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1|回复: 9

2006媒体流行语 恶搞 海选 潜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2 15: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雷  嘉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7年1月17日


     从今年起网络和BBS上的流行语也将被纳入统计范围

    本报讯“和谐社会”是去年中国主流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而2006年新登上流行语排行榜的是倒扁、潜规则、黄健翔、孔子、养犬……昨天,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

     “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除了传统的综合、时政、经济、科技、文体等类别,还设立了自然灾害、台湾两个专题。综合类中,“和谐社会” 延续了2005年以来的优势,位居榜首;时政类中新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济类榜单上的“基金热销”、“交强险”、“外资银行”都是当下热门话题;文体类中,与百家讲坛相关的词汇占了4个席位,“恶搞”、“潜规则”、“黄健翔”等也是新上榜。

    流行语的跟踪研究是一项对使用着的汉语词语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的研究,不同年度媒体流行语的变迁正是一副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从2002年起逐年监测、统计并发布国内 15大主流报刊流行语,今年首次将广播、电视纳入到监测范围。据了解,北京青年报一直是被监测的主流媒体之一。从今年起,网络和BBS上的流行语也将被纳入统计范围。

    相关链接

    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

    一、综合类

    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自主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中非合作论坛、长征精神、消费税、非物质文化遗产、倒扁

    二、国内时政类

    《江泽民文选》、创新型国家、公民道德建设、两岸经贸论坛、农村义务教育、两岸农业合作、俄罗斯年、丛飞精神、软实力、反腐倡廉

    三、国际时政类

    哈马斯、潘基文、六方会谈、卡斯特罗、陈冯富珍、伊朗核问题、泰国政变、联合军演、安倍访华、朝鲜核试验

    四、经济类

    循环经济、基金热销、交强险、商业贿赂、自主品牌、外资银行、流通股、二手房、现代物流、能耗

    五、科技类

    机器人、概念车、科博会、冥王星降级、航展、数字家庭、庞加莱猜想、信息超市、流氓软件、汉芯

    六、文化类

    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孔子、原生态、百家讲坛、于丹、潜规则、易中天、草根文化、恶搞

    七、体育类

    多哈亚运会、都灵冬奥会、德国世界杯、刘翔、齐达内、郑洁、丁俊晖、黄健翔、鸟巢、水立方

    八、社会生活类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社会保障、房价、养犬、看病难、一卡通、留守儿童、北京车展、海选

    九、医疗卫生类

    社区卫生服务、禽流感、假药、食品安全、多宝鱼、平价医院、“欣弗”、福寿螺、狂犬病、红心鸭蛋

    十、自然灾害专题

    “桑美”、“碧利斯”、泥石流、沙尘天气、干旱、“格美”、森林火灾、热带风暴、高温天气、唐山地震30年

    十一、台湾专题

    弊案、马英九、赵建铭、施明德、废统、公务机要费、倒阁、新潮流系、检调、北高市长选举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提供    2004年1月8日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

    2003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非典(SARS) 神舟五号 伊拉克战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等入选

    从14家主流报纸统计选取“综合类、经济类、非典专题、国际专题”

    基于约4亿语料,计算机辅助提取,描述词语动态流通曲线,DCC博士研究室倾情奉献

     刚刚走过的2003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非典(SARS)、疫情、发烧门诊、非常时期”等词语的流行让人体验到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强烈冲击,让人既感到生命的脆弱又感到意志的顽强,人们在反思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2003年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喜悦—— 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将我们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这是一个展示中国人聪明才智和中国科技水平的伟大壮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为之骄傲。中国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一年带领全国人民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他们求真务实的精神,处变不惊、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还有“伊拉克战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峡工程、六方会谈”等词语也在这一年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流行语是2003年重要的见证,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2003年14家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结果

    2003 年14家中国主流报纸 “十大流行语” 的跟踪与发布研究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DCC博士研究室”完成的。DCC博士研究室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就进行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研究,其建立的“动态流通语料库(即DCC)”从2000年以来一直在不断下载报纸语料,对新世纪的语言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流行语的动态跟踪与发布只是该研究室的成果之一。

