。但在遥控器完全由观众掌握的今天,大可不必替广大观众作如此细致的考虑。市场的优胜劣汰是最强有力的,没有几个人愿意掏钱去拍没人看的戏。一些电视剧中加入方言元素,或者干脆用方言拍摄能够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说明有人喜欢这些。我并非川人,前些日子却喜滋滋地观看重庆卫视播出的方言剧《麻辣冤家》,我觉得剧中周富贵一家人说着重庆话,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演绎得太精彩了。

  电视剧中的方言其实并不妨碍普通话推广。方言的形成是漫长的,其消亡也有一个过程,由政治的因素决定,更由经济的因素决定。中国人讲过多少种彼此听不懂的方言,语言学家们也未必了解。古代只有那些做买卖或做官的人,才有讲“官话”的需要,因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体系下的农民,不需要通用语言。可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方言的影响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减弱。因为统一市场的形成、人员资本商品流动的加快,人们舍其方言而学普通话,是一种合乎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多少年来王朝或者政府,用行政力量提倡讲通用语言,抵不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巨大的能量。尽管由于广东开放最早,曾经粤语风光过,但此类方言的“回潮”只是暂时的。现在广东或上海的小学生,可以给外来者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过来和小伙伴却可以用粤语和沪语聊天,而他们的奶奶可能就只会说广东话和上海话,甚至听不懂《新闻联播》。

  秦始皇为统一六国,不用政府强制力则不能书同文车同轨。而今不仅全国且全球都形成了统一市场,交通和资讯又这样发达,学习通用语言往往是不得不如此。中国偏僻山乡中学里孩子拼命学英语,自然不是由于美国的压力,而是出于与其交流的需要。

  既然方言的消亡有一个过程,这些还活着的方言当然有其艺术价值。诞生在北方的相声到了长沙能改造成加入方言的南派相声,艺术家们可以呼吁挽救上海滑稽戏、粤剧、锡剧等等地方剧种,那么播出一些方言剧又如何呢?

  相信拿着遥控器的广大观众吧,讲讲方言没啥大不了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5 1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三:没有方言会有赵本山吗?
作者:朱绍华
来源:人民网综合  2005-10-20  15:01


  谁都知道笑星赵本山小品及所拍电视剧的特点,那就是东北方言,可以说,是东北方言成就了赵本山,也是赵本山成就了东北方言,如果要离开了东北方言,不管是赵本山的小品也好,电视剧也好,就没有了灵性,没有了那浓重的地方味道,别的不说,就那一句“忽悠儿”,你用普通话说一下试试,你肯定谁也“忽悠”不了。

  现在广电总局已经明文规定,电视剧要“拒绝”方言,虽然说赵本山的电视剧《马大帅》现在可以“不在其列”,但电视剧要全面禁止方言已经是大势所趋,赵本山再会“忽悠”,也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更要命的是他和黄宏的小品,要是央视所有节目都禁止方言,这无疑于要了他们的艺术生命,笔者实在想不出,要是哪一天,晚会上出现赵本山和黄宏用全是普通话表演的小品会是什么效果,也许也会引来一串笑声,但那笑声恐怕和现在的笑声大不相同。

  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话”,虽名叫普通话,都能听得懂,却不是所有普通人都会说的,好在东北方言和“标准”的普通话相差不远,能听懂普通话的大多都能听得懂东北话,而东北方言比“正宗”的普通话更有特色,也更有味道,这也是赵本山等小品演员能够大红大紫的原因。既然人家能够大红大紫,也正说明群众喜欢,老百姓欢迎,但为什么这样的语言艺术也将要“一刀切”呢?如果要“一刀切”,扼杀的是赵本山黄宏等人的艺术生命,换言之,伤害的却是所有喜欢他们艺术的老百姓,退一步说,我们推广普通话尽管很重要,也不是就必讲不可,不讲普通话妨碍不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影响不了我们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对我们的群众生活也没有大的影响,那些电视剧的基本目的,不过是供大多数人的娱乐而已,有些地方话虽然听不懂,好在文字都是一样的,可以打上字幕,这也是港台及国外影视剧的通行做法,大多数的人还是能够懂的,这些问题只能加以引导,现在却是“明令禁止”,可有必要?

  在语言艺术中方言有很大的比重,而现在观众面最广的影视剧更是离不开语言艺术,在影视剧中,根据剧中人物的特征适当使用方言,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魅力,如同我们观看一些国外影视作品,经过翻译过来的作品总没有原汁原味看着过瘾,更有真实感,虽然听不懂剧中人物讲的话,但经过看字幕,却更能被作品的艺术魅力所打动。这也是现在市场上许多国外原声音像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

  我们大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方言很多,许多方言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自然消失了,和方言同时消失的还有很多地方文化及民间艺术,这是许多历史学家深为痛心的,要抢救这些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必须要精通方言,可以说,对有些地方方言,我们不仅不该禁止,还应该挖掘和保护,而且现在许多方言已经形成它们特有的风格,如东北话、上海话、广东话等,在影视艺术上,我们不但不该全面禁止,还应该给它们留下适当的发展空间,毕竟这也是人民的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5 15: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四: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牛文怡
来源:《新京报》 2005-10-14


    近日,有关部门通知,针对“目前电视剧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申了电视剧不得使用方言的禁令,要求除地方戏曲片外的电视剧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

    这是继去年禁止播放用方言译制的境外影视片、今年年中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以及夹杂外语、方言之后,再一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电视领域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然而这几次通知收获的反响都褒贬不一。去岁禁止播放方言译制片遭到了一些地方方言电视制作者的抵制,有的省份的艺术单位甚至组织了座谈会对通知提出意见,早先“禁止港台腔”的通知则被人看做“打南不打北”,有方言歧视之嫌。这回的通知刚下发,四川即有媒体报道,“大批成都导演、演员对此《通知》大喊遗憾”。

