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5|回复: 4

首都经贸大学200多毕业生留级(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5 15: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2007-06-15 02:24:39 

核心提示:6月7日,首都经贸大学丰台校区发布了2007年应届毕业生“清考”成绩,500余人参加的考试有200多人未能通过,按学校规定,这200多学生只能留级,不管是否已经与用人单位签下合同,或者考上研究生。校区新闻发言人表示,严格“清考”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



首经贸许多“清考”不及格的学生只得留级
京华时报6月15日报道 首都经贸大学丰台校区,6月7日发布了2007年应届毕业生“清考”成绩,500余人参加的考试有200多人未能通过,占到今年毕业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按学校规定,这200多学生只能留级,不管是否已经与用人单位签下合同,或者考上研究生。

这一人数超出该校去年一倍,创下了学校的历史纪录。

许多留级的毕业生抱怨,学校平常对他们管理不严,现在突然“发难”让他们深受其害。

500多学生参加“清考”

“清考”,是一些高校为毕业生设置的最后一次考试,目的是给那些经补考后仍有“挂科”(学科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有一门学科未能通过“清考”,就必须交5000块钱以延长学籍,留级一年再行补考。

据同学们说,“清考”一般比较宽松,所以有“海捞”的戏称。

首都经贸大学丰台校区城市学院大四学生贾文,却在这次“清考”中“挂了”。与贾文一起“挂”的还有该校200多名毕业生。

今年5月中旬,首都经贸大学丰台校区像往年一样启动清考程序,共有580多名大四学生参加考试,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按往届的经验,学校安排这种考试就是为了‘捞人’,只要把卷子填满了,老师一般都会给过。”贾文等几名参加“清考”的同学说,考试前他们还复习过,考试时把卷子都填满了。

6月7日,“清考”成绩公布后,贾文的微积分“挂了”。

200多毕业生留级创纪录

首都经贸大学的这次“清考”成绩单显示,本次考试共有1769人次,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多科不及格,最多的一个学生有21科。包括贾文在内,因有一门以上学科不及格或缺考而未能通过“清考”的学生达220多人。

“一年有200多人,在我们学校真是创纪录了。”贾文说。校方此后证实,前一个历史最高是2006年,那一次“清考”未过的学生有100多人。

“真没想到,学校会突然来真的!”贾文说,“挂”掉的200多人大都找到了工作,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他本人也在国家某部委谋到一个公务员的工作,“费了很大周折才应聘上的,合同都签了”。

学校认为是对学生负责

6月13日,贾文等几十名未能通过“清考”的同学找学校领导,乞求学校能网开一面,但没有结果,“很多同学都已经放弃了,一些在公司上班的准备先做个假证应付一年。”

“学校平时管理不严,毕业‘清考’时突然发难,这不是坑人吗?”贾文说。

首都经贸大学丰台校区新闻发言人赵喜玲对此解释,近年来,因为扩招,生源质量整体上下降,一些学生在平时纪律散漫,学习上无所用心,对校风学风很有影响。学校现在严格教学管理,严格“清考”,说到底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而“宽进严出”,是教育部的总体要求,是大势所趋。

赵老师表示,学校这两年实行老师“流水判卷”,就是为了避免老师过于宽容学生,但学校老师不会有意地跟学生过不去,即便这次通过率相对较低的“清考”,也有相当的照顾成分,未能通过的学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校不会改变“清考”结果的处理政策。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则介绍说,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高校自主办学政策,高校在教学管理、考试安排、学生的毕业率等具体工作中都是自主决断,教育部对此一般不会干预。

大学校园将有留级生 北邮规定考试不及格者降级
发表于 2007-6-17 1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读大学也得过考试及格这关的!