    2003年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了14家主流报纸1月1日-12月25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DCC博士研究室的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动态加工分析。这14家主流报纸是(按音序排列):

    北京青年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法制日报 光明日报

     环球时报 今晚报 南方周末 人民日报 深圳特区报

    新民晚报 羊城晚报 扬子晚报 中国青年报

     根据统计结果,2003年十大流行语共分四项(两类加两个专题)发布,两类是“综合类”和“经济类”,两个专题是“非典专题”和“国际专题”。每项包括入选的“十大流行语”以及入围的10个流行语。经过计算机对约4亿字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再依据流行语的动态曲线模式进行提取,由DCC博士研究室研究制定,最后报请三家发布单位的主管领导研究批准。现将2003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如下:

    一、非典专题

     2003年主流报纸“非典专题”十大流行语

    1、非典

    2、疫情

    3、疑似

    4、隔离

    5、冠状病毒

    6、应急预案

    7、口罩

    8、消毒

    9、发烧门诊

    10、世界卫生组织

    另外10个入围词语:

    抗击非典 体温 野生动物 疫区 分餐制 小汤山 白衣战士 众志成城

    公共卫生事件 旅行警告

    二、经济类

    2003年主流报纸“经济类”十大流行语

     1、三峡工程

    2、社保基金

    3、反倾销调查

    4、振兴东北

    5、南水北调

    6、商务部

    7、银监会

    8、奥运市场开发

    9、全球经济复苏

    10、人民币升值压力

    另外10个入围词语:

    个人理财 产权保护 疾病保险 二手房 主流板块 基金托管 单向收费

    电荒 风险投资 社会信用体系

    三、国际专题

    2003年主流报纸“国际专题”十大流行语

   

    1、伊拉克战争

    2、战后重建

    3、六方会谈

    4、印巴停火

    5、中东和平路线图

    6、生化武器

    7、世界艾滋病日

    8、人类基因图谱

    9、恐怖事件

    10、环球小姐

    另外10个入围词语:

    萨达姆 朝核危机 反恐 人体炸弹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流感疫苗

    世界遗产 哥伦比亚号 火星大冲 爆炸事件

    四、综合类

    2003年主流报纸“综合类”10大流行语

     1、非典

    2、神舟五号

    3、伊拉克战争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十六届三中全会

    6、三峡工程

    7、社保基金

    8、奥运公园

    9、六方会谈

    10、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另外的10个入围词语:

     载人航天 航天员 杨利伟 收容遣送 衡阳大火 便民措施

     新婚姻法 三江并流 社会信用体系 反台独

     上述流行语的研究,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对词语的频次、散布情况进行科学量化,对2003年主流报纸流行语进行动态跟踪与筛选,得出流行语走势曲线图,通过分析流行语的曲线类型及相关向量,由计算机提取候选流行语,最后确定十大流行语作为结果发布。流行语提取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今后的流行语研究和提取,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分析影响流行语的相关因素,细化分类,拟陆续推出“时尚流行语”、“体育流行语”、“教育流行语”、“IT流行语”等若干专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春夏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供稿    2003年7月30日

    本报获得报纸独家新闻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

    “非典(SARS) 疫情 消毒 隔离 疑似 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入选

    从14家主流报纸统计选取“综合类、经济类、非典专题、伊拉克战争专题”

    基于约2亿语料,计算机辅助提取,描述词语动态流通曲线,大学DCC博士研究室制作

    2003年春夏季14家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结果

    2003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了14家主流报纸今年1月1日-6月30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DCC博士研究室的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动态加工分析,这14家主流报纸是(按音序排列):

    北京青年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法制日报 光明日报 环球时报 今晚报 南方周末 人民日报 深圳特区报 新民晚报 羊城晚报 扬子晚报 中国青年报

