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08|回复: 1

日语吴语和闽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3 0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常有同胞谈及日语和吴语,闽语的相似之处。有时候,某些人还发出上海话福建话真像日语的感慨。

其实,应该说日语像吴语,像闽语。因为了解历史,了解汉语,就知道日语是个
什么东西了。

日语有二种必须的学习方式,所谓训读和音读。这里引用一篇简单的好文,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这就是训读。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音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联系。”

大家现在应该有个基本的了解,为何有些日语音非常类似某些中国方言。

再来看看日语学习汉语的过程。

日本人非常聪明,因为他们永远都是学习最优秀的文化。

日语最早引入汉语叫吴音。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日本派人到南朝学习传回
日本的。

大家可以发现,日本并没有派人去当时的北朝学习,虽然北朝军事上更强大,
但文化上南朝代表了正朔的中原文化。

清籁山房主人提到:

日本从南朝学去的汉字音称“吴音”。但除全浊声母为浊音外,跟今吴语差别很大,却有八个特点与今闽语相同,如:麻韵见系字读e,齐韵读ai,梗摄读yau、yaku,元韵合口读wan(同厦门),开口读on(似福州),文韵见系读un如“云”,尤韵读u如“有”,匣母合口部分白读字不随其他匣母字读k—而读w—,如“会画禾/获(同潮州)皇(同建瓯)”(这也似今吴语,但今吴语匣母读 /w,不像闽语分h、ø/w两类。客家话齐韵、梗摄读法相似,则暗示客赣方言与江东这种“吴音”也有关系)。

须知,当时日本人是不可能去福建的,毕竟那时候福建不够开化。从中我们可以
推断现在的闽语和日语的惊人类似性里面意味着闽语含有大量的吴语元素。

闽人一直以晋人后裔自居,至今泉州还有条江叫做晋江,表达闽人对先祖的思念。

闽人最早从北方逃到江南,先定居吴地,而后迁移到了闽地。因此语言上
带上了很多吴语的特色。这也是为何闽语和日语至今还比较好的保存了故吴语的
特色。

如今的北部吴语由于长期受到北方语言的冲击,已经不再保留当年吴语的特点,
反倒是南部吴语和临近的闽语还有很好的保留。

而浙西南处的语言更类似于闽语,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3 0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回复:

朝鲜语、日语、蒙古语、满洲语……都属阿尔泰-通古斯语系, 日语和朝鲜语都是词尾系统和敬语系统发达的黏着语,以日语为例,日语的动词有终止形、未然形、连体形、连用形、推量形等多种形态,作谓语时用终止型,作定语修饰名词时用连体形。而汉语属汉藏语系,是在世界上很特殊的孤立语(或者叫分析语),汉语的动词无论担任什么句法成分,其形态都是不变化的,其他词类也是如此。这是作为典型的分析语的汉语与屈折语(印欧语系等)、粘着语(日、朝、蒙、满……)的本质区别。
所以说,中日语言差别决非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从本源上就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所谓的那一丁点儿“关系”也就是这两种语言大量借用汉族词汇,可这只能算是毫末,绝对不是本源。 本末不可倒置也。
难道因为我们借用了“沙发”“吉普车”“哀的美敦书”“因特网”“咖啡”“威士忌”“起士”“土司”…… 英国人就能说我们是央格鲁萨克逊语系的么?
总而言之,日语、朝鲜语从本源上同中国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发贴者:剪径者
发贴时间:2003-6-16 20:49:43

----------------------------------------------------------------------------------------------------------


朝鲜语和日语的系属还很难定,一般都把他们算作“语言孤儿”。毕竟这两种语言包含的历史层次太复杂,不太易见本源。不过汉语借词在两种语言中绝非毫末,朝鲜语词汇中汉语借词占一半以上,这难怪有“方言”之嫌。历史比较当中关于同源研究无法迴避借词。
发贴者:逗逗龙
发贴时间:2003-6-16 21:37:51

----------------------------------------------------------------------------------------------------------


朝鲜语的系属已经确定,划入阿尔泰语系,日语还未最后确定,一说划入阿尔泰语系,一说划入南岛语系,一般认为日语在语音体系上近于南岛语系(听一听马来语、夏威夷语就知道与日语的听觉何其相似),在语法结构上近于阿尔泰语系,这是由于日本人本来是从北方来的通古斯人(黄色人种北亚种-阿尔泰人的一支)征服先一步来的从南方来的南岛人(黄色人种南亚种与澳大利亚种)而形成的民族,直到今天日本人之中从相貌上还可分出两种不同类型(长州型与萨摩型),当然日本人还有别的来源,如土著阿伊努人(白种人)等(日本人在黄种人中毛发多就是此因),但不占主要地位。中国人则是以华夏人(黄色人种东亚种,即远东种)为主形成的民族,在人种和语言上与日本人都是完完全全的两个系统。所谓“同文同种”之说系胡说八道耳。日语中虽有一些汉语借词,但“和语词”占核心地位,汉语词只是处于从属地位。
朝鲜人、满洲人亦如此,只是日本人、朝鲜人属通古斯北支,满洲人属通古斯南支而已。
发贴者:剪径者
发贴时间:2003-6-17 10:15:26

----------------------------------------------------------------------------------------------------------


我转点资料。朝鲜语系属已经确定了吗?


