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湘里妹子

关于词汇习得的研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8: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4.5、测试时间

为了获得较为真实的语料,同时尽可能避免由于被试个人原因造成的被试
流失,我们在收集语料时请任课教师以练习的方式在课上进行测试,这样,可
以使获得的语料更加纯洁,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为此,我们严格控制了
测试问卷的难度与完成问卷所需的时间,所以完成测试的时间大约是十到十五
分钟。所有测试都可以在上课时间进行。
但是,在实施测试时,因为研究一与研究二选用的被试汉语水平有限,在
完成测试问卷(一)时需要较多时间考虑,所以我们请被试在课下完成测试问
卷(一),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回。而测试问卷(二)与关于近义构词成分类化
的问卷仍在上课时间进行。
五、假设检验
5.1、关于典型词缀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从被试对典型词缀的掌握情况看,在学习者的心理词典中存在典型词缀的
表征。语料显示,被试对“子”掌握得最好, “小、老”次之,掌握得不好的
是“者、头、儿”。 在全部38个被试中,“子”的回答正确率达到64.47%,
有17个正确回答的数量超过平均数,其中5人全部正确;虽然每个被试的习得
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没有出现回答全部错误的被试。而在“老”的回答
中,未出现全部答对的,且只有一个被试全部错误,这表明被试对“老”的学
习情况不很好,却比较均衡。至于“小”,则被试间差异很大,其中全部答对
的为4人,全部答错的为6人。“者、头、儿”对被试整体来说比较难,回答
得也最差。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包括:1、我们的被试大多数是一年级上半学期的
留学生,其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内容有限,整体水平不高。2、对不同测试项目
的回答存在很大差异,除了教学因素外,测试项目自身的频率因素也会产生较
大影响,它直接左右被试对它们的语言接触水平。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中,“小、老、者、头”属于前300个高频率词语。但是,频率只是
一个可能的主要因素,语料显示典型词缀习得有自身的规律,“子”虽然不在
前300个高频率词语之列,可是被试却运用得不错。
我们对语料中出现的偏误名词进行了考察。语料中出现的偏误名词请见表
4——典型词缀搭配不当的偏误名词。被试可能认为属于同一范畴的构词成分都
可以加上同一典型词缀去组合成一个词语,所以被试在作业时写出了与例词属
于同类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一些组合,如例词“桌子”后被试给出“*床子
(4)、书柜子、衣柜子、具子”等偏误名词。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者未能充分认
识典型词缀可以与哪些构词成分组合,为完成作业任务,学习者未认识到词语
形成的约定俗成等原则,在组合过程中在典型词缀与构词成分之间建立了不恰
当的映射,因而产生了典型词缀搭配不当的偏误名词。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表4、典型词缀搭配不当的偏误名词

编号
例词       
偏误名词(出现次数,单位:人次)
1
桌子
床子(4)、书柜子、衣柜子、具子
2
孩子
哥哥子、老妹子
3
被子
上衣子、内衣子、茄克衫子
4
碟子
碗子(3)
5
老爸
老妹子、老奶、老姥(3)
6
老鹰
老鸽、老龙、老龙头
7
老天
老山(6)、老河(3)、老海(3)、老地(2)、老
湖、老云、老草
8
老外

9
小溪
小鸽、小云
10
小人
小儿
11
小考
小书、小信、小生产
12
死者
活者、逼者、工作者、犯者
13
馒头
梳头、土头、身头、水头、报头、河头
14
上头
桌头、椅头
15
鸟儿

