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6|回复: 0

从成语典故管窥赵国军事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8 10: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杨英法 来源: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 2007-07-17 

        摘  要:本文对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搜集整理,达53条。在此基础上,又对其所体现的赵国军事文化作了剖析。

        关键词:赵国;军事文化;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是高度凝炼的语言,以极为简洁的词语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是将一段人所共知的史实或故事浓缩凝练为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约定俗成的常用语。定都成语典故之乡邯郸的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后,成为战国后期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它处于“四战之地”的险恶环境当中,军事冲突不断,军事人才辈出,上演了一幕幕鲜活的军事活剧。这些军事人物、军事活动被历史文献广泛记载,后人频频使用,逐渐形成许多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赵国军事文化的诸多方面。对这些成语典故进行搜集整理,剖析其中所体现的赵国军事文化,是赵国军事文化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工作。现以刘志屏、尚波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和邯郸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郝在朝编写的《邯郸成语典故词典》为主要依据,参照其他成语典故辞书,对此略作粗探,借以抛砖引玉,吸引来者,将该项研究引向深入。

        一、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

        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这里指的是赵国存续期间关乎军事的一切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有的与赵氏建国相关,有的与赵国的环境形势相关,有的与赵国政治、军事人物相关,有的与赵人对军事规律的认识相关,有的与他国涉赵事件相关。其中与赵国政治、军事人物相关的成语典故最多,赵武灵王、赵威后、平原君、赵奢、廉颇、蔺相如、毛遂、苏秦、赵括等人是这类成语典故的主角。

        (一)与赵氏建国相关的成语典故——三家灭智、三国分晋

        三家灭智、三国分晋,出自《史记·赵世家》。曾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其末期,政权落入智、赵、韩、魏等异姓贵族手中。其中,智伯瑶势力最大,占有大量土地,掌握晋国的实权。为削弱韩、魏、赵三家实力,他分别向三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给了,赵国却不给。他联合韩康子虎、魏桓子驹攻打赵家,赵襄子毋恤依靠当地百姓支持顽强抵抗,又派人暗中与韩、魏相商,韩、魏倒戈,赵、韩、魏“三家灭智”,分其土地,赵氏的政治地位得以加强。随着政治力量的加强,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平分了除留给晋幽公两坐城外的晋国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国分晋”。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韩虔、赵籍、魏斯被正式策封为诸侯,赵国正式建立。史学家也把这一年作为战国的开端。这样,三家灭智、三国分晋,便作为历史典故流传下来。

        (二)与赵国的环境形势相关的成语典故——四战之地、四战之国

        四战之地、四战之国,指兵家屡争的四通八达之地。《史记·乐毅列传》载:“燕王喜用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乐君乐闲 。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一意孤行要用兵,结果大败而归。四战之地、四战之国,这两个典故简要概括了赵国所处的环境,北有燕国,东有东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中间有中山,四面受敌,形势非常险恶。

        (三)与赵国政治、军事人物相关的成语典故

        这类成语典故为数众多,现以主角人物归类如下:

        1、与赵武灵王相关的成语典故——胡服骑射、沙丘宫变、轻虑浅谋、难至节见

        胡服骑射,出自《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原指学胡人的服饰装束,练习骑马射箭,后比喻政治文化的改革措施。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为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锐意改革,实行“胡服骑射”,改宽袍大袖为短衣长裤,招骑射,使赵国的军力显著增强,灭中山,收林胡、楼烦,将赵国势力推进至北到燕代、雁门,西到云中、九原的广大地区,使赵国得以跟强秦相抗衡。

        沙丘宫变、难至节见、轻虑浅谋,皆与赵武灵王晚年废长立幼,导致长子赵章不满发动政变失败而牵连其饿死沙丘宫的事件有关。此事《史记·赵世家》作了详尽记载。赵武灵王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赵武灵王27年(前299年),正值壮年的他突然将王位传与幼子赵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仍主朝政。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 安得全吾身!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 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这便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赵主父饿死沙丘宫”,史称沙丘宫变或沙丘之变。 轻虑浅谋,出自其中李兑“小人有欲,轻虑浅谋”之语,常用来形容犯罪的动机。难至节见,出自肥义“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之语,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

