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08|回复: 4

《湖南人凭什么》(推荐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7 12: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left]http://www.wjbooks.com/Pic/2005/09/2005913175039783.jpg[/img]

作者:周兴旺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1

       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那么湖南就是中国的人才首都。 “惟楚有村,于斯为盛”写尽了湖南作为中国人才首都的定位和特性。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却引领中国潮流二百年。“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湖南就是他的大脑;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台计算机,湖南便是它的CPU。世界上最倔强的三大种群:英国的爱尔兰人,德国的普鲁士人,中国的湖南人。湖南人流血不流泪:一部中国近代史,广东人革命,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流血。湖南男人:惟楚有材。湖南女人:湘女多情。湖南人--重才不重财。湖南人--风流不下流。湖南人--能吃辣椒会革命。湖南人--政治偏热、经济偏冷。

【目录】
第一章
最有血性的中国人群----解读湖南人的文化精神

第二章 创造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人物----10位最有代表性的湖南人

第三章 中国人中的珍稀品种----湖南人现象分析

第四章 中国人的大辣子----湖南人的性格解读

第五章 21世纪湖南人的命运工程----振兴湖南纵横谈

第六章 魂兮归来,湖南人精神  冰与火的神奇组合----与湖南人全接触手册后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和湖南人谈恋爱

摘自周兴旺《湖南人凭什么》

     湖南男人普遍短小精悍,湖南不是出奶油小生的地方,也不是彪形大汉的诞生地。湖南人虽然个子不算伟岸,却是全国出了名的脾气大(但是心肠普遍好,而且气容易消),他们与四川男人比较接近,是典型的脾气不好,心肠特好的类型。

      与湖南男人谈恋爱,要做吃苦的准备,因为他们大多是粗心肠,对女孩子知寒知暖不多,写情书、送鲜花、请女孩子吃西餐的也有,但这种表演不会很多。如果刻意追求花前月下、缠绵悱恻的爱情,湖南男人不很理想。但是,如果追求轰轰烈烈的感情、追求情天恨海的感情阅历,恭喜你,湖南男人是你理想的搭档。他们冷峻的表情、直率的性格、幽默又带点滑稽的话语,还有对女人的刻意纵容,很容易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追求有点挑战性的爱情的话。。。

      作为这个时代的男性情人,湖南男人是值得推荐的。作为新好男人式的老公,湖南男人则不敢恭维,因为在厨房里和洗衣房里能够驾轻就熟的湖南男人实在太少了,会讲甜言蜜语的就更少了。

。。。。。

      湖南女人是中国女人中的上品,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举世公认的。湖南女人有两大优势:长的漂亮,性格泼辣。

      湖南的水土的确适合养美女,自古有深山出美女的说法,湖南多山的地形使它成为一个美女批发地。美女多在水边长大。湖南江河纵横的地形使得湖南处处有水,奇山秀水共同造就了湘籍美女群落。湖南美女的美貌有两条最值得称道:一是皮肤好。在湖南,女孩子的美貌首要条件就是皮肤好,不但要白嫩,而且要白里透红,晶莹剔透,犹如新月出谷,又好比乳莺试啼,让人看着不觉神往飘飘,心醉神迷。

      二是身材特棒。在胖人逐渐占主流的社会里,湖南女性仍然保持着娇小的身材,这难道不是上天得天独厚的赏赐?湖南人特殊的饮食习惯使得湖南人新陈代谢很快,这是湖南女孩贪吃而不胖的秘密哦。

      湖南女人的性格鲜明是全国出了名的,这种性格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辣!”这种辣是清辣,是火辣辣,是不留余地彻头彻尾的辣,究竟饮食习惯对人的性格有多大影响,这还不好说,但是,如果称湖南女人为辣妹子,那大概是不会错的。

      这种辣妹子的第一特征就是泼辣麻利、敢爱敢恨,爱就爱他个天昏地暗,爱就爱他个死去活来。湖南女人的这种彻底的辣性,使她们成为一种极端的矛盾结合体,即要么是刀子嘴,豆腐心,要么是豆腐嘴,刀子心。在自己崇拜的男人面前,湖南女孩表现是前者,在湖南女孩不太能看上的男人面前,基本上是后者。

     所以,鉴别湖南女孩对你的感情,可以多注意她的那张嘴,如果她三天两头无缘无故的骂你一顿,或者动不动在你面前发性子,那么祝贺你,这个女孩对你已经很有意思了。相反,如果在你面前净说好听的,看起来温柔可人,那么请你保持一点警惕,最好别飘飘然。

    美貌再加上鲜明的性格,叠加在湖南女孩身上,使得湖南女孩偏离了中国传统女人的贤妻良母、低眉顺眼、温柔敦厚的轨道,而多了几分野性,湖南女孩可能是中国最像外国女孩的种群。

