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08|回复: 0

语言类型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2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http://ling.cass.cn/yanjiusheng/yylxx.htm$ _9 b# Y7 A/ m6 b0 @4 S3 w, x
/ m/ Y0 ?8 [* S2 @# D+ [" c
一,培养目标 3 {4 Y/ a' T- h  e' M
1. 思想政治方面: : ^" l9 f' v1 D9 m; m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9 a# S# q8 r: R 2. 业务素质方面:
) H: ]8 n$ w6 A1 ~! {+ o   掌握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语言类型学尤其是形态句法类型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对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调查(包括田野调查)、分析、比较和科学归纳的方法,具有独立从事以语言共性和类型为背景的汉语语法研究的能力,并在汉语方言语法、汉语语法史、少数民族语言诸方面的至少一个方面具有一定专长,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汉语的跨方言、跨语言和跨时代语法研究及相关的语义或韵律研究。掌握两门外国语,其中一门要熟练掌握,能用来撰写论文提要,另一门应能阅读专业资料;具有从事科研、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4 H* x. u' \7 e) l( Q& h 3. 身体素质方面:
  d% k1 d" q. K& P: b9 ~$ k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 a7 B' d6 O+ T二,培养方式 & D! c0 d# Z4 M- I
  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专题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理论学习包括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形态-句法理论、句法与韵律、语义-语用理论、汉语方言学或汉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法化理论的系统知识;专题研究方面要求在读期间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小论文或读书报告;实践活动主要安排语言调查实践,重点是口语材料的调查转写。
) k- n  P, j) \2 {1 R+ j1 @* R" Y 本专业博士指导教师如下: 1 K4 Q0 d1 h/ i) T7 w6 A: j
导师: 3 ~+ w; F# O1 A" Y% Q# y  v9 }
刘丹青,语言所《中国语文》编辑部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及方言语法学
0 Q# j+ V/ J9 ?  P 其他指导教师: $ \* s- S% X% r; W7 M
沈家煊,语言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 Q" g8 B( Y* V+ Z9 R/ K
张伯江,语言所句法语义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功能语法
; }3 N( f  \; ~4 P5 a/ ^, U! l 方 梅,语言所《中国语文》编辑部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篇章语言学及北京口语语法 # h# r* P9 }% P! C) G  H
曹广顺、吴福祥,历史语言学研究2室,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历史语法学 . {2 J( e, K- y6 n( j* ]
李 蓝,方言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 ) B7 V- D1 F+ k5 {: S# K
三,研究方向 ) }- m2 p, k3 A3 b
1. 汉语类型学研究
& Y  o% t$ Y. z3 K. C   以语言共性和当代类型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观察分析现代汉语的形态句法类型特征,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类型学相关性和汉语语法中体现的语言共性或普遍倾向。
2 G% ~3 f, S# R& e 2.方言语法类型学
  N  C! t# M  l0 c6 f& H   以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成果为背景,以方言调查和跨方言类型比较为方法,描写分析总结汉语方言语法的类型特征,分析方言语法特征的历史成因和类型学成因。
! j0 i/ Z1 Y9 m7 M/ W( g4 |8 o 3.历史语法类型学 : x: V" G' U0 ^/ b& P  @
  以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成果为背景,观察分析汉语语法历史演变对汉语类型特征的影响,分析人类语言共性和普遍机制对汉语语法历史演变的制约,分析语法化途径和语法类型特征的相互关系。
8 M; ^8 `. T+ m8 D0 S 4.民族语言类型学 2 v6 V3 B2 k8 F
