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37|回复: 4

[原创] 浅析网络流行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7 1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作者:多多居士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了新的交际方式的产生,即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人际交流的方式。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语言是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领域开展交际活动的特殊语言现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信息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语言符号,包括网络术语、网络流行语、网名用语以及与网络有关的词语。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是网络流行语,即网民在互联网上用来交际的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工具,其产生既不能脱离语言系统,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语言记录了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与社会发生着“共变”。语言形式的改变,与多媒体元素一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思想的跳接、语义的断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语言系统的三大要素中,语音和语法相对稳定,而词汇则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不断变化的词汇来看,其中的基本词汇是内核部分,较为稳定;新词语属于外围部分,相当活跃。网络流行语正是外围新词语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其构成形式与传统语言相比,其中特色可见一斑。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成

      个性张扬的时代,需要张扬的表达,这种表达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首先就是词汇的“新”。网络流行语的构成正是契合了这个“新”。

(一)符号语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网络流行语的“符号语”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系统下的一个子符号集,属于非汉语(汉字)符号系统。例如:
:-{ 抿着嘴,一副如泣如诉的神情。
':-) 早上没睡好,刮胡子把眉毛剃掉了一边
8:-) 把眼镜推到头顶上,帅吧?但有另一说,是个头上打蝴蝶结的漂亮女生,得小心看看信件内容,可别表错情。
-'| 我感冒了,流鼻涕。
^-<@-@ 挤眉弄眼。
(-) 嘻,头发盖住了眼睛,我该去理发了。
{:-} 中分的发型,帅不帅?
(:-D) 真是大嘴巴,多嘴!
:-P 吐舌头。
,-) 嘘!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千万不要跟别人说。
:-j 暧昧的笑容
:-|K- 讲正经事,言归正传。
^O^ 不必转头就可以看的笑脸。或是一只可爱的小猪。
:-x 嘴巴被封起来了。
:- 平淡无味的笑。
?-? 瞪着充满疑惑的眼睛,茫然。
:-i 这是吸烟族的标志。
(:<) 吹牛大王。
:-7 火冒三丈,已经快吃人了,还不快闪开。
(:>>-< “打劫!把手举起来!”
(0--< 面无表情,目光呆滞。
:-[ 带着吹毛求疵的嘲讽式的微笑。
:-{~ 午餐前看了太多烂文章,真反胃。
作为语言的补充,符号在想象的空间里运用于文字,模仿表情、声音和动作,更生动、更真实地传达意义和情感。网络用语的符号化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走向。

(二)谐音语

      谐音是通过读音相似性而转化衍生出新词义的转借方法。在网络流行语中,谐音包括数字谐音、汉字谐音以及英译。

1. 数字谐音  
例如:
88(或者886) 拜拜(再见)
184 一辈子
520 我爱你
687 对不起
777 急急急
885 帮帮我
0837 你别生气
1414 意思意思
5366 我想聊聊
7456 气死我了
7659 其乐无穷
8147 不要生气
9494 就是就是
56856 无聊不无聊
58006 我不理你了
59430 我就是想你
584,51201314 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
5620,59487 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

2. 汉字谐音  
例如:
大虾(大侠) 指已经在网上呆了很长时间、对网络非常熟悉且乐于助人的人。
斑竹(版主) 指聊天室、论坛的管理人员,又被写为斑主、版猪、版竹等。
打点化(打电话)
酱紫(这样子)
虾米(什么)
米国(美国)
幽香(邮箱) 馨香(信箱)
跑牛(泡妞)
油墨(幽默)

3. 英译
例如:
拷贝(copy 复制)
伊妹儿(e-mail 电子邮件)
黑客(hacker 不速之客,暗地而来,来者不善 )
烘培鸡(homepage 个人主页)
瘟都死(windows 一种软件名)
荡(download 下载)
猫(modem 调制解调器)
无论是数字,汉语还是英译,谐音语的使用都是为了便捷,从开始的无意到后来的有意仿造,谐音幽默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一道风景线。