        2、与赵威后相关的成语典故——舍本问末、舍本逐末、安然无恙、长久之计

        舍本问末、舍本逐末、安然无恙,这三个成语皆出自赵孝成王年幼、赵威后当政时,赵威后与齐国使者的对话。《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在归国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的那不是“舍本问末”、“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安然无恙”这一成语,便出自这个故事。恙是一种小虫,人被恙蜇,轻则生病,重了还会死人,所以恙就成了害病的代名词。“无恙”就是没病。后引申为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的事。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长久之计,指长远的计划,源自《战国策·赵策四》。秦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提出必须以赵威后的少子长安君做人质,方才发兵。赵威后开始坚决不同意,老臣触龙先从生活饮食说起进而渐入正题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岂非计久长 ,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赵威后终以国事为重,送长安君到齐做人质,齐出兵,秦兵退去,赵国转危为安。
      
        3、与平原君赵胜相关的成语典故——利令智昏、步履蹒跚、天下无双、犹豫未决

        利令智昏,源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对平原君的评价。前26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地方名,今河南沁阳县)。野王是韩国上党同韩国内地的重要通道。野王被占,上党孤立了。韩国便割让上党郡向秦国求和。上党郡守冯亭却向赵孝成王写信,要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的平阳君赵豹等反对接受,认为这是“无故之利”,是韩人欲嫁祸于赵,平原君赵胜等却认为不费一兵一卒而“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孝成王与平原君的意见一致,接受了上党,结果导致秦赵长平之战,赵军被坑杀40万。司马迁评价他说“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万众,邯郸几亡。” “利令智昏”便指眼光短浅,贪图私利,头脑发热,理智不清。

        步履蹒跚这条成语,常为人所用,形容腿脚不方便,行路艰难。它的产生年代虽是宋朝,而雏形“磐散行汲”一语,早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已有了,原话是这样的“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  者,磐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宋代无名氏在《释常谈》一书中,转述这个故事时,把《史记》原文“磐散行汲”说成是“步履蹒跚”。据近人杨天戈在《汉语成语溯源》中解释:磐散即蹒跚,行汲是步行提水。可见“步履蹒跚”一语,是“磐散行汲”一语的衍化。

        天下无双,出自《史记·魏公子信陵君列传》。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兄长魏安厘王追究窃符之罪,便到赵国定居。他听说赵国有毛公、薛公两位贤才,就不顾身份,独自到赌场和酒店中去与他们结交。平原君闻之,为其春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后来平原君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登门向信陵君道谢。“天下无双”,形容出类拔萃。

        犹豫不决,意为迟缓动摇,拿不定主意,出自《战国策·赵策三》,由“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简化而成。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乘胜包围了赵都邯郸。魏国的安厘王差他的将军晋鄙去解围。由于惧怕秦军,晋鄙走到汤阴就按兵不进了。魏王又派了个客籍将军辛垣衍,化装从小路偷偷地进入邯郸城,通过平原君向赵王传达魏王的意见说:“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4、与赵奢相关的成语典故——奉公守法、旷日持久、两鼠斗穴、许历谏军
     
        奉公守法,由“奉公如法”转化而来,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依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富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旷日持久,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处在北方的燕国,把宋国人荣封为高阳君,派他带领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国相平原君和赵王议决,准备把济东的卢高、唐平、原陵三个县区的大小五十七座城市,割让给齐国,以换取齐国的大将安平君田单来赵,率领赵军来抵抗燕军。马服群赵奢质问平原君,要求自己带兵抗燕,说田单不会为赵国真心效力,其中有一语“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馀子之力尽于沟垒。”由此形成成语旷日持久,指荒废时间,长期拖延。

        两鼠斗穴和许历谏军都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关于阏与之战的记载。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又招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即下令坚壁留守,前后达二十八天,造成了赵军不敢前往阏与和秦军交战的假象。后突然命令急行军,仅用两天一夜即赶至阏与前线。此时,军士许历以军事谏,提出战胜秦军的部署,遂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两鼠斗穴,比喻两军在险狭之地相斗,勇敢善战者可取胜。许历谏军,指提出切实可行的良策。

