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27|回复: 3

李如龙: 《汉语方言学》讲义 第七章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5 11: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厦门大学

汉语方言学

讲授:李如龙

第一节  汉语方言词汇的共时比较

一、特征词比较(整体的宏观的比较)

1、特征词比较应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

      基本词汇中若方言有独特的说法,便是重要的方言特征词。特别注意常用的口语用语、生活用语(包括许多封闭性名词、代词、量词和各类虚词)。
       多注意考察多义词。特征词由于常用,易引申出相关义项,或辗转派生出不同词性或意义迥异的同音词。注意万能动词、万能量词、动态助词和介词,以及与共同语同形但分化出特别义项的词。
       注意富有派生能力的词。

2、提取方言特征词的步骤和方法

       对某一片区各个方言点进行深入的词汇调查,提出方言特征词表初稿;
       与外区方言相比较,分清区外方言共有的和本区方言独有的,并参照覆盖面将词条分出主次轻重几级;
       对词目进行使用频度、义项多少和派生能力强弱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划分重点词目和一般词目,使特征词表的统计和定量分析更具准确性。
        在进行不同方言之间特征词比较时,对于重点词目应作必要的考释,从古韵书找“本字”,从古诗文中找“书证”。考证时要特别注意方言词的各种音变和方言俗字所掩盖的方言读音的真相。

二、词义比较(个体的微观的比较)

1、关于概念义
    考察概念义时应注意:不同的方言是否都有这一概念;不同方言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分类是否相同。有些概念的分类在不同方言里有很明显得区别,作词汇比较时一定要限定在某个具体义项上对齐。
       例如:早晚、午饭、晚饭在闽语中经常没有对应概念;吴语的“茶”对应共同语的“白开水”,“茶叶茶”才对应共同语的“茶”;吴语将馒头包子合称为“包子”等等。

2、关于引申义

       许多有方言特色的义项都表现在引申义上。引申义又有近义引申、相关义引申、反义引申、兼类引申等小类:
       近义引申——老实,基本义“厚道、不滑头”在各个方言中都有;广州话引申为“式样、颜色朴素大方”;成都引申为“实在、确实”;昆明用为副词,义为“极”,如“老实高”(实在太高了)。
       相关义引申——四川官话,“脑壳”可指“脑袋”(大~)、“脑筋”(~好使)、“脑海”(记在~里)、“头发”(梳~、剪~)。
        反义引申——某些西南官话“抽”可表示推(车上坡帮他~),也可表示拉(~他一把)。

3、关于语法义

不少方言词兼有几种不同词性,这种兼类引申词义联系密切而明显,可看成多义词。如上海话一些动宾词组可以转化为名词或动词:写字(洋行职员)、说话(话语)、粗做(干粗活的佣人)、做新妇(出嫁)。

4、关于附加义:附加于基本义之外的褒贬义、风格义。
          昆明话的“死”义:归天、逝世、去世、谢世、辞世(以上是与共同语的书面语相同的);停床、去掉了(中性词);老了、不在了、回老家了、出事了(委婉说法);跷鞭子、跷脚(戏谑说法);短命了、进土了、见阎王去了(贬义)。(详见张映庚 1997 《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云南教育出版社)

三、词形比较

      造成方言词词形差异的原因一是构词法不同,一是造词法不同。前者是语法学和词汇的共同课题,这里我们只讨论造词法,这是词汇学特有的研究课题。
      中古以来,滋生新词的途径大量地表现为语素合成,即两个(或以上)语素按照并列、修饰、支配、陈述、补充等关系组成双音词以表示新的概念。而这些新词主要分成说明体和描状体两类:
       说明体——煤油,从来历上说明,有洋油(温州)、番油(揭西)、番仔油(诏安);从烧火的功用上说明,有火油、火水、水火油。
       描述题——萤火虫,从发光性能描述,有明火虫(西安)、亮火虫(武汉)、火焰虫(梅县);从夜行特征描述,有夜火虫(南昌)、游火虫(苏州)、夜毛虫(新余);而蓝尾星(福州)是一种比喻;火金姑(厦门)、明牛牛(太原)则是昵称。

四、其他比较

多音词里的连音变化和字音异读

构词法比较

词频比较(有待于方言语料库的建立)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4: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汉语方言词汇的历时比较

一、考求方言词本字

      为今语寻求古语之源或为古语列举今语之证,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传统研究项目之一。郭璞注《方言》就常常联系当时方言,章太炎《新方言》和黄侃《蕲春语》可谓总结近代考求方言本字的巨著。
       不足:出发点及其目的都在于说明现代语词“古已有之”;未能对方言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只是个别条目的考证;方法上没有严密的步骤,有时用“一音之转”来搪塞。

       现代方言学的考本字

      梅祖麟 1995 《方言本字研究的两种方法》把现代方言学考本字分成两个阶段:
      觅字派——认为一个方言只有一套演变规律;寻音派——分辨方言中的音韵层次,在各个音韵层次中找出演变规律。

      李如龙 1996  《福州方言本字考》把需要考证的方言本字分成两大类:
      读音属于常例的本字——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或少用的生僻字;现代汉语虽还沿用,但字义已经发生变化的字
      读音属于变例的本字——反映了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

1、为什么要考本字?