      架不住湖南女孩魅力的男士首先要过好第一关——挨骂关。很少有湘妹子不会骂人的,她们的伶牙俐齿不是男人可以招架的,所以湘妹子骂你的时候,最佳的策略是沉默是金,你只要相信苏格拉底的格言就是了:暴风雨过后,必然是风和日丽。

       湖南女孩是感性理性的矛盾结合体。她们的非理性使她们显得泼辣蛮横,不讲道理,而且不怕闹它个天翻地覆。她们惊人的能干敢干,通情达理,识大体、顾大局,而且可以独撑危局,是颇有大将风度的女中豪杰,这也是这些年来,湘妹子在职业场上比湖南男人更加呼风唤雨的原因。

      所以,找一个湖南妹子当妻子,那么,你等于找到了优秀的合伙人,一定使你事业蒸蒸日上,前提是,你对她的脾气要忍着点。如果喝不了她那壶辣椒水,那就省点劲吧。

     如果你想找一个湖南女孩当情人,那么,你的决策是上上等的聪明,因为湖南女孩的野性和激情,完全可以让你领略到暴风骤雨式的爱情魔力,前提是,你要成为她的强者,最好有恺撒大帝式的激情,又有亚历山大式的伟岸。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湖南特色的男人女人们

作者: 周兴旺
摘选自《湖南人凭什么》


      湖南男人,天生是政客? 湖南男人的传统职业是政客。在中国的男人中,他们是理性与感性结合得最好的。政客这个职业,没有感性是不行的。它需要表演得亦庄亦谐,随和亲切又严谨稳重。湖南男人都有表演天赋,这可能和自然条件有关。湖南的天气,燥热而令人兴奋。中国现在还没有职业政客的环境,湖南男人被压抑的表现欲、演讲癖都转化到了《快乐大本营》、《真情》等电视娱乐节目中。

      湖南男人有真正的秀气。江浙男人只是长得秀气,是"外秀",湖南男人才是"内秀"。这里的内秀指的是对另一性别的理解:尊重和敏感。否则不行的,一半的选票在女人手上。

     "伟大的脑子是半雌半雄的。"大家觉得除了做生意伙伴,湖南男人做什么都很好,女人喜欢他们的理智和温柔,和他们恋爱,就如同进行一切政治博奕,那是充满了情趣的智慧之旅。 湖南的男人=英雄+强盗? 湖南的地形地貌就是一个多山的省份,而且是三面环山,过去是土匪强盗出没最多的地方,很多不是很了解湖南的人都知道《湘西剿匪记》,湖南在古代本来就是南蛮之地。所以谈到湖南男人的时候就不能不谈到他们身上的英雄和强盗结合的一种气质。

      湖南的男人大多除了霸气以外,还有股匪气。他们不会去妥协和折中,他们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候意气用事,凭感情做事,行为和语言充满了一种非理性。他们大多数都很适合白手起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打天下的主,这样才会有意思,才能显出自己的英雄气,才能让人服气。而打天下,没有一股"匪气"似乎又不行。

      他们的言语中透着一种逼人的气势:"老子不信邪"。

      他们的行为中给人一种力量的美,说干就干,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就更不愿回头了,他们连死也不怕。

      其实,强盗没有贬低湖南男人,强盗是很多多情的湘妹子、尤其是美女最向往的男性形象。"强盗"只要不乱抢,就是一个好"强盗"。这里的强盗是一种正义的力量,只是这种力量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湖南男人——爱做人尖子 湖南的男人无论到哪里,都喜欢是那里的尖子,因为他们总有一种追求卓越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也许不会从言语中表现,他们会从行动中体现出来。

所以,只要是在中国的各大名牌高校,都会有非常出类拔萃的湖南小伙子,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都会有优秀的湖南男人的身影。

      他们侃侃而谈,他们深谋远虑,他们鄙视小人,他们不逢迎,他们很独立,他们很霸气。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湖南男人最爱做的还是政治和文化行业。而对于经济,他们认为挣个几十万、几百万还是小生意,今天驰聘在中国商界的湖南籍的奇才真的是乏善可陈。 湖南男人——矛盾的结合体 毛泽东就曾经形容自己的性格:一半是虎,一半是猴。

