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07|回复: 10

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分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5 16: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林 焘、沈 炯
《中国语文》1995年第三期
来源:语言学研究



提要:

本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取得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样品,使用置信度工具来讨论语音分歧问题。对样品作了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和地域分布的因素分析。从儿化韵样品的统计分析了解到,央化作用和鼻化作用是两种重要的、独立的因素,它们使儿化音的分合表现得相当错综复杂。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市儿化韵的语音分歧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北京话儿化韵的历史发展是可以借助当代语音分歧来剖析的。

正文:(以下标题为网络版使用方便而加,未经林焘先生过目)


(一)儿化韵分歧和社会调查
 


北京话儿化韵中有一些韵母存在着明显的个人语音分歧,主要有以下五种:

1. a,ia,ua儿化以后,有的人分别和 anr(或air),ianr,uanr(或uair)变成同音:

(刀)把儿=(花)瓣儿

鸭儿(梨)=烟儿(煤)

(小)褂儿=(小)罐儿

有的人并不变成同音。

2. 单韵母e儿化以后,有的人和 ïr,enr (或eir) 变成同音:(-ï-舌尖元音)

(小)车儿=(小)吃儿

(唱)歌儿=(鞋)跟儿

有的人并不变成同音。另外,有的人只在舌根音声母 g,k,h之后才变成同音,其他声母之后不同音:

(小)车儿≠(小)吃儿

(唱)歌儿=(鞋)跟儿

还有的人阴平和阳平不同音,上声和去声同音:

(小)车儿≠(小)吃儿

这儿=(一)阵儿

3. ie,üe儿化以后,有的人分别和 ir,ür变成同音:

(树)叶儿=(玩)意儿

(木)橛儿=(金)桔儿

有的人并不变成同音。另外,有的人阴平和阳平不同音,上声和去声同音:

爷儿(俩)≠姨儿

(树)叶儿=(玩)意儿

4. uo儿化以后,有的人和unr,uir变成同音:

(红)果儿=(打)滚儿

(对)过儿=(小)柜儿

有的人并不变成同音。

5. 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以后,多数人是-ng韵尾消失,元音鼻化;有的人连元音的鼻化作用也消失,于是:

(花)瓶儿=(粉)皮儿

(麻)绳儿=(眼)神儿

(肩)膀儿=(木)板儿

 
由于存在着上述五种分歧,儿化韵成为北京语音系统中最不稳定的因素。近几十年来,讨论北京话儿化韵的论著不少,大都是根据研究者本人观察所得进行描写和分析。由于每个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语言背景不同,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儿化韵语音分歧的一个侧面,对儿化韵的描写和分析自然也就存在不同的见解。长期以来对北京话儿化韵语音分歧的情况一直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因此很难对这些不同见解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认识这些见解做出能够令人信服的论断。1982-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部分师生对北京话进行过三期比较系统的调查,调查项目中有一项就是儿化韵语音分歧情况。现在由我们把当时的调查资料整理出来,写成文章,对今后北京话儿化韵的研究或可有一些参考价值。

三期调查共调查了25个点,其中城区9个点 (包括北大等临近城区的3个点),郊区县16个点,被调查的总人数为 449人。所设计的儿化韵调查表用的是对比词方法,调查发音人各对比词是否同音。共设计了23组对比词,包括了上述五种分歧,我们从中选择了调查记录完整的16对作为进一步分析的资料,这16对是: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102.html[/iframe]


调查人都曾经受过方言调查训练,调查中以三至四人为一组。调查表只供调查人使用。有一些发音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无法使用调查表,即使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也不宜用读词表的办法,那样会使发音人变得过分谨慎,发音不自然,甚至带上念书读字的腔调,会大大降低样品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宁可用一些直观的办法,能用图画表示的,如“刀把儿、树叶儿、眼镜儿”等等,尽量用事先准备好的素描画询问其说法,其他或利用当场实物,或有意从自由谈话引出。调查人根据情况偶尔询问发音人是否同音。按说发音人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但由于受到非儿化韵语音或汉字读音的影响,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调查人事后要根据自己的记音,参考录音,经过讨论,确定是否同音。有少数对比音节发音人没有用儿化形式说出来,这一部分不计入统计基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6: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4(二) 社会调查结果


16组对比词由 449人发音,得到大约7千个分合记录。经过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一对比组合并百分数如下: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21.html[/iframe]