韩语与汉语到底有没有同源关系,这种探讨有必要引入相关的民族学方面的研
究。目前,学术界对高丽民族的起源有下面几种观点。
1. 北方大陆人种说
日本统治韩国时期,一些日本学者要么把韩国和蒙古、满州等大陆种族同等看
待,要么认为它是大陆系统的分支种族或是杂种,汉人种、出云族和蒙古族融合的种
类。
2.北方的秽(应该是繁体字,但显示不出来,下同)貊和南方的韩种
Hulbert(赫尔伯特),把韩国民族分为北方的秽貊和南方的韩种(马韩、辰韩和
弁韩)。证据如下:
语言构造和语汇:达罗毗荼语(Dravidian Langauge):“在此详细讨论这一问
题是不适合的,但必须说一说诸如Ro,Pin和Kan等词尾,在南印度达罗毗荼语中可以
找到和它们几乎完全相同的对应词尾,在那里它们的意思是村、区、王国。”
体质人类学证据:
济州岛人和台湾人特别是女性之间的生理上非常类似。
文化传统证据:
除马来半岛外到处有发现的小马、济州岛民的南方民族的传统,三韩人的航海习性和
对金银价值的无知。
Dallet(达莱特)在《朝鲜教会史》中也说:朝鲜文法和达罗毗荼语,即南部印度
文法相类似。
那坷通世进一步指出北方和南方两个部族的大体位置:貊的诸种种族居肃慎氏之
南,玄菟、乐浪的旁边;韩的诸种族在乐浪之南。
3. 通古斯说
通古斯加蒙古族说:白鸟库吉根据《魏志·东夷传》,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七个词
汇,认为濊貊的语言大量的是通古斯语,混进了少量的蒙古语,提出秽貊族是以通古
斯为骨干,加进了蒙古族杂种的学说。俄罗斯大藏省的调查报告《韩国志》也是这种
观点。
通古斯加支那人说:小山荣三持此观点。
台湾李乃扬认为夫余族是韩国民族的根干,是通古斯民族中满族的一支,同时又说夫
余族的祖先是赫哲族。孙晋泰称韩国民族即便在属于蒙古人种的诸种族中也同满洲西
伯利亚种族具有最亲民的关系,其中同通古斯族关系最近。
4. 汉族说
汉族及东胡的民族说:日本今西龙和台湾芮逸夫持此观点。后者根据《魏志·东夷
传》认为:尽管有夫余、高句丽、沃沮、秽貊、韩诸种族,但从实际来看,可以分为
秽或秽貊、韩或三韩两系。分布为:前者在韩国的北部七道:京畿、黄海、江原、平
安南北、咸镜南北直到北边的中国东北的安东、吉林、松花江、嫩江、合江诸省境
内;后者分布在南部六道:忠清南北、全罗南北、庆尚南北。
汉族说:林惠祥说濊貊族在今中国民族中不存在,从政治上看不是中国民族的一部
分,但从民族上看,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人种上吸
收了许多中国移民,跟安南人的成分一样。
5. 鸟夷民族说:
文崇一认为:濊貊是鸟夷民族的一支,属于少皋氏的一支,在血统上与舜、殷关系
密切。
6.古亚细亚种
俄罗斯希罗科戈罗夫在《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亚细亚》中提到通古斯南方起源说,在
谈到通古斯和古亚细亚族的迁徙路线时,说韩国民族是古亚细亚族。在公元前三千
年、公元前一千年、公元后一千年的时候,韩国还出现在古亚细亚族的分布地域,到
这些民族涌向白令海的时候为止,韩半岛依旧是古亚细亚的定居地区。中国的凌纯声
也有这个主张。金庠基在《韩濊貊移动考》中,根据《诗经·韩弈篇》和王符《潜夫
论》等文献的研究,考察了韩民族的移动。作为东北亚细亚种族的一支,曾经从支那
西北方逐渐向东移动的韩濊貊部族,估计是在燕的北方雄踞了一阵,与周室东迁同时
又向东走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的韩城县方向迁徙;第二,
从那里向河北固城方向;第三,再从那里朝韩半岛还有南东南洲一带移动。他在《关
于东夷和淮夷、徐戎》一文中,认为:是东夷系的种族,上古时从中国的边地向东移
动,其中的夷支前往中国的山东(山禺(合为一字)夷、淮夷、莱夷、徐戎等),夷
支又朝东走分布在满洲、韩半岛一带(韩秽貊等)。
7. 尔泰族说
李丙涛认为,秽貊族作为同蒙古族、满洲族、土耳其族,即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统,
从具有长远的历史的血缘关系上看也是彼此比较接近的一个种族。金廷鹤在《韩国民
族形成史》中认为,韩国民族是阿尔泰族中的一个民族单位。
8. 巴比伦分支说
罗世振在《韩国民族的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中,认为:“韩国人的短头是因为前后
颈短,而中央亚细亚的短头,则是由于左右颈非常大而形成的。”崔栋称秽貊只有韩
族是东夷族,他把民族迁徙看成是作为巴比伦分支民族的朝鲜族——东迁的巴比伦定
居北满平原——在北满发展成东夷族,向南迁徙。
韩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崔南善(号六堂)在不咸文化论中,认为,在从里海、帕
米尔高原东北的天山山脉,沿着阿尔泰萨彦岭雅布洛诺瓦山脉,再向南包括兴安山
脉、太行山脉以东的朝鲜、日本、琉球一线,分布着具有park中心的信仰鹤社会组织
的民族,其种族关系在文化上无论如何都确实带有同一性。把“pulk”“pul khan”
译成“白”、“不咸”,从而在这一带建立了巨大的不咸文化圈。
9. 三韩为南方人种说
赫尔伯特从有肩石斧和靴形石器等南中国要素判断,三韩(马韩、辰韩和弁韩)有
南方民族的特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有稻叶岩吉、孙晋泰、洪以燮、李丙涛、边太
燮、金廷鹤、金元龙、李光奎,苑利等人。
这个南方的区域概念比较模糊,各家观点也不一致。边太燮认为:从南中国到印度
等地区;金元龙认为是中国的华南地区;金廷鹤认为是南亚细亚和南太平洋;李光奎
认为华东文化区、东中国文化区(East China Cultural Area,即埃伯哈德说的茶文
化区);苑利认为是上古百越所居之华东华南地区。
证据可以归纳几点:
(1)体质人类学证据 韩国人种跟分布在沿中国长江各省的人在体质上有近似的地
方,属B型人种(见费孝通《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
4)。基本体质特征是:体高159-162之间,头形指数84-90之间。鼻形指数(宽/长)
很高,平均差度甚至超过100,额形指数(高/宽)82,虽则圆头和阔额,但面形指数
(颧宽/面长)适中,直鼻带凹是常见的。上腿适中,下腿短。耳大而无垂肉。头骨为
五角形,后头骨发达。发黑带有棕色,甚至褐色。鼻形特见宽扁,甚至看不见鼻根,
鼻孔敞开,可见鼻壁。口小,离鼻近,上颚突出。两眼距离大。动作缓慢,倾向于肥
胖,肌肉系统良好。费氏认为:“B型在地理上分布较广,是华东和朝鲜(甚至可能是
日本)的主要类型,少数进入东北和广东。”
(2)文身习俗证据
《庄子·逍遥游》、《战国策·赵策二》、《淮南子·齐俗训》、《列子·汤
问》、《论衡·问孔篇》、《博物志》、《通典·边防三》、《云南志略》对古代南
中国百越人的文身习俗都有记载。《后汉书·东夷传》说弁韩“其国近倭,故颇有文
身者”, 马韩“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辰韩“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
(3)农业类型
属稻作农耕文化。在古代中国,稻作文化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中长
江中下游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半岛北部没有稻作文化的记载,但南部比较有名的稻作
遗存却有30余处,其中无文土器时代的遗址已发现6处。所以,李洪甫认为:“稻作在
羽山(江苏)起源,在中国东部沿海山地发展,并由苏北沿海传入朝鲜半岛。”并提
出,将稻作文化带到半岛的,正是少昊氏后裔。
(4)墓葬制度
从半岛出土墓制看,瓮葬是主要形式。这个在《三国志·东夷传》和《东沃沮
传》以及《隋书·高丽传》中都有记载。根据凌纯声研究,瓮葬发源于长江中游的洞
庭湖地区,并由此传到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
(5)石器类型
有沟石斧(Grooved Stone adzes)是半岛史前时期的主要石器形式,这种石器在南
中国也大量出土,并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也有发现。