     这可以说是对湖南男人性格的一种经典概括。

     至刚又至柔,激进又古板,憨厚又灵活,强悍又细腻,就这样奇妙地结合在湖南男人的身上。 在湖湘性格方面,湖南男人也有许多缺陷,而且这些缺陷、弱点又往往是与其优点联系在一起的。如湖南人虽刚毅而敢为人先,但又显得自我意识太强而欠缺合作精神;湖南人虽显得大气,但又可能形成虚骄之气而难客观把握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湖南男人有很强的政治意识,但是处处以政治为中心则难以适应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既然湖湘文化有那么多的长处,又有刚才所讲的这些不足,作为现代的湖南男人,就应该弘扬优秀的湖湘文化,并克服其不足,使湖湘文化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 湘妹子天生不怕辣? 曾经有人说,湘妹子不漂亮,个子比不上北方,打扮不如上海,斯文不如江浙。中国的美女群落应该是在上海、重庆、江浙、青岛、大连、哈尔滨。

       但是,湘妹子自己还是很自信的,即使在全国排不上第一,前几名还是有戏的。皮肤是没有说的,三湘四水把湘妹子的皮肤养得白嫩白嫩。个子不高也是小巧玲珑,更有风味。湘妹子也越来越会打扮,一位去过长沙的外地人说,天哪,长沙女孩子穿得真时髦,大胆,而且还不俗气。加上南方的水土,个个身段苗条,魔鬼身材。她们还会很自豪地说:谁说我们湘妹子不漂亮,宋祖英不漂亮?瞿颖不漂亮?你们有没有欣赏能力?

      湘妹子还会非常不当回事地说,漂亮算什么,我们是全国有名的多情。漂亮又当不了饭吃,多情才能网络天下好男人。

      在找对象方面,湘妹子不会讲究含蓄,爱就爱,死去活来也要爱,不爱就是不爱,她们也毫不隐瞒心中的想法,看中了你的钱,还是看中了你的房子,或者光是你这个人的幽默吸引了她,或者甚至是你的穷对她有吸引力。她们的要求不像北京、上海的姑娘们那样,是时代的"阴晴表"、"温度计"。北京和上海姑娘常把情爱的目光盯视在"当代英雄"的身上。"文革"期间,"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时候,解放军是她们的第一选择;"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响彻云霄,国营大厂的技术工人便成了时髦的选择。"文革"过后,倩女们把目光转向了知识分子;"出国热",使她们青睐有海外关系的男人;商海大潮,使外企职员和形形色色的老板炙手可热。而且绝对喜欢情调,依然需要情爱的气氛。

      而湘妹子特别的敢爱敢恨,似乎不是特别的功利,她们要是看上一个男人,绝对是非理性成分特别多,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湘妹子也不会理会找对象一定要有房有车,她们说:"只要感觉到了,穷得一条裤子也要跟他走。

      宋祖英的一首"辣妹子",使整个中国都知道了湘妹子天生不怕辣。对湖南女孩不外乎两种称呼:一谓湘妹子;二谓辣妹子。湖南的青山绿水终日伴随着湘女的成长,灵秀之气是必然种植于生命之中的。她们大多有红椒一般的火辣性格,苗条俊美,加上聪慧,勤快大方,加上多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湘女多情自古而然? 很多人不知道湘女多情是怎么来的,或者认为是空穴来风,或者觉得是湖南人坐井观天,在自己夸自己,或者认为会不会是因为电视里面那几个湖南籍的歌唱明星制造的烟幕弹。

      湘女多情,那别的地方的女人就是吃素的,就不多情了,就是冷血动物了么?不搞清这个由来,就是亏待了天下别的美女了。

       追踪湘女多情的渊源,不能不谈到有名的娥皇、女英的故事,传说中的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泪洒湘竹,关于这个美丽的神话在楚湘之地可谓深入人心,娥皇、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构成"湘女多情"的精神源头。不过,较真地讲,舜帝南巡途中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寻夫而驻足湘水之滨,本算不得土著湘妹,然而,君山北渚的二妃墓、湘妃祠还有那丛丛斑竹可以作证,这段哀惋动情的神话已经化成湘人的情感偶像,湘女就从此开始多情。

      这一圈"一半游戏一半真"地比下来,不由令湘女们晕乎起来,但千万不可迷糊,也不可骄矜过世。论身材、论肤质、论风采、论装扮的确应该为湘女的秀色指数加分,但女性的美可不全在秀,而在情色一体上。如今,湘女携歌闯京城的辣妹甜妹实在太多,当红的更多。暂且先不算曾以京韵大鼓调高唱"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的李谷一,当下一线红歌星就有宋祖英、张也、汤灿、甘萍……似乎还应加上京剧名旦李维康。湖南电视的女主持们更是魅力四射,风骚十足。

      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湘女多情"的强项,将"秀丽"提升到"魅丽"境界。在电视高度普及的今天,屏幕上几位湘籍女歌手的媚眼与甜歌着实令不少外省的男歌迷们心旌摇曳,还真将"湘女多情"当作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来认同。

