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03|回复: 0

从《街边的主题》谈葛红兵的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2 17: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街边的主题》谈葛红兵的随笔
作者:

来源:

2006年,葛红兵随笔集《街边的主题》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收集了作者近年来的多篇关于城市生活的随笔。如《电话》与《电视机》,《试婚》与《平庸》,《明星》、《工作狂》、《传销》、《炒股》,《舞厅》、《宠物》、《打牌》、《卡拉OK》,《蹦迪》、《AA制》、《浪漫的产业》、《废墟上的风景》等等,每一篇章的题目都可以算作是一种城市文化的符号,所以被出版方称之为“城市时尚”随笔。

其实这个涵括只是这本书的表面,实际上葛红兵的城市随笔和当下泛滥的 “时尚的”、“时耄的”、“小资的”所谓“消闲”、“休闲”“情趣”散文或随笔,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写作概念。
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的这一领域里,葛红兵的确是显得才气纵横、出类拔萃。即使是“城市时尚”这样看似“轻松浅薄”的文化主题,他的思维角度以及下笔运作绝对和别的人大不相同,无论是思维的角度,视线的锋锐,论点的出人意外,以及字句间的灵光闪烁奇峰凸起。

阅读葛红兵的随笔已近八年,精读他的每一本著作,尤其是他的生活随笔和思想随笔,里面精彩的篇章段落几乎能够背诵,文笔朴实优美,语感把握得极好,内涵深邃悠远,表达率真坦白,《我的N种生活》和《葛红兵海外日记》,在中国拥有一大批年轻读者。
在本书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精妙的。华丽经典的语言,深刻独到的论述,从都市时尚的表层进入,开掘人的个性及社会性存在及相融的现状及实质,将哲学思维导入浅显通俗的城市话语写作,以独具个性的文笔论述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的主题和生存的主题。
1998年他在《大家》连载系列随笔《另眼相看》以来,他的散文随笔艺术越发精湛了,当代中国散文界、随笔界也开始了对他的认可,1999年、2000年他的作品连续入选中国最佳随笔、散文选。
近年,有人将他的随笔与李敬择相提并论,为什么呢?
除了两个人都是当代青年批评家而外,主要还是两个人的文字。
有人评价李敬泽的随笔《见证一千零一夜》:“深沉、美丽、细腻,一如历史深巷里静静开放的花朵……”
而葛红兵呢,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海外日记》:“感性而唯美的语言,思维在字句间狂妄地怪诞地舞蹈……”
可见,思辩和唯美,这是两位批评家出身的作家随笔创作的相通之处。
比较而言,葛红兵的随笔,思想更为先见,行文更为激昂,言辞也更为坦率。
因为他能视人所不能视,言人所能言。
譬如这本城市随笔,他更是以学者特有的深邃的目光与洞察力,以及他独有的视角,批判地打量和深度剖析了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却又熟视无睹的方方面面,表面上品的是时尚,而骨子里治的是学术,以现代都市生活现状为切入口,深入探测世象人生的主题。他并不漠视纯理论问题,只是更喜欢思考“当代社会”问题而已。
街边的主题》,触及的是当代社会的问题,其实是人的主题,研究和探讨人与城邦公社的密切联系,研究和探讨人与城市时尚的密切联系。他最关心的就是人的问题,也就是人性的问题。
葛红兵的特殊,在于公众在任何时候也都知道葛红兵在思考什么,而葛红兵在任何时候也都知道公众在思考什么。
这部随笔的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其实是是非常近的。
2006年,葛红兵关于都市时尚的话题的新书出版。
    散文家徐鲁说:“在这样的充满现代哲学意味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书写中,葛红兵发挥了一个天才型青年学者和先锋派作家的全部感觉与才思,有如春洪找到了自己的河床,鸟儿飞向了自己的树林,沉默的柴薪得到了火种,思想的岩浆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出口和最自由的通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19:51 , Processed in 0.1866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