  以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成果为背景,通过对一种或数种民族语言的调查分析并与汉语比较,揭示民族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体现的语言共性,总结谱系和类型的联系与区别。
1 R1 C! V. u. q/ w  s  j四,学习年限 ) S- a- {% W0 |6 S5 z
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 u( x( L& @; v% {0 i3 f  f2 h; ]( k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7 R3 G5 R- ?$ X1 D4 L 公共必修课
- t( y' _! k2 c5 S  w  x! t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 E8 K9 B9 S6 V  a. Z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学分 6 T7 r) |6 [0 V$ K0 }: c5 _# W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读 3学分
4 L0 i% D4 ?8 p8 H1 R (2) 外国语课 ' F' x  z- i7 u5 u( h
第一外语(英语) 3学分
5 M7 {/ o( @% Q+ D: h7 R7 G 第二外语(俄、日、德、法语) 2学分 ) t: G; x; i, r3 }7 v9 _9 t# Y* n
专业基础课 4 R8 u0 I5 k& s3 ~6 E6 ^
(1) 汉语语法学史 3学分
' A* f& k6 _1 M1 U+ D (2) 形态句法学 3学分 0 F# ?) a' f; |# o1 S2 m1 n
(3) 汉语方言学 3学分 6 Z. \' M. p& k1 L0 f
专业课 3 ?4 v9 g/ v2 s( }( p4 E/ D$ P/ T; A, O
(1) 语言类型学 4学分
& h3 \2 h3 W! S0 P (2) 语义学 4学分
  Q5 ?+ v5 _' z9 M* x& X# t (3) 方言语法学 4学分 3 x) N+ [4 |. v2 p4 ?5 z1 Y4 ~
(4) 汉语历史语法学 4学分
1 F* x! n/ L- d  Y! d' p (5) 篇章语言学与口语调查分析 3学分 0 c: V7 `' N% l7 X, C$ u. X
选修课 4 ^# K, O" t$ N' Z
心理语言学 2学分 ( s5 j; F& ]! d1 `4 R, ~
社会语言学 2学分
4 o3 q& C4 `/ o# b 数理逻辑 2学分 $ C1 z/ |5 E& s! h2 O% X; _5 z% \
社会实践
8 L! A! M2 e1 E( h3 J; d. q 语言调查和转写 3学分 ! h! Q  K4 W; k' [! P5 |9 S
六,中期筛选考核
2 o3 ^" M) _5 A+ ]   在入学后第二年的11月,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规定》,对本专业研究生进行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的综合考核。考核除审核课程学习成绩外,重点考察科研能力,一般以小论文和读书报告为主。考核结束后,由导师在第三学期期末写出考核报告,不合格者,由导师提出延长学习年限或退学的意见。 - Z: E! h% c* a+ G/ H; a6 l
七,学位论文
% X* u# n  c$ y1 J9 t8 s8 _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2 u; P: W. e* @. ^
  学位论文选题,应根据汉语语法类型学研究发展状况,参照国际类型学研究现状,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 {% q+ }' b( O2 g* P7 E+ P8 Q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见。
! {1 `  Y" I! e8 A. k" k! Y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6 S8 J. N/ Q% O+ ~9 i4 {5 i
  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清楚,条理分明,分析严谨,文句通顺精炼,文本工整,统计数字翔实,图表整齐清晰,写作格式规范。 ; R+ ^' H9 E* ~7 _7 [* n$ R
论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0 Y- `* T% n* V& K/ O0 Q8 n
  中、英文提要(含3-5个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论,中、外文参考文献,必要的注文和附录。
* D0 s) ^/ C! h# W% b% `( G8 ~4 |3 J (二)学位论文写作时间及字数
$ u1 [4 h: N  e5 q* {' l   博士研究生用于写作学位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学年。 # @! C# h2 J# z4 E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五万字左右。 % e0 W6 }1 S; `( b" f
(三)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工作 " V/ i/ x: A2 `- ]
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 e% X/ Z5 V1 R
课程教学大纲
5 Z) y1 ?% f; R2 p0 T/ E) d 课程编号: 5 h: O% y4 Y+ ^1 f* ^
课程名称:汉语语法学史0 q# }: _: w% _7 U: Z
