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9|回复: 0

自杀事件折射博士生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9 1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钱翠丽   . f! F3 `, y. \# f9 m9 h( O
来源: 新京报  2006-06-07 08:25:099 N+ N1 p1 }( W* {
& B9 y! n1 [" E
          2004年12月,某大学毕业生就业洽谈见面会上,一单位醒目地注明“硕士博士优先”。仅仅两年时间,博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资料图片
: O' k( u" F2 ]  20天前,一女博士跳楼自杀,留给人们一个现实:博士的烦恼,可能会比普通人更多。
- `- N' a- W+ l  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尴尬、与同龄人相比收入上的暂时落差,多重压力,聚在一起,重重压在了博士们的身上。 8 ?' ?; L; ~" Y2 {1 T( ^; k+ y
  怎样为博士解压,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 t0 u9 e2 j2 n+ X- \
  “我不能给你写推荐,你还是推迟答辩吧,唉。”电话那端传来导师的叹息。婉梅(化名)放下电话,只觉得一阵晕眩。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和导师探讨论文的事了,没想到还是要推迟。 . P% ^- ^( E5 ^5 L% G  K0 S8 m
  婉梅,30岁,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某专业博士三年级。作为从外校考进来、硕士、博士均是跨专业的学生,婉梅的研究生之路走得很辛苦。如今论文要推迟答辩,那就意味着她将不能毕业、不好找工作、不能落户口,还要自己解决住宿等生计问题……
/ R- I3 X( X/ @2 N( R, g  婉梅思绪一片混乱,她走出宿舍,来到楼北侧的草坪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离去。
/ j9 d5 U1 M6 ^( U5 E  “毕业前的这段时间,每个人都很焦虑不安,”婉梅的同学张小姐说,今年的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很严格,就业形势也不如去年。
5 a) {, m7 n" A! W  就业、学业与经济上的多重压力,正在压向博士生们。 - Z/ y/ T. J0 \7 ?# g
  就业危机
7 h) g& a3 U4 ^" X3 e8 G  数月求职身心俱疲 + x3 g* Z0 G" o
  “我读博士就是想进高校当老师,”婉梅毫不讳言自己考博的初衷,“现在就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地方高校,招老师也要博士毕业生。”
$ n$ {8 a; T9 {  “像我这样为了找份好工作而读博的人很多。”婉梅说。 * R# i: r" z1 M2 w) `  \5 y4 H
  但在婉梅即将完成博士学业、为就业奔波时,她突然发现,即便已经身为博士,就业之路也依然不见平坦。
) K! E0 `5 p# l  “该进博士的单位都进满了,现在没什么位置了。”婉梅说,本来以为读了博士会更好找工作,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自己的期望值更高了,但社会却没有提供更多机会。
  K( P5 q3 W  y' i0 M3 V  5月16日,人大新闻学院博士生董锦瑞坠楼自杀。据同楼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介绍,董锦瑞读博前已经身为山西一家媒体的主任编辑,她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一心一意想去一个更好的单位。
1 T; [' E5 L) z2 V/ C  “她学术方面确实出类拔萃,”该博士说,董锦瑞每年都会在一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有一年就发表了23篇,而其他人发两三篇就很不错了。去年还获得了吴玉章奖学金。但最后签约的中央民族大学没有达到她的期望值,长达数月的求职经历也让她身心俱疲。
4 s/ O1 y2 W! }5 l  “硕、博生一直都比本科生好找工作,他们的问题就是要找个合适的岗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接受采访时说,硕、博生的第一就业目标通常放在北京。其择业范围限定在国家、市、区级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等。
$ C2 j( N' B: X# C- D" I2 U  根据中央电视台联合智联招聘发起的“就业力—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薪金标准的问题上并无明显优势;另外,参与调查的企业有近15%,都表示不招博士,专门针对博士的岗位稀缺,成为博士就业的又一大障碍。
+ W( O, `4 H2 u7 g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从2000年开始博士扩招,到2004年,全国在校博士生已达12万多人,在校博士生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仅2004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约3万个。而今年仅北京一地,博士毕业生就有近1万人。
2 a: @1 @8 ?4 k( Z% U  经济拮据 $ Y, I) z( \3 ~) ]( G4 b
  月入数百难掩落差 1 w- i7 U! e8 C5 c7 Z) N
  “在别人眼中,我是天之骄子”,“我为自己感到难堪……最本质的原因,是我现在没有能力营造一个二人世界的安乐窝。”去年年末,网上一则名为《口述:我是28岁的处男博士》的帖子,引发了对在校博士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该帖作者自称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由于经济拮据,不能给女友生活保障而倍感烦恼。 / q  p! x( E8 E; L/ Q; c
  “这个帖子很真实,博士的生活确实很郁闷,有时候让人感到绝望,”婉梅的同学张小姐说,一般而言,博士的课程比较少,时间自由,幸运的话跟导师做课题,可以有部分收入,并且可以积攒论文素材;但如果没有机会跟导师做课题,就只有自己看书学习、做实验或者做调查,生活枯燥单调。
