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03|回复: 3

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5 02: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刘海玲
来源:http://www.appliedwriting.com/05.1YK/P37.htm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打工一族,无论是政府公务员还是知识分子,不分行业,不分年龄,不分文化程度,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人际交往成为手机拥有者迅速接受并频繁使用的沟通方式。

    手机短信的魅力究竟何在?除了迅捷、简便、经济等为大众所认可的意义外,手机短信是当代社会新兴的交际方式,是文章学中新兴的应用体式,是大众文化新兴的承载符号。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来分析手机短信所包孕的表意智慧及其文化意味。

    一、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狂欢

    从现代符号学来看,凡是人类承认的“有意义的”事物均可构成符号,这是一种创造活动。这一创造活动在人们反反复复的言语实践及其他文化实践中得到了继续。王希杰先生曾经说过,修辞是“一种语义运动学”。运动,意味着语言的生生不息、演变丰富、生成创造,意味着语言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使用者来说常用常新的吸引力。手机短信在短时内迅速普及,雅俗共用,其中运用修辞所显现的语言魅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是人们依据具体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主体、修辞行为、交际对象、修辞效果、社会环境等都包含在修辞系统中并呈现出修辞的意义指向。

    如果除去交流信息、沟通联络等实用性质的手机短信外,大部分的手机短信是可以大量复制任意转发的趣味幽默、传情表意的小段子,短小精悍是其共性特点。用几十个汉字或者抒发一种情感,或者传达一段祝福,或者讲述一个幽默故事,并且还要接受者在快速的阅读之中领略其趣味,阅读之后品味其智慧,因此手机短信制作者利用汉语言丰富复杂的意义蕴涵和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通过修辞手段,突破、超越旧的语言系统、代码的规定与限制,出现新的符号与符号关系,创造语言新的意义,为语言的表意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手机短信中的修辞首先是修辞格的大量运用,如夸张、排比、比喻、比拟、借代、拈连、顶真、双关等等。使短信充斥着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文采飞扬的精辞妙语。

    例1:天气预报:今夜到明天上午有点想你,预计下午转为持续想你,受此低情绪影响,傍晚将转为大到暴想,心情降低五度,预计此类天气将持续到见你为止。(借代、夸张)

    例2: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排比)

    例3: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的笑容!(移就、排比)

    在手机短信中还运用许多其他文体中很少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仿词”与“仿句”。仿词仿句的实质是新意义驱动下的对原有符号形式的突破。

    例4:满纸废号码,一把辛酸泪。都云彩民痴,谁解其中味?(仿《红楼梦》诗句)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征,在言语活动中语音与语义间的非必然性给人们提供了无限创造的可能性,言语中主体可通过谐音与同意替代方式给予某一语言符号的能指,不同于约定俗成的意义或所指,创造出多重意蕴与谐趣的效果。

    例5: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饮料品牌)

    还有“断取”、“别解”、“易色”、“飞白”等辞格,也都是由于说话人或作者赋予原有的词句以新的理性意义或感情色彩,在同一中制造差别所致。

    例6:校园新生:留级复读的学生叫“留学生”,家里有钱的学生叫“高财生”,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叫“特困生”。

    对教育事业专用语进行调侃式的解说。

    手机短信从表现手法上进行修辞,则有蓄势法、抑扬法、悬念法、衬托法、逆转法、巧合法、误会法、引君入瓮法、卒章露底法等等。

    例7:一天你在精神病院实习,忽有一神经病患者手持一把菜刀向你追来,你转头就跑,直到跑到一条死胡同,你心想这下完了,那个病人说:“给你刀,该你追我了。”(悬念法)

    例8:不是因为这样寒冷地夜晚才想起你,是因为这样寒冷地夜晚想起的只有你,难道你看不出我是真心的吗?我依恋你温柔的怀抱,一刻也不能离开,亲爱的棉被。(卒章露底法)