     根据2003年春夏季的形势和统计结果,决定今年春夏季的十大流行语共分四项(两类加两个专题)发布,两类是“综合类”和“经济类”,两个专题是“伊拉克战争专题”和“非典专题”,综合类是从覆盖各个分类的总语料中筛选出来的流行语,所以含盖了各个分类的流行语。各类和各专题先发布入选的“十大流行语”,再公布另外的二十个入闱流行语。十大流行语和入闱流行语一般均依据其流行程度排列,流行程度需要考虑流行语的流行峰值、上升周期、流行周期、峰值与谷值的落差等多种因素。已经流行过的词语一般不会继续入选今年的十大流行语。经过计算机对约两亿字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再依据流行语的动态曲线模式进行提取,由 DCC博士研究室研究制定,最后报请三家发布单位的主管领导研究批准,现将2003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如下:

    一、综合类 (覆盖其他各个分类)

    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1非典(SARS)

    2疫情

    3消毒

    4隔离

    5巴格达

    6萨达姆

    7三峡

    8疑似

    9伊拉克战争

    10世界卫生组织(WHO)

    另外的20个入闱词语:

     口罩 美英联军 张国荣 小汤山 白衣天使 冠状病毒 非典时期 消毒液 提克里特 陋习 战后重建 收容遣送 孙志刚 社保基金 萨哈夫 旅行警告发烧门诊 金条 银监会 斩首行动

    二、经济类

    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经济类”10大流行语:

    1野生动物

    2三峡工程

    3股权登记

    4中药

    5除息日

    6社保基金

    7分餐制

    8商务部

    9红利发放

    10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另外的20个入闱词语:

    利润分配议案 金条 银监会 二手房 主流板块 汽车板块

    套餐 除权除息日 单向收费 伞型基金 医药板块 疾病保险

    强制性产品认证 分红保险 创业板市场 人民币升值 主力合约 反倾销诉讼

    债券型基金 反倾销调查

    三、伊拉克战争专题

    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伊拉克战争专题”十大流行语:

    1巴格达

    2萨达姆

    3美英联军

    4提克里特

    5共和国卫队

    6美军中央司令部

    7战后重建

    8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9库尔德人

    10萨哈夫

    另外的20个入闱词语:

    布利克斯 摩苏尔 乌代 美国海军陆战队 生化武器

    弗兰克斯 幼发拉底河 卡尔巴拉 复兴社会党 美伊战争

    底格里斯河 伊拉克电视台 随军记者 什叶派穆斯林 萨达姆敢死队

     101空降师 美军第三步兵师 半岛电视台 斩首行动 集束炸弹

    四、非典专题

    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非典专题”10大流行语:

    1、非典(SARS)

    2、疫情

    3、消毒

    4、隔离

    5、抗击非典

    6、疑似

    7、口罩

    8、体温

    9、防控

    10、世界卫生组织(WHO)

    另外的20个入闱词语:

    通风 小汤山 病区 白衣天使 冠状病毒 消毒液

    隔离区 定点医院 战胜非典 白衣战士 疫区 众志成城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过氧乙酸 咳嗽 交叉感染 呼吸机

    分餐制 测体温 发烧门诊

     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常常与一些事件相关。这次“非典”疫情的出现,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正视全球性卫生组织在疫情发生后的整体协调和整合抗非力量的作用。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不仅是全社会摒弃了以往的不良习俗,迅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出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更加重要的是提高了中国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了中国人民面对未来社会的危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临危不惧的坚强心理意识。抗击非典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素质,振奋了全民族的众志成城精神。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流行语”,令我们对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感受记忆犹新,将这起突发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将人们在紧张焦虑的心境下增长的应变能力,将我们在逆境中对未来社会的无比乐观与憧憬,一一记录在案。

