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73|回复: 14

关于音乐创作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 1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音乐创作的随感

    记得我读大学时(理科专业),很爱好音乐,很想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我老师知道后,笑着对我说:“想学作曲,得读大学作曲专业四五年,要学五线谱、音韵学、各种乐理、作曲技巧等等专业知识,还要外加一门以上达级的乐器演奏……”我听后吓得瞠目结舌,深感自己的想法真是太不自量力的幼稚、无知、可笑,以后再不敢去妄想音乐创作了,只能唱唱别人的歌而已。
    直到去年,我到广西三江、从江等地旅游,耳闻目睹了当地苗族、侗族青年们的对歌,开始质疑我这个老师的理论。
    青年们在梯田上一边整理秧苗、洗农具,一边对唱,旋律多样,有婉转悠扬的,也有欢快急促的,绝少重复,他们想到什么就唱什么,随时谱上曲,诸如家有什么人、养有多少只猪、牛、鸡、鸭,会绣何种花,到我家帮忙修理家电、家具等都能成歌,而且曲调多样,驾轻就熟,俨似一位高超的音乐家。他们生长在偏辟闭塞的山区,不要说学习作曲专业,就文化程度而言,大多是小学或初中程度,更妄论学音韵学、五线谱、乐理等。简直不敢让人置信!但这又是千真万确的摆在眼前的事。
    追溯歌曲的起源,它源于性爱和劳动生活,我们的祖先把在劳动中所体验到的悲喜哀乐.甜酸苦辣叫喊出来,或是为所爱的人发出美妙的叫声,这些叫声喊声就是歌曲的起源。《诗经·国风》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可见当时的歌曲就与生活息息相关了。器乐的起源亦一样,只不过借助了乐器来表达而已。
    我们的音乐发展到21世纪已严重脱离生活了,变成了由专业作曲家创作(其它人休想涉猎),表演者根据作曲家的创作在大雅之堂表演(演奏或演唱),而观众只有观赏的份儿,大不了回家克隆几句(几段)而已。
    我要呼吁: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音乐走下神坛,普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表达情感 、愿望、交流的工具,就如语言一样。从幼儿开始,就应教会孩子们如何用音乐(包括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与人交流沟通,就像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一样,学会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点上,我们真的很应该向一些少数民族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做到音乐创作的大众化、普及化。随处可见一个学了十多年乐器的人,居然不懂如何用乐器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弹奏世界名曲。
    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7、8岁读小学时候,在一次劳动中,他感到很快乐,随口编了首歌唱了出来,同学和老师们报以巨大的赞赏和鼓励,从此开始了他音乐创作之路。试想当初他的老师也像我那位老师一样,跟他说,你要到大学学作曲专业四五年,要先学五线谱、乐理、作曲技巧,还要外加一门以上达级的乐器演奏,才可以作曲……也许施光南就无法与“中国著名作曲家”这一称号有缘了。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包括技术技能和主观创造两方面,而目前我们太重视技术技能,而忽视主观创造方面。名言道:“艺术的灵魂在于个性,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阐述了个体主观创造对艺术的重要性。
    很遗憾,我们见到在舞台上表演的大多数所谓音乐艺术家,他(她)们表演(甚至克隆)着别人的作品,观众所感受到的是精谌的技能、高超的技巧,却难以体会到表演者个人情感、思想趋向以及个性创作。我称他们为演奏家、歌唱家,而不能称之为艺术家。
    值得一提,今年8月31日晚在南海影剧院上演一场“经典华乐·古韵流芳”全球通俱乐部中国名曲音乐会,我认为这场音乐会最亮丽的风景不是俞丽拿的梁祝,也不是李坚钢琴独奏肖邦的F小调,而是国乐大师方锦龙用琵琶与一位日本乐师用吉它同台即兴表演,就他俩的经历、友谊彼此临场发挥。
    既无乐谱,又无预先商量演练,全凭个人情感的临场发挥,还要凭默契的交流彼此配合,可以吗?
    事实上,全场观众很快都被吸引住了,旋律时而阿拉伯风格,时而埃及风格,时而日本风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使人感受到他们浪迹天涯,在异国有着坎坷不凡的遭遇;当吉它声击愤铿锵时,琵琶声则柔婉相伴,仿佛轻抚吉它创伤的心灵,当琵琶声如泣如诉时,吉它声则如歌如叹,仿佛知己互诉衷肠……果然,结束时,方大师在雷鸣的掌声中为这首乐曲起了个名字《异域奇遇》。
    方锦龙大师的这一演奏走进了音乐真实的本质,在这里,音乐成了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交流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工具。这个节目在音乐界乃至文化界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不知媒体对此如何评价。
    有人说,市场经济大潮下,音乐家们同样要走向市场,即要投观众的喜好来演奏,个人个性化不知观众能否接受。对此,著名挥挥家胡炳旭说过:音乐家不仅仅要适应观众,还要通过音乐起到改变观众、启蒙观众、教育观众的作用。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音乐创作普及众生,人人都可运用音乐(歌声)这一特殊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甚至宣泄……就如绘画一样,既有大师们诸如梵高、毕家索、关山月价值连城的作品,亦有三岁孩子用他们的彩笔描绘他们童话的世界。

