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58|回复: 11

祝湘里妹子论坛的朋友们:2008元宵节快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0 1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2月20日 08:26:18  

                                          2月16日,苏州街头颇具特色的各类喜庆元宵彩灯深受人们的青睐。新华社发(王建中 摄)

新华网天津2月20日电(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21日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据专家介绍,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很多习俗均有独特的来历。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始于西汉。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将平乱的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与民同乐日。古时正月又称“元月”,夜又称“宵”,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后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赵之珩说,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来源于民间口谜,三国时候盛行猜谜。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称为“灯谜”。明清以后,灯谜已发展成为城乡人民在年节,特别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形式。   

正月十五,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之外,在民间还有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习俗。     

赵之珩介绍,“耍龙灯”也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在汉代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更为常见。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     

舞狮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三国,盛行于南北朝。舞狮在中国有“北方狮子舞”和“南方狮子舞”之分。如今狮子舞不仅在喜庆节日出现,还登上了舞台。作为杂技节目的狮子舞深受中外观众的赞赏。   

“踩高跷”原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化了装的表演者足踩三、四尺高的木跷,手执扇子,进行有节奏的舞动。《列子·说符》中就有高跷的记载,唐宋时踩高跷已经很盛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介绍元宵的五种吃法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2月20日 07:12:07


   2月19日,在太原市一家老字号元宵店的零售点,市民正在购买元宵。 元宵节即将到来,太原市一些老字号元宵店生意火爆,员工们加班加点赶制元宵,以满足市场供应。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新华网石家庄2月19日电(记者张涛)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家家都要吃元宵。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郑一民日前介绍说,元宵一般有5种吃法。     

汤煮元宵。要掌握“文火煮”的要领,并用汤勺徐徐推转,使元宵在汤中旋转,水沸时稍加凉水,不致粘锅。

油炸元宵。热油下锅,元宵下锅后轻轻翻动几遍,直至元宵全部虚胀,即可捞出撒上糖食用。
   
拔丝元宵。先用食油抹光锅底,再放白糖和适量水用文火化成稠糊状,当冒大泡呈黄色后,将炸好的元宵入锅,与糖糊搅拌拔丝,迅速出锅,趁热食用。     

穿衣元宵。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滚沾均匀后上盘,要逐个摆开。     酒醉元宵。将特制的小元宵煮熟后盛入碗中,再将煮沸后的甜酒浇入,打入鸡蛋花更佳。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我国民间有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习俗
来源:新华网2008年02月20日 08:14:49  

新华网天津2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正月十五,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之外,在我国民间还有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习俗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 ”“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舞狮也是元宵节中传统的娱乐活动。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它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舞狮在我国有“北方狮子舞”和“南方狮子舞”之分。如今狮子舞不仅在喜庆节日出现,而且还登上了舞台。   

元宵节,除耍龙灯、舞狮外,我国民间还有“踩高跷”的习俗,即一个个化了装的人,足踩三四尺高的木跷,手执扇子,舞来舞去。

赵之珩介绍说,我国的高跷,在晋、冀、鲁、豫民间,称为“拐子”。表演者双足踩着有脚踏装置的木棍,进行有节奏的舞动。高跷的高低不等。踩高跷,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流行的地区较广。《列子·说符》中就有高跷的记载。到了唐宋时代,踩高跷已经很盛行。
    民俗专家表示,如今,“高跷”除了仍作为民间娱乐、杂技表演以及运动比赛项目外,在一些国家里还用来作为高空操作的工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专家说:元宵节猜灯谜始于南宋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2月20日 07:28:34




     新华网天津2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元宵节,我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来源于民间口谜,后来经过文人加工就成了谜语。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
文学形式,生动活泼。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这就是谜语书面创作的最初阶段。三国时候,猜谜盛行。

    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称为“灯谜”。明清以后,灯谜已发展成为城乡人民在年节,特别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形式,于街头巷尾或公共场所,经常有猜灯谜活动。尤其是在清代,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小说《红楼梦》里,就描绘了许多贾府猜谜的生动场面。

    民俗专家表示,灯谜的出现,使猜谜发展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受到广大人民欢迎,已成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和文娱活动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专家:正月十五吃元宵缘自中国农耕文化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2月20日 07:02:37  

新华网石家庄2月19日专电(记者张涛)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郑一民日前说,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元宵节,其起源与中国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在古
代,元宵是作为一种“药丸”而食用的,吃了它便可恢复生产能力,预示着农耕时节的来临。