在这16个对比组中,(1)“把儿-瓣儿”和(2)“褂儿-罐儿”的合并率远远高于其他14对,达到80%以上,韵母 a 儿化以后和 air,anr合并在北京话中已占绝对优势,但仍有近20%的人次没有把这两个对比组作同音处理。是这个合并过程还没有完成,还是语言风格差异所致,目前还很难肯定。

在单韵母 e 儿化的三个对比组中,(3)“车儿-吃儿”是非舌根音声母,(4)“歌儿-跟儿”是舌根音声母,两对的合并率相当接近,过去一般认为舌根音声母对儿化韵合并有影响,看来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两对都是阴平声对比,合并率只略高于10%。(5) “这儿-阵儿”是去声对比,合并率升高到40%。北京话单韵母 e 的舌位在上声和去声时比阴平和阳平时略低,而且往往有复元音的动程,阴平、阳平的 e 跟 en 里央元音 [ê](本网络版临时符号)的舌位更接近,去声 e 的舌位离 en 里的 [ê] 较远,可是合并率反而大大提高,这说明声调的变化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这三个对比组的合并率相当低,一些人在语势较强时并不合并,因此很容易使人得出单韵母 e儿化后并不和其他韵母合并的结论。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实际并非如此。有一些人不论语势强弱都以合并为主。即使是语势强不合并的人,在不太经意的日常谈话中也往往会出现合并现象的。

(6)“爷儿-姨儿”属阴平,(7)“叶儿-意儿”属去声,(7)的合并率比(6)高得多,说明声调对 ier (或üer) 有很大的影响,去声 (以及上声) 时元音有较强的央化倾向,因此有将近一半的人把(7)的 ier 和 ir [iêr] 合并成同音了。(6)的“爷儿”和“姨儿”所处语境不同,用来对比并不理想。初期调查中另有“(南小)街儿 - (小)鸡儿”一组对比词,可惜后来被“精简”了。统计分析中基数规模的大小对置信度是很重要的,所以这里只好用“爷儿-姨儿”这一对了。“爷儿”处在双音词的前一音节,比单音词“姨儿”的音长要短得多,元音清晰度相应地会低一些,这也可能是(6)合并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8) “果儿-滚儿”的合并率超过四分之一,和单韵母 e 儿化时相似。一些人在语势较强时不合并,在不经心的谈话中才出现合并现象。也有少数人不论语势强弱都合并。

(9)-(16) 这八个对比组中的一方都是以-ng为韵尾的。带-ng韵尾的韵母儿化后韵尾消失,元音鼻化,但鼻化程度有强有弱,总的趋势是元音舌位越高鼻化越弱。鼻化作用完全消失因而对比组合并成同音的只占少数,一般都没有超过10%。鼻化最弱的只是在音节末尾略略鼻化,已接近鼻化消失,可以认为是正在向鼻化消失方向过渡,也就是说,对比词处于正在合并的阶段。这种情况大约也只有 10%。在以 -ng为韵尾的对比组中,只有最后一对 (16) “娘儿-帘儿”合并百分数高达23.91%,属于特例。“娘儿”的对比词本来应该用“年儿”或“黏儿”,但组成的词都不常用,只好选择音近的“帘儿”,虽然声母由 n改为 l,对比词并不同音,合并率仍然比其他 -ng 韵尾高出许多。“娘儿俩”(或“娘儿仨”)里,“娘儿”的韵腹 a 有的人央化成 [ê],鼻化作用已经消失的,“娘儿”就被说成[niêr],变成和“泥儿”同音,在统计时也归入合并的一类。央元音的发音显然和“娘儿”处在双音词第一个音节时音节时长较短有关,此外,北京话“爷儿俩、姐儿俩、哥儿俩”(或“~儿仨”) 的韵腹都可以央化成 [ê],显然也受到了这些词类推作用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301.html[/iframe]

男和女的调查人数基本相同,无论是(1)-(8)和(9)-(16)分别还是合同计算,百分数都十分接近,可见性别对儿化韵语音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民族、文化和年龄等因素的比较以及不同地区的比较,都比性别的比较复杂得多,只凭抽样调查得出的百分数还难以说明这些数字的差别有什么意义。为此,下文在百分数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计算出相关数(r)和卡方(χ2)。依据卡方来估计误差概率就可以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来。

本文采用简单的四格表原理来计算有关数字,例如在“果儿-滚儿”一组城区九个点与非城区各点比较所做的计算: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302.html[/iframe]