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 r2 k0 D' _1 ^/ _/ p( y授课教师及职称:张伯江研究员5 ^6 {! K: D& r5 M- d
授课方式:讲授及自学: K& M  D# l5 J/ V) i! W
学时:80学时, D& ^4 K$ N% A& F" I
学分:3学分 2 @$ H$ \2 R' M* e
课程内容概要: $ ]1 m* S6 T7 w; P. @
  以汉语语法研究史上有代表性著作为纲研讨语法研究方法的嬗变。重点研讨如下著作: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Li & Thompson《汉语语法》,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
9 t4 F( C# T  U0 {% G. D/ c1 j5 x! z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读代表著作,并能独立归纳出重要语法问题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结论,清楚描述发展脉络。 . O2 L; I; X: Z1 e( h" v/ i! m9 {) M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 E, H( c* e7 b  e 参考书目: % |5 N! L& f: U0 \8 |; \+ _' F0 r; S
龚千炎 1997 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2 a3 `# G& `' {; o+ R
邵敬敏 1990 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5 W2 ~9 G3 K/ r
  
8 Z* Z/ c) ^6 R 课程编号: / p) @- h: R  H
课程名称:形态句法学
) Y3 L& G  v$ k- h( M 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T9 M# Z5 L  k! M9 P
授课教师及职称:张伯江研究员
% r, a; [4 R% G% G4 d授课方式:讲授及讨论8 X: K* k' I$ f5 m4 r6 b+ _
学时:80学时$ K, s1 w' u0 ^8 ]
学分:3学分 , j+ z( w6 O  L/ ]1 d) I2 _
课程内容概要: * D  o. `- z/ m$ B3 Y' `
讲授形态句法学的基本原理。分六部分内容:1) 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跨语言共性和汉语特点,与词类有关的语法范畴;2) 简单句和复杂句;3) 核心词和依附语;4) 句法成分;5) 语序、格系统和语法关系;6) 句法过程;7) 句法的语用观
' e& T9 h& x/ R$ w; B; n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普通形态句法学原理,建立类型学意识,从普通语言学视点观察汉语语法现象。 % q2 C4 Y  _5 \4 w0 n- k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 n5 m& E. ]4 e9 Z 参考书目:
" n4 o  y5 Z9 x Tallerman, M. 1998 Understanding Syntax. Arnold.
1 o2 l7 l" ~: Z5 J# D+ NComrie, B. 1987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沈家煊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华夏出版社1989 # m  O$ [. B  p2 f' c
  . m& F$ g& _$ F3 K) P
课程编号: $ A% Y/ t- ?0 y  F7 a
课程名称:语言类型学 3 W" Z/ o' S9 r6 n. l  U2 K
授课对象: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1 f6 H) \! x5 }- s3 s# \授课教师及职称:刘丹青研究员
/ _: I3 f* o3 ^! k- T1 p8 b- U' a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8 M, {; x; l$ W7 x1 P& u  _5 x# j
学时:80学时
, `/ [2 w# Y: l! w1 G  p! l2 u学分:4学分 2 S3 b/ ^) z9 t& G0 D
课程内容概要:
9 C( u+ U' s8 I! V0 O 语言共性和类型学发展简史,语言类型研究的基本方法,蕴涵共性与四分表、优势现象与等级序列,语序类型专题研究,汉语及汉藏语言的类型特征,语言共性的解释(认知、功能、语言处理),历史语言类型学。
; j# e4 c% a8 D) F1 \# k 教学要求:掌握语言类型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并能结合汉语方言、汉语史或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类型学的比较研究。 % I0 H8 |$ k& I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 l% ]1 y6 R1 v% o- Z& c4 U- K 参考书目: " I0 b, m& D3 h6 P8 o
Comrie, B. 1987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沈家煊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华夏出版社1989' v8 X. X$ h, x7 P
克劳夫特(W. Croft)《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研社2000