关于考本字对音韵学和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的重要意义在第五章已作专门讨论,这里主要谈谈考本字对词汇研究的重要意义。
A. 考订了方言词的本字便可以看到方言词与古代汉语的关系。
B. 把许多方言点的材料对齐之后再考出本字,还可以从中了解诸方言之间的词汇和语音上的异同看到不同方言在演变过程中的不同历史地位。
C. 认定现代方言词的本字后,经过字义的比较还可以看到古今字义的引申和转移,体察词义转移的种种规律。

2、如何为方言词考求本字

A.音韵论证:
    排除法——对所考方言词的读音进行分析,根据古音和今音各自音节结构规律排除某些可能性,再就存留的可能性寻找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字。
    类推法——按照文白对应条例检验,因音找字。
    比照法——从别的方言发现了读音的变例之后,检查姊妹方言,从而找出类似的读音特殊的方言词本字。

B.字义分析:古籍中的字义和方言词词义的比较

C. 寻求书证:从古籍中查询本字有无与现今方言相仿的用例。

二、方言词汇历时系统的分析

     方言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方言词汇是一个动荡的系统。考释方言词本字是方言词汇的个体考察,在此基础上必须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察。
      对方言词汇作历时系统分析要从分类开始。从历时角度看方言词汇,有承传词、变异词、创新词和借用词四类。

1、承传词

    东南方言中的许多常用词是古代通语的直接继承者:行(行走)、走(逃跑)……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只保留在书面语或文言词里,如行动、走马观花……
     现代方言也保存了古代方言的说法,扬雄《方言》中列举的不少南楚方言词至今仍保留在现在的南方方言里。
    若能确定方言词所沿用的历史年代,对了解方言形成的大体年代极有价值。
    而官话方言也同样保存着古代汉语词汇。只要是古汉语传承下来的方言,留存着早年古语词是必然的,只是数量有多有少,所留存的语词有不同。因此比较各方言的承传词是了解方言差异的重要方面。

2、变异词:在传承钱袋语词之后意义或用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异的方言词

    3、创新词:

     词义扩大、用法增多——闽方言和客方言沿用了古汉语的“食”,不但指吃饭,也指吸烟、喝酒。“鼻”不但指鼻子,也指鼻涕和用鼻子闻。
     词义转移——熏,《说文》指一种香草,闽方言指原产南美洲、经菲律宾传来的烟草。
     词性转移——针,在厦门方言表“注射”,在广州表“刺、蜇”;身用作量词,在闽、客方言指衣服一套,在粤语表示动量词打一顿。
     另外,很多基本词在使用过程中,各方言区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在基本意义上附加各种相关意义,造出多方面的变异词。如“老子”在浏阳指曾祖父母,在宜春和崇安指老头儿,在苏北指姑夫,在宁波指老鼠。因此不要因为用字普通、字义明白而忽略对这些字作方言差异的考察。越是常用字词,越需要比较方言差异。

       创新词,指各方言区在自己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交际的需要新创造的方言词。这类词在以往的语言或文献中很难找到用例。
       各地表示一定地形地貌的地理通名、本地植物名、本地食品名、适应本地环境的房舍设施名、有关风俗习惯的各种仪式、忌讳语、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职业称谓、人品评价等都有许多方言创新词。
       方言口语里那些无本字可考的常用单音词,可能是音义发生较大变化而至于本字难明;也可能是古时局部地区用过,文献未曾记载;也可能是早期的方言创新。

4、借用词

      方言的演变,除了纵向的承变,还必定有横向的接触和渗透,这种渗透便是一种广义的借用。本语言的借用,包括方言形成之后受到后来的共同语的制约而借用,也包括受周边方言影响而借用。
       有些方言特征词是古代向原住民的语言借用的,或近代向外国语言借用的。前者通常称为底层现象,后者则成为外来词。

四、方言词汇历史演变的特点

1、多音化。

      向熹 1993 《简明汉语史》:“词汇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方向。上古汉语已有相当数量的复音词,中古以后复音词大量增加。以两个单音词作为词素或以一个单音词素加一个附加成分构成新词,成为汉语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
       保存古语词较多的南方方言有更多的单音词,且凡是单音词和多音词并行的,单音词大体上都是方言固有的早期传下来的,双音的说法多半是现代普通话移用的。

2、方言词汇兼收并蓄,同义词、多义词多。

      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共同语、周边强势方言、外族语的影响,加上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言词总是兼收并蓄,词义的引申也具有多向性和多样性。
      
       汉语造词法经历了四个高潮:音义相生——语素合成——语法化——修辞化。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思考与练习

1、你对“方言特征词”有何理解?本章关于证词的分析是否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2、试以10个最常用、方言差异最多的词为例,用《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材料进行词义比较(包括派生词中的义项义),看看汉语方言词义差异有哪些不同类型。

3、按照考本字的要求和步骤试考释50个你所熟悉的方言的本字。举例说明共同语词汇合方言词汇相互影响和转化的事实
发表于 2006-9-25 18: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05:47 , Processed in 0.0794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