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58|回复: 5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3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4 0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用户: 石汝杰 
2005-10-7 10:14:00 


(按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一作者提交的多篇论文以斜线隔开;带星号的作者未到会,其论文已在会上宣读;可能还有个别先生因没有向会务组送交论文,也没有登记论文题目,以至遗漏,还请原谅)。——汪平、石汝杰整理)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3日至25日在苏州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和美国、日本的330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本届会议。

  苏州大学副校长白伦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苏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王坤泉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举行大会报告,报告人:丁邦新、陆俭明、李如龙、张振兴。

  分组发言讨论主要按方言分区分为6组,宣读的论文达270多篇。论文内容广泛,除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外,还涉及语音史、词汇史和语法史的研究,以及语言及方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言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方言保护;论文所讨论的方言遍布汉语所有大小方言区,以至少数民族使用汉语方言的研究等。有的论文表现出汉语方言学界的创新精神,有的论文注意对老问题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有的研究注意描写与解释、材料与理论、方言学与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有的则注意对汉语方言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对西方相关理论的借鉴。本届会议正值李荣先生85诞辰,许多学者表达了对李荣先生及其学术思想的崇敬之情。

  大会期间召开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会会议,审议入会申请、部分理事的调整、及承办下届年会单位的申报。本届会议共吸收新会员68名,是吸收新会员最多的一次。理事会理事的变动如下:山西省理事陈庆延、陕西省理事张崇主动要求退休,分别由乔全生、邢向东继任,河北省理事刘淑学因调离河北,不再担任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理事张安生调到河北,改任河北省理事。上届年会所在地贵州省原有三名理事,现保留一名:涂光禄,下届年会所在地浙江省选出三名理事:汪化云、徐越、崔山佳。现有理事共26名;台湾省保留一名理事名额。其余19名理事是:鲍厚星、戴昭铭、邓景滨、刘村汉、刘伦鑫、李如龙、陆镜光、钱曾怡、石锋、石汝杰、苏晓青、汪国胜、汪平、王福堂、熊正辉、游汝杰、詹伯慧、张一舟、周磊。会长熊正辉,秘书长周磊。理事会决定,第十四届年会于2007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附:
会议论文题目(按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一作者提交的多篇论文以斜线隔开;带星号的作者未到会,其论文已在会上宣读)。

