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90|回复: 7

关于 "千"、“小”、“晓” 等字的读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 12: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bbs.zanhei.com/archive/index.php/t-21.html

Guest
12-11-2004, 05:22 PM

“一千块“ 里的 ”千“ 在年纪大的人中有人读 ”tsi", 而年纪轻的人一般都读 “chi"。
”大小“ 的 ”小“ 和 ”晓得“ 的 ”晓“ ,年纪大的人有的读 ”sio" ,而年纪轻的一般读 “xio"。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哪种读法是标准的呢?

还有,像 ”绢“、”钧“ 这样辅音为 "c" 的字,两种人的读音好像也有的区别,年级大的人中读这样的字似乎含有点类似 "tzi"的音,而年轻人的读音和普通话 "j" 的读音类似。这是不是也属于上面的情况?

nishishei
12-11-2004, 05:24 PM

“一千块“ 里的 ”千“ 在年纪大的人中有人读 ”tsi", 而年纪轻的人一般都读 “chi"。
”大小“ 的 ”小“ 和 ”晓得“ 的 ”晓“ ,年纪大的人有的读 ”sio" ,而年纪轻的一般读 “xio"。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哪种读法是标准的呢?

还有,像 ”绢“、”钧“ 这样辅音为 "c" 的字,两种人的读音好像也有的区别,年级大的人中读这样的字似乎含有点类似 "tzi"的音,而年轻人的读音和普通话 "j" 的读音类似。这是不是也属于上面的情况?
尖团音, 中派上海话起就消失尖音。 现在上海人绝大数不分尖团音,连新派苏州话也不分。 主要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1. 团音: 喜 [Si]
2. 尖音: 西 [si] --> 现在也团音: [Si]

Guest
12-11-2004, 05:26 PM

尖团音, 中派上海话起就消失尖音。 现在上海人绝大数不分尖团音,连新派苏州话也不分。 主要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中派是规范的上海话读音,中派里当然是分尖团的。
只有小孩子刚开口学说话的时候,发声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此时说话才不带尖团。

另外,上面列出的字中,
“小” 有尖团音,读 < sio >;“晓” 没有尖团,应该读 < xio >
“均”、“钧”、“君”、“军” 都读 < cugn >;而 “俊”、“骏”、“峻” 才读 < tzugn >

naus888
12-11-2004, 05:28 PM

中派是规范的上海话读音,中派里当然是分尖团的。
只有小孩子刚开口学说话的时候,发声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此时说话才不带尖团。

“小” 有尖团音,读 < sio >;“晓” 没有尖团,应该读 < xio >:blink: <!--endemo-->中派不分尖团音的! 老派上海话是分的。 今日的沪剧都不分尖团音。 如果中派确实是规范的上海话读音, 那尖团音就不该分! 从解放受了普通话的广播,上海人的尖团音就开始混乱了。 到80年代,不是光年轻人分不清,而是这些年轻人的父母自己也分不清了。 现在 小/晓 是肯定不分的。

不过,虽然现在上海话不直接分尖团音, 但很多字可以从声母上分别:
如:
白读的字: 家(ka), 交(ko), 番茄的茄 (ga)。
还有就是 ji 和 gi 的团音声母分别。。。
老派尖音: 谢 --> 中新派 j [Z] 团音
老派团音: 群 --> 中新派 gi [dZ] 团音

但是, 小 / 晓 肯定不分,因为中新派上海话不直接分尖团音,也一般不读尖音。
我不信你 “谢谢” 是读尖音ziazia [zia zia], 而不读团音 jaja [Zia Zia]。

kao
01-26-2005, 09:54 AM

是的,上海话早就不分尖团

key
01-26-2005, 11:48 AM

我像煞还呒没听到过勿分坚团个沪剧

nishishei
01-26-2005, 11:54 AM

一般广播上海话侪分个

zxc
02-04-2005, 02:39 AM

我像煞还呒没听到过勿分坚团个沪剧

啊是“新派沪剧”

key
02-06-2005, 01:05 AM

呒不实梗种事体个,沪剧只有老派
发表于 2007-8-10 23: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的滑稽剧演员还是分尖团的
但是上海市区的市民已经意识不到演员们分尖团的发音
我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调查了20个人),很有意思
我真正的调查对象(纯粹的市区人)几乎全部都无法辨别这些演员的读音跟他们自己生活中的读音是有区别的
但是,听到我调查的几位浦东籍人士(以及一位江苏籍人)全部认为这些演员的口音跟目前市区的新派上海话有区别,当我询问他们,这些演员的口音象什么地方 的口音时,他们说:“象浦东话”
只有一位市区人士说他们演员的口音象苏州话
发表于 2007-8-11 0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宝华 汤珍珠主编《上海市区方言志》中第一次在专著中提出“中派”上海话这一概念。自1928年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提出上海话分“新派、老派”的说法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的实际调查,认为上海话仅仅分为新、老两派已不足反映并说明市区上海话的内部差异。实际上,上海市区绝大多数居民说的上海话,它们的语音系统既不同于老派,也不同于新派,而是相当稳定的独立派别。经充分讨论,本书作者把这绝大多数居民所说的上海话称之为“中派”,并把它第一次正式写进本书。这在语言理论上是有创意的,说明语言包括方言的演变是逐步进行的,根据演变链的具体情况,不仅可分为老、新两派,也可分为老、中、新三派或更多的派别。各派方言演变过程的具体揭示可为语言演变理论提供新的内容和例证。

本书描写的以上海话中派音系为主,各章采用的也是中派的语音系统,但在第二章的第四、五两节对老派和新派上海话的声韵调系统也作了描写和讨论。
发表于 2007-8-11 0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時候青梅竹馬的女孩是江陰人,母親是上海人。只記得她家的筍乾排骨湯好吃。但是她們的"悄悄話"在我這閩南語和國語的孩子是聽不懂的。之後到大陸認識了些上海長輩(包括在京海派),發現一般的捲舌是不太行的,而且語調有下沉的趨勢。(因此我對金庸筆下的阿朱阿紫是神往的,多年後我也如約的到蘇州東山聽聽軟語)
比起上海,我倒覺得蘇州話的語尾跟閩南語有相似之處,可否請李如龍老師關注一下下(他已有南方方言底層...的論文)?家祖父在(台灣的)日本時代常到蘇州經商。
P.S.廣告如何點?

[ 本帖最后由 Artvine 于 2007-8-11 09:5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15:32 , Processed in 0.1005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