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36|回复: 0

"粉丝"、"很生活"……汉语正在反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6 12: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许博渊  2005-09-05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反传统的时代,人们向一切传统挑战,汉语的传统也不例外。我一辈子弄语言,既弄汉语,也弄外语,身处反传统时代,却常常需要扫盲,常常向年轻朋友求教。在扫盲过程中,不免也会有一些体会。这些体会就是本文的内容。

  近年来,"粉丝"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告诉我,是崇拜者的意思,是英文fan的复数形式。我觉得这个新词很好,透着幽默,透着朝气。前不久"超级女声"比赛,报纸上频频出现PK一词,从上下文看,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来,但它是怎么来的?英文原文是什么?于是问我的一个同学兼同事,他也不知道,说"小白领们都知道,问我女儿吧"。他女儿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任职于一家法国大公司。她说是英文 player killer 的缩写,是电脑游戏中的东西,意思是参赛的人一对一对地对决淘汰。我说,现在报纸上英文缩写太多,搞得我晕头转向。她说,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给你们这一代人看的,年轻人都知道,而且还说"是个人就知道"。我又问,DJ 是什么东西?她告诉我是迪斯科舞厅里选唱片的人,现在渐渐走到台前,可以译成主持人,但不是电视台主持人,而是音乐电台的主持人。我又问英文是那两个词。这回把她也难住了,说查一查。过了一会儿,电话来了,说是disco jockey 。又学了两个新词,我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但是,我又无端生出些忧虑来。中文里为什么要夹杂那么多的英文缩写?这样对中文是否构成损害?中国向西方取经的先驱者们从十八世纪末就开始接触西方事物,他们在向中国介绍的时候,总是把英文译成中文,或意译或音译。有时候,同一个词,有的地方音译,有的地方意译,如telephone译成电话,micro-phone 则译成麦克风。当年,大多数中国人也像我现在这样,需要扫盲。但大家都认识了,接受了,它们也就成了中文的一部分了,中文因此也丰富了,表现力也就加强了。但如今的PK和DJ之类的英文缩写能成为中文的一部分吗?如果能够,那中文还叫中文吗?
 
每一个民族都珍视自己的语言文字,因为它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历史上,满族有语言没有文字,需要用文字表达的时候必须译成中文或者蒙文,阅读的时候再译成满语。康熙对这种情况不满意,组织班子创建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人原本也没有文字,借用中文边旁创建了日文,不够的部分,用了一千多个汉字,现在正在取消这些借用的汉字。以色列古代曾经有文字,但后来由于人口流散世界各地,文字亦消失死亡了。但为了复国,他们硬是重新创造了希伯来文。我们的中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什么必要直接借用英文词汇或者英文缩写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记者和报纸的读者意识。西方报纸有一条规矩,缩写仅限于专名,而且,一个专名,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专名,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必定用全称,缩写写在括号里,以后再出现这个名称的时候,才直接用缩写。这是对读者负责,也可以说是服务意识。他们的新闻理论里强调,要设想你的读者里有人对这个专名一无所知。哪怕只有极个别的读者不知道,也必须这么做。作为一项规则,确实是不厌其烦。如果有记者辩解说,连这都不知道啊!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连这都不知道啊",这话里有炫耀的意思,而炫耀是作文之大忌,更是写新闻的大忌。不客气地说,我从我们的报纸里嗅出了炫耀的气息。比如 CBD ,那是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据我实地体验,这个名词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并不经常出现,只有专门性的报纸或者讨论专门性问题的文章才提到它。但是,它在我们这里却非常热门,CBD 满天飞。而且,读者连CBD还没有消化,又来了CPD。我因此不能不怀疑,这样地滥用这类英文缩写的人是否有意无意地在那里炫耀自己的博学和前卫。读者懂不懂,他们根本不关心,甚至可能觉得,只有别人不懂,才显出自己的懂来。

  人类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内容是变化发展着的,表现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语言也必然要发展变化。汉语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欢迎语言文字的变化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字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合理的反传统是允许的。事实上,的确有好些反传统的用法使汉语得到了进步。记得"文革"后出现了一个旧词新用的例子:某人很正统。在此之前,正统一词没有这么用的。但仔细一想,很好,很传神。现在,这类反传统的用法是越来越多了,有好些也确实不错。但反传统不能乱来。近来在大街上经常看到某房地产商的广告:某某小区"很园林",某某小区"很生活"。广告的作者显然是在反传统,可惜却是乱来。汉语里,实物性名词是不好当形容词用的。例如,某人爱吃米饭,天天吃米饭,我们不能说某某"很米饭"。中文如此,英文更严格。如果托福考试,谁把名词当形容词用,后果会很严重。我想,再前卫的人,也不敢在托福考试时如此这般地反传统。

  语言文字的变化发展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众人的共同选择。此类反传统的做法结局如何,还要看大众能否接受。有时候,即使不合理,只要众人都接受了,不对也对了,这就是约定俗成。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上面一篇话纯属个人意见。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中国人珍惜自己的语言文字,像打扮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打扮,可别把一个漂漂亮亮的孩子打扮成小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22:44 , Processed in 0.0730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