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23|回复: 2

肖同庆:80年代的人和事——徐晓《半生为人》读后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 0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肖同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u/487e35e2010002km 2006-04-07 01:58:36
  

      想起了1980年代。

      书籍贫乏而思想丰盈。那是尼采年、萨特年、米德年,是“诗意的栖居”,是“启蒙的激情”。那时候爱情的信物是波伏瓦的书、昆德拉的小说,那时候的情书是《流放者的拯救与批判》。真是古典啊!

      那时候知识分子不知道房子和车子是何物,只知道人类学和存在主义。以为中国非如此不可,认为乾坤正在他们肩上,义不容辞。所以当一切幻灭的时候,当钢铁般的重压向他们碾来的时候,他们变成了蜗牛,甚至连个刺猬都不是。
1980年代的最后一年,我写了一篇长文,里面提到了希腊神话伊卡洛斯的命运,伊卡洛斯摆脱父亲的庇护飞向太阳的时候,太阳溶化了他的翅膀,坠海而忘。那时候,我就是这么归结我们这一代的命运的。所以,当我们反复咏唱《亚细亚的孤儿》的时候,会长久地流泪。

      想起我们唯一入狱的一位同学,我们把给他买的廉价烟的包装小心地打开,抽出一支香烟,将全班写的一封信卷成烟状塞进去,再恢复原状,以期混进监狱审查。我们告诉他我们等着他,我们以他而自豪。他的女朋友单薄而清秀,常常往返于学校和监狱,我们轮班从每月的伙食费里省出些钱来交给她。我们不屈不挠地坚定地注视着他,知道他在为我们受难。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对面是一位小警察,我们像朋友一样的共同探讨一个命题,对还是错。现在想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现在说的“双规”吗,这可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呢。

      想起此前的诗意的躲避,校女排的女生把我藏在她们宿舍,临走把8把钥匙交到我手里。把一屋子的清新和温馨留给我,没有恐惧和孤独只有悲壮。多美丽的夜晚!

      在最忙碌的那几天,我们是没有睡眠的,像街头巷战一样坚守着一角,一位宁静而美丽的女孩终于熬不住了,她怯生生地问我:能给我一支烟吗?她抽烟的姿势真的好美,那是留在我记忆深处最美的一个细节。

      想起刘小枫的一篇我终生难忘的文章《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每次阅读都被深深地震撼。由此开始阅读蒲宁的小说、阅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阅读《拯救与逍遥》,沉浸在思辨和对苦难的崇拜之中不能自拔。现在想来我一定是得了思想的忧郁症。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病天知否——徐晓《半生为人》读后之一

作者:肖同庆  2006-04-07 01:55:40

      徐晓的《半生为人》是在往返海南的飞机上读完的。
     
      那天黄昏,机舱外被满天的晚霞照亮了。我怀抱着洁白的书沉沉睡去。恍惚间想起尼采的一句诗: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徐晓描述的《今天》群体对我们这一代人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是读着他们的诗句度过青春期的。那时候能够拥有一本《朦胧诗选》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啊。1980年代的最后四年我们在大学校园度过,那场惊心动魄的风暴从天而降未必不是籍由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激情而来。可是我们对他们又是陌生的,北岛、芒克们的性格和生活我们无从知晓。不知道他们此前和此后所经历的苦难和煎熬。徐晓的书恰恰写了这些。

      掩上书的时候,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一个人到底可以承受多少的痛苦!如果这种痛苦无边无际一个人又能撑多久?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记起20多年前的那些诗人,现在听起来那些呐喊和质疑仿佛岩洞里的壁画,已是前尘旧事了。如今,诗早已死亡。人的信仰和激情早已死亡。当年轻人在自己的博客里肆意挥洒胸臆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像20多年前一些前辈在油印机前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诗和小说还有主义甚至经由手抄本传遍了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对昨天中国的嘲笑,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没有人会相信一首诗可以改变世界,没有人相信一本刊物可以造就一代人,但我们是从那里出发的,这一点毋容置疑。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忧伤的情欲——徐晓《半生为人》读后之三

作者:肖同庆 2006-04-07 02:00:09

      徐晓的爱情如此沉重,以至于读完我的整个海南之旅都是压抑的。

      站在南中国海的沙滩,我一直在想关于爱情的命题。胶着在生与死、爱与恨中的徐晓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仰——爱的信仰。她不讳言她至今的抱怨,作为女人和妻子的不满足。爱的本质由什么构成呢,难道仅有爱就足够了吗?如果她的丈夫没有病也许他们早已分手了,如果没有中国的“忧郁”也许他们根本走不到一起,这都是命运吧。“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奇迹曾经就在我们身边”,这是勃洛克的诗句。每个人都是如此,概莫能外。

      同样想起我们的80年代。一切该发生的都在发生,包括爱情,一切该结束的都在结束,包括爱情。我们狱中的同学的爱情终于结束了,没有人知道内情,至今也是一个谜。我知道的版本很传奇,后来我写过一个小说,名字叫《忧伤的情欲》,那是我今生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

       革命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后来我们都这样嘲笑自己。
广场真的很大,人山人海,我们心事浩渺。在喜爱自己的女人面前,我们开始写遗嘱。满天星斗,我们心中没有未来只有今晚。那是北京的5月。美丽而恐怖。
在北京站台,我流尽了所有的青春的眼泪,止都止不住。送走女友,列车开过,一专列的士兵陈在我的面前。眼泪就是那时候流出来的。我至今还记得和我站在一起的一个女孩跳下站台冲向专列,一遍遍将手中的材料递上去。她不美,可是那么执著而勇敢。

      6月的时候,爱情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女孩子们像母亲一样呵护着自己的男人。

      一位我敬重的女老师递给我两页纸,手写的祭文。我敢说那是我今生看到的最催人泪下的文字,我整整让它在校园的天空中回响了10天。

       我想念她我的老师,这位上课要带着白手套,然而裤子纽扣却忘记系上的老师,曾受到我们所有同学的敬重和爱戴,几年后,我听到的消息是她死在自己的家里,死后几天无人知晓。此前她的儿子,一位才华横溢的博士在上海跳楼自杀。曾经有一段时间,只有我去她才开门,我和女友为她整理房间,震惊于她的混乱的日常生活和顽强的西化习惯。再后来我很少见到她了,她渐渐抛弃了所有的人,我们也终于忘记了她。

      80年代就这样过去了。

     很少想那几年的事,也很少和朋友交流,我总是孤傲地认为没有人像我那样珍视那段岁月。它不应该是谈资的,读了徐晓的书,我写下这些,我发现许多细节真的忘了,遗忘是人类的天敌,有一天我向儿子回忆的时候,会说些什么?除了爱情也许他感兴趣的是:爸爸你为什么流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4:48 , Processed in 0.2299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