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34|回复: 1

我的家乡话是“活化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1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jxdjg.gov.cn/file/zhb/dnzp/bhmqyy/one/hhs.htm

我的家乡话是“活化石”

  临川方言是赣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很有特色、很有影响的地方语言。在国内“临川方言”和“临川才子”齐名,受到教育界、学术界人士的广泛瞩目。
  三十年代初期,我国著名语音专家罗常培先生,在同临川籍的文学史家游国恩先生谈话中对游国恩先生独特的临川话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敏锐地发现临川方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持闭口韵尾,二是来纽三四等声母变成[t],三是章昌二纽变同端透。并认为临川方言有几点和客家话的系统相近。
  罗常培先生认为“临川音系在南方语言系统中发音独特,很可能代表北方客家迁徒传下来的语言流变和当地土著语言的变异,可以作为民族迁徙和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来研究。”

  罗常培对此进行了多年研究,终于写成了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论著《临川音系》,建立了临川音系的基本体系,开了临川音系研究的先河。他是临川音系研究的开拓者,对临川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著名音韵学家赵元任先生还专门灌制过“临川音档”录音,作为讲课辅助资料。
  临川方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临川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和帝永元8年(公元96年)开始建县。因为地理位置介于吴、楚、越之间,受周围环境影响,当地最早的方言是一种夹杂吴楚语音的土话。唐末的黄巢起义,导致许多中原汉人举族南迁,来到当时侥幸没有遭到战乱的临川定居,使这里的人口结构和语言音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原汉人带来的北方话,便和当地的土话合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揉合,才逐渐演变成今天这样的临川话---- 一种既从属于赣语系统,又同客家话有某些共同之处的地方语言,形成一种独具风格的“临川音系”。                        部分资料来自《临川县誌》
发表于 2007-10-4 1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临川

来源:http://www.jxdjg.gov.cn/file/zhb/dnzp/bhmqyy/index.htm


  临川,一个闪亮的名字。它不仅山河壮丽,风光旖旎,而且物产丰饶,文化鼎盛,人才辈出。

  勤劳智慧的临川人民,用千年的心血挥洒彩笺,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临川文化。临川文化博大精深,既是伟大而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支脉,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临川文化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中又拥有引领风骚的代表人物和传世的经典。

  临川文化内涵之丰富、标本之卓异,令人叹为观止。如社会,近代反清地下帮会“洪门”,在抚州留下了许多遗存,神秘的“船形屋”即为其一,“抚州即为洪门祖廷”,已成为世界性的社科研究热门课题。如经济,“抚州商帮”曾称雄一时,史载“客商莫如江右,而江右帮又莫如抚州”。如宗教,南城麻姑山为道教之洞天福地,而抚州城东的天主教堂,则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其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如艺术,广昌县的“孟戏”保存着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宜黄县的宜黄戏为研究“二黄腔”之流变提供了实例,南丰县的傩舞则被誉为中国先民祭祀舞蹈的“活化石”,还有东乡的罗汉灯等,它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跻身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临川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是灿若繁星、彪炳史册,令人高山仰止。宋元明清四代,抚州考取进士(武科尚未计入)2450名,约占江西全省同期进士登科人数的四分之一,在某些朝代的某些科年甚至超过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民间俊逸埋剑丰城,草野遗贤抱朴荆山,然而报国情怀不减,依然气吞牛斗。平民英雄与科第士子如双峰并峙,共同撑起了临川历史文化名人的朗朗星空。

  临川历史文化名人,人数之众、涉及之广、功绩之伟、地位之崇,在中华大地和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他们中的佼佼者,如“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理学大师陆九渊等,不仅光耀华夏史册,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如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文章大家曾巩,思想家李觏,教育家吴澄,地理学家乐史、朱思本,历史学家吴曾、危素、徐奋鹏,抗金名将饶延直,抗倭名将谭纶,抗清志士揭重熙,禁烟名臣黄爵滋,水利专家侯叔献,方志学家李绂,医林圣手陈自明、龚延贤,天文学家吴伯宗、揭喧,书画家虞集、李瑞清,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忠于职守、保境安民的刺史危全讽,赴阙上书、捐躯报国的布衣欧阳澈,以及农民起义领袖邓茂七等等。可谓名相良将,叱咤风云;宏篇巨著,各领风骚。他们和宦游抚州的历代贤达如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戴叔伦、陆游等人一道,将自己的人生燃烧成熊熊火炬,烛照着一代代后来人奋勇前进,使临川才子如江河滔滔、山岳绵绵,在现代和当代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不断续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临川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抚州教育在宋代达于鼎盛,历元明清而持续不衰。到现、当代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等,培养出许多人才,成为全国、全省名校。仅改革开放以后,临川为国家输送的高等院校合格新生超过15万人,其中少年大学生200多名,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及已成博士后者500余人。他们之中,已建功立业、为国争光者不乏其人。

  对临川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在国内方兴未艾,欧美、日本也有不少学者加入。抚州本地的临川文化研究,自80年代以后渐热,一浪高过一浪,取得了不少成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20:41 , Processed in 0.0626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