        5、与廉颇、蔺相如相关的成语典故——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市道之交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市道之交,这几个成语典故皆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秦昭襄王愿以15城换取“和氏璧”,其价值便昂贵起来,因此便形成“价值连城”这样一条成语。

        后来,这块“和氏之璧”几经流传,落到了赵惠文王手里。秦昭襄王也想要这“和氏之璧”,便差人下书,愿以15城作为代价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坚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的外交原则,在秦国大殿“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终于使玉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这便形成“完璧归赵”这一成语,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蔺相如“完璧归赵”,又立“渑池之功”,在赵王为秦王鼓瑟后,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由此形成“渑池之功”这一历史典故。

        廉颇为赵国大将,屡立战功,蔺相如“完璧归赵”,又立“渑池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出,望见廉颇,引车避匿。蔺相如手下人大惑不解,相如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廉颇知情后“负荆请罪”,两人结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典故便流传下来。
        廉颇在位时,前来登门拜访和奉承他的人便很多。但当其在长平之战中被罢官后,这些人便一个也不来了。赵国长平大败后,廉颇又被起用为将,击败乘火打劫的燕军,以功封“信平君”,并代行相国职权。这些人又纷纷登门。廉颇看不惯这些人的市侩作风,便下了逐客令。这时候,有一个客人站出来对廉颇说:“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理也,有何怨乎?”这便形成“市道之交”这一成语,指纯粹出于利害而非情义的交往。

        6、与毛遂相关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因人成事、三寸之舌,这几个成语皆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孝成王九年,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门客毛遂自荐随行。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一番答对,平原君终于带毛遂同往。到达楚国,楚王不愿出兵救赵,毛遂说服楚王,签定派兵救赵的盟约。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说:“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称赞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此后,人们便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去做事,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用“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极有分量,用“因人成事”指自己没本事,而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用“三寸之舌”来形容人的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7、与苏秦相关的成语典故——合纵抗秦、前倨后卑、前倨后恭、头悬梁,锥刺股、羽毛未丰、抵掌而谈、卧不安席、食不甘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曾游说列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为从约长,曾任赵国相国,封武安侯。在其开初落魄之际,乡人蔑视,妻嫂讥笑,但当其荣耀之后,则其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这时她对嫂子说了一段话,《战国策·秦策一》为“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为“何前倨而后恭也?”于是前倨后卑、前倨后恭这两个成语便流传下来,指先傲慢而后恭敬。

        苏秦在遭妻嫂讥笑后潜心钻研周书《阴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此即典故“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这样刻苦学习满一年后,他自信地说:“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开始他想游说秦王吞天下,称帝而治。但秦王说:“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见《战国策·秦策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毛羽不丰,后来演变成成语“羽毛未丰”,比喻还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苏秦游说秦王不成,便开始游说东方六国合纵抗秦,先见燕王,燕王认可其计,但因燕国国小力弱,无力施其计,便资其至赵。此时,奉阳君已死,赵王纳其计。苏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此即成语“抵掌而谈”的由来,形容气氛欢洽,无拘无束地畅谈。

        秦国仗着强大,常欺他国。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恰在这时,苏秦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 “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遂纳苏秦之计。这是成语卧不安席和食不甘味的出处。卧不安席,形容心中有事,睡觉也不安稳;食不甘味,指吃东西不辩美味,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苏秦的弟弟苏代,也很善于游说。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他给赵惠文王讲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说赵国攻打燕国,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王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废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8、与赵括相关的成语典故——纸上谈兵、不遗余力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让他代廉颇为将,却兵败身死,赵军被秦兵坑杀四十万。于是纸上谈兵这一成语便流传下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

        长平之战开始时,赵军抵挡不住秦兵,连连溃败。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对话中,赵王对虞卿说:“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此即成语“不遗余力”的出处,指使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四)与赵人对军事规律的认识相关的成语典故——攻难守易

        攻难守易,出自《战 国 策·赵策三》。平原君请冯忌曰:“吾欲北伐上党,出兵攻燕,何如?”冯忌对曰:“不可。夫以秦将武安君公孙起乘七胜之威,而与马服之子战于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其余兵,围邯郸之城。赵以亡败之余众,收破军之敝守,而秦罢于邯郸之下,赵守而不可拔者,以攻难而守者易也。今赵非有七克之威也,而燕非有长平之祸也。今七败之祸未复,而欲以罢赵攻强燕,是使弱赵为强秦之所以攻,而使强燕为弱赵之所以守。而强秦以休兵承赵之敝,此乃强吴之所以亡,而弱越之所以霸。故臣未见燕之可攻也。”这一成语典故反映了作战攻与防的基本规律。决定战局优劣的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双方条件相等,攻方难以战胜守方。