四格表中a,b,c 和 d分别是样品数,s,t,u,v和 n是纵横合计数。

相关数 r = (a×d-b×c)÷√(s×t×u×v) = 0.245

卡方 χ2 = n×r2 = 26.38

根据统计学原理,四格表卡方数≥3.84时,误差概率≤0.05,百分数的差别是显著的;四格表卡方数≥6.63时,误差概率≤ 0.01,百分数差别是非常显著的。本例卡方数26.38>6.63,因此合并百分数38.7和16.9有非常显著的差别。相关数=1表示完全相关,这里0.245的数值并不大,它反映的只是按城区与非城区分类这一对比组会有语音差别的某种相关因素。

下文在百分数后用
  • 号表示卡方数在3.84以上差别显著,用 [**] 表示卡方数在6.63以上差别非常显著。卡方数在3.84以下时统计误差过大,所得百分数只能作为分析研究的参考数据。

     
     在449位发音人中,汉族368人,占绝大多数,满族39人,回族37人,蒙族5人。蒙族人数过少,不能简单地用四格表作推算,因为误差概率相当大,这里就不引用有关数字了。①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303.html[/iframe]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1)-(16)满族的合并百分数最高,回族次之,汉族最低。(1)-(8)合并百分数依次降低10%,差距很明显。② 对比组(9)-(16)都以 -ng收尾,满族合并率反而降为最低,因为卡方数太小,只有1.65,这个合并率只有参考价值。由此得到的(9)-(16)总合并率自然会受到影响,即使如此,满族的百分数也达到30.6%,仍然最高。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曾经谈到满族人和其他北京人儿化韵发音不同。根据赵先生的观察,辛亥革命以前满族人常把“儿”念成独立的音节,“兔儿爷”说成 tù'eryé,辛亥革命以后才和其他北京人一样说成 tùryé。③ 满族这种特殊读法实际上至今也还没有完全消失。我们曾请溥仪之弟爱新觉罗·溥任(金任之)先生发音。在交谈时溥任先生就曾有两次把“一个样儿”说成 yíge yàng'er,北京西郊香山脚下原有一片八旗健锐营驻地,这一带村落至今仍聚居着满族人,保存了一些满族风俗习惯和满语词,据调查,当地一些满族人依旧把“这儿、孩儿、院儿、兔儿爷、连儿灶”等词语里的“儿”说成独立的轻音音节。④

    以上例证说明满族人儿化韵的语音变化应该是相当慢的,因此至今残留着“儿”独立成音节的形式。但是,根据上文我们的调查统计材料看,满族儿化韵合并率反而最高,似乎又说明语音变化比汉族和回族都快。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不再处于统治地位,城里大多数满族人和汉族人混居在一起,甚至改用汉姓,语言也自然而然地接近汉族,甚至有意模仿汉族人的口音和说法。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模仿和类推的“矫枉过正”,另一方面可能是各阶层大量外地人拥进北京,新来北京的汉族人儿化韵口音有从分不从合的倾向,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变化,满族儿化韵的合并率反而变得比汉族还要高。只有望族和满族聚居地区,可能是因为民族保护意识或聚居因素起了作用,依旧保存了辛亥革命前的一些口音。这种表面看去似乎矛盾的现象正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话儿化韵近百年来的发展变化是相当错综复杂的。

     
    文化因素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中以上为高,人数较少,高小以上为中,初小以下包括文盲为低,人数较多。统计结果如下: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304.html[/iframe]

    文化因素和年龄因素实际上是有交错的,文化高的多是青年人,文盲和半文盲几乎都是老年人,因此上表的百分数不能看成纯粹是文化程度上的差别,但基本上也能够反映出文化高低对儿化韵语音的影响。此外,上表的九项合并百分数中只有三项有 [**],(1)-(8)三项只可作为参考数据,(9)-(16)高类百分数接近中类,合计的 (1)-(16)里高和中两类归并在一起后的大类跟低类之间的差别是有显著意义的,置信度也是高的。总的来看,文化程度分类反映的差别对(1)-(8)组没有值得注意的影响,(9)-(16)组里文化低合并率相当低,中高类发音人鼻化消失的比例数略微高一些。(16) “娘儿-帘儿”的情形比较特殊,文化低的人合并率反而比中高类的高出5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一对作为特例不计算在内,-ng 韵尾合并率的差别还会拉开,文化程度的影响也会更明显一些。
  •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年龄分为老、中、青三个层次,60岁以上属老年,36岁至59岁属中年,35岁以下属青年。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305.html[/iframe]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306.html[/iframe]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中轴线和方言岛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401.html[/iframe]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er0402.html[/iframe]