(三)字母语

      网络流行语中的字母语多为缩略形式,包括英语和拼音缩略。

1. 英语缩略
例如:
AFAIK as for as I know (就我所知)
BF boyfriend(男朋友)
BTW by the way (顺便问一下)
CU See you.(再见)
HHOK Ha ha , only kidding. (哈,只是在开玩笑)
IOW in other word (换句话说)
IMO in my opinion (在我看来)
JAM 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
NP No problem.(没问题)
OIC Oh, I see. (哦,我明白了)
SYSOP system operator (系统操作员)
TNX thanks (谢谢)
UL Up Load (上传)
VG Very Good (太好了)
WB welcome back (欢迎回来)
Y why (为什么)

2. 拼音缩略
例如:
BT (变态)
GGDD (哥哥弟弟)
KL (恐龙)
LP (老婆)
NB (牛逼,即奉承您在网上很酷)
NQS (你去死吧)
PPMM (漂漂美眉,即漂亮妹妹)
RMB (人民币)
SG(帅哥)
SL (色狼)
TMD (国骂:***)
PFPF (佩服佩服)
PMP (拍马屁)

      外来语的大量涌入,在网络这个“前沿”地带被更快地吸收,即使是本土的汉语拼音在其表达形式上也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洋”味。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网络的“专利”。

      从上面列举的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单位具有多级性,如词、短语和句子,这与其他的语言单位有了显著的差别。语素、词、短语、句子都是语法单位,其中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词则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网络流行语以“词”的形式传达了普通语言中词、短语、句子多级语法单位,突显出网络流行语的又一特点。

(四)旧词新义

      旧瓶装新酒是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之一,网络流行语扩大了现有词语的义项,歪批词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语词新解,词的感情色彩在这里被颠覆。

1. 词义扩大
例如:
恐龙 指长相很丑的女性(原义:古代爬行动物)
青蛙 指长相很丑的男性(原义:两栖动物)
狼 指在网上专门勾引小女生的坏人(原义:一种野兽)
老板 指导师(原义:财产所有者)
腐败 指出去吃饭(原义: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

2. 词条扩展歪批
例如:
可爱——可怜得没人爱
歌星——哥伦比亚大行星
总裁——总是裁人
天才——天生蠢才
帅哥——蟋蟀的大哥
活该——活着应该
偶像——呕吐对象
耐看——耐着性子看
不错——长成这样不是你的错
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善良——善变又没天良
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的价值
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
特殊的比喻可以带来特殊的想象空间,词义新解的出乎意料,与其说是对汉语的破坏,不如说是创造的火花。

(五)其它新造词。

例如:
灌水——在论坛上滥发帖子
造砖——用心写东西
打铁——发帖子
菜鸟——网络初学者
网虫——沉溺于网络的人
爬虫——初级网民
板砖——网上BBS里相互攻击的帖子
见光死——网友见面后绝交
每天都在产生新词,网络的另类新词在网络这个载体中川流不息。网络流行新词是你在网上经常看到的,却无法在词典里找到的东西。

