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25|回复: 2

祝天下父亲:父亲节快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8 12: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strich 于 2011-6-18 12:05 编辑


罗中立油画《父亲》


作者:罗中立

1948年生于重庆,重庆市璧山县人,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

目录
简介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艺术家 任职
主要艺术成就(中国油画)
大事年表
代表作《父亲》诞生的背景
作品欣赏(选)
出版著作
画家近况
赈灾赠画简介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艺术家任职主要艺术成就(中国油画)大事年表代表作《父亲》诞生的背景作品欣赏(选)出版著作画家近况
  •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艺术家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重庆市璧山县人,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艺术家。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
    编辑本段任职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编辑本段主要艺术成就(中国油画)  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作品收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


    藏于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山美术馆。出版画册有《罗中立油画集》《罗中立油画选》。
      奖励为艺术事业执着追求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青年艺术学子,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催生后备新人。1992年创建罗中立油画奖学金,用于鼓励全国艺术院校研究生本科优秀毕业生。
  • 大事年表  
  •       1977年 就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1年 第二届青年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82年 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3年 巴黎春季沙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龙展(法国巴黎)。
      1984年 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修。
      1985年 罗中立个人作品展( 美国纽约·瓦利芬尼画廊)。
      1985年 罗中立个人作品展(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
      1985年 首届当代中国油画展(美国纽约·哈夫纳画廊)。
      1986年 返校。
      1986年 中国现代艺术展(南斯拉夫·现代美术馆)。
      1987年 罗中立个人作品展(北京·比利时驻华大使馆)。
      1988年 第二届当代中国油画展(美国纽约·哈夫纳画廊)。
      1989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美国芝加哥·芝加哥艺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赏析一(20张)

    术中心)。
      1990年 四川油画精英展(中国香港·三联书店)。
      1991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中国台湾台北·炎黄艺术馆)。
      1992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中国台湾台北·新光美术馆)。
      1993年 晋升为教授
      1994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 中国批评家年度提名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5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比利时布鲁塞尔·国家历史博物馆)。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6年 96上海美术双年展(海·上海美术馆)。
      1997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澳大利亚悉尼·悉尼美术馆)。
      1997年 开放之门——中国油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州立美术馆)。
      1997年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7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美国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
      1998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中国台湾高雄·山美术馆)。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赏析二(20张)


      1998年 首届上河美术馆收藏展(成都·上河美术馆)。
      1999年 上河美术馆收藏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1999年 首届东宇美术馆收藏展(沈阳·东宇美术馆)。
      2000年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上海·上海美术馆)。
      2000年 20世纪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上海美术馆)。
      2000年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成都·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1年 艺术时代——世贸精文艺术大展(上海·金贸大厦精文美术馆)。
      2001年 成都双年展(成都·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1年 四川美院展(德国卡塞尔·卡塞尔文化火车站)。
      2001年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展(巴西圣保罗)。
      2001年 汉城国际艺术邀请展(汉城·韩国美术馆)。
      2001年 研究与超越(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上海美术馆)。
      2001年 当代绘画新形象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2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中国台湾高雄·山美术馆)。
      2002年 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广州博物馆)
      2002年 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北京·世纪坛美术馆)
      2002年 中国当代艺术展(秘鲁利马·国家博物馆)
      2002年 中国当代艺术展(墨西哥墨西哥城)
      2002年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邀请展(上海·世贸精文艺术中心)
      2002年 重庆辣椒美国巡回展(美国俄亥俄州·俄亥俄大学美术馆)
      2002年 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深圳·深圳美术馆)
      2003年 第三届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3年 北京双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4年 彼此——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国图卢兹·图卢兹美术馆)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广州·广东美术馆)
      2004年 观念艺术——中国当代绘画作品展(中国澳门·塔石艺文馆)
      2005年 罗中立小幅油画展(上海·上海美术馆)。
      2005年 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世纪坛美术馆)
      2006年 罗中立油画艺术展(贵州·贵阳美术馆)。
      2006年 四川画派名家八人展(重庆·三峡博物馆)
      2006年 重庆辣椒青岛展(山东·青岛美术馆)
  • 代表作《父亲》诞生的背景  
  • 重庆电视台播出的《一路走来的父亲》,揭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创作《父亲》的故事——二十年前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感动了整个中国,今天再看这幅画的背后.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父亲》