作者:秀外慧中
电话:13542557526、6325140  E-mail: cxz323@21cn.com
发表于 2003-10-2 13: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只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但这却并不代表哪一种音乐更高雅,哪一种更低俗。

    其实不单单音乐,包括美术与文学都有这样的现象,世界一流的艺术大师未必都是“科班出身”(据说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就是一个不识乐谱的非专业音乐家),而艺术形式也异彩纷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统的专业道路当然是代表着这一艺术门类的最高水平与发展潮流,其整体面貌也显示出该艺术样式的发展情况。但这并不代表非专业的就不是艺术,非专业的就不能合流。有多少艺术流派都是由个人的独特创新而开辟的。人类的艺术史也是非常客观地记录着这一切变化的。

    另,就音乐创作而言,据我所知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不同领域都有许许多多的非专业爱好者在进行着各自的艺术创作,网上也有这类交流的场所,这些都能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 0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的高低焉能用专业与非专业来划分?!

我不太同意,用专业与非专业来划分。
        艺术虽然与技能息息相关,但更多的是要表现个人的体验,体验各有不同,体验的深刻程度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也就各有不同。我从来就认为,我们之所以去学专业的乐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体验,而非去演奏(唱)世界名曲。有些所谓专业的乐理其实可以普及化的,可以让大众接受的。
发表于 2003-10-3 0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针对我的话来说的?^^
我好像没说艺术的高低用专业与非专业来划分吧?:P
发表于 2003-10-3 01: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艺术起源问题上的几种主要观点

本人感觉秀外慧中兄的文章中牵涉到艺术的起源问题,下面引用几种观点供朋友们讨论时参考:

1、摹仿说
  
      摹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善于摹仿,艺术起于人类的摹仿本能,艺术是摹仿自然和社会的产物。


德漠克利特(古希腊)的说法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说法

艺术产生于人的“摹仿的本能”和“对摹仿的作品感到快感”
艺术是对自然和现实社会的摹仿的理论对欧洲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直是传统现实主义者信奉的原则。


2、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康德认为,文学艺术是自由的,它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
席勒提出了游戏说。他认为,游戏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重要的标志。游戏与原始艺术创造了不加严格区分的等同物。他还认为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束缚,往往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是利用剩余的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这种人的本能,是艺术产生的动因。


3、巫术说

巫术说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巫术说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的基础上,首创者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

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信仰,制约着原始文化包括原始艺术活动。


4、心灵表现说

心灵表现说认为表现主观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精神需要,它们分别从声音、语言、形体、色彩上表现出来,就成为音乐、文学、舞蹈和绘画,因此情感是艺术产生的动因。
一些注意心理学方法的理论家认为,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推动力,它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而艺术是为了满足情感宣泄的需要,它充满了情感载体和情感形式。
心灵表现说影响深广,受到许多诗人和作家拥戴。(如托尔斯泰等人)


5、劳动说

劳动说既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合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有明显的功力目的的。