白岩 [记录整理]李荣先生在方言学会第二届年会上谈话摘要
鲍厚星 方言区划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蔡华祥 盐城话的子尾词
曹保平、冯桂华 北片赣语都昌话的否定表达
曹瑞芳 山西阳泉方言的儿化
曹晓燕 无锡方言的介词
曹延杰 山东乐陵方言音系
曹志耘 汉语方言地图集研究计划简介
昌梅香 赣语云楼话的词汇变调
车玉茜 昆山方言的连读变调及与上海、苏州的比较
陈贵麟 缙云方言人称代词前缀语素之研究
陈晖从 湖南方言看声调分合演变的条件
陈稼试 论苏州方言上声、阴去单字调混淆现象
陈建伟 临沂方言中形容词的前加成分及其构形特点
陈立中、刘宇黑 龙江站话的濒危性质及研究意义
陈曼君 惠安方言单音动词重叠谓语句
陈明美 山东新泰方言中的特色声母的演变
陈鹏飞 语音的同模建构与语法的叠置——谈林州方言(临淇话)的Z变韵
陈山青 湖南汨罗长乐方言语音分析
陈淑梅 鄂东英山、罗田、浠水三县方言的副词“把”
陈卫强 广府片粤语歌韵历史层次探讨
陈云龙 广东电白观珠客家话止摄精组字的读音
陈忠敏 闽南方言齐韵的层次
褚晓明 山东临淄方言音系
崔山佳 方言词语辨析两则
戴昭铭 天台方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邓楠、赵日新祁门军话音系
邓享璋、李如龙 永安方音的内部差异
邓晓华 论客家话
邓岩欣 当涂方言的分区
邓永红 湘南桂阳(六合)土话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
邓玉荣 富川秀水九都话的名词后缀
丁邦新 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
丁崇明 昆明方言的“”、“了”研究
丁锋 慧琳改订玄应反切反映的唐代长安声调状况
丁琳 基频归一法和姜堰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丁治民 清末民初徽语韵书叙录
段纳 平顶山方言方位词
段亚广 河南方言中副词“白”的两种特殊用法
方岚 歙县(和溪)方言语音系统
方松熹 岱山方言特点和内部差异
冯桂华 都昌方言里的“得”
凤华 安徽宁国城区湖北话语音分析
甘于恩、吴芳 粤东闽语文白异读的变异及其成因研究
高廉平 重庆方言[?][i][y][u]韵的音变
高明潭 AB两类北方话致使华文古音与汉语北音的殊异
高永奇 豫北方言单音化的两种补偿模式
顾黔 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郭辉 淮北濉溪方言中的“子尾词”初探
郭骏 关于溧水“街上话”声母变异的调查与分析
郭沈青 陕南西南官话的内部差异与归属
何周虎 甘肃秦安方言构词特点
贺文平 湘乡(壶天)话中的“横黑(直)”“只个”“是个”
黑维强 词语考辨二题
洪小熙 蓬莱方言音系特点
侯兴泉 广东封开罗董话的塞音声母——从语言接触看清音浊化、精母读t和从母读?
胡萍 湘西南汉语方言古浊去今读阴平调的现象
胡松柏 吴语广丰方言的语气词
黄明明 20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
黄晓东 开化县华埠土官话与周围方言的语音比较
黄晓雪 方言中引进与事的介词的三个来源
江燕 《说文解字》所收方言词与现代汉语方言词比较
姜红 安徽霍邱方言中的疑问句
蒋军凤 湖南东安双方言现象研究
蒋平 优选论在汉语方言中的应用
蒋协众 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
蒋宗福 《跻春台》词语辨释
蒋宗霞 安徽含山方言的语法特点
蓝小玲 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类别划分——从《汉语方言调查简表》获得的启示
李冬香 从音韵特点看湖南岳阳县方言的性质
李慧敏 江淮官话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
李金陵 潜怀方言研究
李军 《乡音字类》所反映的十九世纪中叶苏州话的音系特点
李蓝 “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及若干问题的说明