二、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方言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即语言与社会发生“共变”。语言是静态的现象,其使用则是动态的过程,在语言的各种要素中,词汇的发展最快,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发生的。索绪尔区分了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言语活动,指出语言活动的社会方面只能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约定俗成的东西而存在。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之间约定俗成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现代汉语指汉民族的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各种方言。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包括语言的地域变体——地域方言以及语言的社会变体——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在社团内部,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这样,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①网络流行语以网络作为社会语境,形成了一种新新社会方言。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2083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为5910万。中国互联网近年来飞速发展,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发表的2002年电子商务交易情况报告称,到2002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将达到6.55亿人,其中,中国网络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互联网不仅构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而且催生了新的社会模式——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成员——网民,在其频繁的交际过程中必然产生与此群体相适应的语言,即我们所说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是一个动态系统,许多的网络规则、网络习惯是在无时无刻的相互沟通、交互作用中动态生成和动态完善的。这种沟通和交互作用一起构成了网络社会的“契约”,网络人群在共同的社会契约中实现“网上生活”。语言是一个有着自己固有秩序的符号系统,固有的秩序就是在交互中整合的产物。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的,网络流行语则是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的,社会的形成需要交流,语言是社会契约的基础。
“如果青蛙只有一个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7456,TMD!大虾、菜鸟都到偶的烘培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酱紫,886。”如今在网上颇为流行的这样的汉字、字母、数字和符号混合而成的文字,让非网络社会成员或者网络新手来看是一头雾水。有人把网络流行语称为“网上黑话”——“一群人聚集久了,就产生了只有自己人才懂得的表达方式,这就是黑话。”②黑话通常是指江湖秘密语和黑社会的秘密语,而网络的实质是扩大交际,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因此它的实质并不是真正的黑话。“这(秘密语)是一种典型而又特殊的社会方言,是共同语小范围的变异,是人为复杂化了的语言变体。它在语音和语法系统上基本承袭共同语,词汇则偏离了共同语的词汇系统。”③ 网络流行语的“黑话”性质,使其成为了一种秘密语。而正是由于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成就了它在词汇上的自身特色。网络流行语是近年来在网络上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本身存在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中,在圈内的传播很快,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网络社会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需要,而且也成为了时尚的标志。

三、网络流行语的风格

      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环境。狭义的语境,一般指文章中的上下文(context)和讲话时的前后用语。广义的语境则包含了交际双方和交际场合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地点、生活经验、文化教养等等。语境是词义分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本身只是一种人际沟通的媒介,网络媒介给出了网络流行语最基本的语境。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重要工具,那么网络流行语则是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用来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本身是社会现象,语言和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与社会系统诸要素发生联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对应一定的文化形态,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中得到映射。语言作为人的第二个身份标志,其与社会的“共变”就显而易见。以下是《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用户个人信息部分数据):

1. 用户的性别:男性占59.3%,女性占40.7%

2.用户的年龄分布:
18岁以下 18-24岁 25-30岁 31-35岁 36-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17.6% 37.3% 17.0% 10.2% 7.4% 6.8% 2.8% 0.9%

3. 用户的文化程度:

  高中(中专)以下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12.9%                  30.6%        26.1%     27.6%     2.3%    0.5%

4.用户的个人月收入:
500元以下 501-1000元 1001-1500元 1501-2000元 2001-2500元 2501-3000元
23.5% 20.9% 15.4% 8.2% 5.1% 3.8%
3001-4000元 4001-5000元 5001-6000元 6001-10000元 10000元以上 无收入
3.1% 1.3% 0.7% 0.7% 0.8% 16.5%

       数据显示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男性多于女性,但差别不是很明显;年龄大多在18至35岁;学历在高中至大学本科之间。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组成了一个网络社会,并由此产生了语言的巨大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方言。一群年轻人,一个新的时代,在网络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带着一种颠覆和创新的快感,创造属于网络的新新语言。语言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新词摩擦语,比如网络流行语这些活跃的部分来实现的。然而网络流行语既然是语言的社会变体,那么它必然孕育于自然语言,又与民族语言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语言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又不可能脱离现实的语言规律。在语言的互动过程中,网络流行语一方面沿袭着规范,另一方面又违反着规范,使得词汇发生了“畸变”,出现了符号、数字、字母等非汉语词汇。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但文章的传达情思究竟以密切实际为第一要义。……或许更难有适切的语言可以表达情思。遇着这等情形的时候,自当以自己达意为急,使人了解从缓,或另外设法:应该毅然决然地使方言超升,古语重生,外国语内附,且把生语充分地增制。先力求被选的词汇丰富,暂将选的标准换作自由。”④在网络这个相对封闭的语境中,交际的完成是第一的,词汇的使用是否符合语言(更确切地说是汉语规则)则是次要的。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网上交际,由于网络自身的约束,从一开就很难从现实用语中找到适切的词汇表达这样的语境,于是网络新词语便应运而生。