以上观点,因为各自占有的材料不同,在论述高丽人种起源问题上会出现各自的
阐述。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形成高丽民族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史前时期,在北
中国松花江流域和半岛北部曾生活着跟古亚细亚民族有同一来源的古秽族,这跟考古
发现的有文土器相一致,他们可能是半岛和北中国最早的居民;第二,在辽东和胶东
半岛的古貊族可能跟阿尔泰民族有一定渊源关系,这跟考古发现的无文土器相一致。
从这两种土器的发生顺序来看,有文土器在前,无文土器在后。可能后来的貊族向北
发展,覆盖并吸纳了有文土器文化区域,形成了古代所谓的夫余(高句丽)民族。这
是高丽民族的基础。第三,至于半岛南端,可能受南中国东夷族后裔百越人影响(或
者移民)较大。所以,高丽民族不管是历时或是共时,可能都是由异质民族在历史上
不断融合而成。所以,郑张尚芳先生在韩语固有词中发现跟汉藏语早期形式相似的语音成
分,也并不奇怪。但要说明的是,由于半岛北部长期处在阿尔泰语系的氛围中,使得
韩语基本结构更与阿尔泰系语言接近。
发贴者:逗逗龙
发贴时间:2003-6-17 13:04:03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3 20:41 , Processed in 0.1178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