     影响流行语的相关因素很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今后的流行语研究将进一步细化分类,提取“时尚流行语”、“体育流行语”、“教育流行语”、“IT流行语”等等。流行语的分类也不仅仅是领域的细化,有的流行语是新词语,有的不是新词语,有的流行语与一定事件有关,有的流行语与一定人群、地域、领域有关,流行语的流行周期也长短各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一旦相关研究成熟,未来的流行语发布将会更加科学化、更加深化。期望2004年初会有更新的研究结果,走向更新的分类发布。

    新世纪出现的大量流行语,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三个代表、纳米、克隆、双赢、小资、波波族、动漫、韩流”等最新的流行语已经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显示了语言随着社会发展潮流产生的动态变化,表现了现代社会观念的变迁。2002年,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CDMA成为主流报纸流行语,2003年春夏季,非典(SARS)、疫情、发烧门诊、非常时期、三峡工程、收容遣送、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词语的流行体现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变得更开放更务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即使在非典这样的特殊时期,也一刻不停地在向前迈进。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语的发布走向科学与深入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供稿    2003年7月30日

    一、2002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的研究与发布

    2003 年1月6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了“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的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国内外流行语跟踪与发布的简况,2002年报纸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方法以及评选过程。最后,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了2002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CDMA。

    2002年主流报纸流行语的发布引起巨大反响,数十家报纸、2千多个网页刊登或转载有关报道。这种反响还传播到国外的媒体,俄罗斯《消息报》1月16日亚历山大•丘多杰耶夫的文章指出,“《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15家大报2002年最流行的词语,说明经济改革20多年来,中国人,特别是城里人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可见2002年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分析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

    北京语言大学的“报纸流行语跟踪研究”课题是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之一。借助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以及计算机技术手段和必要的人工干预,对2002年15种主流报纸约5亿语料做了大规模定量和定性的统计分析,考察流行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动态跟踪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过程,使流行语的研究具备了科学性。借助报刊动态流通语料库可以使流行语的发布进入持续、滚动的新轨道。现在发布的 2003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只是这项研究的新的阶段性成果。

    2003年入选动态流通报纸语料库的14家主流报纸是(按音序排列):

    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

    环球时报、今晚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

    二、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的新特点

    2003 年春夏季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研究与发布在2002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这表现在:一是发布的周期缩短,从一年发布一次到现在6个月发布一次。2002年发布的是全年的十大流行语,现在发布的是2003年的春夏季十大流行语。二是发布的领域深化,2002年只发布了一项全年的综合性十大流行语,这次发布的是四项十大流行语,除继续发布一项综合性十大流行语外,又增加了一项经济类十大流行语,还针对今年春夏季的特色,增加了“非典专题”和“伊拉克战争专题”。三是进一步提高了流行语筛选的科学性。

    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研究,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对词语的频次、散布情况进行科学量化,对上半年度报纸流行语进行动态跟踪与筛选,得出流行语走势曲线图,通过分析流行语的曲线类型及相关向量,由计算机提取候选流行语,最后确定十大流行语作为结果发布。使得本次流行语提取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今年DCC博士研究室在2002年的主流报纸流行语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改进,将原有流行语曲线类型由一种筛选方案增加到三种,通过对查询限定条件的细致分析研究和反复试验,使得流行语查询筛选工作效率比去年提高两倍以上,流行语的提取流程也不断得到完善,为今后流行语的研究与继续发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的筛选与确定

    2003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的筛选与确定考虑了如下相关因素:

    1.词语的频次统计

    所有出现在14种主流报纸的词语都有出现频次,该频次反映这个词在主流报纸相关领域的使用情况。如:“非典”在整个语料中出现了146428次,“疫情”出现了28218次。

    2.词语的散布统计

    所有出现在14种主流报纸的词语都有文本的散布数,如:“非典”在5月出现了78523次,散布在14602个文本中。“疫情”在5月出现了13765次,散布在5543个文本中。

    3.流行语的变化曲线筛选脚本

     跟2002年相比,流行语的筛选考虑了更多的限制因素,包括流行语的起点、峰值与谷值的落差、流行高峰持续期等,以及统计属性的历时变化特点,从而使筛选过程更加精密化。如:“非典”自4月以来,在14家主流报纸中一直延续了三个多月,在5月达到高峰,之后平稳下降。

