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93|回复: 1

重叠动词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5 08: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吴启主
来源: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


   提要 全文共分6个部分:一、重叠式的性质;二、重叠式的形式;三、重叠式的意义;四、重叠式的范围;五、重叠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六、AABB重叠式。  

   重叠是汉语语法研究最早被关注的现象之一,据统计,已发表的有关论文在百篇以上,涉及重叠问题的各个方面。本人在研读了一些论著之后,有了一些心得,也存在一些疑惑,特提出来求教于同行专家。因为不是专题讨论,故名之曰杂议。

〇 重叠的性质

    0.1 关于重叠的性质,有两种代表性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重叠成分是一种附加语,不过这种附加语没有特定的字眼,而是跟所附加的语式全部或部分相同而已。根据是重叠式中间可以插入,如“看看”可以插入“一”、“了”说成“看一看”、“看了看”、“看了一看”,在近代汉语里,重叠式有时还可以放到宾语后头,例如 “你也照顾猪八戒照顾”、“八戒,你过来,一发照顾你照顾”。第二种看法是,重叠是词的一种形态变化。赵元任先生说:光是重叠同样的语素不一定就是重叠式,重叠式只包括跟文法功能有规则联系的重叠或部分重叠。
    0.2我们认为,应该区分词的重叠式和重叠式的词以及词的重叠用法。
词的重叠式是词的一种形态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非重叠式。如“看”的重叠式是“看看”;“说”的重叠式是“说说”。重叠式较之非重叠式增添了附加意义,如 “看看”“说说”较之“看”和“说”增添了尝试义。重叠式的词是指用重叠形式构成的词,它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非重叠式,如“悄悄、彬彬、嘻嘻哈哈、哭哭啼啼”。词的重叠用法是指同一个词的重复使用,如“去!去!”“满意满意”。词的重叠式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重叠式的词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词的重叠用法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

一 多姿多彩的重叠形式

    1.1单音词的重叠式:AA式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都有可能采用这种重叠式,例如;人人、时时、处处、快快、静静、跑跑、嚷嚷、一一、个个。
    1.2双音词的重叠式很多,主要有:
       ABB 例如:闹嚷嚷、甜蜜蜜、鸭仔仔、月光光
       AAB例如:点点头、握握手、跳跳舞、喷喷香、墨墨黑
       ABAB 例如:研究研究、讨论讨论、收拾收拾、放松放松、热闹热闹
       AABB 例如:高高兴兴、花花草草、抄抄写写、争争吵吵、心心念念
       A里AB 例如:傻里傻气、马里马虎、糊里糊涂、流里流气
       AXAY 例如:有理有据、小打小闹、大吃大喝、小手小脚、各就各位
       XAYA 例如:买空卖空、七岔八岔
上面每种重叠式的举例,不限于一种词类,目的是想说明不能在重叠式与词类之间画等号。
     以上各种重叠形式,学者们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普通话里,ABB式中的BB被看作形容词的生动后缀。AAB式的结构是AA+B,不是A+BB,AA应归入单音动词重叠式中去。AXAY和XAYA则被看作四字语的两种固定格式,属词汇学研究的范畴。除了这些,剩下的ABAB、AABB、A里AB才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
词类与重叠形式虽然没有对等的关系,但也不是毫无联系。如单音形容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念重音、阴平、儿化;单音动词重叠式第二个音节念轻音;其他单音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念本音本调。双音节动词多用ABAB重叠式,双音节形容词多用AABB重叠式,贬义形容词则常用A里AB重叠式。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和ABAB的意义范畴