李连进 旧街话声调变异现象成因研究
李木子 安徽江淮官话中的处置式
李巧兰 保唐片轻声前分阴阳去现象对北方官话语音演变史的价值李如龙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
李淑珍 山西方言四字格俗语的语义特点及其认知研究
李小芳 山西临县三交话中的“弭家”
李小华 客家方言情态标记“可多”及其语法化
李小平 入声调在秦晋沿河方言中的演变
李星辉 湖南江华平地瑶话的归属
李行杰 谈李荣先生的音韵学思想
李雄溪 殖民地色彩词语的废存——从“食皇家饭”说起
梁福根 阳朔葡萄镇平声话40声母与中古40声类梁忠东玉林话的“住”和“紧”
廖元平、张淑敏 “有“字句:北平话、闽南语、英语之对比分析
凌锋 苏州话高元音分析及其成因初探/新派苏州话鼻音韵母气流情况初步分析
刘宾 山东临清方言虚词的“给”
刘村汉 方言声调的统计与定名
刘钢 靖江文化与靖江方言
刘红燕 烟台三地“子”“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
刘俐李 汉语声调音区特征的量化研究
刘林 河北盐山方言的儿化
刘君、张淑敏 试论汉语颜色词之构词分析与句法表现
刘淑学 《五方元音》中的竹虫石声母研究——论17世纪中叶隆尧方言中的知庄章声母
刘宪康 萧山方言词语探析(三题)
刘祥柏 江淮官话庄组字
刘新中 海南岛诸语言h?、x?声母的对立与分布
刘兴策 对湖北省境内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李荣先生学术思想简论
刘艳 山西文水(云周)方言的文白异读
刘育林 扑朔迷离的晋语“圪”字
刘泽民 从《正字通》反切反映的音系看《正字通》的作者问题
刘镇发 再论汉语方言的分区与分类
卢今元 吕四方言区别同形异义词的三种语音形式
陆俭明 吴县老东山话里的“阿VP?”疑问句——兼说要重视语言事实的调查和描写
陆庆和 “让”从“礼让”到“使令”的演变——明清几种不同方言的白话作品中“让”的用法考察
陆亚莹 普通话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方言考察
吕建国 慈利话通用个体量词“个”的变音变形研究
吕美红 山西翼城方言的文白异读
栾瑞波 山东莱阳方言的儿化现象
罗美珍 谈谈客家话能否独立为方言
罗昕如 湘语中的古方言词
罗自群 客赣方言阳声韵类持续标记“等”“稳”的来源
雒鹏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
马贝加 瓯语介词“是”的来源
马惠琪 江苏常熟(谢桥)方言单音词汇释
马兰花 岳阳县方言中的来母字
麦耘 广西贺州八步区八都话入声的语音分析
孟守介 从诸暨话的声调说到连读变调
孟子敏 平邑话中的句末语气助词“也”
潘渭水 建瓯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
潘悟云 数据库与语言地图
彭兰玉 衡阳方言的前置词“打”及其相关句式
彭思恩 普通话《北风和太阳的故事》方言版本的翻译问题和比较方言学价值
彭泽润 词调模式化和声调淡化以及汉语的“词”意识
平山久雄 次阴调形成的声学原因——以吴江方言为例
平田直子 浙江北部吴语果假摄的语音演变
平悦铃 汉语方言爆发音声学特征研究
齐援朝 语言及方言起源之疑
钱乃荣 上海方言中SOV句的范围
钱曾怡 山东临朐方言音系简记
乔光明 旬邑方言中的“娃”的用法
乔全生 晋方言古深臻、曾梗通五摄同韵史
覃远雄 桂南平话古溪母字读音的演变
丘学强 崖城八所军话的“变韵”现象
秋谷裕幸 福建周宁县咸村方言音系
阮桂君 宁波方言特殊被动句考察
邵慧君 粤西方言接触研究略说
邵燕梅 郯城方言的语流音变
邵宜 从几个标记助词看赣方言与近代汉语的关系
沈明 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
盛银花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及其来源
施其生 从汕头话的“”看汉语某些“VP+VP”
石锋 北京声调分组统计
石汝杰 吴语语素和吴语字典刍议
石少伟 蒙阴方言中的两种重叠