/ \4 Q" b0 W% a8 N' b" ?& P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 K& F/ Q6 [  `$ k+ B- I
  7 _8 d- b2 `+ R/ D- z) p% B
课程编号: $ P2 z0 R5 I; k6 j) \
课程名称:语义学
$ s. g& K4 C3 L3 S0 u 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 k; [9 Z- F/ D/ g授课教师及职称:沈家煊研究员
5 K7 d& v6 O6 H- N# Z# P9 ^授课方式:讲授及讨论
# l- u1 {$ u0 u; x$ b% k学时:80学时) H+ V4 A: b, v& m' Q( i0 q
学分:3学分
" e% }0 g+ y5 Q: O  R. \+ m% x( R 课程内容概要:对语言意义的各种观点、理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逻辑语义学。 ( @! _) H5 P' G/ G% G. `3 ~# S7 M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对语言意义的各种观点、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对实际语言做语义分析。
( f7 [/ a. d5 R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 F& y. h3 {# c: |% ]- | 参考书目: / ~& A7 w. j. C9 o# N
莱昂斯《语义学》
% v( l; c0 C9 ?, U8 |佛劳利《语言的语义学》 4 X+ l5 ]7 X2 v- k, P9 I
  / a: f+ Z1 f! j
课程编号: 5 c6 s( W7 }3 O# Q
课程名称:汉语方言学 ' A3 w4 Y' A3 P3 a
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v! [/ O% ?. {. F: O- Y
授课教师及职称:张振兴研究员等
+ Q3 G& K9 i$ D! q7 n' X' e6 P( B/ V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方言调查实践6 M/ q" c2 M, G4 }
学时:80学时
! l  E1 a# N& c. r$ M学分:3学分
" s1 Y& L2 j: l% c 课程内容概要:汉语方言分区概况,汉语方言田野调查、转写及整理的基本方法,汉语各大方言的主要特征,方言与中古音系的比较,跨方言比较研究。
' G) Y. l" E% x8 a  B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汉语方言概况及各大方言的特点,能够对母语方言及其他方言进行调查记录描写,了解汉语方言与中古音的语音对应关系,并能以此探讨方言词汇及虚词的历史来源。 * N# Q4 t5 v: j7 \: ]% Y. x, S
考核方式:方言调查专题报告) W3 i% t# S5 C5 `: w! C8 }
参考书目: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
( r$ y9 i( A  w7 S詹伯慧《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G) f" T% M. t( ]. s7 b" p5 Z
本所方言室该书编写组《昌黎方言志》 # D4 R3 f& @$ Y8 y
  
/ O" k* E9 y# \ 课程编号: + M: a6 N  l! H4 _: ?/ g2 m! Y9 y5 w
课程名称:汉语方言语法学
- f& ]* p7 M6 K* \" G' w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5 r; T- y$ z% h! P8 B
授课教师及职称:刘丹青研究员
4 V7 b7 m9 N- K/ g" o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方言语法调查实践! K# x+ o1 H+ f. i4 K1 ~/ ?) R9 [
学时:80学时  s! |! R  J5 q/ h# U9 G
学分:3学分
" H2 I4 m3 f5 F 课程内容概要:汉语方言在构词法、形态、词类、句法结构、句法程序和手段、虚词等方面的主要差异,汉语方言语法差异的历史背景与类型属性,汉语方言语法特点与周边民族语言的关系,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从汉语方言语法特点看汉语语法理论。 ' `+ m9 y* }' ~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汉语各方言在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异,掌握调查、描写方言语法和用当代类型学观念分析方言语法类型特征的方法,掌握作为类型学研究方法之一个方面的跨方言语法比较的研究方法。   I3 A1 g4 p, G8 t: _) I/ P$ r
考核方式:方言调查专题报告
9 ^$ v( Q8 M1 ~$ p8 [2 R参考书目:B. 科姆里、N. 史密斯《语言的描写性研究:问卷》  N. F* r3 ~% I& Q4 R% E5 O3 U
黄伯荣主编《汉语方言语法资料汇编》
7 U" H( Q5 x, B% s0 q6 @1 b$ X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东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系列”
% D" E+ |. u# {) e4 e  
) Z3 @" g8 o0 L/ C( f; N% p 课程编号:
% S' T/ s9 R* e% A8 K 课程名称:篇章语言学与口语调查研究