2.1学者们已从许多方面探究过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的意义,我们把这些意义概括成四个意义范畴:
一、 时的范畴:1)短时;2)延续;3)反复。
二、 量的范畴:1)少量;2)轻微;3)惯常。
三、 情态范畴:1)尝试;2)随意;3)轻松;4)悠闲;5)缓和。
四、 色彩意义:1)口语;2)非贬义。
不同范畴的意义可以兼容,如短时、轻微、尝试可以兼容,反复、惯常、悠闲可以兼容;同一范畴的意义可以包容,如少量、短时、轻松可以相互包容:动作量少蕴涵着时间较短,不吃力,轻松等意义;轻松蕴涵着时间短、动量小,不吃力等意义。
    2.2 重叠式是一种隐性的多义语法形式,在实际使用时,四种范畴意义并非同等突显,有时突显时的意义,有时突显量的意义,有时突显情态意义,有时突显情感色彩意义。同一范畴的几个意义也不是同时突显的。究竟表达哪种意义,都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句结构中去才能知道。例如“钓钓(鱼)”,单独看很难确定它是表示惯常行为,还是表示偶发行为,只有从它与别的词语组合中才能确切地知道。如:“他常常在星期天出去钓钓鱼。”“他偶尔在星期天出去钓钓鱼。”在前一句中表示惯常的意义,是因为与“常常”组合在一起;在后一句中表示“少量”的意义,是因为与“偶尔”组合在一起。又例如:“看看”,在下面不同的语句中表达的意义才表现出区别来:“你不相信,不妨看看。”表示尝试;“你看看就明白了。”表示不费大力气;“你仔细看看,看清楚了告诉我。”表示反复;“你先看看,我就来。”表示随意。
那么,重叠式多义问题怎么处理恰当呢?能否概括出共同的语法意义来呢?在词汇学里,多义词的几个意义被划分为基本义和转义两种,语法里的多义重叠式似乎也可作同样处理:使用频率最高、最能唤起人们想起的那种意义是该形式的基本意义,它蕴涵着同范畴的其他意义,因而可以认为是该重叠式意义的代表。如短时、少量、尝试可以认作是动词重叠式AA和ABAB的共同意义。

三 重叠式的范围

   3.1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可以重叠,一直是人们研究重叠式所最关心的问题。
    比较普遍的认识是:一个动词能否重叠,乃至重叠能力的强弱,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意义。
    3.2 按照动词的意义,可以把动词划分为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作动词两类。动作动词可以重叠,非动作动词不可以重叠。动作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动词,这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能够自己控制的;另一类是非自主动词,这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不能自己控制的。自主可控动词可以重叠,非自主可控动词不能重叠。自主可控动词表示的动作又分两种情况:能够延续或反复进行的,可以重叠;不能延续或反复进行的,不可以重叠。
    3.3上述说法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大体相符,如“来”“去”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动词“上来、下来、过来”“上去、下去、过去”都是自主、可控动词,但不能反复进行,所以不能重叠。又如含有“见、灭、掉”等语素作补语的复合动词“看见、听见、想见、碰见,消灭、剿灭、毁灭,锄掉、除掉、丢掉、砍掉、输掉”等表示的动作不能延续,不能反复,所以都不能重叠。
    3.4不过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不少动词虽然符合上述要求,可也不能重叠,得另作解释。例如:“服气、打仗、当家、插嘴”等双音节动词所表示的是动作者可以自主控制、能够延续或反复进行的动作,但不能按ABAB式重叠,只能重叠前一个语素,成为“服服气、打打仗、当当家、插插嘴”。这好象与词的结构有关:动宾式复合动词按照AAB式重叠。然而又不尽然,有的动宾式复合动词如“起草、操心、关心、注意”等可以按 ABAB式重叠。再如像“看见、消灭、丢掉”等一些动结式动词不能重叠,可是同样是动结式的“扩大、缩小、推广、延长”等动词却又可以重叠。
词的结构与词的意义的联系不是总是协调一致的,不能全靠推理来解答问题,须要作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有先生根据自主、可控、可反复、无贬义几点要求,认为 “微笑”可以重叠成“微笑微笑”,这就不大自然。习惯上只说“笑笑”,在“笑”前面一加上修饰成分,无论是否有贬义,如“大、微、喜、嬉、朗、暗”等就不大能重叠了。其间原因恐怕是重叠式已蕴涵着少量、程度浅等意义在内,因此排斥在重叠式前另加表量或表程度的附加语。