普列汉诺夫是这一理论的有利提倡者。

鲁迅也主张艺术起源于劳动


文艺起源动因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一、上述5种理论的不同程度的理论价值

二、文艺起源于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

1、原始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灵巧的双手、发达的大脑、语言和认识、感受能力。

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关系密切,两者经常交织在一起,以至于艺术活动成为劳动的一部分。

3)劳动生活是原始艺术的重要表现对象和内容。


2、原始艺术的表现对象不仅仅是劳动,而且也包括原始人多方面的生存活动。

3、原始艺术的起源与原始人类的审美心理基础,即原始人所具有的同艺术创造密切相关的心理机制,思维活动的特征相联系。



:P:P:P
发表于 2003-10-7 21: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音乐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自然是这样,但然音乐、绘画,包括文学都需要有一定的天分,独特感悟力和领悟力,这是必须的,也是杰出艺术作品出现的必要前提,但然仅仅是这些在今天的世界还是不够的,有灵感,领悟力,理解力,但是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去实现这些精神与心灵的闪光,并把他们表现出来让人们理解与接受,否则如果只是停留在个人的领域那么何以称为艺术呢?但然灵性是创作的源泉。
 楼主| 发表于 2003-10-8 0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仅停留在审美层次是远不够的

有人讲艺术需要天份,我想问问他这个"天份"是啥意思?
    1、 我承认艺术是需要一些条件,如唱歌的人不能是个哑巴。但作为一种普通的技能,绝大部份的正常人都能掌握,就如写文章表达意愿一样,高不平的人可以用大量的修辞、引经据典,但一个小学生也可运用朴实、生硬枯燥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况且那些高水平的人同样经历过小学生那个低水平的阶段。
    2、 就拿文学来讲,有些人写得很高水平,有些人很平庸,与其是天生的一些特质造成的,还不如讲是一种体验的差异、学识的差异(或者讲信息量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性格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所以,艺术水平的高低从来不在于天赋,它在于技巧技能(技艺),更在于来自个人的体验、思想、学识、心态。
    3、艺术仅停留在审美层次是远不够的,不要一提起艺术总是与大师的作品联系一起,其实艺术还有一种功能是---表达自我的体验。艺术是一种表达的工具。音乐创作的世界,就应如绘画一样,既有大师们如梵高、毕家索、关山月价值连城的作品,亦有三岁孩子用彩笔描绘他们的童话世界。
发表于 2003-10-8 2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艺术

凡是富于生活气息的,能给人以美感的作品,我们都可能把他们看做艺术,从广义上说,凡是一切美好的创造,应当都视做艺术,但然作为艺术品他们的生命力是不同的,为大多数人公认的价值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艺术作品也要与社会融合。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01: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还有一种重要的起源--性爱。

湘里妹子:
    关于艺术的起源,除了您所讲的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种重要的起源--性爱。
    我从许多动物的究研中得出的,许多鸟类那动听的叫声是为了吸引异性,许多昆虫的舞姿也是为了吸引异性。特别是在少了通过格斗来赢得异性的种群中,那些“艺术的表演”变得尤为突出。
    我想,我们的祖先也许不例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他们的歌舞其中也寄托有这种性爱成份,当然档次高了很多,美其名叫爱情。
    我甚至怀疑一些体育项目,例如爬杆、摔交、体操、花样滑冰等的起源也与此有关。
    您说呢?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02: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的主要功能

思想者:
        我赞同你认为艺术具有社会性。
        艺术有多种功能,其中主要有两点:一、审美功能。它有社会性、阶级性、个人性的。二、表达功能。就如原文的观点,是一种表达内心体验.情感的工具。
        音乐在当今的现实中,是强化了它的审美功能,而表达功能却严重不足和被垄断,未能普及地发挥它的表达功能。
        人的心灵是需要表达的,沟通的,音乐等艺术给了人类这种资源条件,但大部分人却未能掌握利用这种资源。
        这种现象正常吗?该如何办?希望你们能向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提出这个问题,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个问题,为了人类有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生活得更好而尽我们的一份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19 11:41 , Processed in 0.1077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