16
空儿


本研究收集到的语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习者心理词典中存在典型词缀的
独立表征,在组合名词时由于构词成分映射不当产生典型词缀搭配不当的偏误
名词。
在分析语料时,我们还发现如下问题:
1、例词选择对作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桌子”比较常见,并且它属于家
具也比较容易理解,这或许是被试回答较好的一个很次要的因素;又如“老
天、小考、空儿”等不很好理解,且在学习中接触的可能性有限,再加上学习
者可能还没学到,回答得不理想就不让人奇怪。
2、在作业中,一些被试体现了各自鲜明的学习风格。在语料中有很多不予
回答,这一方面可能是学习者尚未学到。另一方面,有的被试只写自己有把握
的两三个,决不写无把握的;有的则愿意进行尝试,如被试D09就出现了8个
偏误名词。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5.2、关于缀化构词成分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语料显示, 所有38位被试在全部21个测试项目上均有错误,被试的错误
率超过50%的测试项目有十个,在其中20个测试项目上被试使用了缀化构词成
分。只是在测试项目13“词典”中有3人未回答,其余35人都答对了。被试
在同一道测试中选用的同一混淆项目数量超过5个的有20个,其中超过10个
的有7个。请参见表5——被试使用的缀化构词成分(部分)。

表5、被试使用的缀化构词成分(部分)



测试项目
正确
回答
错误率
(%)
缀化构词成分
及数量(个)
补充的
缀化构
词成分
及数量
(个)
5
Orchestra(n.):音乐__

71.1
队19
会1
6
Envelope(n.):信__

44.7
包11、盒3

8
ID card(n.):身份__

55.3
卡13、本1

9
Refrigerator(n.):冰__

60.5
机12、器7、
脑2

12
rival(n.):对__

76.3
生6、人16、
员2
面1
20
Telephone book(n.):电话__

68.4
书18、记8
簿1
21
Delegation(n.):代表__

68.4
队14、处2


在汉语学习初期,学习者学习到的名词还比较有限,但是为了交际的需
要,他们常常扩大一些较为常用的构词成分的使用范围,以便实现指称任务。
随着学到的新名词的不断增加,学习者会逐渐调整原有构词成分的功能,使它
们承担各自应该负担的指称职责。那些被扩大了指称功能的构词成分就是本文
提及的缀化构词成分。例如,对测试项目“对手”中的“手”来说,学习者对
“人”应该更为熟悉。由于学习者还未学过“对手”一词,为实现指称任务
时,学习者便使用“人”作为某类人的标志成分,“人”就成为一个缀化构词
成分。同样,“包”的指称功能也被扩大了,被学习者用来指示具有包装作用
的一类事物,如“信封”。这样,构词成分缀化策略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汉
语习得。
在其心理词典中,缀化构词成分可能象典型词缀一样存在相应的表征。承
担着跟准词缀类似的功能。为了实现指称任务,它会象典型词缀一样与相应的
构词成分组合在一起,只是由于学习者对缀化构词成分存在不完整的认知,才
会出现映射不当,以致产生偏误名词。
本研究收集到的语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习者心理词典中存在缀化构词成
分的独立表征,在组合名词时由于构词成分映射不当造成缀化构词成分构成的
偏误名词。
在语料中出现了很多不予回答的情况,这一方面可能是学习者尚未学到,
无法回答。另一方面可能是被试学习风格的体现,只写对的,不写错的,如被
试Z18全部21项测试中正确14道,未回答7道,无错误的。但是,它们都具
体体现了学习者习得名词的进程。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5.3、关于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语料显示, 所有47位被试在全部38个测试项目上均有错误,被试的错误
率超过50%的测试项目有8个,在全部38个测试项目上被试都使用了类化的近
义构词成分。被试在同一道测试中选用的同一混淆项目数量超过5个的有42
个,其中超过10个的有15个。这充分表明,学习者在习得名词时确实使用了
近义构词成分类化策略。例如测试项目2“同情心”与测试项目36“自豪感”
中的“心”与“感”就充分体现了近义构词成分类化。
从语料中我们可以发现,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在心理词典中贮存时很可能
储存在邻近区域,这既符合经济原则,又避免学习者区分近义成分的负担,减
轻习得压力。在构成词语时,因为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相对集中贮存,在提取
时容易同时受到激活,所以便于迅速提取。在表达时,只要将它们与相应修饰
或描述成分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较明确地实现指称事物的目的。只是近义构词
成分在映射到相应的词语时发生互相替换就产生了偏误名词。因而,构词成分
类化就极大地简化了汉语名词习得。
那么,学习者究竟将什么样的近义构词成分类化呢?我们对被试在测试
中使用的近义构词成分进行一下分析,分析对象主要是在同一道测试中使用超
过10次的近义构词成分,共有15个,即“运动场(园)、同情心(感)、修
车点(站)、中西部(边)、证明信(书)、电影院(馆)、国庆节(天)或
国庆日(天)、中部(边)、旅游团(队)、幼儿园(院)、风景点(地)或
风景区(地)、说明书(证)、电冰箱(机)、语言学(科)、运动员
(人)”。请见表6——被试使用的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部分)。上述15组
近义构词成分可以粗略分为个主题,请见表7——近义构词成分涵盖的主题。
这突出表明学习者使用构词成分类化策略,特别是在场所、方位、机构、文
件、时间等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6、被试使用的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部分)