      曾经有一些外省籍的男士说,"湖南妹子真的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她们的媚眼真的能勾魂,她们火辣辣的亲昵让你比吃了蜜还要甜,但是她们发起脾气时的辣味恨不得呛死你。常常听人说,在中国的各大名牌高校,湘妹子找对象的能力是很有一手的,往往大学一年级下来,班上的才俊男生就被她们拉下马,挎上胳膊领回家由爹娘甄别去了。

      因为"多情"这个词的内涵颇丰富,含情是一端,用情是另一端,前者是本钱,后者是手段。我们看来,"湘女多情"更侧重于后者,湘女多情的特征是用情浓烈。因为论多情的"本钱",湘女们似乎并不占优势,譬如个头并不是最高,脸蛋不是最白、最靓,腰肢不是最细,但她们与情郎相视,媚眼可能最勾魂;与情郎相伴,情话可能最摄魂;与情郎相依,良宵可能最销魂。绝非病态的多愁善感,亦非作派的纤秀婉约,所以就更贴近世俗生活,更凸现生命本色。殊不知,长沙方言中,对"多情"女的俚语评价是"蛮骚",口语中,"蛮"字乃"很"、"非常"之意。湘方言中,还有"霸蛮"一说,此处有"强人所难"、"固执"等意,但"蛮"字的意境很难以用一个相对应的词来表达。虽然"蛮骚"的"蛮"非彼"蛮",但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蛮骚"的"蛮"赋予"执著"、"坚守"的含义,"蛮骚"除了"很骚",实在还有另一番韵致。人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媚人之处全仗一个"柔"字,尤其是南国女子,更是"人比黄花瘦","柳色看犹浅",林语堂嘲讽为"苗条但神经衰弱",一种病态的美,而湘女的"蛮骚"却一扫这份纤弱,南人有北人相,女子有男人气,既是一种反叛,也是一种逃逸,于区域社会学特质而言还真具有几分类型意义。这大概也算得上"湘女多情"民谚的一点点理性注脚吧。 湘女开胃,但不好消化 有人对湘女做了一个很精到的评价:"开胃,但是不好消化。"

      开胃是指湘妹子长得很漂亮,湘女的出名,多半借助了那首《桃花江美人窝》的歌曲,桃花江当然是泛指,指的是整个湖南。到过湖南的人,都会觉得湘女漂亮。湘女的漂亮主要是水色子(肤色)特别好,她们的皮肤白皙嫩滑,泛着红晕,富于变化,把多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湖南的女孩子和北方很多地方的女孩子一比,马上就能分出高下,并不一定是她们的身段或者脸蛋有多好,而是她们那美仑美奂的肤色一下子就把身上的其他瑕疵给掩盖了,把整个人都带活了。

      开胃还指的就是湘女多情,这个情字是把柔情,热情,痴情都包含在一起的情。在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和散文里,湘西女子的痴情和湘北女子的柔情总是令人感动不已。长沙妹子尤其以热情为特色。那则湘夫人的传说把湘女对感情的忠贞强化到一种极致。

       漂亮又多情,这样的女人谁能不向往呢?!

      但是湘妹子不好消化,这是很多男人的共识,大概是说湖南女孩对男人的要求很高,一般的男人,湘妹子几乎是看不上的,即使和湘妹子好上的好男人,也要有股子能折腾的劲儿,否则会被她们那麻辣辣的情感,和她们那亦真亦假的痴人说梦似的语言,还有疾风骤雨似的情感弄得欲哭无泪。

      湖南妹子中最典型的一支应该算是长沙妹子,都说长沙妹子很厉害。主要是她们在男人面前不会吴侬细语,一开口就是那口听起来有点野性的长沙话。一位和长沙女孩谈恋爱的男孩子说,有时候,在她面前,像个小孩似的被摆弄来摆弄去的,像个妈对孩子一样说话没有商量的余地。说话也不拐弯,就那么直来直去的。和她约会吧,你还没说完,她就跟你来一句:"你去(念ke)不啰?"听起来大有一"去不去,不去拉倒"的干脆劲儿。

      谈恋爱的时候,一天到晚问我:"你爱我不啰?""你怎么总是什么也不说啰?"把男孩子弄得实在很被动。

      但是湘女还是湘女,她们对人的情总是在行动上让你出奇不意地感动,她们有很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只要有幸娶上湘女的男人,不仅是优秀的男人,而且肯定是最省心、最享福的人。湘妹子特别的怕老公吃亏,干什么事情,宁愿自己吃苦,也要让自己的老公歇着。她们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无比幸福,对老公无比崇拜的样子,让她的男人感激不已,觉得挺给男人面子。湘妹子不会嫌弃自己的老公没有混好什么的,她们总是鼓励男人好好干,沉住气,等待时机,不要灰心。湘妹子会照顾自己,更会照顾别人,尤其是家人。她们不要求奢华的生活,不要求结婚要钻戒、金项链,只要男人实实在在地对她们就很心满意足了。多情的他们另一面是朴实得只剩下一种颜色——纯白。

     不好消化,也许有对湘妹子的误解的成分,因为她们有时候也要伪装一下自己,藏起温柔的一面,免得被不识好歹的男人碰上。

     不好消化,也许是男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信,因为湘妹子很直,她们对男人的要求太高,既要有本事,人又要好,说白了就是德才兼备。

    但是湘妹子是真的不好消化,因为她们的感情总是那么炙烈,让男人觉得有压力,生怕一不留神,会愧对了这份真情。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真的人杰地灵吗?