    例9:护士看到一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地对他说:“小心肝!”病人微笑着说:“小宝贝。”(误会法)

    例10:听说你被拐卖,真的把我吓坏,你虽从小痴呆,却对社会无害,谁人如此大胆,竟敢拿你去卖,我真替他担心,卖得掉才怪!(蓄势法)

    各种手法有时是交叉使用,边界模糊的,总之,通过表达技巧,使手机短信的构思精妙奇巧,引人入胜。

    此外,还有“违反逻辑”的方式,如违反同一律的“巧换”,违反矛盾律的“矛盾”,违反排中律的“游移”,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强推”,当然,还有各种“违反”逻辑事理规范和逻辑形式规则以及语音规则、词汇规则、语法规则、书写规则等的修辞方式。

    例11:你知道吗?这几天没见到你,我六神无主只想自杀:我尝试过用面条上吊,用豆腐砸头,用棉条割脉,用可乐做毒药,用降落伞跳楼!(矛盾)

    例12:从前有一只老虎被螃蟹咬了一口,老虎就急了非要把它踩死。追呀追,追到一片树林螃蟹不见了,老虎一抬头看到树上有只网,上面有个蜘蛛,老虎上去把它按住,“小样,上网我就不认识你了!”(巧换)

    例13:瘸子和瞎子同骑一车外出。瞎子骑,瘸子看路。突然瘸子发现前方有一深沟,急呼:“沟,沟,沟!”瞎子回唱道:“噢勒,噢勒,噢勒!”二人一起掉入沟中。(足球世界杯主题歌)

    从修辞的创造规律来看,手机短信运用了语形利用术和语义配置术,通过原生形式、复叠形式、伸缩形式、转移形式、比并形式和逆变形式等进行创新式表意,使阅读者在语言技巧中感受修辞的狂欢化。

    联系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分析手机短信的修辞,我们发现其同样具有夸大形成怪诞、戏谑使人发笑、褒贬兼具显现自由、“我与你”的关系构成平等、鲜活的语词寓意当代等特质的狂欢化语言。

    二、手机短信的文化分析

    “广义修辞学不是狭义修辞学经验系统内的自我扩张,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立体建构的多层级框架,是两个主体的双向交流行为在三个层面的展开。”“其理论切入点最终确立在语言学、文艺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结合部。”这里的“两个主体”指的是修辞活动中的表达者和接受者。“三个层面”指的是作为话语建构方式的修辞技巧层面、作为文本建构方式的修辞诗学层面和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的修辞哲学层面。从文化哲学层面对手机短信的修辞现象进行考量就会发现,手机短信无限制地运用修辞时既不同于古语所言“修辞立其诚”,也不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修辞为了“说服”,而是体现了狂欢式的文化特点:手机短信系统内发出者和接受者构成“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不拘话语多少应答多少灵活交往的对话方式,抛弃说教和禁忌,言所欲言自由言说的对话内容,戏谑、解构、满足愉悦等乌托邦式快乐的对话目的,人人参与大量复制的广场式的对话范围,等等。总之,当代的手机短信现象完全具备了巴赫金关于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方式的文化理论分析作为要素,并且显现了当代物欲化的大众文化特点。其狂欢式感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欲望的狂欢

    与现代市场经济缺席相伴随的现代文化经济体制奉行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满足大众消费胃口的畅销原则。手机短信以快感为目的,注重一切能够给人带来快感的信息。在消费性的当代社会中,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消解崇高,消解意义,注重物欲满足、身体快感,构成手机短信的欲望狂欢。