测试项目
正确
回答
错误率
(%)
近义构词成分
及数量(个)
补充的近
义构词成
分及数量
(个)
1
playground:运动__

51.1
园19、地4、
厂1

2
sympathy:同情__       

61.7
感19、觉2、
意2

3
repair-center:修车__

93.6
站20、所9、
地5
场2,铺1,
库3,处1
4
mid-western part:中西__

36.2
边12、面6、
处3

5
certificate:证明__

72.3
书24、本3、
言3
卡1,件1
6
cinema:电影__

34.0
馆13、处2、

7
National Day:国庆__
节,日
34.0
天11、时2

12
middle:中__

63.8
边17、面7、
处4
间11,
16
tourist group:旅游__

31.9
队10、组3、
体1

17
kindergarten:幼儿__

53.2
院13、圆5、
所3

23
beauty spot:风景__
点,区
46.8
地13、场5

28
specification:说明__

57.4
证11、信6、
本4
卡1,
30
refrigerator:电冰__

42.6
机11、器9、

32
linguistics:语言__

40.4
科12、说4、
派1
课2,
36
sense of pride:自豪__

48.9
心9、情6、
意3

38
sportsman:运动__

36.2
人 13、生4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7、近义构词成分涵盖的主题

主题
近义构词成分
场所
运动场(园)、修车点(站)、风景点(地)或
风景区(地)
方位
中西部(边)、中部(边)
人物
运动员(人)
器具
电冰箱(机)
文件
证明信(书)、说明书(证)
机构
电影院(馆)、幼儿园(院)
时间
国庆节(天)或国庆日(天)
其它
同情心(感)、语言学(科)、旅游团(队)

本研究收集到的语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习者心理词典中存在类化的近义
构词成分的表征,在组合名词时由于构词成分映射不当造成类化的近义构词成
分彼此替换就构成了偏误名词。
我们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
1、在测试中使用的英语是否会产生一些问题,如英语对被试的干扰作用,
很多被试将“National Day”译成“国庆天”,而非“国庆节”或“国庆日”。
为此,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应更加全面地考虑,防止一切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出
现。
2、我们使用的被试包括三个不同水平,即(一)上、(二)上与(三)
下,不同被试在测试中回答的情况也反映了这种差异。具体数据请见表8——
不同水平被试在测试中回答的情况。它表明我们的问卷是比较有效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表8、不同水平被试在测试中回答的情况