    4.流行语动态跟踪曲线图

    所有出现在14种主流报纸的词语都有动态跟踪曲线图,动态跟踪曲线图根据时间变化、词语频次和散布情况绘制。

    四、DCC博士研究室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研究与流行语发布

    2003 年14家中国主流报纸 “十大流行语” 的跟踪与发布研究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DCC博士研究室”完成的。DCC博士研究室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就进行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研究,其建立的“动态流通语料库(即DCC)”从2001年以来一直在不断下载相关语料,对新时期的语言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流行语的动态跟踪与发布是这个研究室的第一项成果。研究室的主要成员是学校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语言信息处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将上述语料处理的结果综合考虑,最后得出“2003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综合)”,“经济类”十大流行语、“非典专题”十大流行语、“伊拉克战争专题”十大流行语,由主办单位通过媒体发布。

    从2004年1月开始,拟对主流报纸的十大流行语采取冠名发布的方式,愿意取得冠名权的单位可通过 Email:zhangpu@blcu.edu.cn联系。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5: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典(SARS)登上流行语榜首

中国青年报    陈娉舒    2003年7月21日

    本报获权独家发布今年春夏十大流行语

     本报北京7月18日电

     从14家主流报纸今年春夏季出现的两亿多个语料中统计出的“2003年春夏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18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非典(SARS)、疫情、消毒、隔离、巴格达、萨达姆、三峡、疑似、伊拉克战争、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入选“十大”。本报获得报纸类独家发布权。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张普教授介绍说,此次评选的最大特点,是除选出综合类流行语外,还特别增加了经济类、非典专题、伊拉克战争专题(见链接)。各类和各专题除评出正式入选的十大流行语,另各有20个入围流行语同时公布。据称,这样的评选分类,完全依据今年春夏季的形势和统计结果而定。

     此次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的统计,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了14家主流报纸今年1月1日 6月30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DCC博士研究室的动态流通语料库,进行动态加工分析,再依据流行语的动态曲线模式进行提取,由 DCC博士研究室研究制订,最后报请3家发布单位研究批准。这14家主流报纸分别是: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今晚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依照音序排列)。

     张普教授介绍说,流行语是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它与新的社会现象密不可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心态。跟踪流行语,正是跟踪一个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方向的重要参照系之一。

     以此次非典专题流行语为例,无论是进入正选名单的“消毒、隔离、抗击非典、口罩、体温、防控”,还是入围名单的“通风、消毒液、战胜非典、众志成城、咳嗽、分餐制、测体温”等等,都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公众非常时期的非常感受———由疫情初起时的恐慌,到退回家中读书、休闲,享受简单生活,表现出人们对自然人性的一种回归。

     张普教授说,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此次评出的四大类(专题)流行语的背后,蕴涵着大量的人文信息———人们体验到生活中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冲击、人们在紧张焦虑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在逆境中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以及公众更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有语言学家认为,这种流行语里的文化,在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大量流行语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2002年,“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 CDMA”成为主流报纸流行语;2003年春夏季,“非典(SARS)、疫情、发烧门诊”等词语流行……无不体现出一个事实:中国社会变得更开放更务实,正走向进一步的文明。不止如此,“三个代表、纳米、克隆、双赢、小资、波波族、动漫、韩流”等最新的流行语甚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显示了语言随着社会发展潮流产生的动态变化,表现了现代社会观念的变迁。而通过了解流行语,公众很容易观察到当前文化、社会、经济发展趋向,这也就使得流行语发布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流行语评选并非发端于我国。目前,美、日、韩等国家每年流行语评选已渐成惯例。在2001年日本流行语大奖揭晓中,小泉纯一郎首相的多条名言如“没有圣域的改革”、“米百俵”(为了美好的明天要忍耐今天的艰苦生活之意)、“不要恐惧、不要怯懦、不要被束缚”等榜上有名,“抵抗势力”、“疯牛病”、“盐爷” (特指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还会有明天”等词语也入选。日本流行语的评选要求是被广泛流传,并能表现出这一年的主要社会现象的语言。同在2001 年,美国十大流行语中则大多出现了“Ground Zero(指世贸中心废墟)”、“Let's Roll(我们开始行动吧!)”等诸如此类与“9·11”紧密相关的词汇,足以让美国民众永远铭记那段举国哀痛的日子。