作者:[爱你一~~万~~年~~~]
来源:人民网BBS论坛之地方论坛
2002-12-05, 19:33:52

    【前言】:花了二十块银子,用了六个小时,一口气读完《湖南人凭什么》后,陡生思绪,总想写点什么(因自知水平有限,决非想参与论坛的所谓“征文”)。于是凭着以前读书的印象,打开父亲的书柜,毫不费力地找来一些相关书籍和文章,然后费力地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这篇可能被传统“湖湘学派”示为另类或曰幼稚的文章。这不,打印给父亲看,父亲丢下一句“还是写你的程序去吧”不置可否。我知道,其潜台词是:你不是吃这蔸菜的虫呢!窃以为,作为一个关心湖南的湖南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管其水平如何,总是应该受到鼓励的吧。

一、宋以前湖南“人不杰,地亦不灵”。

      周兴旺语:“湖南是中国人才的首都”、“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湖南就是他的大脑;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台计算机,湖南便是他的CPU。”
可以说,周兴旺在湖南人身上几乎用尽了天下的溢美之词。如果作者是出于对湖南挚爱,来包装、推销湖南;或是为那些悲观的湖南人鼓鼓气;或是通过文学方面的做秀以吸引眼球,求得其书卖一个大的批量,于公于私都可以理解,且无话可说。但如果作为一个历史结论,那是万万不行的,抑或说是有害的。说它“万万不行”,因为这不是事实,至少是片面的。说它“有害”,那就是有可能将湖南人(尤其是湖南的年轻人)误导到一种盲目乐观、狂妄自大、不思进取的境界中去。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同大家一起来粗略地翻翻湖南古今“人才帐”。

1、从科举考试看湖南人才

     众所周知,吴敬梓通过其《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以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但批判也罢,嘲讽也罢,自隋唐以来,到1905年5月废除科举制,科举考试在中国的历史上演绎了1300年左右。因它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和官僚政治精英的工具 ,亦是有抱负者的仕进之阶。千百年来,科举考试制度至少在表面上是一种不分富贵贫贱的相对公平的“入仕”竞争机制,也是古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三国时期湖南的知名人士仅刘巴、蒋琬和桓阶等人,且刘、蒋二人为蜀国“中央一级”的官吏。他们肯定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但因为他们是我湖湘稀有的知名人才,也不妨在此例举一下。

      唐朝开科取士三百年只有一个叫刘蜕的长沙人中进士,破了天荒,开了先河!三百年是个什么概念?现假定古代二十年为一代人是一个恒定静止的时间间隔,那么三百年就是十五代人。十五代人中才有一个“进士”!可见当时的湖南人才状况也是够凄楚的了。

       两宋时期,湖南390余名县以上官吏中进士达到了179人。这是一段湖南人才“小荷初露”的历史。

       自唐以来,又过了一个三百年,又生死了十五代人,进入元朝,湖南的人才才逐渐多了起来。元代的科举考试总共有20余次,湖南地区乡试中试者271人,中进士者143人,入选为官者86人。从当时在全国入仕者中的比例看,这个成绩还是马虎过得去的。

       到了明代,湖南的教育远比较元代大有长进,尤其是学宫和书院大行其道(全国四大书院湖南有其二)。书院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兴盛。明代举行的会试82场,湖南进士题名者计达411人,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各1人,自此至崇桢年间,湖南中试者中官至显位的有兵部 、户部、礼部尚书,两广总督 、太子太保和太师、大学士、这是湖南人才的“始盛”。
我所言“始盛”,这只是纵向的比较结果;若作横向的比较,湖南在国内的排名其实仍然还是十分落后的。与邻近的江西和湖北比较:一部《明史》列传中的人物,江西385人,湖北157人,而湖南只有63人。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专传及附载的重要人物:江西55人,湖北5人,湖南仅2人。又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的人物,江西102人,湖北26人,湖南才15人。