- d$ D2 ?7 ]3 x5 n! T6 r8 c3 F  据张小姐说,目前博士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国家和学校的补助、助研补贴(由导师发放)、助教工资、兼职所得收入。就她自己而言,月补助290元;助研补贴要视项目情况而定,一次几百元、一两千元不等。这样的机会一年就两三次;没有做过助教,因为所在院系“不缺老师”。
+ s/ N( S8 ]4 f2 B0 K5 W+ c/ S  至于兼职,“读书和写论文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张小姐说,博士论文难度较大,需要读很多的书,大部分导师不赞同学生去做兼职;即使有兼职,收入也不多。 % ]" D6 C3 A; j4 |/ r
  据记者了解,国家规定的博士生月补助是290元,各校可以酌情补贴。目前月补助最高的是中科院,每人每月1000元。“这只是极少数,”婉梅说,一般学校都在500以下。 7 W7 w3 K& j4 i, }  t7 b+ T4 W, T
  而助学贷款和社会公共资助,则无一例外地向本科生倾斜。“助学贷款原则上本科生优先,硕、博次之,”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资助办公室韩老师说,帮困工作主要还是面向本科生,接受的社会捐款或基金,也是发放给本科生的居多;博士生的奖学金也很少。“我们还没有遇到给博士生贷款的情况,”资助办公室另一位杨姓老师说。
! R( t6 S+ L1 W) ~7 `! _' H$ j1 p  董锦瑞自杀后两周,人大展开了校园心理健康周活动,除邀请专家开讲座、与外校交流外,还以宿舍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状况了解和心理辅导。“董师姐曾向学校反映遇到暂时财务危机,但没有得到解决,”人大硕士生万小姐说,一位辅导员老师这样告诉他们。 ; P3 |, r  ?3 Y$ s, I6 R
  被认为课题经费较多的理工类院校博士生也好不到哪里去,“跟导师做课题,每年有几千块收入就不错了,”中科院一于姓博士生说,自己还要在外面公司做兼职,基本可以保证生活开销。“至于买boss西装给自己、dior香水给女朋友,只能想想罢了,”他自嘲道。   S! r* Y$ O  |2 [+ v
  “还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来自横向的比较。”人大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唐杰说,博士的年龄一般偏大,需要承担一些家庭和经济责任。与他们同届的本科、硕士同学都已就业,有着高于他们的收入和形式丰富的生活。虽然大多数博士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有着良好的预期,但也“无法抹杀这种暂时的落差”。
3 O- k; e4 ]' b7 t) S  与短时期经济拮据相比,更让博士们忧心的是,目前博士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 R; F: r! M+ k  J
  学业压力
7 x9 A9 Z9 U1 }5 R1 q' I  论文吃力答辩担心
( _8 `* i" P" I5 _1 m  由于当初本专业的博士生没能考上,婉梅被调剂到了现在就读的专业。现在的专业并非她所喜欢和擅长,不光是完成学业论文,在读博的三年中,她一直觉得很吃力。
6 A* s- Q' ~1 R9 l0 u  因为是跨专业,婉梅必须补修一些课程,还要自己看很多书。而对于她来说,最难的是要在一级核心期刊发表两篇文章,这是本专业的规定。
0 x) m) @# b: _/ j  据本报去年10月的一份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博士生表示,所在学校要求在攻读博士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4 {& J: o3 H6 f# e' ~# E( C2 Q  “我周围有很多博士生都是这样的,从外校考进来,跨专业,缺乏基本的学科训练,要发表这种论文很不容易”,婉梅说,最可怕的是博士论文匿名评审,要由各院系从校外相关专业的教授中随机选择至少两位,请他们对论文进行评审,达到一定分数才有参加答辩的资格。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全部学生进行匿名评审,人大的要求是三分之一,抽签决定。 . L2 E% o- S9 J5 l& v  N
  “今年有个同学就没有通过。”张小姐说,博士论文每年都有推迟答辩或者答辩不能通过的,这是大家都很担心的事情。她说,博士论文答辩现在越来越严格,对不同的学科来说,要求也不太一样,“光读书肯定不行,还要参与一些课题或者做一些兼职才能发现论文的选题,以及积累相关资料。”
2 ?7 S2 Y$ b% A) a0 m: E  婉梅说,三年来,自己的生活过得很辛苦,经济不宽裕,还要补习很多的课程、做论文还需要调查和访谈,但最终还是由于基础太差,没有得到导师的推荐,只能推迟答辩。 2 R0 m, A9 I( d  N
  ■声音 ; K) g" @8 |! u. h7 e: k
  贫困博士生应受到重视
0 u0 o  }5 ~2 R) c& S" d$ {6 R/ G  全国政协委员俞汝勤 $ N- I* d% @9 D' K! Z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教授曾多次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重视贫困博士生群体。
, K6 ]8 V. Y9 j+ J4 V  俞汝勤说,由于博士生年龄偏大,很多都已结婚生子,家境富裕的还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如果是寒门之子,既要靠每月数百元养家糊口,又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生活压力与学业压力让他们很难承受,导致近年来博士生自杀事件发生。
; a9 f/ k  b5 O! G  读博应考虑成本
5 N9 t/ U* U7 S7 H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生钱翠丽 + a; f* C, I& p: W! c3 D1 d2 U( o
  “在国外和香港,博士生一般不会为生计发愁,奖学金足够生活,”硕士期间曾留学荷兰、目前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博士生钱翠丽说,她拿的全额奖学金,除去必要的学习开支,每月能有约四五千元人民币可用于生活。
" F4 z5 ^$ b: x) X. I" b  “就目前的体制来说,读博是一项投资,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03:42 , Processed in 0.0682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