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霜叶红

宋祖英等联名提议:小学应增加繁体字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6 1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4-7 12: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祖英不知认识几个繁体字

学繁体字必要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
繁体字蕴藏着文化,但繁体字本身并非什么文化根不根的
发表于 2008-5-2 16: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还是免了吧

作者:谭浩俊  来源:中国网   2008-03-14

宋祖英、黄宏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在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于国家统一、民族兴旺都有好处。(3月13日《南方网》)

作为文艺界的委员,关心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点,值得肯定与赞赏。但是,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建议,值得商榷。

我们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国人,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这是完全必要、完全应该的。但是,知晓中华文化,并一定要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其实,一个人从小孩到成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不管是否开设繁体字课,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繁体字打交道,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和掌握一些繁体字,这就够了。即便在小学增设了繁体字教育,日常生活也不可能广泛使用繁体字,也不能说明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委员们在建议中说,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很多人都知道,汉字发展到现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今天的简化字,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演变的结果。严格地讲,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很多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其实早在公元4—6世纪就已经出现在当时的碑刻上。因此,认为汉字简化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隔断,那是对汉字历史的了解不够、对文化内涵的了解不透造成的。

我们承认,在中国历史上,繁体字是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最多的汉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繁体字才能传承文化、记载历史。一种文化能否被传承下来,并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容,在于它深刻的文化内涵。甲骨文用得够少吧,但是,它仍然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字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只要谈到汉字,谁会忘记甲骨文呢?

委员们还认为,使用繁体字于国家统一、民族兴旺有好处,这更是牵强附会了。如果国家统一需要“复辟繁体字”,那只能是一种悲哀。繁体字于民族兴旺,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正如有的网友所说,现在的小学生负担已经够重的了,何必再用学繁体字加重他们的负担呢?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还是免了吧。
发表于 2008-5-2 1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提案”为何被教育部否决?

作者:张传发  来源:中国网 2008-03-115

昨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表示不考虑“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3月15日《新快报》)

诚然,在当今这样一个讲究“包容”的开放时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他们提出这个“繁体字提案”是“委员的权力”所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这个“提案”提的是有关繁体字这样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也应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但这个“提案”为何提出不久就遭到教育部的“断然”否决?

先摆出“繁体字提案”的大致内容——不久前,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

教育部的“否决”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里,且不说“使用简化字,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只想说这个“繁体字教育”该不该在“小学增设”而成为“必修课”?不知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委员家中有没有小学生?如果有的话,多少应该知道,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小学生背负的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已经够重的了;且就语文课学习来说,本来就有繁重的简体字读写任务,现在如果再“增设”那个动辄一个字十几划乃至几十划的繁体字必修课,岂不是叫娃娃们“雨天背稻草”么?!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反对繁体字的大众化教育。繁体字教育可以搞,但最好是在中学或大学阶段选修;不妨制定一项鼓励政策,谁愿意选修,考试及格了,可以在毕业“总成绩”里作为一门选修课成绩给予“适当加分”,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同时,倡导学习繁体字,还可以在电脑打字的“输入法”里增设一个“繁体字输入法”,让大家多一个“选项”。此外,相关方面,平素里还可以开展一些繁体字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这叫“润物细无声”。