    的命运。”罗中立说。《父亲》原型是大巴山一位老农民。罗中立出生于四川一个工人家庭,他承袭了父亲在美术方面的爱好。196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二年级时,他来到离家200多公里远的四川达县。罗中立说:“我们学校那个时候因为整个教学的方针就是为政治服务,为要生活,深入火热的工农兵群众当中去教学,学校在大巴山新村小学。”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热情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罗中立等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们围在新村小学的空场里,村长喊着学生的名字,喊到一个就被一户村民领走。

  •   罗中立那天被一个叫邓开选的老人领到了他家的土屋里,罗中立觉得那天的蛙鸣特别响,星星特别亮。他在那头吸烟,那个烟味让我到现在都闻不了烟味。我一直不吸烟,但是那个时候都非常喜欢,都闻惯了。”罗中立说。在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里,罗中立很快与自己的房东大爷搞好了关系,夜里就和老人睡在一个床上,邓开选老人也就是后来油画《父亲》的创作原型。再到大巴山离《父亲》越来越近擅长用毛笔画连环画的罗中立确实有着同学羡慕的技术。

  •   1968年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选择去达县,在达州钢铁厂当了一名钳工,后成为厂里专门画批判专栏的宣传干事,画过不少连环画,还为厂子里的宣传栏画过主席像。罗中立说:“那是一些很大的墙面的主席像,《毛主席去安源》啊,还有一些大的头像。”1977年9月,国家恢复高考。罗中立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说:“我是一心想着考国画的心思过来的,但那一年刚好不考国画,没有国画招生,只有油画、版画、雕塑,我想以前画那个粉画,跟油画差不多,我就选了油画,反正四年下来,我还是干我的国画。”他只能躲在宿舍里画连环画,四年下来画了300多幅。难道罗中立真的就要在连环画中找到成就感吗,他离自己第一幅《父亲》有多远?这时,又一个机会出现了。

  •   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研究生考试,罗中立就报考了国画研究生。专业考试排名第一,但他却没有考上,原因是他的古典文学不及格。国画系教授还说,幸好罗中立的古典文学不及格,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父亲》了。没有考取研究生的罗中立只好回来继续画油画。这时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的消息传来,罗中立决定为自己的油画生涯作最后一搏,他又一次到大巴山寻找创作灵感,这时的他离《父亲》这件作品又近了。三到大巴山终于画出《我的父亲》在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年,快到农历大年三十时,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看到他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外面的天气阴雨绵绵,非常湿、非常冷,当时我看他还是很麻木的,完全不知道已经是大年三十这样一个感觉,所以当时一下子很震动,然后回去马上画了很多关于收粪农民这样一个场面。”他认为是又脏又臭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   当时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下来了。罗中立准备用《收粪的老人》创作一幅作品,他对朋友说要画一张大的大头像,原话是“像毛主席像一样大的画”。说完后就大跳,又跳又舞很兴奋。正式创作以前,罗中立又回了一次大巴山,他把邓开选老人所有的照片能找的都找了出来,能画的都画了出来,然后把这些综合出来构成一个老年农民的形象。期间差不多半年时间里,一稿一稿地变化着。等他从大巴山回到学校,画的题目也从《收粪的农民》变成了《我的父亲》。1980年夏天的四川美院,同学们都在为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准备,学院也非常支持,改变了以前过点熄灯的做法,宿舍的灯整夜不熄。加支圆珠笔表明是新社会的父亲当时有人看了《我的父亲》说,你这个是旧社会新社会,你这么搞也看不出来。于是提议加一支圆珠笔,这个圆珠笔放在耳朵上头。只有解放以后才有圆珠笔,旧社会解放前是没有圆珠笔。罗中立说:“加一个圆珠笔的话,就表示他是一个新社会有文化的一个农民,就不像现在苦巴巴看到一个旧社会的老头。我很快把这个圆珠笔画上去。

  •   为了缩小这个圆珠笔视觉上的强度,所以我把透视画得特别大,基本上是正面透视的一支用竹杆套的那种带圆芯的笔,那个时代很常用的一个圆珠笔的形象。” 罗中立加上的这支圆珠笔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几乎不容易发现,可是就是这小小的一笔改动就决定了父亲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作品和罗中立的未来命运。农民形象的草图几经变化变成了一幅巨形图像,这件作品在最后时间终于通过了当时的四川省美协的审查,同意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取掉两个字引发对《父亲》的争论作品送到了北京,罗中立的心提到了更高。“各方面的一些压力,一些估计,对它都觉得挺悬。” 这是中国油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幅巨幅头像。看着眼前满是皱纹苍老的面孔,几乎所有的评委都被深深的的打动了。据说,这一天评委们在画像前站了很久,细细品味着画像的每一个细节。就在这时,评委吴冠中认为,作品表现的人物完全是我们上一代的父亲形象的一个概括,用“我的”太小了,应该把“我的”拿掉,就留“父亲”,就代表父亲那一代。尽管吴冠中的建议只是去掉了两个字,但这恰恰引发了新的争论,新中国成立以后,观众来投票《父亲》一举夺金奖1980年12月20日,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终于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序幕,参展作品543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中立的《父亲》再次成为观众瞩目的对象。由于评委们一开始就对参展作品存在不同的意见,所以如何给出每一件作品的公正评价也就成了难题。最后评委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评判权交给观众,让他们来给作品打分投票。如此重要的全国性展览让观众来打分还是第一次,观众们会选择哪一幅画呢?当青年美展在北京广受关注的时候,罗中立正在达县陪伴着即将临产的妻子。