    五个地区中,城区的合并率最高,平均在30%以上,东北郊区县和西南郊区县也都相当高,最低的清河也有21.3%。东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合并率大幅度下降,都在20%以下,东南漷县村最低,只有4.8%,西北延庆县最低,只有3.4%。20%以上的高合并率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中轴线,低合并率地区分别在中轴线西北和东南两侧。中轴线上有三个高峰点,一个是中心的城区,另两个是两极的不老屯和周口店,都在山区,合并率比城区还要高,已接近40%(见附图)。⑧ 这条中轴线大致呈45°倾斜,城区这个高峰被四周合并率较低的近郊区所包围。这个现象和北京话声母w的w,v两种语音分歧的地理分布颇有些相似。⑦ 北京话声母w远郊以v音为主,近郊以w音为主,城区又以v音为主,形成一个V型发音的环形山形势,也有一条大约45°倾斜的中轴线,只是所覆盖的面积比较宽。北京官话的历史发展早已形成了一个东北宽阔西南狭窄的袋形北京官话区,在这个区域中,北京话又是处在一条45°倾斜的方言分界线上的方言岛。⑨ 这样看来,儿化韵所形成的中轴线和声母w的中轴线之所以相似,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北京话历史发展的结果。

     

    :-O:-O:-O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图

    [iframe]http://chinese.pku.edu.cn/yuyinyj/erh/ditu.gif[/iframe]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7: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注

    ① 北京郊区有一些满族和回族聚居地区,当时未做专门调查。下表统计分析中的满族、回族和蒙族主要是城区居民。

    ② 城区(1-8对比组汉族和回族的合并百分数接近,非城区汉族合并率降低,造成全市10个百分点的差距,而被调查到的满族发音人主要在城区,因此城区满族比汉回两族只高出10个百分点。

    ③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英文本140页。

    ④ 引自赵杰“北京话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

    ⑤ 参看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译本) 33页和《语言问题》129页。

    ⑥ 参看李思敬《汉语“儿”[êr] 音史研究》107-112页。

    ⑦ 参看沈炯“北京话合口呼零声母的语音分歧”。

    ⑧ 中轴线两极的高合并率是孤立的两个高峰点,还是东北方向直到河北滦平一带,西南方向直到河北涿县一带都是如此,由于缺少调查材料,目前还无法做出判断。这两个高峰点和城区所形成的高峰点显然并没有直接关系。

    ⑨ 参看林焘“北京官话溯源和北京官话区的划分”。


    参考文献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1979,北京。

    李思敬:《汉语“儿”[êr]音史研究》(增订版),商务,1994,北京。

    林 焘:“北京官话溯源”,《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

    ……:“北京官话区的划分”,《方言》1987年第3期。

    沈 炯:“北京话合口呼零声母的语音分歧”,《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赵 杰:“北京话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4。
    发表于 2003-11-22 18: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儿化

    刘 照 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北京 100010)
    [摘要]对儿化词,一般多侧重描述它有指小、表爱以及区分不同词性的功能;但是对它区分词性的作用认识得并不充分。至于儿化词的运用能够显现说话人的言语风格,一般虽然有一些体验,但是通过典型语料分析的报告不多见。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做了分析。为了便于教学儿化词,本文也做了新的归纳和提示。
    [关键词]儿化词,功能,读音。

    0.  本文论及的儿化问题包括:

    儿缀词——实词词素中带儿缀的结构。
    儿化词——韵母儿化(卷舌或者加er)的词。——这是本文的重点。
    儿化词和儿缀词有关联,大部分儿化词是由儿缀词演变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儿化词(至少从读音规则上看都属于儿化韵)都是从儿缀词演变来的。例如:今日 jīnrì → jīnr;明日 míngrì → míngr ;昨日zuórì → zuór 。
      
    1. 儿化词的功能:

    1.1区分不同的词性:

       动词 > 名词。例如:

       伴/陪~ ,      伴儿/老~ ;        拌/搅~ ,      拌儿/杂~ ;
       绊/~倒 ,      绊儿/使~ ;        包/~裹 ,      包儿/红~ ;
       饱/吃~ ,      饱儿/仨~ 一倒儿 ; 报/ ~应 ,      报儿/一还一~ ;
       蹦/~达 ,      蹦儿/撂~ ;        病/~倒 ,       病儿/觉~ ;①
       擦/~拭 ,      擦儿/板~ ;        蹭/磨~ ,       蹭儿/看~戏 ;②
       唱/歌~ ,      唱儿/听~ ;        抄/~写 ,       抄儿/小~ ;
       炒/煎~ ,      炒儿/小~ ;        吃/~喝 ,       吃儿/午饭有什么~ ;
       出/~入 ,      出儿/唱的哪一~ ;  穿/~戴 ,       穿儿/瞧你这身~ ;
       垂/下~ ,      垂儿/耳朵~ ;      戳/~穿 ,       戳儿/盖~ ;
       汆/~ 汤 ,     汆儿/~面 ;        撮/~合 ,       撮儿/一小~ ;
       错/差~ ,      错儿/没~ ;        倒/~腾 ,       倒儿/官~;小~ ;
       点/~拨 ,      点儿/点个~ ;      垫/铺~ ,       垫儿/垫~ ;
       兜/~揽 ,      兜儿/布~ ;裤~ ;  堆/~积 ,       堆儿/扎~ ;
       盖/遮~ ,      盖儿/盖~ ;        钩/~住 ,       钩儿/钓~ ;
       箍/~紧 ,      箍儿/紧~咒 ;      滚/~动 ,       滚儿/驴打~ ;
       过/~活 ,      过儿/够~ ;        喝/吃~ ,吆~ , 喝儿/听~ ;
       画/描~ ,      画儿/画~ ;        欢/~喜 ,       欢儿/撒~ ;
       活/生~ ,      活儿/干~ ;        夹/~住 ,       夹儿/文件~ ;
       架/招~ ,      架儿/衣~ ;        见/看~ ,       见儿/眼力~ ;
       讲/演~ ,      讲儿/有(没)~ ;   叫/~唤 ,       叫儿/观鸟儿,听~ ;
       结/~合 ,      结儿/打~ ;        卷/~起 ,       卷儿/行李~ ;
       开/~放 ,      开儿/落~ ;        看/~见 ,       看儿/要好~ ;
       靠/~拢 ,      靠儿/有~ ;        扣/~除 ,       扣儿/扣~;
       亏/~损 ,      亏儿/不吃~ ;      捆/~绑 ,       捆儿/捆成~ ;
       烂/腐~ ,      烂儿/破~ ;        落(lào)/~下 , 落儿/没着没~ ;
       乐/欢~ ,      乐儿/找~ ;        裂/~开 ,       裂儿/扒~ ;
       漏/渗~ ,      漏儿/捡~ ;        摞/~起 ,       摞儿/摞~ ;
       闷/烦~ ,      闷儿/解~ ;        鸣/~叫 ,       鸣儿/公鸡打~ ;
       抹/涂~ ,      抹儿/瞧这两笔~ ;  挠/抓~ ,       挠儿/痒痒~ ;
       蔫/发~ ,      蔫儿/~坏 ;        捻/~动 ,       捻儿/油灯~ ;
       片/~削 ,      片儿/片~ ;        漂/~浮 ,       漂儿/打水~ ;
       跑/奔~ ,      跑儿/看那两步~ ;  撇/~嘴 ,       撇儿/~捺儿 ;
       起/~来 ,      起儿/叫~ ;        圈/~点 ,       圈儿/圆~ ;
       塞/~紧 ,      塞儿/瓶~,加~ ;   耍/~弄 ,       耍儿/杂~ ;
       说/~笑 ,      说儿/有这么一~,小~ ;
       摊/~开 ,      摊儿/摆~ ;        套/~住,        套儿/套~ ;
    挑/~起 ,      挑儿/挑~ ;        贴/粘~ ,       贴儿/锅~ ;
       挺/~起 ,      挺儿/打~ ;        偷/~窃 ,       偷儿/小~ ;
       团/~弄 ,      团儿/团~ ;        托/~起 ,       托儿/盖碗~ ;
       坨/~了 ,      坨儿/年糕~ ;      响/~应 ,       响儿/听~ ;
       笑/欢~ ,      笑儿/逗~ ;        旋/~转 ,       旋儿/(头)发~ ;
       印/~刷 ,      印儿/脚~ ;        罩/笼~ ,       罩儿/灯~ ;
       坠/~落 ,      坠儿/耳~ ;        走/行~ ,       走儿/~马,大、小~
       
       形容词 > 名词:

       白/~色 ,      白儿/葱~ ;        丑/~陋 ,       丑儿/小~ ;
       粗/~细 ,      粗儿/老~ ;        大/~小 ,       大儿/不~ ;
       单/~薄 ,      单儿/耍~ ;        短/长~ ,       短儿/揭~ ,要~ ;
       干/~燥 ,      干儿/豆腐~ ;      高/~低 ,       高儿/跳~ ;
       好/~坏 ,      好儿/叫~ ;        黑/~暗 ,       黑儿/摸~ ;
       狠/凶~ ,      狠儿/发~ ;(通常多指幼儿)
       黄/~色,       黄儿/蛋~,双~ ;   尖/~锐 ,       尖儿/拔~ ;
       近/远~ ,      近儿/抄~ ;        空/~旷 ,       空儿/半~ ;③
       空/~闲 ,      空儿/没~ ;        凉/~爽 ,       凉儿/阴~ ;
       亮/光~ ,      亮儿/拿个~来 ;    零/~碎 ,       零儿/找~ ;
       黏/~度 ,      黏儿/拉~ ;④      胖/肥~ ,       胖儿/小~ ;
       浅/深~ ,      浅儿/编个菜~ ;    清/~浊 ,       清儿/蛋~ ;
       软/~硬 ,      软儿/服~ ;        碎/琐~ ,       碎儿/零~ ;
       弯/~曲 ,      弯儿/拐~ ;        晚/早~ ,       晚儿/贪~,拉~ ;
       鲜/~活 ,      鲜儿/尝~ ;        小/大~ ,       小儿/家~ ;
       圆/~形 ,      圆儿/汤~ ;        远/~近 ,       远儿/绕~ ;
       杂/~乱 ,      杂儿/打~ ;        早/~晚 ,       早儿/赶~,叫~ ;
       真/~假 ,      真儿/较~ ;        整/零~ ,       整儿/凑~ ;
       准/~确 ,      准儿/没~ ,瞄~ ;

       引申相关的词语:实词通过儿化,引申出相关的词语。例如:
    呲 > 呲儿/ 挨~ 了吧,还淘气不啦?
    蹿 > 蹿儿/ 还没说两句话呢,他先~ 了。
    火 > 火儿/ 他可真~ 了。
    手 > 手儿/ 一把~; / 留一~ 。
    水 > 水儿/ 冒坏~ 。
    烟 > 烟儿/ 不得~抽。
    嘴 > 嘴儿/ 围~ ;烟~ ;奶~ 。
    鼻 > 鼻儿/ 门~ ;针~ 。
    门 > 门儿/ 没~ (没商量);脑~ (前额);屁股~ (肛门) 。
          
    1.2 词素儿化以后,成为独立运用的实词。例如:
           桃木 / 桃树 / 桃林: 桃儿;(‘桃’作为词素也可以儿化,单独使用时必须儿化。)
           枣木 / 枣树 / 枣林:枣儿;(‘枣’作为词素也可以儿化,单独使用时必须儿化。)
           杏树 / 杏花:杏儿;
           玩具 / 玩耍 / 游玩:玩儿。(‘玩’作为词素时,一般不儿化;‘玩儿完’可视为特例。)
          
    1.3 名词儿化有时兼有指小或表爱的意义;。例如:
    猫 >猫儿 / 小~ ;        鱼 > 鱼儿 /小~ ;
    狗 >狗儿 / 小~ ;        眼 >眼儿 / 针~ ,窟窿~ ;
    老头(子)> 老头儿 ;    老婆(子)> 老婆儿;
    心肝 > 心肝儿;          宝贝 > 宝贝儿。
        口语里一向读为儿化的词语,一般并没有指小或者表爱的意义。例如:
    蝈蝈儿,蛐蛐儿,雅座儿,饭馆儿,冰棍儿,香肠儿,被窝儿,
    车份儿,帽檐儿,玩意儿,牙签儿,打嗝儿,够本儿,钢蹦儿。

    1.4 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学作品里,常可见到在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加‘儿’的形式,除了表示‘一次体’(‘一下’)的意义以外,还兼有减轻、委婉的语气。 例如:(摘自《金瓶梅》)
            “你老人家,不可怜见救救儿,……娘也替我说说儿。”     p. 754.
             “大节下自恁散心,去走走儿才好。”                       p.1251.
            “小的每是娘的儿女,娘看顾看顾儿便好,……”          p.1254.
            “箱子大开着,……就不说锁锁儿。”                     P.1291.
        重叠动词中间加入宾语再加‘儿’,动词表达的意义相同。例如:
             “从来也费恁个心儿管待我管待儿。”                      p.1260.
             “看灯酒儿,只请要紧的,就不请俺每请儿。”              p.1274.
             “你还有甚亲家?也不看顾你看顾儿。”                    p.1469.
        这种形式在《红楼梦》里也有,但是,已经不能与《金瓶梅》同日而语:
            “……略病一病儿就这么想那么想的,……”              p.102.
    “……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P.180.
    普通话里已经很少用了,常用的恐怕只有‘等等儿’这样极少的表达形式了。( “你等等儿我。” )