“繁体字提案”被教育部否决,这件事给全国上上下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一个“?”——你们的议案、提案,不仅要“用心良苦”,是不是还得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也即,议案、提案在提交之前,最好要反复推敲推敲,琢磨琢磨,如果拿不准的话,不妨来个“不耻下问”。不知我的这个想法,是不是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要求过于苛刻了一点?
发表于 2008-5-2 1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行繁体字教育有必要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8-03-14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这样的提案是对现行简化汉字的一种有益补充。新中国成立初期,简化汉字的出现,对于扫盲,提高国民素质,居功至伟。但当年的汉字简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汉字采取了以拼音为标准的“同音合并”原则,将同一发音的不同繁体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这就造成我们在理解简体版文言文时,容易出偏差。还有些将繁体汉字中的精华也进行了简化,比如繁体字的“亲”和“爱”字,是汉字造字中的杰作,简化之后,就变成了“有亲不见,有爱无心”,实在是可惜。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陆人只认简化字而不识繁体字,造成了双方交流上的诸多不便。去年金像奖颁奖现场,张靓颖在颁奖时不认识繁体字“邹”,也不认识繁体字“国”,弄得很尴尬。邓广铭先生讲过一个笑话,有人到北大图书馆借《汉书》,管理员说没有,因为他不识繁体字的《汉书》。而更为重要的是,不识繁体字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发掘本土文化资源,都存在一定的影响。现在的中国人,和中国古典书籍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不能有效利用古籍,实在是一大憾事。复旦大学中文教授骆玉明就认为“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这个评价虽然有些武断,但一定程度上却反映出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继承不够的尴尬现状。笔者虽然是医学学士,但却基本没法通读中国的古代医学典籍,常常感到可惜,我们那时所受的教育中,从来就没有繁体字教育,而这个遗憾,不能在下一代中继续存留。

  中国人要继承传统,要不忘自己的民族之根,要充分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必然不能视繁体字教育而不见。有人可能会反驳了,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祖宗,你为何不为了继承文化而去学甲骨文呢?对于研究者而言,甲骨文自然有必要,但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资源还是用成熟的繁体字书写的,这两者是有差异的,不能相提并论。

  繁体字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我们那么重视英语教育,为什么不对繁体字教育予以重视呢?至于是不是一定要从小学开始,我看未必,一是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二是加重学习负担,三是引起不必要的认识混乱。我国的基础教育当中一般是从中学开始才有文言文,因此,为了保证文化的原汁原味,最好是采用繁体版的文言文,而至于是选修还是必修,没有必要一刀切,可以根据各校情况具体而论。

总之,推行繁体字教育,并非要革简体字的命,而是对简体字的有益补充,并非将繁体字重新变为主流,毕竟,中国汉字的发展,从篆书到楷书,遵循的就是简化原则,在这个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学点繁体字,让文化更有包容性,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成为我们沟通传统文化的桥梁,岂不更好?
发表于 2008-5-2 16: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谨慎支持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

作者:李记 来源:深圳商报 2008-03-14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同样以传承传统文化的名义,和京剧试点进入中小学课堂一样,“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的提案甫一出,便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争论。比如,现在小学生们肩上的担子已经不堪重负了,再来学习繁体字,他们扛得住吗?小学生学习繁体字容易造成书写的混乱和混淆,中学或者大学阶段开设繁体字课程更合适;即便能开繁体字课,教繁体字的老师等师资也是一个大问题;甲骨文才代表中国文化的脉络根基,小学生学习繁体字还不如去学甲骨文;文字不过是文化的载体,繁体字的学习显然不能代替传统文化的常态教育……

  在笔者看来,“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提案出台的初衷和终极本源,透出的其实是这些委员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焦虑和忧思。与此同时,笔者对“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提案持谨慎的支持的态度——我们应该明晰该项议案背后的一个简单的逻辑和道理:繁体字不过是传承传统文化一个凸显的着力点;“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体现出来的,更多是传承传统文化诸多方式中的一种等待事实检验的依托方式——这种方式是否可行,能否体现和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牵线搭桥”的引流、回馈、继承、发展的渠道性价值,还有待技术层面的设计和现实效果的检验——即便没有“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这种提案提及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我们迟早要找到另一种方式来达到这种目的。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前阶段高考大纲语文写作中新增的“每错一个字扣一分”的注解。该项新注解本身是否有惩罚过重嫌疑暂且不谈,透过该项新注解背后,我们应该能看到在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的当今,人性化、简单化的机器写作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和逼仄下,青少年学生群体手头书写能力、特别是文字掌握能力渐趋退化的趋势。某种意义上说,该项新注解正是为了挽救这一不良颓势的下滑而出台的。