  •   一天早晨,广播里突然传来了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罗中立的《父亲》获得当时标志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金奖。热情的观众给他的作品投了800多票,比第二名作品高出了700多票。一时间,关于《父亲》的美誉之词不胫而走。但是,更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获奖之后,一场围绕《父亲》的更大争论正在悄悄酝酿,而且批评的矛头竟然又一次不可思议的指向了父亲耳朵上的圆珠笔。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多余,也有的认为这支圆珠笔加得好。1981年的6月,关于圆珠笔的争议仍然没有结论。
      这一年,罗中立作为参加青年美展的优秀艺术家受邀赴北京参加艺术研讨会。这是罗中立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有机会向专家和老师们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在研讨会上,罗中立终于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 作品欣赏(选)  

  • 【名称】荷花池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


    【 简介】 作品尺寸:95cm*130cm
      创作年代:1994年
      作品描述:布面油画
      【名称】蝉鸣
      【简介】作品尺寸:95cm*130cm
      创作年代:1994年
      作品描述:布面油画
      作品描述:布面油画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


    出版著作

  
  • 《罗中立油画集》、《素描集》。
  • 画家近况  

  • 中国当代艺术院将正式在京挂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罗中立由文化部钦点出任艺术院院长。同时,21名艺术家被文化部聘为研究员。按照当代艺术院艺术总监叶永青的说法,

    罗中立 任职 艺术院院长


    “英国皇家艺术院或者法兰西艺术院那样的机构给杰出艺术家以院士称号,文化部的这一认聘,也等于说给了中国的艺术家们‘院士’的荣誉。”此后,罗中立的身份除了艺术家、川美院长,还成了20个“院士”的“带头大哥”。 当带头大哥,担子并不轻。中国当代艺术院艺术总监叶永青透露,罗中立担当院长,是文化部直接任命的,他考虑再三,最终才决定出任。这个院长并不是名誉上的,艺术院除了是个“名誉殿堂”,更是要构建一个平台,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深入的梳理、研究、推广,让其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文化影响以及对话能力,同时还要承担部分的教育职能,“罗中立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 赈灾赠画  

  • 罗中立赈灾义卖近作粉丝不看画就砸160万
      罗中立“卖”画了!并且一“卖”就是5幅。昨日,“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艺术作品专场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重庆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带头“卖”画,在他的倡议下,川美86位师生拿出122件作品进行义卖,并被罗中立的一位“粉丝”以160万人民币打包认购,而所有收入都将捐赠给重庆红十字会。
      
  • 不舍“大巴山”

  罗中立守了它两天

  尽管罗中立的画作在拍卖市场炙手可热,但目前在市场上流动的主要是罗中立10年前的作品,鲜有近作在市场上露脸。而本次罗中立“卖”出的作品中,除了两张水彩和两张色粉,还有一张罗中立2004年创作的“大巴山”系列的油画。 据了解,“大巴山”系列,是《父亲》之后罗中立创作的又一重要“乡土”题材,他对这部分作品十分珍爱,不愿让其流入市场。而此次将这幅8开尺寸的作品义“卖”,也是考虑到会有比较高的市场价值,罗中立给这幅作品的自估价为25万,但按照拍卖市场的普遍规律,这幅画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罗中立的夫人私下告诉记者,罗中立对这幅画非常不舍,在捐赠前,罗中立一个人在工作室守了两天,并且拿起画笔对这幅画又重新进行了修改和色彩的补充,罗中立说:“别人买这幅画是对灾区的支持,一定要让作品更完美一些。”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当代著名中国油...(20张)


当代著名中国油...(20张)



扩展阅读:
发表于 2011-6-19 10: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背  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发表于 2011-6-19 10: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散文朱自清《背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18:09 , Processed in 0.0810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