5 C+ w5 ^& S+ E( z2 C2 b0 L 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 C( m! I; U7 R' p; s) u授课教师及职称:张伯江研究员,方梅研究员; q8 `) g3 X2 l# s( F* Q
授课方式:讲授及讨论
( |1 `& d3 J: q  G9 z8 s学时:80学时# }/ h# B" h" K& x% U' a7 Z  c0 g$ p
学分:4学分
% b, v2 Q" T, L8 Y 课程内容概要: 5 f" j) w9 |0 t9 o
  讲授话语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篇章和句子里的信息结构,篇章中名词短语的指称性质,情态和语气问题,叙述语体和对话语体的语法区别及其理论意义,话语组织方式与话语标记,共时语法化问题,口语材料的调查获得与转写手段。
+ J% i( @" Y. z8 \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篇章语言学基本原理,理解交际功能对语法形成和演变的作用,培养动态的语言观。了解话语分析的理论背景和操作手段及方法,熟练掌握话语转写的技能和形式,培养起从实际口语材料发现语法现象的敏感。* z0 U) {# W$ ~  ]+ [; _2 C- e! I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及转写语料   C8 ^4 F# G5 d; O1 e8 [9 i: U
参考书目: 0 `7 Q: V6 w. ?8 ^% b
廖秋忠 1992 廖秋忠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W( u. ~  h5 [9 V' t; P2 u
陈 平 1991 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出版社。
4 ~$ p8 }" a6 _+ r+ t7 D戴浩一、薛凤生主编 1994 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H# v2 I& C. q9 d) W6 ?Tao, Hongyin 1996 Units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 Prosody, Discourse and Grammar. John Benjamins.
. L/ h" Q0 V9 {, d张伯江、方 梅 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 j+ w; j( A- e7 w7 c
  / R7 ?5 t0 ]" ?# G: b
课程编号: 0 V  B7 {6 C+ \, a0 u* L4 P! X
课程名称:历史句法学
# p! L- I( R1 H, F2 ` 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 M; q( t, K/ ]' r授课教师及职称:曹广顺研究员,吴福祥副研究员6 Z4 M) r6 Q( @- a0 e( `. ~3 F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 B/ W7 X3 W$ q: w# E学时:60学时% W; H. A" P! ^! o4 U8 t. T
学分:4学分
  Q# d5 K( s( M/ a* A7 E5 D7 \ 课程内容概要:句法演变的规律,语义引申的规律,语法化和词汇化。近代汉语语法。& @( i8 c; K! y5 {7 T2 T& Z
教学要求:了解历史句法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基本掌握汉语语法演变史,并能结合汉语做专题研究。
' k. ?- _; r  _$ p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9 u  |! \) Z" r" j5 y$ Y参考书目:特拉斯克《历史语言学》9 `( R! U3 D  E9 m, h0 f
海讷《语法化》
, C. y. ^/ h; h7 h5 d2 x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 O8 I- d/ w8 c. j/ G" G
  
5 G, n' L" o( s# z7 y8 `0 w 课程编号:
! b) H3 z4 y1 t, X: o, |- h6 n. c 课程名称:社会实践
( o) I4 p9 s6 A3 j: f授课对象:语言类型学专业与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5 O# p3 |% b( c& [5 [% ?授课教师及职称:刘丹青研究员,方梅研究员
7 t$ p8 v; p' `, n- W授课方式:社会调查* Q' q( f" G# p' _+ j: o
学时:60学时# Z: n' L% _" r% L( O- y
学分:3学分 . v+ s2 ^0 M( V
课程内容概要:(1)结合“话语分析”课程理论的学习,在第3学期和第4学期独立进行口语材料的采录和转写,其间定期与导师讨论语料处理问题。最后总结出材料中的重要语法现象,并写出专题研究报告和作业论文。(2)结合语言类型学课程学习,对一种汉语方言作句法类型的调查。
0 Z  u; @$ l6 E& H) C' j/ N1 Y教学要求:能够熟练地运用话语语言学和语言学类型学的方法和手段,独立地从事话语分析和类型调查。
: |7 J. e1 c# U) b考核方式:调查报告 0 g: Y1 b! e5 ^8 c; V$ K
参考书目:
9 y$ ~5 Z8 I4 z3 R' ]. n1 g+ x: w Jane Anne Edwards, Martin D. Lampert eds. 1993 Talking Data: Transcription and Coding in Discourse Researc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5 16:08 , Processed in 0.0830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