    郑一民说,相传远古时代玉皇大帝为统治万民,派灶神了解民情,腊月二十三上天回奏。灶神了解的情况是:“百姓劳累一年了,从不歇息,长此下去将累坏身体。”玉皇大帝便命神仙在腊月初八早上,在百姓的粥里“下药”,变成了大豆、花生、芝麻等,这种粥俗称“腊八粥”。百姓吃了“腊八粥”果然开始休息,只知道玩乐。眼看到了正月十四,百姓依然在狂欢,玉皇大帝便命神仙将百姓的晚餐变成了元宵,里面包着芝麻、核桃等,人们吃了它恢复了往日的劳动。

    郑一民说,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传说虽然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色彩,但有一点是有一定根据的:每年吃完“腊八粥”预示着年的到来,吃完元宵预示着年即将过去,新一年的农业生产马上要开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1: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专家称:东西南北中 汤圆各不同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2月19日 15:09:11

 新华网福州2月19日专电(记者许雪毅)吃汤圆寓意“团圆”,是我国元宵节的重头戏。而地方不同,汤圆形状和风味也有所区别。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一万长期研究民俗,他告诉记者,元宵节吃汤圆,宋代始有记载。传说中,嫦娥奔月,其夫羿制作
汤圆得以与嫦娥团圆。元宵节吃汤圆取“团圆如月”的吉祥之意。汤圆北宋称“浮圆子”,到明代才改称元宵,而南方叫汤团、汤圆、圆子。

    彭一万说,汤圆可荤可素,可咸可甜,有圆、扁、桃状、六角形等形状,有的加染红、蓝、绿等颜色,有如彩色玻璃珠子。东西南北中,汤圆各不同。

    北京有奶油汤圆,馅里掺有奶油,其味甜爽,奶香蕴存。天津有蜜馅汤圆,用蜂蜜加上白葡萄干作馅。山东有宝塔汤圆,卖家将汤圆堆成宝塔,上插柳条,缀以红花,用豆沙、桂花、枣泥作馅。

    上海有咸味汤圆,用猪肉、鸡肉作馅,肥瘦适当,切剁如糜,膏润芳鲜,腴而不腻。还有四喜汤圆,一碗四粒,芝麻、豆沙、桂花、鲜肉各一,汤为清水。宁波有酒酿汤圆,用白酒酿于汤中,使之带有酒香。常州等地亦有此食法,而上海城隍庙的酒酿汤圆,酒酿中煮着小圆粒,再添点花卤,酒香、花香、甜酸味儿汇合成一股暖流冲入腹中,沁人心脾。

    扬州汤圆,种类繁多,有小如桂圆者,有大如酒杯者,馅料风味各异。苏州有玫瑰汤圆,用玫瑰瓜子作馅,小巧玲珑,别具芳香。苏南有蟹粉汤圆,膏腴肉满。而江苏、浙江一带尤其盛行百子汤圆,又叫珍珠汤圆,一碗约有百粒,形如小珠子。

    四川有鸡油汤圆,用纯净鸡油作馅,皎白如雪,柔滑细腻。咬开后一层清亮的油脂,5个一碗,可以泡在汤里,也可以沾着芝麻和白糖吃,然后再要一碗原汤。

    厦门汤圆俗称“上元圆”“圆仔汤”,以甜为主,以咸为辅,有包馅汤圆和不包馅的糖水汤圆两种,糖水汤圆有用白糖,有用红糖,拌以花生碎、芝麻食之。包馅亦有荤素之分,肉、菜、香菇、笋丝乃至什锦皆可。福州有鸳鸯汤圆,一碗汤圆,甜咸两味,其特点是糯米皮绝不粘牙。

    而“吃在广东”,有糖姜汤圆,用小粒片糖作馅,用糖水加鲜姜作汤,别有姜糖的清香味。有扁咸汤圆,用鸡汤、肉汤加少许黄牙白或萝卜,汤圆搓好后,在掌心轻轻一按,变成扁形。还有源自广东、香港的“糖不甩”汤圆,扁形汤圆,放在糖浆内煮熟,要吃才捞上来,加上芝麻、花生碎、砂糖、椰丝。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2: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元宵节搞笑祝福短信

      当你读这短讯,你已欠我一个拥抱;删除这短讯,欠我一个吻;要是回复,你欠我全部;要是不回复,你就是我的了。
  
      为了你,我做什么都可以:我愿意陪吴刚砍树,在月亮上裸奔,去火星上跳艳舞,如果你请我吃饭,今天我就到你面前为你表演……吃元宵

  额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别紧张,我说的是元宵!元宵节快乐哦!