       说到此,顺便提及湖南的一个“天才”——明代诗人李东阳(茶陵人),此人可了不得,十八岁就登进士第,殿试二甲第一。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因不满时政腐败,正德七年辞官,从此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其诗文,典雅工丽,以他为首形成‘茶陵诗派”。 遗憾的是,我在《中国文学史》中好象没找不到他的位置。据此,我以为,在古代中国他至多也只能算个二,三流的诗人。

       ,康熙以前,湖南与湖北因同属一省,科举考试的乡试是实行“两湖合闱”。那时,湖南的士子要赶到武昌或江宁去应试,其间的旅途劳顿令人疲惫不堪,加之经济上开销很大,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此外,湖南本属蛮荒之地,经济文化落后,士子孤陋寡闻,根底浅,难有好成绩,故湖南的名额多被湖北占去。康熙三年“两湖分闱”,湖南成为独立行省之后,也出于“安抚”湖南人士人,清王朝于雍正二年在长沙设试院,湖南有了本地的乡试,从此,导致了湖南人才之兴起。 ?

       自顺治九年开科至道光二十年(1652—1840年)共75榜,湖南中进士者441人,中举者则达数千人。官至总督、尚书、大学士。我们所熟知的陶澍、曾国藩亦在其中。这是湖南出现的、空前的、可喜的人文景观。

2、从湖南的学术文化看湖南人才

      东汉时湖南知名人士有耒阳人蔡伦(发明造纸术)、及胡腾、泉陵、蒋晋、和刘优等大小官员。

      公元三、四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新道学(玄学)盛行,湖南也脱离不了这个“大气候”,清谈玄学之风在湖南也盛极一时。湖南当时颇有名气的清谈家和玄学家有邓粲、虞授、刘先等人。他们信奉“老庄”,“乐安天命,甘当顺民;安于陋巷,避世山林,终身隐而不仕”,无有作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南在文化学术上开始有所表现。东晋耒阳人罗含著有《更生论》,这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

      隋唐时有欧阳询(长沙县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后累迁弘文馆学士,精于书法,各体均有造诣,而独以正书为书家圭皋,世称“欧体”。所著《三十六法》,总结正书书法结构各种特点,为我国书法美学理论的宝贵遗产。

      有关学者称:“湖南的文化学术从秦汉到魏晋,虽然较之以前有了进步,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估量,其总体水平还不高。据统计,西汉出书282种,湖南仅1种,《汉书》所载士人510名,无一出于湖南;西汉私家教授和五经博士人数湖南均为零。东汉出书568种,湖南仅2种;《后汉书》列传中士人990人,湖南仅4人;东汉私家教授213名,湖南仅有1人,五经博士人数仍为零;东汉三公九卿302人,湖南仅有三公2人。三国时期,《三国志》列传中士人625人,湖南仅9人。西晋出书649种,湖南仅1种;将相大臣和辟雍学士人数均为零;《晋书》列传中士人中湖南亦仅16人。南朝时期《宋书》、《齐书》、《梁书》所含列传人物中,湖南人物分别只有1个,《梁书》中也只有2个,《隋书》中竟然为零”。

      可以这么说,在文化学术方面,也是宋代以前,除了被楚王流放到湖南的屈原对湖南人文状况或许有些影响外,湘人实在是无有建树(当然在自然科学方面,耒阳人蔡伦的造纸术,还是为湘人记上了可圈点的一笔)。究其原因,那就是湖南的经济文化的落后闭塞与先进的北方文化、东方文化几乎没有交流。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谁能指望湘人有所作为呢!

      综上所述,湖南的人才状况就大致如此。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宋以前,可以这么说,湖南的人才是廖若星辰,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学术文化等领域,几乎没“戏”,哪里谈得上“人杰”!直到宋(距今1100—800年)时人才状况才有了转机,而后是“明始盛,清兴旺”。正如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所痛言:“四千年历史中,湖南人未尝伸过腰,吐过气”!

      此外,在这几千年中。湖南在封建统治者眼中是个“蛮荒”之地,是个流放犯错误“干部”的好去处。而在国人眼中,唐人张谓在其《长沙风土碑铭》有过描述:“郡邻江湖,大抵卑湿,修短疵疠,未违天常,而云家有重月追之人,乡无颁白之老,谈者之过也。地边岭瘴,大抵炎热,寒署晦明,未愆时序,而云秋有火赫曦之日,冬无凛冽之气,传者之差也”。看看,诸如“卑湿、疵疠、岭瘴、炎热、晦明、赫曦”这些鄙屑修辞,可见在古人眼中,湖南简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加之社会闭塞,经济落后。。。哪来的“地灵”啊!