       语言由于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的语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我们所说的语体,语体是语言的交际功能的一种体现,是语言格调的外化。语体与语境相互依存,什么样的语境就有什么样的语体。网络改变了语言的交际环境,键盘的输入和屏幕的显示规定了网络语言的传播方式。网络沟通是没有声音、图象的实时交流,因此网民在用文字交际时,为了方便、幽默和快捷,创造了大量的“通俗”新词。语体一般可分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和通用语体。从快捷的要求看,口头语体是最合适的。但是现在网络主要是书面表达的环境,任何的信息都需要把文字“敲”上屏幕,而接受的方式也是屏幕。信息的传播主要是文字而不是声音,网络流行语受到“书面”的制约又受到口语的影响,因此网络流行语是口语化的书面语体。网络隐匿了人们的社会背景、职业、年龄等因素,人与人的距离缩短,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平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淡化,网络成为一个自由、放松、想象的空间。心态的不同使得网民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与日常用语不同的风格,幽默、简捷、夸张,使网络流行语既不同于日常口语,又异于书面语的风格色彩。语体在语言之后产生,是根据不同的语言表达来划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体与非网络语言在风格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特色。首先,网络流行语是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声音是流动的思想,而文字则是凝固的思想,网络流行语因为网络的制约,只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凝固起来。同时网络作为一个“公共场所”,语言的传播要求做到清晰、明白,这就要求网络流行语有相对的书面成分。网上的“书写”使用的是我们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思维语言也是普通话,词语和句子的选择受到思维的影响,面临的语境更加偏向于书面,因此网络流行语的核心是书面语。其次,网络流行语有口语化倾向。网络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口语语体更适应于这样的传播方式,灵活、随意、通俗是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新新人类的颠覆性变革,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网络流行语所表现出的口语色彩正是包含了张扬的个性。日常生活的交流带入了网络,聊天式的话语也只能是语言的口头形式,网络流行语与日常口语相比更简短。相互陌生的交际双方只能通过语言传达信息,在屏幕的背后,人们抛弃了委婉,语言大多显得短小直接。网络流行语是书面与口语的统一体,将口语的表达用书面的形式凝固于文字,活泼和规范并举,完成语言的编码—发送—接受—解码的过程。

      符号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事物成为符号后,就获得了某种信息和意义。符号用作信息和意义的传递的载体,其本身是一种替代关系,用一定的可以感知的东西来替代另一种东西或一定的意思。符号最初带有任意性或偶然性,代替与被代替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一种符号,包括了能指的声音和所指的意义,网络流行语从广义的角度看也是一个语言的符号系统,上面所列举的符号语则是狭义的符号,即非汉字符号。网络社会指定了网络流行语为其社会方言,网络流行语中的符号可以看作是一些信号或隐语,可以表达一个词或者一个信息,但其实质还是一种语言,网络流行的语言。语言是抽象的能指与所指的对应,网络流行语中的符号语则是形象而直观地表达意义。网络上的内容是依靠键盘上的符号组合而成的,网络交流对键盘输入的速度有所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及时交换信息,网民们创造出能够适应网络速度的特殊词语——符号语。汉语本身的缺憾使之在网络上不得不求助于其他的方式来弥补不足。“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音语言或书面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反应。”⑤陈原先生在此以狭义的符号定义否定了符号的语言性质,但符号对于语言的补足可见一斑。网络流行符号语是一种“象形文字”,网民们用键盘符号拼成所要表达的意思,形象简约又生动活泼,这样的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丰富的符号模仿着各种表情和动作,以直观、简明的方式传达复杂生动的含义,其效果往往会超过抽象的汉字。现代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语言、符号、图画相补充的上网手段,但是就整个社会范围来说,符号语不会替代文字语言,网络流行符号语只是在网络社会广泛传播的社会方言,它不可能代替民族共同语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格。网络流行语同样也是网络文化的符号,网络流行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社会轻松随意、创造力、爆发力和破坏力并存的文化状态。网络空间信息的符号化,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