     据透露,今后我国的流行语研究会进一步细化分类,将提取出时尚流行语、体育流行语、教育流行语、 IT流行语等等。语言专家称,流行语的分类不仅仅是领域的细化,有的流行语是新词语,有的不是新词语,有的流行语与一定事件有关,有的流行语与一定人群、地域、领域有关,流行语的流行周期也长短各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一旦相关研究成熟,未来的流行语发布将会更加科学化、更加深入。

     主办方还透露,从2004年1月开始,对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将采取冠名发布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6: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十大流行语揭晓(北青)

周春林 于巍 《北京青年报》2003年01月07日

    十六大、世界杯、短信入选前三 新锐、BOBO族也是热门

    本报讯昨天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三家权威机构联合评出了“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十六大”位居榜首。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DV)、姚明、车市和CDMA名列第二到第十位。

   

     本次评选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借助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及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的科学权威的流行语调查和评选。它选取包括本报在内的15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它们从2002年1月1日到12月25日出现的5亿个数据为语料,提取出了100个流行语数据,再从其中选出短信、车市、动漫、炒金、降息、彩信、反恐等30个候选流行语,最后由九家网站的网上投票和线下投票,汇总确定出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一些未能入选十大流行语的语汇比如新锐、 BOBO族等,同样拥有相当高的得票率。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曹右琦认为,流行语和社会文化现象密不可分,它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方向。据悉,2003年除了发布报纸流行语之外,还将出现“2003年春季流行语”、 “2003年报纸时尚流行语”等更为细致的流行语。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6: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今天揭晓(晚报)

冯瑞  北京晚报   2003年1月8日

    十六大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CDMA

     本报讯(记者冯瑞)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今天水落石出,经过计算机对15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定量分析,网上、线下投票,当选2002年报纸十大流行语的词汇是:1十六大;2世界杯;3短信;4降息;5三个代表;6反恐;7数字影像;8姚明;9车市;10CDMA。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张普教授介绍,此前有关流行语的研究多用问卷调查、随机调查或网上调查的形式,靠人们的语感来确定流行语,人们用嘴来投票,跟着感觉走,样本数少,并多集中于口语流行语。北京语言大学的流行语研究,借助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以及计算机技术手段,从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中选择15家报纸,以其2002年全年数亿数据作为语料,做大规模定量和定性的统计分析,考察流行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动态跟踪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过程,使流行语的发布更具备科学性和权威性。

    流行语与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密不可分,新新人类、唐装、知本家、手机短信、韩流、寄托族、小资、海归派……等流行语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象;流行语的取向与动态,不但吸引着中国人的目光,也引起外国人的热情关注。据该课题组的人员介绍,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流行语也很感兴趣,希望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最新的流行语,有的同学还搜集了相关资料写作论文,通过学习流行语来了解中国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当前心态。

相关主题

[tr][td]·“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亮相(晨报)[/td] [/tr][tr][td]·
中国报纸去年十大流行语揭晓(日报)[/td]
[/tr][tr][td]·“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新闻发布会[/td] [/tr][tr][td]·
“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评出[/td] [/tr][tr][td]·
“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30个候选词语推出[/td] [/tr][tr][td]·
02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明晨开评(晚报)[/td] [/tr][tr][td]
·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即将隆重推出[/td]
[/tr][tr][td]·02年报纸十大流行语即将推出[/td][/tr]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6: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出(中青)