史皓元(Richard V. Simmons) 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地区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
史素芬 关于汉语内部屈折问题的思考——兼论山西方言的内部屈折
史秀菊 山西临猗方言的“走、来、去”
宋益丹 南京话入声的声学考察
苏丽红 玉林话亲属称谓词语初探
苏锡育 “鸡”“鸭”在阜阳方言中的变调考察
苏晓青、佟秋妹 徐州方言民俗词汇变化的考察
孙华先 《正音新纂》:清末对外汉语教师描写的南京官音
孙锐欣 方言存在的维度与方言的文化保护——常州市区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孙叶林 湖南衡东高湖话语音系统及音韵特点——兼论湘语、赣语过渡地带的语音特征
孙宜志、许惠 《等韵学》反映的语音现象及其性质
孙玉卿、王茂林 大同方言“舒声促化”与轻声音节的关系
汤翠兰 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变规律
汤志祥 从词汇层面看深圳客家话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唐爱华 说“些”
唐健雄 石家庄话入声字的新读与旧读
田玉晶、赵日新 祁门民话音系
涂良军 海口方言量词“枚”的来源
汪化云 也说“兀”
汪平汉语方言语音调查研究与字本位/纪念昌厚师——在李荣先生追思会上
的书面发言
汪平、石汝杰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汪如东 海安话轻声与非轻声关系的再认识
*汪维辉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说”字条读后——关于分地词典如何处
理“通用词”的一点想法
王国栓 “来着”(来、着)与汉语的时制
王海燕 如何判别徐州方言的古入声字
*王洪君 层次与演变阶段——苏州话文白异读析层拟测三例
王建军、蔡国璐 丹阳方言中所见古白话词语例说
王建设 略论“鹧鸪音”在泉、漳、厦方言演变中的作用
王健 动词重叠特殊格式的地理分布及相关的问题研究
王晶 黑龙江省克山县方言中“整”“贼”“特”的超常规用法探识
王莉 温州话的“牢”和“赖”
王临惠 论山西临猗方言曾开一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现象
王庆 论成都龙潭寺客家话的[t? t?‘ ?]
王求是 孝感(孝南)入声字分化的原因
王森 东干话的变调
王维周 书稿略要:《汉方言厄运探源》
王锡丽 邯郸方言入声舒化的叠置式音变
王晓君 江西新余方言的轻重音和轻声
王媛媛、伍巍 南方方言性别标记词的虚化现象研究
王泽芳 湖南临武大冲土话语音分析
魏钢强 吴语浊流的性质
温端政 从晋语定义谈李荣先生的学术思想
吴波 江淮官话的边音韵尾
吴叠彬 汉语方音里的活化石
吴继章 魏县方言中的“着”
吴泽顺 论华容方言的归属
伍巍 江淮官话入声发展演变的轨迹
夏焕梅 平山、灵寿、鹿泉“圪”头词考察
项菊 湖北英山方言的“了(liǎo)”字句
萧萍 江西吴城方言声调的几个特点
谢留文 安徽黟县(宏村)方言的小称音变
谢奇勇 读李荣先生关于“考本字”的论述
谢荣娥 晋代江东方言古鱼部与古侯部的分合问题
辛永芬 浚县方言的形容词变韵
邢向东 试论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
邢向东、孟万春 陕北甘泉、延长方言入声字读音研究
熊一民 湖泗话见组字的腭化
徐春兰 新疆汉语方言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徐海英 重庆石柱话后置有定标记词“个”
徐红梅 皖北涡阳话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
徐时仪 古白话方言词考释
徐世璇、周纯禄 湘西汉语中的土家语影响
徐越 杭州方言的内部差异
许阳 双峰话中的“匃”
薛才德 上海话语音的演变与方言接触
岩田土礼 从“疟疾”的地图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层次