    1.5 适当运用儿化词语是文学作品突出人物言语风格,借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儿化词不但有上述不可忽视的语法和语用功能,笔者将在下文着重指出,儿化词语的适当运用,是文学作品里突出人物语言风格,表现人物性格,烘托语境气氛的重要手段。

            请观察、对比以下的语料:
        语料(一):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作者在这一回使用了30 个带‘儿’缀的词语,共59次(其中绝大部分应看作儿化词):
              ‘担儿’  7次,  ‘口儿’(两~ ,三~) 4次, ‘一块儿’1次,
              ‘小意儿’1次,  ‘帘儿’(与‘帘子’间或使用)  3次,
              ‘毡笠儿’3次,  ‘桌儿’       1次,       ‘杯儿’  3次,
              ‘盏儿’  3次,  ‘些儿’(‘好歇儿’,各1次)    2次,
              ‘脸儿’  2次,  ‘犬儿’       1次,       ‘瓦儿’  1次,
              ‘车儿’  1次,  ‘雌儿’       4次,     ‘一对儿’  2次,
              ‘叶儿(茶),1次,‘驴儿’              1次,  ‘话儿’ 1次,
              ‘小道儿’(‘道儿’各1次)  2次,         ‘撺鼓儿’   1次,
              ‘曲儿’  1次,  ‘瓶儿’(与‘瓶’间或使用)    2次,
              ‘索儿’  1次,  ‘(小)脚儿’ 1次,‘鞋儿’     1次,
              ‘裙儿’  1次,  ‘篮儿’       5次,      ‘小凳儿’ 1次,
              ‘梨儿’  1次。
               然而,在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作者在这一回里,只使用了4个‘儿’缀词语,共5次:
              ‘经折儿’2次,  ‘车儿’  1次,    ‘阁儿’    1次,
              ‘(正)眼儿’  1次。

        语料(二):
             《红楼梦》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这一回里,人名带‘儿’缀的词有5个,共47次:(照现在的读音习惯,双音节人名加‘儿’,必定是第二音节的儿化;单音节名字后加‘儿’,急读也是儿化音,慢读则可能成为‘儿’缀词。)
              ‘凤姐儿’  5次(但是‘凤姐’21次),    ‘狗儿’   10次,
              ‘板儿’   16次,   ‘青儿’    1次,   ‘平儿’   14次,
              ‘大姐儿’  1次。
              作者在这一回里,使用了一般儿化词语20个,共36次:
              ‘侄儿’    9次,    ‘(大)碗儿’  1次,  ‘炕头儿’ 1次,
              ‘想法儿’  2次,    ‘哥儿’       2次,  ‘一样儿’ 1次,
              ‘今儿’    5次(‘今日’ 3次),            ‘模样儿’ 1次,
              ‘爱物儿’  1次,    ‘招手儿’     1次,  ‘火著儿’ 1次,
    ‘穷官儿’  1次,    ‘得闲儿’     1次,  ‘昨儿’   3次,
              ‘一点儿’  1次, ‘派头儿’(校注:是‘盼头儿’的衍音)1次,
              ‘些儿’    1次,    ‘影儿’       1次,  ‘好儿’   1次,
              ‘心眼儿’  1次。
             
              再看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问底” 作者在这一回里,使用了一般儿化词语30个,共46次:
              ‘空儿’    2次, ‘(鸡油)卷儿’  1次,  ‘杯儿’   1次,
              ‘模样儿’  1次, ‘取笑儿’       2次,  ‘话儿’   2次,
              ‘昨儿’    1次, ‘有数儿’       1次,  ‘明儿’   7次,
              ‘尖儿’    1次, ‘野意儿’       2次,  ‘今儿’   3次,
              ‘眼圈儿’  1次, ‘名儿’         1次,  ‘生像儿’ 1次,
              ‘前儿’    1次, ‘信儿’         1次,  ‘孙女儿’ 1次,
              ‘瓜儿’    1次, ‘菜儿’         1次,  ‘空空儿’ 1次,
              ‘故事儿’  1次, ‘小幺儿’       1次,  ‘哥儿’   3次,
              ‘姐儿’    1次, ‘窗户眼儿’     1次,  ‘袄儿’   1次,
              ‘女孩儿’  3次, ‘雪团儿’       1次,  ‘有趣儿’ 1次。

              然而在第一回“甄氏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作者只使用了两个儿化词:
              ‘歌儿’    1次,  ‘蛛丝儿’      1次。
              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作者仅仅使用了1个儿化词:‘外孙女儿’1次。
              另有两个儿缀词:‘女儿’7次,‘玉儿’1次。