  你知道吗?元宵节晚上以偷得别人的东西为好兆头,还没有出嫁的女孩子,要偷别人的葱菜,因为俗谚说:偷得葱,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

  曾经,有一碗甜蜜的汤圆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舌齿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元宵节,吃汤圆了吗?

  今天亲手给你做碗汤圆,用“快乐”活面,“开心”做馅,在“健康”的水里煮熟,用“幸福”的小碗盛到你面前,元宵节快乐!

  据风云三号卫星勘测:元宵节将有颗慧星撞击地球。落地点是你床。为防意外,请睡觉时将屁股朝上不断放屁,利用气体改变物体落地点。祝成功

  发一条短信一毛,回一条也一毛,一毛又一毛,加起来是好多毛。鸡年到,忍痛再拔一毛,送给你,预祝你元宵快乐!也就只有你,换别人,我一毛不拔!

  元宵节将至,国务院发五条禁令:禁止假装忙不理我;禁止发财忘了我;禁止有难不帮我;禁止吃饭不叫我;禁止闲时不想我;要求狠抓落实!

  元宵节勿忘吃元宵,吃一个好运常在,吃两个幸福永远,吃三个合家团圆,吃四个四季平安,吃五个...哎呀小猪猪,这东西可不好消化哟!

  你知道我多喜欢你吗?!圆粉粉的小脸蛋,咧嘴就是那么甜蜜的笑容。真的好想在你脸上狠狠地吻下去,让你融入我的身体。阿!香甜的元宵。

  元宵节到了!朋友,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元宵一样,塞得鼓鼓的,捏得圆圆的,煮在锅里沸了,盛在碗里满了,含在嘴里,呀,太甜了!

  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心也疼了吧,短信少了吧,没人理了吧,野不成了吧,老实上班吧,幸亏还有我预祝你元宵节快乐!

  收到我的祝福的人永不被炒;阅读的人会飞皇腾达;储存的人会爱情甜蜜;删除的人会好运连连;转发的人薪水猛涨!元宵节快乐!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份寄挂,我送你整个东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勺蜂蜜代表一份祝福,元宵节我送你一个马蜂窝!

  请尝尝我亲手给你做的一碗汤圆,用“快乐”和面,“开心”做馅,在“健康”的水里煮熟,用“幸福”的小碗端到你面前。祝元宵节快乐,天天开心!

   十五到,送你鲜花一束:有玫瑰,成双成对;有玉兰,万事不难;有茉莉,事事如意;有秋菊,年年有余;有火鹤,红红火火;有牡丹,一生平安。

  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心也疼了吧,短信少了吧,没人理了吧,野不成了吧,老实上班吧,幸亏还有我,预祝元宵节快乐!

  我的元宵短信,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存储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祝你元宵节快乐!  

  元宵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送给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

  正月十五喜庆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钞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愿好事多多多!

  元宵佳节祝福你,做个元宵送给你!滑滑的,甜甜的,对你的感情粘粘的!

  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梦更圆!

  在这彩灯如昼的时节,我们一起相约黄昏后,今晚我要让你成为最幸福的人儿。

  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新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思恋着你的美妙。

  你是馅我是面不如作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作个大灯笼;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元宵节快乐,时时好心情!

  把一颗颗幸福圆满都送到你嘴里,要好好吃啊!

  诚挚的祝福,满载着浓浓的喜气,元宵愉快!愿你步步高升,万事如意!

  灯火良宵,鱼龙百戏;琉璃盛世,锦绣三春。祝你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元宵节!

  灯火万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盛世佳音。祝你元宵节快快乐乐,热热闹闹!

  过完大年过元宵,点起花灯庆丰年!祝元宵节快乐!

  花好月圆人团圆,群灯争艳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中情缘愿梦“圆”。

  快乐过年! 花好月圆人团圆,吃了汤圆,甜甜密密,团团圆圆。愿你成为最幸福的人!

  瑞雪照丰年!你圆他也圆!

  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

  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祝福送大家,美梦一信牵。元宵佳节到,良宵美景贺团圆!

  团圆年,年团圆,年年团圆年!元宵夜,夜元宵,夜夜元宵夜!

  万事大吉!合家欢乐!财源广进!恭喜发财! 元宵节快乐!

  我要用:一缕(情思)一棵(红豆)一勺(蜜糖),月圆时分我会让玉兔送去我特制的元宵!