颜峰 郯城方言的词缀
杨建芬 河北蠡县方言音系
杨玲 安乡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儿化研究
杨秋泽 东营方言语法说略
杨秀明 漳州方言两字组“仔”缀词的连读变调
杨艳 衡阳方言的文白异读
姚亦登 高邮话的语气词系统
尹世超 东北官话的副词
游汝杰 上海话的性质
余克强 尤溪话与福州话阴性词语比较研究
余克强、梁玉璋 尤溪话与福州话含“头”词语比较
原慧艳 高平方言的疑问句
袁圆 余姚方言新老差异比较
岳立静 由《醒世姻缘传》助词“来”的使用特点看山东方言“VP没”类句式的发展
曾良 赣南客家词汇对比研究举隅
曾献飞 湘南官话七十年来的语音演变
曾毓美 江华寨山话的声调问题
翟时雨 入声字在四川方言里的分化
詹伯慧 濒危方言的研究大有可为
张安生 说西宁回民话的引语助词“一说着”、“一说”(上)
张德新 陕南湘语文白异读
张光明、檀栋 试谈方言歇后语的地方性
张鸿魁 方音研究两则——淳溪高元音的摩擦性质及其影响/高淳阳入韵母的后元音化
张惠英 从“可汗、汗、罕、汉”说起
张嘉星 西洋传教士闽南方言研究述略
张洁 萧山方言代词系统
张进军 湖南方言“淋雨”的本字
张明辉 辽宁铁岭方言语法二题
张屏生 台湾客家话部分次方言的语音差异
张其昀 江淮方言表至达的“顶”与“阻”
张邱林 陕县方言表示将然的语气助词“呀”
张世方 明清文献中山东方言的称父称谓
张树铮 从地理分布看方言特征的扩散——以山东方言为例
张维佳 秦晋两省方言指示代词的地理叠加及其类型
张小燕 安徽宣州金牌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张晓曼 威海方言儿化与语法结构分析
张燕来 兰银官话的声调虚化现象
张玉来 15、16世纪汉语官话与方言语音特点举要
张振兴 从“牯”字说起并解读李荣先生的学术思路
赵红梅 方言词典编纂的现状与思考
赵敏兰 从周边语言的区域特征看标敏瑶语里早期汉语借词的语音特点
赵日新 汉语方言中的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赵则玲 漫谈石骨铁硬的宁波话
郑定欧 重构广州话研究论著索引(1815年—2005年)
郑晓芳 宁波方言中“动词重叠+(有)+数量成分”句式研究
钟华安 徽宁国城关方言同音字汇
周本良 广西临桂县义宁平话连读变调
周晨萌 山东方言的儿化现象
周   磊 语言接触的类型和方言研究
周丽颖 山东金乡方言中具有时体特征的语气词
周元琳 庐江方言与北部吴语
周政平 利方言的情态语气词
朱建颂 李荣先生与考本字
祝敏鸿 鄂东南方言山咸摄舒声字
庄初升 论赣语中知组三等读如端组的层次
左思民  再议“辣海”
发表于 2005-1-21 12: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3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3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一号通知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3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年9月23-25日(星期五—日)在苏州市苏州大学举行。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苏州大学文学院主办。请出席者提交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学术论文,今年正值李荣先生85诞辰,与会者也可提交有关李荣先生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会务费400元。请有意出席的会员和海内外学者于2005年4月30日前将500字内的论文提要以信函或E-mail方式寄苏州大学王建军老师。在论文提要通过审查后,我们将于5月发出正式邀请。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3届年会组委会  2005年1月10日