陈娉舒《中国青年报》 2003年1月8日

    报纸出现最多的词是“十六大”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今天下午“新鲜出炉”。“十六大”使用频率最高,名列榜首,其他九个用语依次是: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CDMA。此外,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十大流行语发布会上,还现场揭晓了本次评选活动中群众提名度最高的“十大推荐流行语”,依次是:英雄、郁闷、小资、考研、周杰伦、米卢、申博、“倒萨”、 MBA、激情燃烧的岁月。15家报纸、9家网站、3家电视台、一家词典出版机构将被授权发布此次当选的十大流行语。

     中国主流报纸2002年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3家单位共同主办。据介绍,此次评选活动的过程为:主办方组织一批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国15家主流报纸2002年1月1日至12月25日近一年共5亿数据作为语料进行定量、定性统计分析,筛选出30个备选词汇,并于去年12月25日向社会公布;12月26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这30个候选词汇接受公众网上投票及线下投票;再经由3 家机构汇总投票结果并结合计算机统计分析,最后,十大流行语宣布“诞生”。

     接受公众审视的30条流行语候选词语依次是:短信、车市、动漫、炒金、降息、彩信、反恐、新锐、团购、姚明、诚信;十六大、世界杯、刘晓庆、三个代表、小康社会、与时俱进、体育彩票、户籍改革、数字影像、野蛮女友、网络抄袭、双倍索赔、数码相机、艾滋电影、间接直航、汽车召回制度、 F4、CDMA、BOBO族(候选词语以词长为序)。

     而被列入此次评选活动的15家主流报纸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今晚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环球时报、深圳特区报、扬子晚报和羊城晚报。

     流行语涉及当代社会的重大事件、现象与时弊,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时代性强,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社会时局与人们文化心态的变化。

     近年,各式各样的流行语评选层出不穷,确实为受众提供了观照全年社会各领域变迁的种种可能。但这类评选也多被诟病,比如,有人认为,此前的流行语评选,多用问卷调查、随机调查或网上调查形式,或靠人们的语感来确定,因而多集中于口语流行语;或样本数少,界定标准模糊,候选词的提出未能有量化的科学依据等等。至于媒体盘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个别媒体、学者、机构的“一家之言”,在科学性、权威性方面“硬伤”不小。

     “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的主办方声称,此次评选发布较之以往同类评选及盘点活动而言,更为“科学客观”。据介绍,此次流行语研究课题是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之一。这项研究最大特点是借助了大规模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以及计算机技术手段。语料库具有语料容量大、滚动性强、信息检索功能强、易于更新和追加等特点,利用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到“使用度高、散布度高、流通度高”的报纸流行语。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张普教授认为,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对汉语报刊词汇、新词语及汉语词汇学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流行语研究对各类媒体用语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将使流行语的发布走上定期、持续、滚动发布的轨道。例如,在2002年报纸流行语的统计和评选工作结束后,2003年中国报纸流行语也将逐季推出。此外,他们还将继续细化目前的研究工作,如对流行语进行主题分类,在2003年将对中国报纸的经济流行语、体育流行语、IT流行语、娱乐流行语、社会生活流行语、时事流行语、商业品牌流行语等等进行更细致的研究统计工作,使基于计算机的语言研究更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应。

     不过,相对于流行语的学术意义,公众更为感兴趣的,恐怕还是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流行语都跟我们说了些什么?

     事实上,作为一种流变着的符号表征,流行语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张普教授介绍说,比如,“新新人类、知本家、手机短信、韩流、寄托族、海归派……”这类流行语在时下报纸上的出现频率就相当高,他们真实地反映了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跟踪流行语,正是跟踪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方向的重要参照系之一,它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

     尽管这些年各式各样的流行语评选层出不穷,但较有影响的,早期得算1993年《大学生》杂志举办的“大学生评选大众十大流行语”活动。而如果将这一结果与去年选出的“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加以对照,就会清晰窥得8年间中国青年心理变迁的程度与轨迹(详见“相关链接”)。“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被社会学者普遍认为:“从一种独特角度表现了2001年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如:全球化背景下强烈的世界关怀与问题意识、‘中国年’里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与发展期待、网络时代的新奇迷恋与流行文化追逐。”