  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月圆的季节,祝你今夜好梦!

  一条短信,一句问候,万千祝福,数不清的思念,希望我们早日团聚。节日快乐!  

  元宵佳节闹花灯,灯红人喜庆佳节。举杯邀月送相思,月圆人圆乐团圆!

  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月圆,人圆,事事圆满!花好,灯好,好事连连!月圆人团圆,灯美人更美!吃汤圆乐团圆,赏花灯合家欢!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中国人的狂欢节(图)  

                                                                       来源:北京日报 2008年02月19日 14:22:59  

元宵节中国人的狂欢节 记者方非摄

元宵节中国人的狂欢节 记者孙戉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春到人似玉,灯烧月如银”。再过两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将在绚烂的花灯和甜蜜的元宵中画上句号。虽然年年都过元宵节,但是我们对元宵节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来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黄涛和我们聊聊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它的现代意义。

    初始祭祀太一神

    记者: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元宵节的核心是什么?

    黄涛:在古代社会,元宵节文化内涵的核心是祭祀太一神(即北极星神),祈求丰收和子嗣。
在古人信仰中,星宿主宰着人间万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生命。太一即北极星为众星之首,古人认为太一神作为星空之帝,主管着对农业丰收至关重要的风雨、水旱、灾害,以及关系到生活安定幸福的兵戈、饥馑、疾疫。正月为春季万物生机萌动之时,植物开始生长发芽,动物开始发情交配,古人也在此时祭祀星宿尊神太一,祈求一年内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并祈求人的生殖繁衍。

    记者:元宵节最初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吗?

    黄涛:据文献记载,太一祭典始于汉代。《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由此可知,西汉祭祀太一神并不是在十五日,而是在上辛日。后来祭祀太一神的日期发生变化,转到了十五日,这是由于后世该节转变为夜间娱乐欢庆的节日,这些活动在月明之夜进行更方便。

    记者:现在人们似乎很少提及元宵祭神的习俗,似乎看花灯、吃元宵是唯一特点,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黄涛:魏晋之后,星宿信仰淡化,太一祭祀习俗衰微,元宵节成为一个举行各种狂放的欢庆娱乐活动的节日。这些习俗大都跟早期的祭星、祈求生殖的节俗有内在的联系。最显著的习俗是张灯,灯一方面是星星的象征物,一方面是生命与人丁的象征物,元宵灯俗的最初含义是祈子。第二大代表习俗吃元宵也跟祭星有渊源,元宵就是星星的象征物。在当代社会,元宵节祭星、祈年、祈子的习俗都已衰落,其节俗精神可归结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表达团圆美满的意愿。

    独具公共特色

    记者:有人将元宵节比作中国的狂欢节,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黄涛:唐宋以来的元宵节的确堪称中国的狂欢节。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一般都深受儒家思想浸润,注重人际关系的密切与整合,而元宵节的活动则以热烈奔放、轻松快乐为主调,集中了几乎所有大型的传统娱乐庆贺方式: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扭秧歌、唱戏、猜谜等,洋溢着民间的狂欢精神,故有“闹元宵”之说。唐代皇帝热衷赏灯,让人制作巨型灯笼、灯楼、灯树,玩灯期为三天,宋代放灯期延长为五天,明代灯期则有十天之多,百官也放假十天。

    记者:元宵节的与众不同,又有什么现代意义呢?

    黄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贺活动大多在家族、家庭的私人生活空间举行,而元宵节的灯会、唱戏、扭秧歌、舞龙舞狮等欢庆活动是在社区内举行的群体性公共活动。通过良好有序的公共庆贺活动,可以加强民众的公共意识、社区认同感、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创建社区的和谐氛围。在现代社会,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应加强传统节日的公共节庆活动,注重公共活动的元宵节正适合现代人过节的趣味。

  过罢元宵年才完

    记者:从历史记载看,元宵节是一个独立节日,可是现代人习惯于把它当作春节的一部分,这对这个节日的传承会有什么影响吗?