        (五)与他国涉赵事件相关的成语典故——围魏救赵、因势利导、窃符救赵、排难解纷、南辕北辙、三人成虎、奇货可居、伤弓之鸟、惊弓之鸟

        围魏救赵、因势利导,皆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著名军事家孙膑有关。公元前355年,魏国元帅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齐军采孙膑之计,不直接救赵,而是趁魏国重兵在外,国内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兵不得不撤邯郸之围往救,在桂陵遭齐兵截击,大败。赵国之围遂解。由此,围魏救赵成为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去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5万去救援。田忌向军师孙膑求教救韩国之策,孙膑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采用减灶之计,诱庞涓而至马陵,乘势全歼魏军,庞涓身死,魏太子申被俘。孙膑名扬天下。“因势利导”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做事情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引导和推动。

        窃符救赵,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信陵君列传》,说的是众所周知的秦在长平大败赵军后,乘势包围邯郸,魏国的信陵君窃取兵符而发兵救赵,终于解邯郸之围的事。

    排难解纷,指为人排除危难,调解纠纷,出自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都邯郸,客居赵国的士人鲁仲连以大义斥责劝赵尊秦为帝的魏使者,分析尊秦为帝的弊端,坚决反对屈服于秦国。此时信陵君也窃符救赵,赵未尊秦为帝而解亡国之危。赵平原君要重谢鲁仲连,鲁仲连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魏国的大夫季梁到赵国去旅行。旅途中得到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的消息。季梁立刻转身回魏国去制止魏王攻打赵国。劝说时说在赵国地域上的太行山下,遇到了一人乘着一辆马车由南向北行驶,但他却声言要到楚国去,而“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犹至楚而北行”后来演化为成语南辕北辙,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其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有人质作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作人质。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还派大臣宠葱陪同儿子前往。但庞葱却担心魏王不会一直相信自己。于是临行之前他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魏王说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如果有两个人都这么说,就有些半信半疑了。如果有三个人都这么说,那就只好相信了。庞葱更加担心了,他叹了一声说道:“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阳翟大商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街上见了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过着出无车、宿无妇、食无酒的枯燥无味的生活的异人(秦昭襄王之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秦始皇之父)时,说:“此奇货可居!”想通过异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后来他帮助庶出的异人作了太子,当了秦王,自己也官拜丞相,封文信侯,获得了莫大的利益。奇货可居,即指依仗自己掌握的某种事物或具有的某种专长来谋取重利。

        伤弓之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战国时期,赵、楚、燕、齐、韩、魏六国曾一度实行合纵政策,联合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前去拜见楚公子春申君,商量军事问题。春申君想让临武君为将,魏加给他讲了拉了一下空弓弦,受伤的鸟就坠落下来的故事,认为临武君也瘟被秦国击败过,象只伤弓之鸟,是不能抵抗秦兵的。“伤弓之鸟”在《晋书•王鉴传》中,变成了“惊弓之鸟”,意思相同,即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见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二、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所体现的赵国军事文化

        经以上搜集整理,得到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53条,它们是赵国军事诸方面的凝缩,尽管不全面,但却反映着赵国军事文化的基本面貌。管中窥豹,从中可以看出赵国军事文化的如下特征:

        第一,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大无畏气魄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这从“三家灭智”中显露最明,在四战之地、四战之国、 头悬梁,锥刺股中也有所显。韩魏两家皆给了智伯土地,赵氏独不给,显示了其大无畏气魄。在智韩魏三家围困晋阳的困局中,顽强抵抗,始终不投降,显示了极为顽强的毅力。

        第二,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和善待胡人的宽阔胸怀。“胡服骑射”是其典型显露。赵武灵王冲破保守势力的阻挠,抛弃宽袍博带的传统服饰,改用短衣长裤这种灵活方便的胡人服饰,充分显示了其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同时,改行胡服,明显突破了当时鄙视胡人的心态,是对胡人的尊重,显示了善待胡人的宽阔胸怀。