    例14:我喜欢的女孩要像黛玉一样有才气,像宝钗一样懂事,像可卿一样漂亮,像湘云一样豪爽,像李纨一样忠贞,像凤姐一样精明,还要像元春一样有福气……

    例15:新年天气预报:元旦前后大面积会下钞票,东北华北美钞,西北卢布,华中华南英钞,东南部分地区有支票,局部地区有金条。

    在手机短信中,美食、美色、金钱、健康等等满足人们物质享受、感官愉悦的信息成为基本的内容,穿上不同外衣变换各种形式连篇累牍地出现。

    2.情感的狂欢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康德,在论及快感的时候,还都以理性作为主观感受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中介,形成艺术的高尚的审美的快感。而当代手机短信则消解理性,进入到无节制的感情潮水之中。

    例16:对你的思念太重,压断了电话线,烧坏了手机卡,掏尽了钱包袋,吃光了安眠药,唉!可我还是想见你。

    例17: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世上本没有海,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掉下一滴眼泪,便有了太平洋。

    以上是表达思念“你”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以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为生成的依据,而是以宣泄自我快感为旨归,并在接受者那里造成糖衣炮弹般的亲密“轰炸”和阅读情绪的愉悦,类似狂欢仪式,只有通过极度的不拘形迹和夸张的情感表达,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乏味、戒备重重、戒律多多的紧张关系,弥补经济时代除了金钱关系、等级秩序以外人们的心灵极度渴望的温情脉脉的人情关系。

    3.想象的狂欢

    维特根斯坦在晚年的语言游戏说中提出过,“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这对于理解手机短信的修辞狂欢颇具启发性。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人们,种种欲望、理想受到物质世界的有限性和人类能力的有限性的束缚而得不到满足和实现。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巨大落差,使人们的心理世界遭受着空前的失落,于是,想象中的生活方式通过语言建构象征性地得以实现。

    巴赫金说广场上的开怀大笑是一种“自由在笑”,它显示了“人们从道德律令和本能欲望的紧张对峙中所获得的自由”。狂欢节中的换装礼仪、虚拟世界,也使人们暂时从现实的紧张僵化教条的关系中解脱出来,等级消失,秩序被打乱,从而产生一种平等、自由、亲密的乌托邦式的人际关系。于是,嘲讽权威、解构神圣、戏谑朋友、表达亲密成为手机短信基本的情感方式。

    例18:21世纪内,我们的新“四化”目标是:给太阳装上开关,给黄河按上栏杆,给飞机设计倒档,为长城贴上瓷砖!

    例19:神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当你收到此信息,一切随之拥有!

    例20:听说你最近很牛气,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

    从以上的手机短信中我们看到,无论是祝福的话语还是调侃的语气,人们的本能欲望、情感欲望在手机短信中得到想象性的满足,短暂地、象征性地实现自己的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利、自由的美梦。

    总之,上述消遣娱乐性手机短信以手机为工具,汉语为载体,修辞为手段,快乐为目的,最终显现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的特征、趣味和意义,是快节奏、大压力的当代都市生活中产生的休闲消费文化之一,使劳累紧张困顿的人们得以安顿身体、渲泄情感、松弛神经,抚慰心灵,伴随手机短信而来的是相对轻松亲昵的人际关系,“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此类手机短信的背后是社会世俗化的潮流,有着感官化、平面化、庸俗化以及消解人的使命感神圣感等消极因素,社会公众的理想化人格,也已由政治型、知识型、责任型向经济型、娱乐型、消费型转变。

    因此,有必要公正地看待这一新型的对话方式,科学地分析其交际语言系统,并施之合理且有效地规约和引导。但是必须认识到,这是民间话语自发自觉自为的力量,也是科技发展而导致的文化走向的必然趋势。 
发表于 2006-1-5 13: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辟的分析。相信年轻人都喜欢有趣的短信吧,但是他们中许多人都没有心思去看文学经典了。短信文学会变成主流文学吗?
发表于 2006-1-6 0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呀,这篇文章简直救了我的命啊~~~~~~~~~~~~~谢谢LZ!
发表于 2008-7-13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的观点很有意思,可是题目是《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对于修辞部分的论述却过于显性,不够深入,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一篇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00:29 , Processed in 0.0633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