      许慎《说文》中有“六书”之说,其中的“形声”和“假借”就是人们利用音同、音近的原则实现了汉字的使用与创造。谐音表义是和汉字的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中国人的习惯是用具体的形象使抽象的感念可感,网络流行谐音语的产生就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典型特征。谐音之法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代替圆周率“3.14159……”的传说。从认知角度看,将听觉的声音转换成视觉的文字(这里特指谐音语),以简单声音的记忆来实现对复杂文字的记忆,这不仅仅符合我们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民族心理,也是“能指”和“所指”的对应,是从口语转换成书面语的过程。与其它的社会方言不同,网络流行语存在于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之中,我们不能免费使用网络,时间就是金钱的压力,网络交流的速度等等的问题的出现,必然要求我们找出解决的方法,网络谐音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网络谐音语的创造契合了网络简捷、快速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接近于无限的信息传递。当然新型词语的产生在其一开始并不都是刻意的,网络流行谐音语的出现也是如此。汉语是语素文字,和音素文字不同,它需要通过拼音的组合或者笔画的分析来确认,而不是直接的键盘字母组合就能反应文字。因此汉字的打字速度会限制传播,网民们为了寻求速度,在拼音输入法的过程中不进行确认,由此产生了很多另人捧腹的词组。其中有的词组只是一时的个人错误,而另一些词如“斑竹”等则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固定形式。拼音输入法“无心插柳柳成荫”地产生了很多谐音新词,在此基础上汉语谐音词又在人为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在追求幽默的、夸张心态的指导下,诸如“版猪”等层出不穷。除了汉字谐音外,数字谐音也是网络流行谐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象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采用数字来简化记忆过程。在民族习惯中,由于避讳和口彩的需要,将某些数字固定了谐音,如“8”谐音“发”,“4”谐音“死”,对于传统习惯的借用让简单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在有序组合之后成为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的文字。当然仅仅十个数字的组合是无法替代成千上万的汉字的,但数字谐音语的出现正适切了网络社会的要求。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并非来自中国,许多与网络相关的词语都以英文形式直接表达,加上拥有一定学历的年轻网民对于外来事物的强大接收力,网络流行语中的英译词、英文缩写词以及对英文的直接使用数量不在少数。语言是很少能自给自足的,我国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开始了对外来词的吸收,在不断产生的新词新语中很多都是外来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必然会引起语言的相互渗透,虽然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是从范围来说英语更有其优势。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使得这一领域的专用语言以英语为主。网络流行字母语虽然其中还包括拼音的缩写形式,但是字母本身就拥有了“洋”化的含义。全球化将更多的音素文字形式带入了汉语,在吸收和补足的过程中,网络这个时尚地带最先消化,使不少的英语词、字母词成为网络的通用语。汉字、字母(其中包括英文)、数字的杂糅形式不断地在网络流行语中出现,这也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的一大风格。

      语言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网络时代的到来,反映在语言就是一种力求变化的创新心理,网络流行语这一特殊的社会方言,以自己的“新奇”展现在语言系统中。键盘与屏幕,信息时代的信息爆发给人一种随意的空间和能力,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领域内,一些词的演变和转意是必然的行为,它代表了一种被压抑的心理的解放,向前的趋势在延续的基础上大量创新。网络流行语究竟损害了中国文字的纯洁性还是语言多元化的生命力所在,暂时无法定论,但是语言必须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才能满足不同交际语境的需要。语言是动态的系统,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充满活力的网络流行语在与社会的约定之后也会渗透入日常的生活用语。网络流行语并非文字游戏,它在网络的交流中起着与日常语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汉语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待异类新词在网络上的应用与传播,需要对网络流行语做深入的研究,但是英译、数字、字母语的大量使用是一个总的趋势,对其中已被广泛接受的词的肯定也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之一。任何语言只要在被使用就必然有新陈代谢,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P18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②许志龙.《中国网络问题报告》,兵器出版社,2000年。
③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P122),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P6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⑤陈原.《社会语言学》(P154),学林出版社,1983年。
 楼主| 发表于 2003-10-7 16: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词语让人看不懂 “霉女”变美女