  在笔者看来,从“国学热”、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到“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和高考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的新注解,都具有构成传承传统文化“牵线搭桥”的渠道性价值——在大方向上它们都有着初衷良好的内在统一性和目的一致性,具体在“轻重缓急”上,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即便是那些反对“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提案的人,也不能全盘否定繁体字之于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不同的人对这种文化传承方式所能承担的分量、所能体现效果的大小见解不同而已:比如在“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提升到施行阶段后,我们应该通过何种技术设计来确立其必修还是选修、课程多少合适和何种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等问题。不言自明的是,繁体字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凸显的着力点,繁体字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效果未知的方式,其探索和示范价值大于其可能起到的实际效用——通过何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实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更优设计、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都值得我们关注和谨慎的支持。
发表于 2008-5-2 16: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祖英们,请饶了中国的孩子们!

作者:广州老农 来源:凤凰论坛  2008-03-13

不知两会代表中有没有专门的人士负责讨论教育问题。而民众的心目中,在议论教育事宜方面,如果不是专门的教育界人士的责任,起码也应该是文化界人士的事情,比如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先生们,至少可以让人感到一种表率的作用。但据老农所知,文化界和文艺界并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一个人会唱几首民歌,演几段小品就以为自己是个文化人,就以为自己知道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有权利规定小学生授课内容的话,那未免太可笑了。尤其在文艺界才出了诸如艳照门这样的丑事之后不久的日子里,要想让人们把些道貌岸然的舞台形象与华夏文明中最质朴的道德理念联系起来,似乎是难之又难的事情。

今天的《南方都市报》报道(记者 游星宇 严艳 朱丰俊 寇金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郁钧剑、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关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举国关注的话题,在我们连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我们却眼睁睁地看到小学生的书包一天比一天加重,而这种趋势似乎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在很多地方,小学英语已经比过去初中英语难度都大,数学里竟然把以前初中才学习的几何、方程甚至统计的内容都拉了进去。面对当今世界日益膨胀的知识容量,我们不想把这种教育方式说成是拔苗助长,但从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讲,其科学性很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减负这个大趋势。我们的国家总不能为了让孩子们早几年知道几个英文单词就让孩子们在书包的重压之下连胸都抬不起吧。然而,总有一些貌似忧国忧民的人士对当前小学生的课程指手画脚。在前不久,竟然有人欲把所谓的京戏“国粹”拉进校园,在举国一片哗然之后,不知那些始作俑者是何感受。而这事件才过去几天,我们的“文艺”人士就又闲不住了,要求把另一个类似“国粹”的东西拉进小学生的课堂里,且扯着“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这样的大旗。这不能不令人感到万分的惊奇。

汉字简化字的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倍受争议的话题。而客观地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有人甚至将此比做我们的政府对中华文明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对于接受过中国义务教育的人士来说,对简化字的优点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而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不少人对目前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本来是一种有益的意识行为,是应该称道的。但是,对于泓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术性问题,也许不是唱几段样板戏或者写几个繁体字所能处理妥善的。中华文明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传承的东西,且不说诸子百家中哪一种学问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我们且说那些最起码的伦理道德问题,都是最值得我们继承的精髓。但是,在义务教育体制下的小学生们似乎很少被告知,在《小学生手册》中,我们看不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子。而每当人们提起传统文化中的圣人时,人们总会想起“打倒孔家店”以及对林彪孔老二的揭批。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们怎么可能树立起传统文化的意识,怎么可能让那些孩子们明白中国历史上最值得他们学习和继承的东西?

我们可以不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可以不让孩子们读《二十四孝》,可以不让孩子们读《千字文》、《百家姓》,但我们不能使孩子们连最起码的“仁、义、礼、智、信”都不学习啊!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还谈什么“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难道那些讲究仁义、讲究礼仪、讲究诚信的传统伦理道德精神能因为繁体字的复兴而被带入课堂,深入人心吗?广州老农先生倒是认为,首先让如上的传统文化课程进入课堂,且用形式简单的简化字去表达我们圣人们的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孩子们最大的恩惠。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身体的健康发育是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和前途的大事。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绝对不能当做儿戏。泓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绝不是写写繁体字那么简单。如果这些文艺界人士能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何不从自己做起,做个真正的表率作用呢?比如宋祖英大妈,您能不能唱点诸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或者《汉宫秋月》那样的传统文化的曲调?那岂不是更有教育意义?还有那黄宏大爷,您能不能不要再演那与传统文化没有任何牵连的小品?我不想说那些东西过于粗俗,但既然您想起了传统文化,至少您也应该改行说点评书《岳飞传》什么的啊,我想那至少比您那《超生游击队》更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呀!