四 动词重叠变化的内因和外因

   4.1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其外部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动词重叠的变化,内因是动词的意义,即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属性;外因是动词出现的条件,即语境限制。内因须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
    4.2动词重叠变化的内因已如上述,研究得比较多;对外因的研究则才开始,李宇明先生的《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4.3 一个符合重叠语义条件的动词如“讨论”,它前面出现的是表现在时或未来时的成分,它可以重叠,如“现在讨论讨论”、“明天讨论讨论”;它前面出现的是过去时的成分,它不可以重叠,如不能说“昨天讨论讨论”,甚至不能说“刚才讨论讨论”。动词后面出现了趋向动词时,不能重叠;去掉趋向动词又可以重叠,例如能说“躺躺舒服”,不能说“躺下躺下舒服”。及物动词带宾语,宾语的性质也影响动词能否重叠:宾语可以表明动词所表示的是一次性的动作行为时,动词不能重叠;表示的是可以反复、持续进行的动作行为时,则可以重叠。例如:可以说“建立外交关系”,不能说“建立建立外交关系”;可以说“建立互助关系”,也可以说“建立建立互助关系”。又如“变”,后面带受事宾语时,表示变换义,如“变花样、变口味、变位置、变戏法”等可以按AAB式重叠;后面带施事宾语时,表示变化义,如“变天、变脸”则不能重叠;后面带结果宾语时,表示变成义,如“猴子变人、鸡蛋变鸡”也不能重叠。一些不符合重叠语义条件的动词,有时用在假设或条件句中,可以重叠。如“杀”,不能说“杀杀”,但可以说“杀鸡不难,你杀杀试试”。又如不能说“生生孩子”,但可以说“你叫他生生孩子,他就知道做母亲的甘苦了。”

五 最后谈谈AABB重叠式

5.1 AABB重叠式动词常见的有:
出出进进  打打杀杀  升升降降  闹闹嚷嚷  抄抄写写  起起落落  浆浆洗洗  洗洗刷刷  来来往往
吹吹打打  吹吹拍拍  说说笑笑  争争吵吵  拉拉扯扯  磕磕碰碰  吃吃喝喝  修修补补  缝缝补补
裁裁剪剪  摇摇摆摆  摇摇晃晃  晃晃荡荡  反反复复  蹦蹦跳跳  躲躲藏藏  躲躲闪闪  敲敲打打
上上下下  闪闪烁烁  哆哆嗦嗦  遮遮掩掩  磨磨蹭蹭  嘟嘟囔囔  指指画画  指指点点  出出没没
支支吾吾  闹闹腾腾  晃晃悠悠  收收发发  装装卸卸  拼拼凑凑  褒褒贬贬  打打闹闹  嘀嘀咕咕
    5.2 我们曾经把AABB重叠式和ABAB重叠式看作是区别形容词和动词的一个形式标准:形容词重叠成AABB式,动词重叠成ABAB式。“说笑”重叠成“说说笑笑”,作用在描写,是形容词;“热闹”重叠成“热闹热闹”,作用在叙述,是动词。这种看法有一定的根据,但欠全面。上举各例的非重叠式原本都是动词,如 “摇晃”,可以带宾语:“他摇晃着手里的铜铃”。“摇晃”是动词,由它变化而来的“摇摇晃晃”自然是动词的变化形式。再说,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有程度的差别,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可以出现在“还/更+(  )+一些”中,如“热闹”和它的重叠式“热热闹闹”,可以说成“还/更热闹一些”、“还/更热热闹闹一些”。动词如“说笑”和“说说笑笑”则不能出现在这种格式中。
    5.3 AABB式的语法意义
    AABB式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是很丰富的。如“出出进进”、“来来往往”一类的并列结构重叠式蕴涵着“又A又B、有的A有的B、A的A,B的B、时A时B”等意义。
    汉语词语重叠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在这里仅仅讨论了汉语动词重叠的性质、形式、意义、范围和重叠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谈得不全面,不深入,请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
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
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
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
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柴世森: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河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吴启主,教授,博生生导师,发表语言学论文数十篇。(通讯地址;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410081)
发表于 2005-11-5 0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先生说:

学者们已从许多方面探究过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的意义,我们把这些意义概括成四个意义范畴:
一、 时的范畴:1)短时;2)延续;3)反复。
二、 量的范畴:1)少量;2)轻微;3)惯常。
三、 情态范畴:1)尝试;2)随意;3)轻松;4)悠闲;5)缓和。
四、 色彩意义:1)口语;2)非贬义。

——以上概括太精彩了。尤其是其中的“时的范畴”打破了以往只认为仅有“短时”的说法。这是有大量的例子的:
    1  常回家看看。
    2  累了,要好好睡睡。
    3  他不听,你好好说说他。
    4  吃完饭,我们走走吧。
    5  好好杀杀他的威风。
    ……以上动作都不具有“”短暂“的特征,可见,黄本《现代汉语》说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是不全面的,应加以修订。可见,张志公90年代的电大本《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也表示动作时间延续“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应引起语言工作者的注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14:31 , Processed in 0.0969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