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20|回复: 0

冷冶夫:小斯减震器使DV拍摄更加完美(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3 16: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冶夫

来源:中国广电信息网 2006-7-13 16:31:25
    今天的电影制作,已经无处不在的使用摄影机稳定器,斯坦尼康本身也成为稳定器的代名词。但是,在当前摄影器材数字化,小型化的趋势下,斯坦尼康开始暴露出体积大,操作复杂的缺点,如果不是体魄健壮、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根本无法胜任它的拍摄。国外公司先后推出了两款小型稳定器材,但只是在斯坦尼康原理上进行了小型化和功能简化,其功能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稳定拍摄的需求。其高昂的售价也让使用者望而却步。小斯的诞生带来了一个普通人都能运用运动语言的时代。它迎合了影像器材小型化数码化的趋势,其使用简单,售价合理,和专业摄影器材的傻瓜化一样,小斯打破了专业领域的技术垄断,带来了一个镜头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的影像时代。有人说,DV的诞生打破了影像语言垄断,那么小斯的诞生则带来了一种命性武器,它使得人人都可能成为影像语言的运用高手。
   技术的进步将改变整个产业格局。也许,今天小斯所带来的影响,在明天将远远超乎想象。

         者:您是什么时间开始喜欢使用DV进行拍摄的?

    冷冶夫:应该是1997年到美国的时候,当时是我的一个在日本“SONY”公司工作的朋友借给了我一台DV机。当时不知道这种小型摄像机就是DV,只是觉得小而方便。我们在美国参观的时候也看到个别美国人在使用DV来进行个人生活记录,而且拍摄出的画面也非常不错。我当时想,如果电视台能用这样的机器拍摄和创作节就好了。

    笔者:听很多DV创作人士说,您是较早使用小斯减震器的导演,为什么?


    冷冶夫:在我用DV拍摄之初就遇到了运动拍摄的问题。相对而言,使用DV拍摄要比肩扛式摄像机更加灵活,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DV就派上了大的用途。但使用DV拍摄运动镜头的时候总感觉没有肩扛式摄像机稳定。在使用小斯减震器之前,我也质询过几家国外的著名厂家,但试用过后发现,其产品不是没有减震系统就是DV摄像机安不上,不能使用。所以,在我没有小斯减震器之前,我们的创作组都是想办法用自行车、手推车等,来解决运动画面的稳定问题,但效果并不好。之后,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小斯减震器刚投入市场的时候,我就对这款产品密切的关注了。

冷冶夫
冷冶夫

     笔者:从您开始使用小斯减震器到现在,您拍摄了哪些作品,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部作品?
    冷冶夫:大概有十几部作品吧!像纪录片《蜘蛛人》、《悬棺》、《纸殇》、《缉毒行动》;宣传片《北京市文化产业》、《中国联通》、《房地产报告》等,在这些作品中的运动镜头基本是用小斯完成的。而且《纸殇》还获得了中国纪录片金奖。但使用小斯减震器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拍摄特警训练的过程。当时有一组镜头是特警人员从12楼的窗户跳到11楼的主观镜头,因为摇臂的高度不够,所以无法使用,而我用小斯减震器只拍了两次就完成了,很难想象没有小斯怎样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镜头。现在我在一部20分钟左右的纪录片中,至少要使用小斯减震器6次以上。


冷冶夫

    笔者:在您这么多的作品中应用到了小斯减震器,您对这款产品有何评价?

    冷冶夫:首先,我想说明一个观点。我身边现在也有很多人在使用小斯减震器,但有的说拍摄的不理想,有的讲“不好使”。我与他们交流后发现,之所以使用的效果不好,是因为他们不太懂得小斯减震器的原理,有的摄像没有完全掌握操作技巧,怎么能使用好呢?还有一条就是操作的不熟练。小斯减震器是拍摄的辅助工具,只有拍摄者熟练地掌握了他的拍摄技巧后,才能使用娴熟,拍摄出好的作品。在我看来,小斯减震器的优点第一是携带便携,标配的机箱就很方便,不像其他的减震器产品要两个人抬的大箱子;第二是操作简单,从安装到拍摄有5分钟就够了,我掌握使用技巧也就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第三是用途更广泛了,在拍摄特警影片、复杂环境中的纪录片中都能有很好的发挥;第四最主要的就是小斯减震器的快速跟拍,是其他减震器无法比拟的。



    冷冶夫


    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资深策划,中国多项电视奖评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客座教授,《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策划人。
作为主创人员制作了《毛泽东》、《中华之门》、《让历史告诉未来》、《跨世纪的报告》等大型文献纪录片。八十年代创作的《牧牛人》、《胖连长和他的连队》、《教书先生来了》、《押运兵》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潜伏行动》、《女子特警队》、《女特警雷敏》、《升旗生命》等纪录片均在电视界引起轰动效应。25年来共创作播出纪录片2000多部(集),出版《电视纪实与创作》、《电视纪录片研究》、《21世纪的电视理念》等专业书籍19本。八十年代起担任北京广播学院客座教授至今,听课学生达20万余人次。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80多个,另有3部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奖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6:22 , Processed in 0.1223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