联系信息:
联系人:王建军老师
邮政地址:215021 苏州市苏州大学文学院535信箱
E-mail:wjj2914@sina.com.cn
电话:0512-68278025
发表于 2005-1-21 12: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汝杰教授简介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2004-4-30 13:34


       石汝杰,用户名shiruj,男,1947年生于苏州市。1967届高中毕业生(江苏师范学院附中),所谓的“老三届”中学生,中文系1978级本科生(江苏师范学院)。1985年取得硕士学位(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任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担任本科生的现代汉语等课程的教学,还带过几个方言方向的硕士生。也担任过对外汉语的课程。近几年在日本九州大学(在福冈市)任教。
       专业是汉语方言(主要是吴语,以苏州话等苏沪地区的吴语为主要研究对象)。1992年以来,主要精力是研究明清时代的方言资料,和日本宫田一郎教授合作主编的《明清吴语词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石汝杰的主要论著目录

  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85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为中国语言学会、汉语方言学会、汉语音韵学会、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江苏省语言学会、日本中国语学会等学会的会员,并任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和苏州市语言学会会长。
  从事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汉语方言(以吴语为主)。

一、论文
关于苏州方言连读变调的意见(和钱乃荣合作) 《方言》1983年第4期(275-286页)
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和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160-166页)
关于“连读变调”的再认识(署名“五台”,和汪平、钱乃荣、石锋、廖荣蓉合作)
              《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1-6页)
说轻声           《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98-109页)
冯梦龙编《山歌》的虚词札记 日本《花园大学研究纪要》20号,1989(69-79页)
关于方言志编写的一些想法──兼评叶祥苓著《苏州方言志》
              日本《中文研究集刊》第2号(93-111页),1990
略谈《缀白裘》的语言    日本《中国语研究》第32号,1990(1-11页)
《笑府》中所见的明末吴语  日本《中文研究集刊》第3号,1991(53-72页)
明末苏州方言音系资料研究  《铁道师院学报》1991年第3期(66-71页)
专名翻译规范化的两大课题统一与保真度(和刘丹青合作)
              《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9-17页)
19世纪上海音系和相关的问题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语言研究》增刊(1994年)(215-224页)
吴方言区作家的普通话和方言 《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3期(65-70页)
关于《明清吴语词典》的编写 《辞书研究》1995年第4期(45-51页)
明清小说和吴语的历史语法  《语言研究》1995年第2期(177-185页)
吴语连读变调的两个问题   《吴语研究》(徐云扬主编)(185-193页)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95
《山歌》的语言分析     日本《北陆大学纪要》19号(201-209页),1996
苏州方言的体和貌      《动词的体》(张双庆主编)(349-375页)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2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6
《山歌》词语考释      日本《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4卷(35-41页),1996
高淳方言的动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李如龙、张双庆主编)(21-38页)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3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摩擦倾向 《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100-109页)
《韵学骊珠》的音系      《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271-275页)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0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关于“洋盘”一词的早期用例  香港《词库研究通讯》第12号(1998)(6-7页)
"三言二拍"里的“做”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5号(149-159页),1998
苏州方言的代词系统      《代词》(李如龙张双庆主编(85-101页)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4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于汉语的中性调       《语言研究集刊》(江苏省语言学会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66-170页)
汉语的正音和汉字的正音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63期(2000/4)(29-31页)
“涯崖”类字读音的演变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
    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等编)
        (与李小芳合作)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274-277页)
关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口语词——读《汉语方言大词典》(与鲁国尧合作)
      (发表时标题被改成“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通用口语词”,
               《方言》2000年第3期,198-210页)
苏州方言的介词体系      《介词》(李如龙张双庆主编)(1-22页)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5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明清时代吴语动词选释 日本九州大学《言語科学》第38号,2003(117-140页)
安徽肥西方言的语音特点(与徐从权合作)
        日本《中国语学研究•开篇》22卷(212-218页),2003年5月
贺登崧和汉语方言地理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72-75页
朱文熊《江苏新字母》研究  (和史皓元(RichardV.Simmons)合作)
    日本《福岡大学言語教育研究センタ—紀要》第2号,2003,12(25-32页)
汉语叹词“啊”的读音和相关问题(和李小芳合作)
      日本九州大学《言語文化論究》第19号,2004年1月(57-75页)
《缀白裘》里的“拉、来”以及相关结构
      日本九州大学《言語科学》第39号,2004年3月(133-148页)

二、书评和述评等
《语音学探微》读后         《语言研究》1993年第1期(194-199页)
《当代吴语研究》述评(和刘丹青合作) 《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196-200页)
日本的汉语研究概况       《汉语研究在海外》(石锋主编)(188-213页)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天地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CLAO)
            (法国《东亚语言学报》)1996年第2期(279-288页)
汉语方言地理学的优良教科书──评介贺登崧《论中国方言地理学》
              《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1期(26-31页)
艾约瑟在汉语研究上的成绩  香港《词库研究通讯》第19号(1999)(31-32页)
徽州方言研究的重要成果──读《徽州方言研究》
            《语言研究》2000年第2期(124-127页)
关于中华书局本《型世言》的校点问题
       日本九州大学《言語科学》第37号(35-47页),2002

三、著作和教材
《上海市区方言志》  (参编,许宝华、汤珍珠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山歌〉索引》  (和陈榴竞合作)    日本好文出版,1989,178页
《中国语のすすめ》(和日下恒夫合作)   日本光生馆,1989
《ことぱの旅》(和日下恒夫合作)       日本好文出版,1990
《现代汉语》  (参编,钱乃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苏州市志》方言卷(和张家茂合作)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317-358页)
《汉语语言学》  (参编,钱乃荣主编)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吴语读本》(明清吴语和现代苏州方言)  日本好文出版,1996,185页
《江苏省志•方言志》吴语部分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现代汉语》(修订本)(参编,钱乃荣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明清吴语词典》(和宫田一郎共同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即将出版)

四、翻译
《汉语方言地理学》  (原著:贺登崧[W.Grootaers])
(和岩田礼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6页
(以上资料由石汝杰教授提供。石汝杰教授著述目录见附件。)
发表于 2005-1-30 08: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湘里妹子

好几天没来这里看了,谢谢湘里妹子的宣传,让我感到不好意思了。希望咱们能共勉。也谢谢诸位上此网的大虾。祝愿这个网站兴旺发达,为中国的语言学的兴盛共同努力。祝大家新年快乐。:tongue:
发表于 2005-1-30 2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

久闻石先生大名,
能在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相见,
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啊。
发表于 2005-12-25 1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石先生

关于苏州会议的盛大成果,在湘里妹子网站有了报道.此前,我一直在百度,却没发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05:48 , Processed in 0.0817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