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86|回复: 0

是语言现象还是痞子风气:校园"行话"引发争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9 08: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文汇报
      如今校园,“晕菜”声此伏彼起,左一个“我靠”,右一个“我倒”。不是“圈内之人”的你,听得懂“研究国粹”、“学习文件”吗?知道什么是“特困生”和“觉皇”吗?这些都是时下校园流行的“黑话”。这些“黑话”是好是坏,该追捧还是该棒杀?支持者认为语言是需要不断丰富的,校园流行语丰富了话语空间;反对者则认为校园流行语显得很“痞子气”。
   “异类”语言    
“你看!前面那个就是‘飘飘’!”记者刚走进重庆某高校就听到一个新名词儿,于是上前询问何为“飘飘”。小李上下打量了记者一番,用稍显不屑的口吻回答说:“‘飘飘’是什么你都不知道呀,你是不是上个世纪的人哟?‘飘飘’就是同性恋!”小李见记者如此“无知”,继续补充道:“飘飘”还有一个同义词是“玻璃”。    
如今,大学校园内像这样的新词汇多如牛毛,俯拾即是。如“扁”、“K”、“修理”就是“打”的意思,“研究国粹”就是打麻将,“学习文件”就是玩扑克牌,“特困生”就是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的学生,“觉皇”就是嗜睡的人,“人性”、“甜蜜”、“晒月亮”、“青春必修课”都是约会,“白骨精”为白领骨干精英……    
传播流行    
对这些词汇的来源渠道,记者进行了简单的集纳。首当其冲的是来源于网络流行语,如“MM(女孩)”、“GG(男孩)”、“汗(被吓到)”、“顶(支持)”、“3166 (再见)”、“88(再见)”等等。尤其是一个最近风靡校园的词汇——“内秀”,来源于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在校园内时常可以听到一个不想表现自己的人说:“偶(我)是一个很内秀的人!”       电影台词也为产生校园流行语提供了丰富的“弹药”,如“审美疲劳”,“做人要厚道”、“人心散了,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之类的话语都来自于近年贺岁影片里面的台词。
“追求时尚”    
提及校园“黑话”的传播速度,小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说:“刚出来一个新词,有人使用了,于是自己跟着用,这时自己还属于走在时代前沿的人。不到一周,上学放学走在路上,沿途能听到这个词至少四次,这时就已经普及流行了。”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大学生走在时代前沿,追求流行时尚,因此普遍都愿意接受并且广泛使用这些“黑话”,使自己不落伍、不掉队。    
此外,这类“黑话”普遍简洁、精短、鲜活、生动、易于青少年接受,还能搞笑、减压、调侃、掩饰隐私,起到避讳的作用。所以学生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成了“象牙塔”内的流行语,如“郁闷”、“我T(踢)你”、“BT(变态)”、“286(低智商)”、“7456 (气死我了)”等等,上口率非常高。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李伟认为,有很大一类校园“言子”是出于对日常刻板语言的叛逆心理,故意利用谐音表达与原词相反的意思,玩文字游戏,但绝非恶意。    
正视“黑话”
   校园“黑话”的盛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此,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孙元明认为,应该正视校园“言子”,它属于一种“亚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中一直都存在的,并且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大家所使用。但是,孙元明强调对校园“言子”应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对校园“黑话”中一些不健康的成分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有“青春期反社会行为”,在此阶段,学生们的求新求异、特立独行都是正常的,只要度过了这个“发展中的危机”时期,有了较强的分辨能力,自然就不会这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6 14:58 , Processed in 0.0750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