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6|回复: 0

《<说文解字>基础丛书》总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4 18: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文解字>基础丛书》总序
                                                     周 子 蘅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之所以是伟大的民族,不仅因为她以勤劳、勇敢、聪明才智、爱好和平、胸怀博大称著于世;同时也因她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及能几千年延续至今,在世界上是惟一的。这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用古汉语撰就、以古汉字记录下来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包括道家、释家等所谓的经典文化。这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依然被人们所景仰的唯一的中国文化,她是一种非物质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精英文化。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根。没有这个灵魂,中华民族将成为丧失自己魂魄,而由别人灵魂附体的躯壳;没有这个根,在这个意义上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不复存在。

但是,近百年来,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以及极左路线的摧残和崇尚金钱崇尚享乐思想的腐蚀,中华传统典籍文化遭受到几千年来未有的浩劫,于今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濒于失传的境地。

中华典籍文化为中华民族立身之本。典籍文化衰则民族衰,典籍文化亡则民族亡,这是无庸置疑的真理。有识之士,应该予以竭力拯救:中华典籍文化一日不能继承光大,中华民族则一日不能复兴;而无论其物质文化如何先进,经济如何发达。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现实,已经明确地昭示了这一点。

当前,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此条件下,人们企盼精神文明的恢复和发展,企盼政治文明的到来。我们也坚信,随着社会的长期稳定,随着物质文化的高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二十——四十年间),一个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建设的高潮必将来到。中华民族将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的复兴,中华民族古代的文明之光将在这个时候重现并更加辉煌!

因此,为这个时代的到来积累数据和培养人才,是我们文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也是漳州孔子书院的筹建宗旨。可以这样说,能不能培养出新的一代典籍文化传人,承传并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典籍文化,是中华民族能否复兴的关键。

学习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典籍文化,首在基础。这基础就是古代汉语言文字之学(古代称为“小学”——因其在小学学习)。其道理很简单,因为典籍文化都是用古汉语阐述、用古汉字记录下来的。古文字是古代汉语、古代典籍文化的载体,不懂得载体,却想弄懂它所承载的文化,是万万不可能的。

清代著名的国学家、文学家李汝珍在其小说《镜花缘》中,就曾借黑齿国紫衣才女之口,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婢子闻得:‘要读书必先识字,要识字必先知音’。”①

知音就是学语言,就是学习音韵学。

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他的著述中,也反复强调了“要读书必须先识字”这一道理。他花了十数年的时间留学国外,在透彻地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还精通了十几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其中包括一些消亡了的语言和文字,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能占有更多的文献典籍资料。

现在,一个国学热正在大陆悄然兴起,然而人们热爱传统典籍文化,但又不重视或不愿意对这种文化的载体加以学习与掌握,这正如欲济江海而舍舟楫,欲登高山而止步履,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欲通‘经学’,必先通‘小学’。不通‘小学’,则不通‘经学’。”这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试举一例,如果我们连“床”这个字的古代意义都不能了解,而只知道现代“床”的概念,那么,我们能真正欣赏李白 “床前明月光” 《静夜思》这首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吗?讵论其它了。因此,我们希望热爱传统典籍文化、特别是那些希望自己也成为传统典籍文化的承传光大者的青少年们,一定要自觉抵制当前流行的浮躁不实的学风,甘于坐冷板凳,让自己能沉潜二十年或更多的时间,从基础做起,从识字(古文字)开始,打好“小学”基本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攀登上中国传统典籍文化的高峰。

也是清代著名的文字音韵学家国学大师段玉裁曾经说过:

    “夫《六经》字多假借,音声失而假借之意何以得?训诂音声,相为表里。训诂明,《六经》乃
可明。后儒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解以诬圣乱经,吾惧焉。”②

而今,这种使人害怕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诸如北师大于丹这类“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解以诬圣乱经”的人,在国学界、传统典籍文化界、高教界也并非是个别现象,他们在一些媒介无知者的包装下,正以国学大师的桂冠迷惑着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偶像,误导他们走上国学之异途。九十年代初余秋雨现象的出现、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于丹的走红,其实都是我们百年来蔑视传统经典文化的结果。仅此一点,就足以引起我们对继承传统典籍文化要从基础抓起这个命题的重视。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可能具备对于丹之类肤浅文化的鉴别能力;否则,如于丹之类这种并无根基而又胡言乱诌的浮躁文化的泛滥,将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典籍文化的另外一种葬送。

因此,我们编撰本丛书的目的,就是落实“要继承光大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必须从根本作起,从识字抓起”这一宗旨。


                                                                   2008-7-3
                                                               于漳州孔子书院

注:
①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
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序》。


[附]
《<说文解字>基础丛书》目录

1.《说文解字》与古汉字的学习与研究
2.《说文解字》形义学
3.《说文解字》音义学
4.《说文解字》形音义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13:44 , Processed in 0.1240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