      再说,湖南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权组织那还是雍正二年才有的事。可见在此以前,湖南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

     一言以蔽之:湖南的这段历史是“人不杰,地亦不灵”。

二、湖南之“地”,因“人杰”而灵

       宋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理学盛行。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阳,静极复动。。。” 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了,它们就出自哲人、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笔下。他是湖南营道(今道县)人,遗憾的是,他一生主要活动和归宿是在江西,故对湖南本土无所影响。倒是由福建迁居湖南的胡安国所著《春秋传》和编辑的《二程文集》奠定了湖湘学派(我国理学的重要分支)的理论基础。后其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胡宏,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的思想,著有《知言》与《五峰集》等而“卒开湖湘之学统”。 接着,其弟子张栻将胡氏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广为传播,走向全国。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号称“得湖湘学统真传”并与朱熹齐名的“中国大儒”张栻。
       张栻,汉州绵竹(四川)人。爱国名臣张浚(做过南宋高宗、孝宗两期的丞相)之子。 张栻从小就随父辗转各地,后来才定居于衡阳。绍兴三十一年,遵父命,去衡山拜胡宏为师。后随父寓居长沙。乾道元年,受湖南安抚使刘珙的聘请,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他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几千人之众,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

       乾道三年,朱熹听说张栻得衡山胡氏之学,自闽来访,与张栻论中庸。张栻邀朱熹及其弟子林用中同游南岳。三人唱和诗多达149首,后编为《南岳倡酬集》。
       乾道六年,张栻主讲岳麓书院。与朱熹、吕祖谦成了讲学的好友,时称“东南三贤”。
       张栻故宅在长沙妙高峰,后人将其故宅改建为“城南书院”。即今位于书院路旁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张栻一生大部在湖南度过,其对湖湘文化的中兴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末清初湖南终于诞生了湖湘文化“里程碑”似的人物、湖南本土思想家——王夫之(号船山先生,衡阳人)他为使儒家“六经別开生面”,以“推故別新而新其故”自勉,推故別新,探索新知,勤奋著述四十年。对天文、历法、数学、舆地诸学均有研究,尤精经史、文学。其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等,一生著述达800万字。因其为土生土长于湖南,故对湖湘人士影响颇大。其经世思想为我湖湘文化的基石,并影响了整整几代湘人。

       关于魏源,《湖南人凭什么》对他着墨很重。魏源是邵阳隆回人。学术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最知名的著作有《海国图志》,最著名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是洋务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先驱。在顽固派大权在握的政治局面下,他大声疾呼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制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对当时的关心时政的官员以及后来的仁人志士影响颇大。

      张栻4岁时就随父亲来到湖南,二十多岁到衡山师从胡宏,其一生基本在湖南度过,是湖湘文化的奠基人。而魏源20岁就离开了湖南,直到客死杭州(正如理学鼻祖周敦颐24岁离开湖南去了开封一样,我不再认为他是湖南人,且其学术思想与我“湖湘学统”无直接关系)。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则,我倒是认同外来移民胡氏父子和张栻是我们湖南人,魏源不是。虽然魏源承继了湖湘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的思想,并将此贯穿其学术思想的始终,我仍然认为他对湖湘文化的贡献,比不上“奠基人”张栻和“里程碑”王夫之。尽管魏源作为晚清难得的思想开放,眼界开阔,求是务实的思想家,并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君主立宪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其在中国学术文化上的历史地位却比不上“湖湘学宗”张栻,也比不上“学术伟人”王夫之。可恰恰在《湖南人凭什么》中这两位在湖南思想界“重量级”的人物,却只是一笔带过,而湘籍江浙人魏源却被大书特书,真是匪夷所思。此外,张栻对程朱的“格物致知”论,有认同,也有异议,我把它叫作“湘派的格物致知”。而王夫之的思想基石则是“经世致用”。《湖南人凭什么》说“格物致之”是由王夫之提出,显然有误。关于此类思想学术问题,我想在以后的关于“湖湘文化”的专题中再详细讨论。

      湖南踉踉跄跄走完了3000多年,终于在明清有了自己的思想家,有了具有湖南地域色彩的“学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确是了不起的进步。但其历史意义还远不止如此,而是在于他们对后人的熏陶和影响(我想在讨论湖南人才现象时再细述),加之中国近代历史的机遇和特定的时势(从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百年历史中,湖南人才的上乘表现,想必都是网友熟知的,此不细述)使得湖南涌现了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是众所周知的人物,故也不例举)。其中,最伟大、最杰出的人物当数毛泽东了!
湖南人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作出巨大的贡献!即使再过五百年,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近代湖南为何出了那么多人才?有说是“尚武”的原因,有说是“吃辣椒”的原因,有说是“霸蛮”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怎么说呢?我想借我一位上海的朋友的口来说。

