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77|回复: 22

宋祖英等联名提议:小学应增加繁体字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3 2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116301/116314/6994074.html

核心提示:宋祖英、黄宏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在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于国家统一、民族兴旺都有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宋祖英

新华网3月13日援引《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游星宇 严艳 朱丰俊 寇金明)



三月八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各路媒体记者在大会堂前的天安门广场追访家喻户晓的歌星宋祖英委员。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发表于 2008-3-14 15: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简体字,再学繁体字,真是增加负担,多此一举!
学了简体字,不学繁体字,纵向不能继承传统文化,横向不能与港台同胞交流
何苦呢???
还是赶紧放弃简体字吧!
发表于 2008-3-14 17: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本人看来,简体字不可弃,繁体字也有学的意义。繁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含义深有具有美感的文字。
发表于 2008-3-15 02: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木华:学点繁体字,很好很必要
2008-03-14 08:45:49 来源: 长江商报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这样的提案并非开历史倒车,而是对现行简化汉字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对于扫盲起到了不小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汉字采取了以拼音为标准的“同音合并”原则,将同一发音的不同繁体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这就造成我们在理解简体版的文言文的时候,容易出偏差。还有些将繁体汉字中的精华也进行了简化,比如繁体字的“亲”和“爱”字,是汉字造字中的杰作,简化之后,就变成了“有亲不见,有爱无心”,实在是可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两岸三地的交流日益频繁,不识别繁体字,造成了双方交流上的诸多不便。去年香港金像奖颁奖现场,张靓颖在颁奖的时候,不认识繁体字“邹”,也不认识繁体字“国”,弄得很尴尬,前几年,宋楚瑜、连战来大陆,清华大学校长和厦门大学副校长分别出现过不会念字而卡壳以及读错繁体字的事情,令人汗颜。邓广铭先生讲过一个笑话,有人到北大图书馆借《汉书》,管理员说没有,因为他不知道繁体字的《汉书》就是《汉书》。

现在的国人,与本国古典书籍存在隔阂,不能有效利用古籍,实是一大憾事。复旦大学中文教授骆玉明就认为“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这个评价虽然有些偏颇,但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继承不够的尴尬现状。笔者虽是医学学士,但却基本没法通读中国的古代医学典籍,我们那时所受的教育中,从来就没有繁体字教育。这个遗憾,不能在下一代中继续存留。要继承传统,发展民族文化,必不能视繁体字教育而不见。

当然,繁体字教育不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小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认识混乱。我国的基础教育当中,一般是从中学开始,才有文言文。因此,在中学推行繁体字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比如文言文课,可采用繁体教学等等。

总之,推行繁体字教育,并非要革简体字的命,而是对简体字的有益补充。毕竟,中国汉字的发展,从篆书到楷书,遵循的就是简化原则。我们学点繁体字,让文化更有包容性,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成为我们沟通传统文化的桥梁,岂不更好?

欧木华(湖北咸宁医生)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欧木华)
发表于 2008-3-15 14: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ntanyouzi 于 2008-3-14 17:47 发表
就本人看来,简体字不可弃,繁体字也有学的意义。繁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含义深有具有美感的文字。

为什么不可弃呢?
愿闻其详!
发表于 2008-3-15 2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建议祖英委员好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发表于 2008-3-15 23: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我大学念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学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书是繁体的).记得那时侯我很疑惑,为什么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学繁体字?hi
发表于 2008-3-16 1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由:
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典籍,这些书都是用繁体字写的,如果不懂繁体字,我们如何继承文化传统?
2、简体字虽然简单、易于读写,但破坏了传统的六书。
3、考语言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考这类型的题。
发表于 2008-3-23 1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衹是六書系統被破壞,連正常的語音都在破壞。

發與髮,普通話不同聲調,但歸併了。

所以即便是從工具論的角度講,簡體也是可笑的。
发表于 2008-4-6 1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如何面对繁简之惑
来源:每日新报2008年03月15日 15:01:26


 全国政协委员宋祖英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新华网 荣忠霞 摄)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打学生的主意,这已经是第N次了。京剧进了课堂,书法要进课堂,评书要进课本,这一回,繁体字也想进来,而且还要“必修”,理由相当充分,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

    递交提案的委员之一郁钧剑先生是位歌唱家,同时酷爱并擅长书法,而在书法中繁体字是常用也必用的,因此我猜测,郁委员一定深知繁体字的重要性,并且怀有传承中国文化之根的自豪感。据我所知,郁委员对自己的书法造诣颇为自信,曾自称从书法的飞白技法中悟到歌唱的技巧;但是有点遗憾,郁委员的书法作品似乎只限于行草,他所传承的根便少了许多根系,诸如甲骨文、金文、石鼓、简隶等等。

    那么,甲骨文要不要进课堂呢?大小篆要不要小学生“必修”呢?从传承中国文化一条完整的根的角度来说当然有必要,但问题是,有哪个老师认识甲骨文?有几个老师会写大小篆?

    如果有人认为我在矫情,我完全同意。因为甲骨文和篆书确实是艰深的学问,自有学者和书法家去研究,一般人很难观其堂奥。但繁体字就不同了,它不过是简体字的前身,自楷书问世,在中国大地上使用了一千多年。而如今,内地通用简体字,港澳台等地还在使用繁体字;在内地一些古籍书店,仍在刊行繁体字的书籍。因此,在汉字的使用上,如今是个繁简夹杂的时代。

    繁简夹杂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书画家的作品,港台明星的签名,一些老年人的信件,某些店铺的招牌,都是繁体字经常出没的地带。虽然推行简体字几十年,虽然在高考答卷中写繁体字算错,但我们在生活中依然离不开繁体字。一旦离开它,或者屏蔽它,很可能出现麻烦。歌星张靓颖就因为不认识繁体的“国”字,而被网友指责“没文化”;而一位大学校长因为读错了一个篆体字,也被认为丢尽了面子。委员们之所以提议繁体字进小学课堂,恐怕正和上述“反面教材”有关。但问题是,繁体字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吗?要知道,小学正是孩子们识字积累的阶段,记住大量简体字已属不易,繁体字们此时赶来,会不会添乱?如果混淆起来,写文章文白夹杂,做作业繁简夹杂,这可是应试的“灾难”啊。

    认识繁体字也许有面子,显得有文化,但与通用了几十年的简体字相比,繁体字从记忆和书写上毕竟麻烦许多。而且字体从繁到简,从简到繁有规律可循,即使小学不认识繁体字,到了高中、大学再去慢慢认识也并不算晚。

    至于中国文化之根的传承问题,当年甲骨文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金文,后来隶书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楷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繁体字。字体和字形的演变并未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而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如今,传承中国文化的任务落在了简体字身上,这么多年,谁敢说这条根断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的话,我用在这里,想对21位委员说,无论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中国特色的方块字,只要方块字存在,中国文化的根系就会永远发达。(刘宏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07:40 , Processed in 0.0941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