湘里妹子学术网站-www.xlmz.net-2003
文/记者余颖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2年04月25日11:5:26  

  
      本报讯“霉女,咱俩一道去‘黄昏恋’?”寒假里13岁的儿子天天在网上聊得欢,可是看着扑面而来的新新词语,吴妈妈真是丈二摸不清头脑,自己真是“落伍”了?时下越来越多的网上语言密码“入侵”社会生活,让人听起来颇有点“天王盖地虎”的味道。

  如果某天有人对你说,“你这位大天才,真成我们偶像啦。”千万别得意,这话可不是夸你,而是说你这“天生的蠢材”是他“呕吐的对象”。是不是很有讽刺味?而像上文的“黄昏恋”其实指的是“晚上去锻炼身体”。网上又是谐音的错别字的天下,原来菌男=俊男、同样霉女=美女……此外,还有大量让人费思量的拼音简写、数字语言,例如PP是漂亮之意,jj即是姐姐,而55555……就是哭的意思,687则是对不起,7456就是气死我了。

  高二学生小娟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新生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看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就要用不那么‘一本正经’的话语来交流,这也是大家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法。”

  在大部分年轻人看来,新新网络言语的特点就是幽默诙谐、风趣生动,他们也因此表现出极大的认同和渴求。同时,这些另类语言也在都市人生活中大行其道,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朋友间调侃道,“你真是286!”这实际是说你脑子转得慢。

  广州某著名网站聊天室管理员郑小姐说,“刚开始遇到‘斑竹’、‘恐龙’、‘大虾’、‘造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只觉得非常好玩,但要想在虚拟空间畅通无阻,还非得掌握这套术语不可。”她认为,网络群体有着不竭的创新能力,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话语,并非常快地传播流行开来。

  广州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所孙雍长教授认为,现在孩子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他们正处在打语言基础的时候,如果不对网络语言尤其是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给语文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也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东山区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很是担忧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里五花八门的别字不说,使用胡编乱造的成语、莫名其妙的新潮词汇的现象也多得是,仔细分析一下,很多是受网上这些新新词语的污染造成的。”

  一位何姓家长也摇头道,“现在孩子习惯了在网上这样用,在作文、口头语中也自觉不自觉地照搬网上的词语,给真正的语文学习带来障碍。”

  也有专家认为大可不必紧张,产生这些新新词语是非常正常的,应该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个新词出现,而网络正是新增词语的重要渠道。但是社会对一个新词语有必然的认知过程,词语自己也有一个成长、衰落的生长周期,如果那些充满强生命力的新新语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肯定会被更多人接纳,反之就会被淘汰或黯然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3 2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网语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我说“网语”,不知是否有“自造”之嫌,但是网络的专用词汇正悄悄集结成军却是不争的事实。都知道“大虾”即所谓网上的“大侠”,“美眉”即网上“美女”,“7456”即“气死我了”,“菜鸟”即“笨蛋”,“东东”即“东西”,“88”即“b ayb ay”,表示“使我震惊”,便说“倒”或“狂倒”,意思是我已经被你气倒,或者吓倒、笑倒。据说这个“典故”来自日本的卡通片,一个卡通角色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扑通一下摔倒。类似的还有“我都无奈了”,“一般郁闷吧”,等等。

随着上网大军的骤增,网上的语言不胫而走,慢慢地流行到社会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之中,它虽然不是民俗的,但却是大众的,虽然在语法上是不禁推敲的,但却是使用起来顺心顺手的,虽然不乏调侃之意,却是充满时代色彩的。

存在便是合理。

“网语”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首先,中国的语言一向以复杂著称,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语气,意思便满拧。“谁说的?”问句,意为此话是谁说的。“谁—说的!”否定句,意为此话结论不对。但是面对见字不见人的网络世界来说,表情和语气怎么表达?于是便用“我倒”这样的形体动作来告诉对方自己的心理动作。