当然,您们可以反驳我广州老农,说参政议政是您们的权利。这倒不假,我非常赞成您们有这样的权利,但是,您们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总得心疼一下这个国度里的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吧?
发表于 2008-5-2 16: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激辩增设繁体字教育提案

■新快报记者 乔麦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8-03-14

“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这则不足500字的消息引发了网络口水战,赞弹两派意见在网上激烈交锋,而该则新闻也由此成为两会以来,网友们评论最多的焦点话题,仅在新浪上,该条新闻的留言就突破了47万条。



学习繁体字是开历史倒车

“反对!学习繁体字是历史的倒退!”持有反对意见的网友大多认为提案“无聊”,不切实际。而当初简化文字就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汉字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重提学繁体字无异“开倒车”,不少网友嘲讽道:“不如从甲骨文开始学起。”

新浪北京网友表示,中国实行汉语简化字已经有数十年了,并未影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简化字易懂易学,也易推广。现在应该继续推进文字改革,使其更简单易学,“而不是倒退回到繁体字的年代!不能因为香港和台湾还在用繁体字就倡导中国大陆也倒退回到过去的年代!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观点,是否应该退回到甲古文的时代?”

IP为124.16.139.*的网友表示,“我不知道这些政协委员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传统。传统是历史形成的,我们身处历史长河,难道你不认为,简体字也会是(多少年以后的)传统?”他同时反问:“如果说现在计算机代替了人们的手工计算,我们做买卖是否一定要打算盘?是否需要每个人都是算盘精通者?”新浪湖南长沙网友从推行的难度上对提案提出了质疑。他表示自己是一名教师。“谁来教繁体字,问一下55岁以下的老师,有几个会写繁体字,50岁以下的老师认得多少繁体字?本人出生于50年代末期,小的时候看过繁体字书,但还是有好多不认得,一般是根据上下文猜的。不知道提案的人对繁体字了解多少。”

网友“闹心姑娘”表示,自己是80后,“我们这一代没有学过繁体字,但繁体字书还是能看懂的。我觉得单设繁体字教育不是很必要。”




不认识繁体字是种耻辱

在网上展开的交锋中,支持的声音略胜一筹,支持的网友认为,“简化字只是为了学习方便,汉字的精华是由繁体字体现的,文明古国的精髓要继承。”并认为能够“写简识繁”或“用简识繁”是件好事。

网友“jinxingrong”问道:“在你们反对时,请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有多少人认识多少繁体字,不用说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大家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正因为我们开始了简体字的教育,让我们和台湾又产生了一种文化差异,甚至让我们远离了在海外的众多同宗同族人。负担是教育方式的问题,而不是增加一种文化教育的问题。”

网友“thegreat”也表示:“繁体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认识繁体字是种耻辱。”

在赞成的同时,不少网友也提出,繁体字应作为业余选修课中的一部分,而非必修课,网友“紫芝眉宇”就表示,中国的字还有必要简化,但这并不妨碍认识繁体字。“但绝不能列入教学计划中。就是不计成绩也同样会增加小孩的负担,切切不可。”
发表于 2008-5-2 16: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鸣:繁体字教育进校园有必要吗?
来源:新华网 2008-03-14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记者 游星宇 严艳 朱丰俊
寇金明)

支持!要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


aladeng建议在生字表里简化字的后面加上相对应的繁体字,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还能增加孩子对学习文字的兴趣。只要达到能识别的要求即可,不必会写,更不要作为考试内容,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晓海伦:建议不错!但鉴于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实,可以考虑设为一门选修课,不算成绩。