被试水平
正确回答
(个)
混淆回答
(个)
未予回答
(个)
备注
(一)上
383
238
101

(二)上
299
133
24

(三)下
434
117
24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理论探讨

6.1、心理词典中词汇的贮存形式

在以上语料分析与测试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考虑从心理词典中名词的贮存
形式出发对汉语名词习得中的典型词缀搭配不当、构词成分缀化、近义构词成
分类化等现象以及它们的形成机制作进一步探讨。
在汉语名词习得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构词成分组合成丰富的词汇以便完成
交际呢?词汇贮存是习得名词的物质基础,是学习者组合名词的物质来源。学
习者究竟怎样利用构词成分组合出所需要的名词呢?这又涉及心理词典中名词
的提取过程,它也是以词汇的贮存形式为基础的。大量研究表明,词汇的贮存
形式在各种语言(英语、汉语等)中有相通之处,如汉语中也存在词素结构,
并且还是造词的主要成分,尤其突出体现在合成词上。合成词在汉语中占有相
当的比例,而且合成构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主要手段
(Chen与Tzeng,1992; Taft与 Zhu,1994;Packard,1997)。
在汉语学习中,目的语构词成分通过构词成分缀化、近义构词成分类化等
手段整合到汉语中介语中,成为产生新词的备用材料。这一贮存方式直接影响
着名词的提取过程。在提取时,可以最快地将所需要的词素搜索到,并组合成
符合表达要求的名词。为了精确地指称的事物,缀化构词成分、类化的近义构
词成分等和其它构词成分组合,通过其它构词成分来描述或限定具体事物的性
质、特征或范围等,从而实现指称事物的目的。事实上,提取过程与贮存过程
正好相反,是一种将事物具体化的过程,是一种“细化”。
在语言材料之外,成人L2学习者还具有完善的语言体系与成熟的认知能
力,能主动寻找规律,在学习中会形成并使用自己的策略。国外研究表明,在
中介语中,存在语际迁移,其中包括第一语言的属性(Faerch与Kasper,
1983)。Adjemian(1983)论证了第一语言词汇属性会迁移到第二语言中。
Hancin-Bhatt与Nagy (1994:290)也通过实验给予了证实,“…学生可将他们
在第一语言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某一第二语言中”,特别是认知性词语。
Olshtain(1987)指出,在低水平学习者中词缀策略运用较多,或许是因为该方
法使用简便,表义也较明确。一般认为,汉语中各种词类使用灵活,构词形态
不丰富,缺少明确而严格的构词规则。相反,英语词缀丰富,构词作用显著。
事实上,汉语与英语等语言的词汇具有一些共同的构词形式,如派生法、复合
法等(Croft, 1990),学习者在习得中必然会发现,并很可能利用其加速语言学
习和完成交际。
那么,这在汉语名词习得中如何体现的呢?学习者又会形成怎样的学习策
略呢?Packard(1997)证明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素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各种因素促使下则较关注词素的存在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
作用,并且形成构词成分缀化等策略,自觉地利用词素来提高学习效率。从语
言学角度进行的词素统计研究也为本文构词成分缀化等观点提供了一定支持,
如尹斌庸(1984)和苑春法、黄昌宁(1998)对语素的定量研究。在词语组合
中,词素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其位置不固定。名词性结构
在汉语中占很大比重,很重要,并且有8.9%的词素在成词时处于后位。这为学
习者在学习中采取构词成分缀化提供了可能性。其他学者也据此对汉语教学作
出反思,并提到了类似的想法(吕文华,1999)。我们对构词成分缀化等现象
的研究恰好从一个侧面对有关观点进行了实际考察,尤其是揭示出学习者学习
名词的一种手段。
Taft与Zhu(1995:307) 的词素研究对我们认识中介语中的构词成分很有启
发。由于汉语中很多汉字、词素与词存在对应关系,那么,构词成分在语境—
—具体词语组合——中的使用频率也会影响其表征方式。这一发现就为构词成
分缀化等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比如,偏误类别(一)C中的“会、品”等在
组合词语时具有较强生成能力,常用来指称某类事物,因而在心理词典中应该
存在其表征形式。至于提取时,它们自然会较快地被激活,用来完成指称任
务。
有关研究(张必隐,1992;李宝荣等,1999 ;Nan Jiang,2000 ;Poulisse与
Bongaerts,1994)表明,语义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词典中占据着核心的地
位,是学习者组合词语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同时,词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最早都是抓住词语的核心语义特征,直到掌握词语全部的意义与功能
(Chen与Tzeng,1992)。典型词缀搭配不当就是学习者未完全掌握典型词缀
的意义与功能而在组合词语时产生映射不当造成的。如“者”用来指称某一人
群,其前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词语的形成是受一定原则约
束的,如约定俗成原则等,于是将“者”与不恰当的构词成分联结在一起,如
“*移居者”。其实,中介语中不仅存在典型词缀搭配不当,而且还存在准词缀
搭配不当,如“员”是用来指称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可以说“售票员、服务
员、运动员”等,其前主要是由词或词素担当的,但是学习者却使用了短语与
“员”搭配在一起,如“*卖票员”。
(1)*移居者:收割以后,移居者们请了印第安人吃一顿大筵席
(文本编号:502;出现次数:2;语料类型:作文练习;学时等级:4)
(2)*卖票员:卖票员用大声说得不断,“买票。
(文本编号:877;出现次数:1;语料类型:作文练习;学时等级:3)  
“院”与“馆”等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就在一定程度上地体现了学习者习
得词语的过程。 在汉语名词学习的某一阶段,由于“院”与“馆”语义接近,
均表示场所,学习者依据这些主要语义特征将其类化,指称事物时可以彼此替
换。在心理词典中,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这样最符合经济性原则,又
减轻了对近义词语语义认知的压力。在提取时则会出现映射不当造成偏误。这
也是学习者在习得名词时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我们 的研究支持,中介语中的典型词缀搭配不当、构词成分缀
化、近义构词成分类化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以心理词典中构词成分
(包括中介词缀)的表征形式为基础的,是构词成分(包括中介词缀)在加工
中映射不当造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6.2、词汇模型