       前年我出差上海,一上海朋友对我说,你们湖南可是好地方啊!我不解:怎么说?他说,湖南出人才、出伟人啊!这时我明白了,他说的是我们湖南“风水”好!是“地灵”!其实,湖南还是那块“地”,怎么会“灵”呢?细想之,原来是湖南在近代出了那么多英雄、伟人,使得湖南那本不“灵光”的“地”也变“灵”了。
不过那位上海朋友后面的话却令我啼笑皆非:“在乱世,就看你们湖南人的!”(其画外音,就由湖南网友们去想吧)。

      概而言之:湖南因“人杰”而“灵”!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历史,面对我们的先辈?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湖南先辈们的心忧天下,心忧湖南,爱国,爱家(湖南)的精神!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先辈的功绩是先辈的,是他们的辉煌,更是过去了的历史。面对历史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躺在先辈身上沾沾自喜、自吹自擂;面对现实,我们也大可不必自暴自弃,因为汉语言里也有“后来居上”之说。

      说湖南是“中国人才的首都”,过分了!过去的湖南不是,今天的湖南也不是。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和方法比古代多了许多。如在我们今天的经济、文化生活中,一个地区专利的申请与国家授权量反映了当地人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水平,更是当地人才智力水平的体现。1985年至1997年湖南全省授权专利总数14887件,年平均1240件(因湖南数据收集困难,估计2001年专利授权不会超过1500件/年),而一个浙江宁波市(人口为湖南的十三分之一)2001年授权专利量达到2148件,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为全国第五位。再来看看反映人才资源的一个数量指标——“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湖南是293人,就是比起西部来,还有差距。陕西414人是,宁夏369人是,青海是330人。显然,湖南在人才质量上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在数量上也比不上经济不发达地区。还真是令湖南尴尬啊。
      
      “首都说”可以休矣!

      说湖南是中国的“大脑”,我想应该指的是“毛泽东思想”。其实“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一个人的,而是他那一代所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结晶和集成;说湖南是“CPU”,CPU有什么用?没有好的“软件”,它纵有千般“武艺”,也只是一块“百无一用”的芯片,谁拿了它也只能干瞪眼而已。

(本文对史料的引用可能不全面,因非写史,故引用原则是,以能支持我观点即可。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在此先谢了。)

本文参考资料:
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
章培恒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舒大刚、杨世文:《中国历代大儒》
应 星:《社会支配关系与科场场域的变迁——1895-1913年的湖南社会》
马积高:《明清时期湘、鄂、赣文化的比较与清后期湖湘文化勃兴的原因》》
彭大成:《清朝两湖“南北分闱”与湖南人才之兴起》
林增平:《近代湖湘文化试探》
周秋光:《湖湘文化》
陈小平:《近现代中国宪政运动发韧的国内环境》
王兴国、聂荣华:《湖湘文化纵横谈》

2002.9.19, 第一个在强国论坛突破百万点击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人凭什么》的“两根筋”
来源:http://www.changsha.cn/gb/content/2002-09/19/content_172536.htm

    《湖南人凭什么》的主题是什么,顾名思义,可以从这本书的书名上找到答案。我们可以从两层意思上来理解:

    过去,湖南人为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自近代以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湖南人不仅改变了湖南、改变了中国、甚至改变了世界,由魏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朱鎔基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的湖南人为中国的统一、独立、民主和自由,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巨大贡献。钱钟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而湖南人的影响似乎更深远一些。湖南人是这样杰出、显赫和卓越,堪称世界人才史上的奇迹,这其中究竟凭的是什么?

   现在,湖南人正在为振兴家园、发展湖南、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继续奋力拼搏,但是,湖南作为一个地处中国中部内陆地区的农业大省,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湖南人如何才能振兴湖南,湖南人能不能效法先辈的光荣、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这就需要全体湖南人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尤其要仔细审读自己,仔细选择我们的核心资源和核心优势,也就是说要思考湖南人又将凭什么在新世纪实现腾飞的梦想?

    这两个“凭什么”构成了本书的两条主线,围绕这两条主线,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思考,这些思想的成果最终汇聚成了这本书。作为迄今为止中国第一本系统分析湖南人的精神传统的书、也作为第一本以报告文学形式全面介绍湖湘文化的书,我深知其中不完善乃至错谬的地方一定还很多。我想以书为桥,进一步加强与家乡人民的思想交流,进一步完善本书,也希望借此对唤起家乡人民对我们自己的光荣传统和文化优势有更多认知。

    作为一个湖南人,是值得自豪的,这种自豪感建立在我们先辈们奠定的那种热爱祖国、献身民族、自我加压、敢为人先的优良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历代先进的湖南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湖湘文化的精神传统均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我们一定要尊重这种传统,发挥这种优势,把这种精神传统优势变成人才优势,把我们湖南的人才优势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为振兴湖南、建设祖国、推动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全面现代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湖南人凭什么》周兴旺/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9月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07:13 , Processed in 0.0934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