    黄涛:在古代社会,元宵节是一个独立的节日。近代以来,元宵节成为春节的一部分。不管怎样,元宵节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当代社会,如果把它看作一个独立的节日,那么它就是仅次于春节、中秋节的第三大节,甚至也可以说它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和生活中可以和中秋节相提并论:从正式的节期来说都是全天过节,按传统习俗要吃三顿节令食品;从天文物候来说,都是月圆之日,只不过一个重在赏星,一个重在赏月;一个在开春祈求丰年,一个在秋后庆贺丰收。若将元宵节看作春节的一部分,那么元宵节就是春节的高潮期:腊月二十三到春节前忙于准备节令物品,除夕到初十左右忙于祭祀、团圆、拜年,人们都在出于礼俗要求和功利驱动而在家院内忙碌,期间大多数节俗活动都是庄重严肃或依照礼俗规范而进行的,到了十五前后,这些依礼而行的活动都已完成,剩下的就是近乎完全的娱乐游戏了。所以元宵节的主要欢庆活动转向户外,以大规模的游艺娱乐活动为重。元宵节过完了,人们才觉得过完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 老北京这样过(图)
2008年02月19日 13:58:02  来源:北京日报  



元宵节 老北京这样过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元宵是元宵节里献给赐福天官、宗亲五代的供品,也是亲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当然也是应节食品。旧时,京城各大糕点店从正月初六便开始摇元宵、卖元宵。

    除了吃元宵,灯市里看灯成了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灯会上有一种“麦芽儿灯”非常有意思,如今早已绝迹。这种灯要提前扎好,撒上麦种,在暖和的屋子里催生出新鲜的麦芽儿。在万木凋零的元宵节里展出这种灯,一片新绿,生机盎然,华而不奢、朴而不俗,非常惹眼。

    “烧火判”也是旧时元宵节里的观赏项目。“判儿”指的是阴间判官,其实就是一个砖砌的大炉灶,高约四五尺,外形像一个袒腹而坐的人,头上戴一顶双翅的纱帽,帽子是一个大砂锅,右手抱一牙笏,牙笏是一块铁板,生着火以后火焰从耳口鼻眼、肚脐和双乳冒出。“烧火判”一晚上要烧数百斤煤,都是个人和商号捐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后,“火判”就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张灯结彩说法多(图)
来源:北京日报2008年02月19日 13:49:17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资料来源:《春节》) 新华社发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或为历史记载,或为民间传说,或为宗教礼仪等等。从不同的传说或记载中,可以看出元宵节作为民族节日从形成起就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内涵,值得仔细回味。

     汉文帝平吕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大封诸吕为王。吕后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祸,遂共谋篡乱。此事传到了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伐讨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等取得联系,经过周密部署,“诸吕之乱”终被平息,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


平乱之后,汉文帝刘恒登基,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之日。在古代,“正月”又称“元月”,“夜”与“宵”同义,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名为“元宵节”。戡平诸吕,历史上确有此事,但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说法却查无实据,只能算是传说而已。

  汉武帝放灯说

    元宵放灯起于西汉武帝时。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就请来上郡的一个巫师来通神,结果太一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将好,愿在甘泉宫相会。没过几天,汉武帝果然病愈,为感谢太一神就在甘泉宫建坛,并于正月十五以灯祭祀,通宵达旦。

      元宵燃灯尊佛说

    元宵燃灯与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东土有关。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便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不论士族庶民,一律张灯,以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自此以后,正月十五张灯便蔚然成风。其实,元宵节起源于佛教的说法也根据不足,不过佛教利用元宵节的机会燃灯,则实有其事。

  道教祭神礼仪说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起源于中国的道教祭神礼仪。关于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随着道教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便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并在民间形成了“闹元宵”的风俗。

     元宵灯节成于唐代说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风气,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除了以上种种说法,还有一些元宵节起源于农业劳动的说法。据说汉代时,人们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虫赶兽从而演变成以后的火把节。如今在江苏兴化一带,每到元宵节,百姓不燃灯、观灯,而是点火把、舞火把;还有元宵放灯起源于古时农家“照田蚕”的传说,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在田间,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还有一些神话传说增添了元宵节的神秘性。一说,在很久以前天帝的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传天兵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便偷偷将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一位老人想出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又说,元宵点灯的来历与东方朔和元宵姑娘有关。传说一名叫元宵的宫女,十五月圆无法与家人团圆,不禁伤心。东方朔便设计使汉武帝相信大灾当前,只有京城百姓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点放烟火爆竹,并让城外百姓进城观灯,天子、臣僚、贵妃、宫女都去灯市玩赏,杂在庶民中消灾避难。这样一来元宵的父母也来城里观灯,并看见了元宵姑娘,惊喜万分。汉武帝看一夜灯火,京城安然无恙,便敕令今后每逢这天都挂灯放烟火,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摘自《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元宵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0:35 , Processed in 0.0713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