     流行语在变,其取向与动态也在变。眼下,流行语不但吸引着中国人的目光,也已吸引了老外的“眼球”。据悉,眼下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就对中国的流行语发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希望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最新的流行语,有的同学还搜集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以通过学习流行语来了解中国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当前心态。

     面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众多流行语或曰时尚热词,有人认为,开放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行现象、时尚现象不断出现,并且时常形成种种社会焦点。流行语便是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其议题和焦点的丰富性、新颖性、流变性都充分表明,当今的社会心理在总体上正朝着一种日益开放、多样、理性的方向迈进。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6: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揭晓 九一一位列榜首

沈杰  中新网        2002年5月8日

    中新网北京5月6日消息:一项完全由35岁以下的网民参与、名为“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的网上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该项由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青年流行语研究”课题组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2000多位参评者在众多候选词语中选出了以下十大流行语:

    序位 流行语 提及率(%)

    19·1168.4

    2 本·拉登 62.3

    3 申奥成功 60.7

    4入世 56.7

    5WTO53.8

    6 翠花上酸菜 50.1

    7出线 46.7

    8QQ 44.4

    9反恐 38.6

    10 Flash3 8.5

    专家分析:十大流行语说明了什么

    所谓流行语,是指某个时点上产生的,首先在一定范围内风行,然后进一步传播的,以鲜活形式来表达特殊含义的词语。而青年流行语则是指由青年创造,或者源于其他人创造,但都在青年中广泛流行的词语。

    采用请青年评选青年流行语的方法,不完全是为了评选出“实际上”在青年中流行的语词,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些流行语,还可以从潜在或间接的角度透视出青年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因此,流行语便成为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表征。

    此次青年评选出的“十大青年流行语”,突出地表现了2001年中国青年社会文化心态上的以下特征:

    一、全球化背景下强烈的世界关怀与问题意识

    本次流行语的评选结果,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当今青年显著的国际问题意识。在“十大流行语”中,有3个词语与2001年某种意义上可谓最重大的国际形势有关:序位第1的“9·11”、第2的“本·拉登”和第9的“反恐”。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力,不仅整个世界的正常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口过剩、艾滋病、毒品走私、“黑客”犯罪等等,近年来十分嚣张的恐怖主义活动更是如此。

    在青年所选择的有关世界局势的3个流行语中,两个占据了前两名的较高序位,表明青年不仅将较大的心理空间用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关注,而且还表明了这种关注的强烈程度。这种选择意味着,当今青年把是否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视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在条件。

    二、“中国年”里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

    “十大青年流行语”中有4个涉及了中国2001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申奥成功”、“入世”、“W TO”和“出线”。

     刚刚跨进新世纪的2001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就扮演了极其引人注目的角色: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国家足球队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圆满召开了A PEC会议;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因此,这个极富意义的年被称作“中国年”。“中国年”的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使青年心态中的社会关怀倾向空前增强。4个流行语与我国当年的发展成就有关,说明青年心理空间中最大的一个层面留给了对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感受,由此也将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更高期待。

    三、网络时代的迷恋新奇与流行文化追逐

    “十大流行语”中有3个与网络或网络文化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翠花上酸菜”、“Q Q”和“Flash”。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网民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其中18岁以下的人占15.1%,18至24岁的人占36.8%,25至30岁的人占16.1%,31至35岁的人占11.8%。可见,79.8%的网民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网络这一高科技产品的迅速发展,带给了青年一个新奇的世界。而青年在这个新奇的世界中,又创造着更新奇的事物。尤其是在社会世俗化进程加速,流行文化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的今天,作为流行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一种被称为网络文化的东西诞生了。

    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引发了一些青年对它的追逐和迷恋。他们在其中创造着、表达着、娱乐着、宣泄着。(中国社科院博士:沈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13:25 , Processed in 0.090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