    抛开背后经济层面的因素不谈,上下两边的理由都很充分。标准口语古已有之,春秋的时候叫“雅言”,后来叫“官话”,再后来叫“国语”,也不是哪个政府的创新;推广普通话的益处毋庸多言,更何况“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写入宪法的大政方针,当然,这句的主体是国家,宪法没说每个人都要“通用”普通话。

    支持方言电视的人最主要的理由是文化,方言作为民俗文化载体应该通过电视等媒介得到保护。去年禁播方言译制片时,制作上海话版《猫和老鼠》的上海滑稽剧团一位团长对媒体说,上海小孩子连上海话都不会说了,他强调上海话也是一种文化,他们的制作就是出于保护方言的目的。

    当代人忘了方言怎么说,这个佛脚显然抱得稍显夸张。比较实事求是的说法是,和北方方言及其背后的地域文化以极富进攻性地姿态侵入南方相比,南方本土的地域文化正在呈消退之势。

    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是,禁止方言电视,北方方言是否在此列?字典里对“普通话”是这么解释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可见普通话并不能和北方话划等号,而是在后者基础上的提升。

    然而,事实是,大量操北方方言或者夹带北方方言词汇的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的屏幕上都很流行,北方方言在优秀的电视人宣传下成了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方言。然而语言学家会告诉你,没有哪种方言比另一种高级。

    再看看一次次重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每次都会收入“大腕”、“蹦迪”、“大款”、“托儿”、“神侃”、“宰客”这样出自北方方言的新词,而新近的再版中,“白相人”、“吃讲茶”这样源自南方方言的词汇则被剔除。相信其中损益,电视剧居功不小。

    看到这回的新通知后,相信很多南方的方言电视工作者会追问,当《傻儿师长》不准播出的时候,《马大帅》是否可以无恙?当粤语电视剧、上海滑稽小品剧要配成普通话的时候,《大明宫词》里傅彪说的陕西话是不是也要重新配音呢?

    也许通知里的“一般情况下”五个字已经给出了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

作 者:查俊
来 源:检察日报 2005-10-19


    继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准使用方言和港味普通话之后,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又出台限令拿电视剧“开刀”。规定今后除了地方戏曲片,其它电视剧都要以普通话为主,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都在限制之列。(10月14日《京华时报》)

    类似的禁令出台之后,综观荧屏还是收效甚微,一些主持人照样在"发嗲",照样在使用"家乡话"。这次对方言电视剧的限制恐怕也是不了了之。因为每一次禁令似乎都有个"例外",譬如开演唱会明星不准假唱,但又说电视晚会可以"原则上通过"。眼下针对方言剧的限令,广电总局有关士又解释说,方言和口音不同,有些地方的口音还是一个特色,并表示东北味的电视剧《马大帅》不在禁令之列,赵本山还可以说东北话,明年贺岁剧《马大帅》第三部照样可以拍。

    这样的解释大有“你不说我还清楚,你一说我就糊涂了”的感觉,难道东北话是地方特色,四川话就不是地方特色?听不懂东北话是“马来西亚人”,听不惯四川话就是“坦桑尼亚人”?赵本山的《马大帅》可以纵横荧屏,凭啥重庆的《山城棒棒军》就该“胎死腹中”?事实上,一些方言电视剧为繁荣荧屏也同样做出过贡献。现在广电总局来规范电视剧的语言,从推广普通话,纯洁祖国语言的方向来说值得肯定。问题是,既然限令出台,就该有其威信和“杀伤力”,大家都应该遵守才行。如果无名小辈“难逃一劫”,名流大腕就“网开一面”,这无疑使强者俞强,弱者俞弱,非但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也影响法规的尊严。

    因此,在同一标准之下,赵本山们不该“得瑟”,更不能成为例外。
发表于 2006-1-6 1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抗议北京话的霸权地位!

我赞成普通话!
但是,北京话怎么就可以成为具有霸权地位的语言?为什么在宣布使用普通话的禁令之下,北京话可以在那么多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里出现,而方言就不行?
这岂不是说北京话不算方言么?您看吕丽萍在任何电影中都是一口北京话,从来不说普通话,为什么她就可以畅通无阻?
这就是北京方言的霸权主义!
我抗议!
发表于 2006-1-8 16: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就是官僚!各位看看曲苑杂谈,什么时候出现过潮剧、粤剧?要知道论”年纪",京剧可要小得多啊!
一台春晚,牵动多少人?不许讲方言,赵村长还上不?
看看周杰伦吧,人家就是厉害。第一年,春晚不让上,说是什么时候他词都唱清楚了才让上;第二年,观众再三要求要他上,最后他也真的上了,歌曲里一段含糊的饶舌他直接用哼鸣给带过去了,绝!说实在的,如果他字正腔圆地唱,他未必就能那么火!于是他坚持了他的风格,用他的办法!
不让播方言剧,会让好多老大爷老大妈更忧郁的:社会越发展,他们越孤独,现在看戏都看不懂了,能看懂的戏都不让播了,合理吗?
如果各位有机会,请到广州的中小学看看吧:如果军干子弟集中的学校,或许还好些,如果是普通的学校,普通话能说得准的有多少个?回家不看香港电视的又有多少个?知道为什么吗?太简单了,广州话是他们的母语啊,你即管在大陆禁吧,香港剧照样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5 07:53 , Processed in 0.0977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