        第三,重民亲民、敬才爱才的开明态度。这从舍本问末、舍本逐末、安然无恙等成语中有明显体现。赵威后对赵使者,不问“王”先问“岁”和“民”,正确处理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关系,除问民问岁之外,还问齐国的贤才是否得到重用,奸邪之人是否得到惩处,重民亲民、敬才爱才的开明态度跃然纸上。

        第四,舍小顾大的大局观念和计从长远的长远眼光。这在长久之计等成语中跃然可见。虽产生过犹豫,赵威后在触龙的劝说下,终让幼子到齐国作人质。这一方面体现了为国家利益而牺牲家庭、个人利益的大局观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为子孙未来考虑的长远眼光。

        第五,执法必严、奉公守法的法治精神。这在奉公守法等成语中中有明显体现。赵奢不畏平原君权势而征其租税,显然体现了执法必严精神;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后,不仅交了租税,且以之为贤,荐之于赵王,则明显体现了奉公守法精神。

        第六,克己忍让、团结协作的和谐观念。这在抵掌而谈、将相和、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苏秦与赵王抵掌而谈,明显是一幅君臣和睦的动人场景。蔺相如为免将相不和而授秦人以可趁之机,为廉颇让道。廉颇知其苦心后,向其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颈之交,又恰是一幅将相谐心的美丽图画。

        第七,临危勇出的责任感和多谋善断的高度智慧。这在毛遂自荐、一言九鼎、三寸之舌、两鼠斗穴、许历谏军、完璧归赵、渑池之功、围魏救赵、因势利导、窃符救赵等成语典故中清晰可见。其中,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更多体现了临危勇出的责任感,而其它几个成语典故则更多体现了多谋善断的高度智慧。

        第八,尽节守义的高尚情操。这在难至节见、排难解纷等成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肥义面临公子章、田不礼叛乱的杀身之祸,坚守赵武灵王让其保护赵惠文王的嘱托,不退缩,代替赵惠文王应公子章、田不礼之召;客居之士鲁仲连面对劝赵尊秦为帝的魏使者,以大义斥责,义不帝秦,解赵国之危却谢绝重谢,这都明显表现了尽节守义的高尚情操。

        第九,鉴戒后人的失败教训。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不仅仅反映了其成功经验,也反映了足以鉴戒后人的失败教训。纸上谈兵、利令智昏、轻虑浅谋、沙丘宫变、因人成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成语典故就包含着这样的事例。赵孝成王撤战功卓著的廉颇而改任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赵军被秦坑杀40万的惨剧;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因在王位传承上措置失当,竟然落了个饿死沙丘宫的下场。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

        第十,浓厚的世情气息。军事活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受世俗人情的影响,政治军事人物也要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物打交道。因此,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也反映着当时的世俗风情,具有浓厚的世情气息。市道之教、前倨后卑、前倨后恭、奇货可居,反映了人的市侩作风;步履蹒跚、犹豫未决、不遗余力、南辕北辙,反映着各色人物的行为特征;价值连城、天下无双、羽毛未丰,反映着人对事物的评价;三人成虎、攻难守易,反映着生活哲理;旷日持久,反映了一种常见的事件进程;食不甘味、伤弓之鸟、惊弓之鸟,反映着人的生理及心理感受。

          (本文发表于《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第60-63页。)

        [参考文献]
    [1]刘志屏,尚波.汉语成语大辞典[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司马迁.史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3]张清常,王延栋.战国策笺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4]克里.治军史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杨英法(1965—),男,河北平山人,河北工程大学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曾在《学术交流》、《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成人教育》、《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电影评介》、《企业活力》、《集团经济研究》、《中国市场》、《商场现代化》、《职业时空》、《经济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并曾出版哲学专著《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抗日战略方针之比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哲学转型》、《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之我见》、《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探索》等论文曾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联系方式:河北省邯郸市学院北路南苑小区农专院3-3-102;邮编:056001;宅电:0310-7425986;手机:13230097453;E-mail:yangyingfa1@126.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02:11 , Processed in 0.1368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