我们已经详细研究了汉语学习者使用的一些特殊言语片段,如(1)“*移
居者”、(3)“*比赛会” 、(4)“*图书院[馆]”等等。在习得汉语名词
时,学习者对构词成分概念的理解不同于母语使用者。一方面,它们在组合名
词时具有同样的组合能力。另一方面,一些构词成分的意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虚化,成为某类事物的标志;一些构词成分因语义接近而彼此联系密切,学习
者在组合时将这些构词成分用在同一位置上实现指称目的。这些都是学习者心
理词典中词汇贮存形式的外在表现。
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我们认为,基于扩散激活理论的多层交互激活模
型(Multi-level Interactive-Activation Model, MIA)对于心理词典的论述比较具
有说服力。语言的三要素“形、音、义”在心理词典中均有所体现。义是枢
纽,联系着音与形;音与形不可或缺,彼此也存在联系。在形与音中,又各自
包含着不同层次,并且这些层次间也存在联系。同时,在心理词典中还应存在
元语言机制。如果有需要,其将会发生作用;一般情况下,它处于备用状态。
在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词典中,存在词的表征形式,并且词的表征形式占主要地
位,词素是词汇的表征形式之一,词素表征在一定条件下也发挥作用。在心理
词典中存在不同的加工层面,如语音、语义、形式,在各个层面内部存在密切
联系,在各个层面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这些联系都是相互的。由于频率效应
等因素,有些词素组合的通达速度极大地提高,即其识别阈限相对降低,其通
达可能达到高度的自动化程度。有些组合的识别速度还是较慢,需要更多的注
意才能得到加工。
那么,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心理词典中词汇的贮存、提取与加工机制到底是
什么呢?参考多层交互激活模型,我们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词汇
模型: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一个L1和L2的心理词典,包括第一语言与第二语
言的词汇。该心理词典有一个共同的语义系统,即概念系统是共享的。该心理
词典也具有L1和L2的形式与语音的表征系统,但是,L1和L2在这些方面是
不统一的。L1和L2的形式与语音的内部存在映射关系,并且L1的形式与语音
和L2的形式与语音之间也要建立映射关系。图1——L2学习者心理词典的结构
模型——就能体现这一心理词典模型的结构。在相应元素之间建立映射就是L2
学习者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一心理词典是随着学习者的L2学习水平
而逐步完善的,其自身的整合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心理词典中,一些具有
类似特征的构词成分集中贮存在一起,彼此紧密联系,如缀化构词成分;一些
在指称对象上比较接近的近义构词成分由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未能完全区别他
们之间的差别而被当作同类处理,用来指称一类对象,以便满足表达需要,如
类化的近义构词成分。此外,环境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也比较重要,如语言输
入,包括教材、与操目的语者的交谈等,在此我们暂且不谈。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L2学习者心理词典的结构模型

               元语言机制



L1与IL统一的语义表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18:54 , Processed in 0.06370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