          这些素材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儿化词语的运用对作品突出人物语言的
    风格,人物的刻画与塑造,以及语境气氛的烘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2. 儿化词的读音规则: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里有39个韵母,除了韵母er自成音节(本身就是卷舌元音),其他38个韵母都有相应的儿化韵。
    儿化是使音变韵母中的韵腹(主要元音,i,ü除外)都读作相关元音的卷舌元音;而且作为韵头或者韵尾的u,也同韵腹一样连带着协调卷舌。
    前(舌面前)元音和后元音由于卷舌的作用,舌位都会比原来的位置向舌面中部移动,这是语音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
    儿化音变规则可以最概括地归纳为以下5条:
    2.1 使韵腹(i, ü除外)以及作韵头、韵尾的u 卷舌。
    2.2 在韵腹 i, ü 后面加 er 。
    2.3 韵尾 –i, -n, -ng 减音(不发音)。
    综合以上3条,可以读出下列儿化韵(-ng 尾详2.5):
    沓:沓儿      a    → ar
    歌:歌儿      e    → er
    孩:孩儿      ai   → a(i)r   ( )内为减音
    黑:黑儿      ei   → e(i)r
    好:好儿      ao  → aor
    头:头儿      ou  → our
    伴:伴儿      an  → a(n)r
    门:门儿      en  → e(n)r
    气:气儿      i    → i:er     (加 er)
    牙:牙儿      ia   → iar
    叶:叶儿      ie   → ier
    调:调儿      iao  → iaor
    牛:牛儿      iou  → iour
    眼:眼儿      ian  → ia(n)
    信:信儿      in   → i(n)r
    屋:屋儿      u   → ur
    花:花儿      ua  → uar
    活:活儿      uo  → uor
    坡:坡儿      o   → or       (唇音声母后)
    块:块儿      uai  → ua(i)r
    嘴:嘴儿      uei  → ue(i)r
    玩:玩儿      uan  → ua(n)r
    棍:棍儿      uen  → ue(n)r
    鱼:鱼儿      ü    → ü:er     (加 er)
    橛:橛儿      üe   → üer
    圈:圈儿      üan  → üa(n)r
    群:群儿      üen → üe(n)r
           以上是27对非儿化韵和儿化韵

    2.4 舌尖韵母-i (前), -i(后)加 er以后,原来的韵母弱化,通常就说被 er替换:
    丝:丝儿      -i   → (-i 前) er
    汁:汁儿      -i   → (-i 后) er

    带‘儿’缀和带‘子’缀的名词,如果没有特定的要求,在作品里经常可以交替使用。这一般是为了避免雷同。例如: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水浒传》 p.307.)

    词干是‘子’或者包含‘子’的(特别是偏正结构,如‘松子’等)也可以儿化。例如:
    子 > 子儿/ 一个~ 也没有。(一文不名)
    ×子> ×子儿/ 棋~,松~,算盘~,枪~(‘子弹’)……

    2.5 后鼻音韵母儿化时,除了韵尾 –ng减音以外,韵腹一般鼻化(在元音上加~表示鼻化):
             胖:胖儿      ang  → ã(ng)r
             整:整儿      eng  → ẽ(ng)r
             亮:亮儿      iang  → iã(ng)r
             影:影儿      ing   → ĩ(ng)r
             黄:黄儿      uang  → uã(ng)r
             冻:冻儿      ong   → õ(ng)r
             熊:熊儿      iong  → iõ(ng)r
    儿化韵的读音规则并不复杂。我们记住以上5条(前3,后2)就够
    用了。这实际上是汉语拼音正词法的规定。这些规则保证了拼音词形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再一次体验了语音形式与语法、语用功能的匹配关系。应该说,语言里没有冗余的形式。我们对儿化韵的功能要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在学习、掌握它的过程中才有明确的目的。
          

    [附 注]
        ①“觉病儿”,老北京人指孕妇出现临产征兆。
        ②“看蹭儿戏”旧指不买票,混入剧场看戏。
        ③“半空儿”是北京人对籽粒不饱满的落花生的叫法。
        ④“拉黏儿”指糕饼类食品发霉以后,掰开时出现黏丝。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
        [2]《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刘照雄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北京土语词典》,徐世荣编,北京出版社,1990年。
        [4]《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
        [5]《水浒传》,齐鲁书社,1991年。
        [6]《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上传时间:2003-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19 10:53 , Processed in 0.1049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