海棠晓月:我支持使用繁体字,因为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现在比我年纪小点的人,大多都不认识繁体字了,在很多与台商合作的场合闹了不少笑话。

吃嫩草的牛牛: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星,伴随国家实力的强大,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那时汉语的普及可能比英语更广泛。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汉语,传播民族文化,向外国人拽几句孔夫子的话,写几个繁体字,让他们看看中国的书法,是件很令人骄傲的事。当然,我们学习繁体字不要形式化,需要多数人来参与,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要给孩子肩上多放一个箩筐。

反对!这是开历史的倒车


刁郎:此举不妥,变相加重了学生负担。今天要求掌握繁体字,是否以后又要学甲骨文?删繁就简是进步的表现,当初简化文字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人们对汉字的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小学生的负担已经很重,再增加繁体字几乎相当于增加一门外语,将其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内容倒还行得通。

闹心姑娘:我们80后这一代没有专门学过繁体字,但用繁体字还是能看懂的。况且,平时读繁体字的机会不多,就我个人来说,二十多年读过的繁体字书很有限,我觉得单设繁体字教育不是很必要!

晓凌:国家提倡简化字,现在却要提倡在小学普及繁体字教育,这不是唱反调吗?繁体字可以为需要进行专业性研究的人群使用,如书法爱好者,古文字研究者等等,不宜在普通人群中加以推广。

江上清风明月: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学生需要学的东西太多,需要懂得的知识太多,还是不要灌得太多吧!社会进步发展到知识经济的今天,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已经提升到了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度,而不是亦步亦趋的乖娃娃。文字的多次改革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强化繁体字教育,会进一步增加学习负担,不利于现代科学知识的较好吸收,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扩展,不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心态的调整。

繁简不重要,关键在于传承传统文化


jinxingrong设想一下现在我们有多少人认识多少繁体字?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大家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由于忽略了繁体字的学习,缺乏交流,使得大陆和台湾又多一层文化差异,甚至拉大了与海外同胞的距离,这不仅是增加一门课程的问题。


念三字经、唱京剧、识繁体字,这些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旁枝末节。传统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才是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的精华。让孩子从小了解历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接受诸子百家思想的熏陶,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无畏勇敢等优良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dtnl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去钻进故纸堆读原本的古籍,即使是已经转化成简体字的现代版式古籍,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去读,因为没必要,所谓会识繁体字才能留住文化的根是站不住脚的。古人也不见得人人都认识甲骨文和篆书不也把古代文化传承下来了?真正有活力的传统文化,已经走出书本,溶入到民族的血液和日常的生活习俗中了。

滑力加:应当正确理解传承传统文化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繁体字是传统文化,但相比较于简体字,由于其笔画多,书写麻烦,就不如简体字使用方便。让小学生去学繁体字,由于其使用范围有限,学习的实际意义不大。有些东西不必刻意去搞,比如我本人,从来就没有学过繁体字,但由于从小喜欢看古书,看多了就认识了。所以,像学习繁体字这样的事,应当顺其自然,谁需要或喜欢,谁就可以自学。让学生多学习世界的先进文化,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评论] 热情支持《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当年推广汉字简化是为了普及教育、尽快提高广大工农兵群众文化水平。现在联合国都决定采用中文汉字简化方案,这是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古代书籍都是使用繁体字,而且繁体字在海外华人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繁体字在大陆的使用也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不能脱离客观实际。面对现在这样的客观环境,很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常用繁体字教育。现在很多青年人不认识基本的繁体字,看不懂古籍书,限制了自己的学习视野,看不懂海外华人媒体,局限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交流空间,有的甚至连大陆的商店招牌名称都看不懂,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从提高个人竞争力的角度看,学习繁体字如同掌握外语一样,多掌握一种交流工具,对学生没什么坏处。(新华网友:九斤老太)

发表于 2008-5-30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再学点甲骨文!

如果我们再学点甲骨文,是不是就可以直接与古人对话呢?
这样是不是更好,何必还要繁体字这个中间环节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20:13 , Processed in 0.06460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