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2|回复: 1

只有那些丧失了创造力的文人才会去指责网络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薛涌(旅美学者)
来源:新京报 http://cul.sina.com.cn/t/2004-12-24/102157.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4/12/24 15:01


  据报道,厦门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不是语言学家制造出来的。

  不懂生活中的语言,只能说明语言学家的失职,怎么反过来指责人家“污染”?今年美国媒体评选的年度中心词汇是Blog,而中国几大商业新闻网站的点击率也超过大部分报纸的发行份数。对此,我们的语言教授却在讲网络语言“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究竟是一小群网民在编造语言,还是教授在编造现实?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阅读的载体。回顾历史,竹简时代的语言不同于金文、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纸上的语言,又更新了竹简时代的语言。到了印刷术普及,白话小说就开始风行。如今到了键盘、网络语言的时代,语言革命已经是大势所趋。

  “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等这些话确实让教师和父母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那是因为教师和家长是在纸上读书写字长大的,没有年轻一代的经验。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表达人类的经验。年轻一代有着他们父母所没有的经验,因此也就有了父母不理解的语言。要和下一代沟通,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始。

  至于指责网络语言混乱、庸俗、低级,更不会令我们奇怪。看看历史,不论是中国的乐府民歌,还是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开始时都顶着这样的恶名。事实上,文化前进的动力,往往就源于这些所谓混乱、庸俗、低级的社会现象。

  相反,作这种指责的,多半是些丧失了创造力的文人。

  中国现在应尽快编篡一本网络语言词典。因为年轻一代的经验,每时每刻都在增加着人类的经验。网络语言这一经验的载体,早晚要大规模侵入我们常规的汉语,并增加汉语的表现力。我们的语言学家应该把网络语言当成一个尖端课题进行研究,逐渐厘清其语法结构和文化意义,与常规的汉语进行比较。这不仅在现实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帮助家长、老师和孩子沟通),而且在语言学和人类学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是跨学科的尖端学术。语言学教授不是仅仅教教语法修辞而已,而是要具有从庞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理论来的能力。学者的使命是面对现实、解释现实,而不是像鸵鸟一样无视现实,甚至在自己无法对应现实的时候,编造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现实。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17: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学专家称网络语言应留在网络

深圳特区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1:40
  “偶稀饭”“顶”“弓虽”“FB”……乍一看到这些词,您肯定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给您翻译出来:“偶稀饭”就是“我喜欢”,“顶”就表示“支持”,“弓虽”就是赞赏对方“强”,“FB”的意思就是要出去聚餐(“腐败”拼音缩写,引申为吃饭聚聚的意思)……这就是现在许多青少年热捧的新兴网络语言,这几个词还入选了2004年“网络十大流行用语”。社会语言学专家余志鸿教授强烈呼吁,媒体不要宣传“语言本来就没有规范”和“只要存在的语言就是合理的”这两种观念,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规范语言的一种冲击。

      据了解,现已有一些地方对网络语言过度流行问题采取了具体措施,如南京语委已明令禁止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广州教育部门已经立项就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正负面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据新华社上海7月24日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8:36 , Processed in 0.0918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