其次汉字输入的麻烦,使网上的交流者努力在寻找着“谈话”的捷径,于是数字便被请出来帮忙。

因为虚拟世界的雾里看花,人们自然会借用虚构小说里的称呼来解决俊男靓女的称呼问题,半真半假,假做真来真亦假。我是“美眉”,你是“大虾”。

从“网语”的发展趋势来看,很符合现代世界的融合特色,中文、英文、方块字、数字几种东西更加自由地被结合或互相替代,“E-meil”可以被称为“伊妹儿”,滑稽而且有趣,没人觉得有什么“不恭”,也没有人听不懂。当一些时尚的追随者还没有把时髦的“OK”说顺嘴的时候,一些把“OK”说腻了的青年人已经开始用汉字“欧科”来替代它了。而新新人类们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再见”、“baybay”、“白白”“88”哪个更加简单和适用。

这种不伦不类不拘一格的语言体系(姑且称它为“体系”)的形成,自然是十分反叛的,因为它不符合任何的语法分类和规范用法,如果用这样的语言来完成中学作业,一定是要得0分的。但是它动摇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字定下的规矩与方圆,这种文字现象是昙花一现,还是最终形成气候?现在还很难下定论,只能留给历史去验证。但是它的出现,无疑给语言学家找到了一种话题,若干年后,我们给高科技的网络做传的时候,别忘了给它对汉文学、文字的影响写下一笔。


来源:《生活时报》 2002年5月14日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3 22: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语言戏弄真实生活?语言学家褒贬不一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作者:刘影
来源:《广州日报》 2002年6月28日
  

酷语言成生活宣言

自称网络大虾的强仔就读于深圳某中学,其鲜明特征是“网话连篇”。他说,网络流行语是分辨同类与异端的手段,话不投机半句多,谁是菜鸟谁是大虾,几句话就现原形。除了作为网友交往的方式,网络语言本身也让强仔热爱,“正儿八经说话多累啊,奇形怪状的字符,花样百出的表达方式才叫酷。”

网络语言的强势效应在中学生中尤为突出,记者采访过几位中学生,他们一致认为不知 OICQ为何物的人简直为另类,记者试探性地在问话中掺入个别网语,对方心领神会,一位有4年 Q Q史的女孩认真地说:“网络语言表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

老师成语言警察

网语不仅成为学生间的行话,一些歪曲字词本意的错字、别字更出现在作文里。在深圳某中学教初中语文的杨老师就曾遭遇此事。她说,一次阅卷时眼前跳出一英文 T MD,让她云中雾里,后来请教女儿才知,原来是“***”,该学生并非粗口,后面还缀了句“女儿经常来我家玩。”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杨老师说,“文字是规范的,纯洁的,我绝对不允许学生在作文中写无厘头的话,不过她也苦笑着说,我现在感觉自己是语言警察,眼里容不下一个不规范表达的词语,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我所做的就这么多。”

语言学家褒贬不一

对于校园内网语流行的现状,从事语言文字教学的老师显得很忧虑。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教育系教授沈金浩说,汉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独特的魅力和表现风采,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方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事物,但作为一种群体交流语言,它只适合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如果任由其发展,对文字的规范发展不利。”

而中山大学中文系一位研究现代文学的老师则认为,对网络语言应保持宽容多元的态度,只要不产生歧义,不影响信息传递,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对于老师家长的担忧,他认为,网络世界的语言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和发展规律,现在的不协调现象是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应该会走向更良性更规范。
发表于 2003-10-31 10: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对学生把“网语”常挂嘴边,甚至写到作文中,真是感到啼笑皆非!这对汉语言文字是个挑战吧。想禁止人们使用“网语”看来是不可能的,但汉语言如何吸收这些“网语”呢?这种吸收是否有某种规范程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1:49 , Processed in 0.0734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