发表于 2007-6-23 2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天之娇子"遭遇不能毕业的困境

来源:人民网2007年06月23日 08:27:44

    人民日报最近报道并分析了首都经贸大学“清考”的消息,一大批某项单科不合格的毕业生被留级,无法参加工作。对此,学生认为学校平时疏于管理,应该负有管理不严的责任;校方认为学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不合格的就应该继续学习,直到考试及格。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天之娇子”也遇到了不合格不能毕业的困境。严酷的实际拷问我们奉为经典的高考制度、学习方法、教育模式和用人理念。

    学生通过千辛万苦的考试,进入高等院校,为了什么?讲大道理,当然是为了学知识,将来为国效力。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在现实的制度基础上,很多学生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这一目标,有的人就可以不择手段,或者不愿勤奋学习,在学校混几年,只要拿到文凭就足矣。我们不能过多地去责备学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人之常情,如果有机会,可以不需付出艰苦的劳动即能成功,谁不抢着上?要求一个人自律,遵守社会的公平秩序,很难,也靠不住。惟有制度设计牢牢固定了公平,才有可能让公平成为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部门不妨学一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比如国外一些学校实行的“宽进严出”。

    所谓“宽进”,就是允许有志成材的学生、有条件的学生通过各类考试,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上学。我们的高考看起来很公平,但是,由于需要上学的人太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东西南北的巨大差异,仍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有的是家庭贫困,有的是分数障碍,有的是教育体制本身的不公平。一些孩子到民办高校、自学助考、成人高校、远程教育等院校读书,还受到制度性的歧视。教育制度改革的缓慢,导致了每年的高考依旧成为“一考定终生”的命运考试,依旧牵动全体国民的心。那么,我们能不能多开一些门,多制造一些公平的机会,少一些不公平的倾斜,少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和偏见,通过“宽进”这条路,让大多数希望上学的孩子实现他们求知的梦想呢?

    所谓“严出”,就是要严格把握教学质量,不准许次品出校。现行的高等教育时间大专多是专科三年、本科四年,还有两到三年研究生。很多学校,学生考入大学就对于进了保险箱,学不学都能够毕业。这与国外的一些大学有巨大的差别。其实,学生考入大学只是第一步,必须通过艰苦的学习和研究,取得完美的学分,才能正式完成学业。不客气地说,如今有的所谓名牌大学,本身课程设置就十分不合理,本来只需要两年学的课程,非要拖到四年,结果造成学生读了一年书,就急着到处找工作。“严出”在很多地方仅存幌子。笔者倒很佩服首都经贸大学,敢于对不合格的毕业生说“不”。学生四年毕不了业,那么就五年、六年,在教育制度比较成熟的地方,“严出”就是常态。

    我国各高等院校办有自学考试,其实就是“宽进严出”的类型。这些学校实际上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自学了,而是通过全日制的教学,最后经过国家统一的考试,以取得文凭。国家应该重视这类学校的试验和实践,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而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应该思考一下,能否把眼光放得更远呢? (建 达)




有感首都经贸大学200"毕业生"留级

    “毕业生”反成“留级生”,学生作为这幕尴尬剧的主演当然有反躬自省的必要。但是,作为校方,是否就可以安然面对多达一层毕业生不合格这一现状呢?不可否认,首都经贸大学不顾自曝家丑,将不合格“毕业生”打回“留级生”原形的做法,确实需要相当的勇气,毕竟,“宽进严出”早已成为“美丽的谎言”,大学的“出口”日渐宽松、“次品”毕业生渐次出炉,更是不争的事实。出于顾全自身的面子考虑,一些大学放纵那些本该“留级”的学生成为“毕业生”,也是公开的秘密。从这个角度来看,首都经贸大学的做法堪称勇气可嘉。但是高校仅有勇气恐怕还不够,当毕业生留级成为现实时,尽管我们可以归咎于学生不努力或是扩招之后的生源质量下降,但是,高达一成的 “留级生”依旧在拷问着大学自身。毕竟,如果只是个别如此,我们还可以拿个体因素说事儿,当大批“毕业生”成为“留级生”时,高校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中恐怕绝非尽善尽美,而是问题不少吧。


相关文章
“过度开发”是教育的悲哀
应试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奖
“应试”不该成为敌视教育的理由
中国教育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在娇宠与暴力之间失衡的教育
教育改革:一个没有终点的历史进程
教育善政要考虑中小学生的消化能力
发表于 2007-6-24 00: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不是保险箱!

发表于 2007-6-24 16: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留级的毕业生抱怨,学校平常对他们管理不严,现在突然“发难”让他们深受其害。"
学校平常管不严,可以说是学校对你不负责;可你自己对自己管不严,应该谁负责?
这些大学生,浪费国家公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12:34 , Processed in 0.0825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