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21|回复: 12

话说湖南南县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8 13: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县话

作者:肖正民 来源:http://www.nanxian.gov.cn/hsnx/ftrq/019.htm
  
  我曾写过一首歌叫《湖南话》,该歌被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选进“建台五十周年优秀歌曲”,被制成音碟,后又被省电视台拍成MTV多次播出。

  我所指的湖南话,就是我们湖南人讲的湖南方言,湖南地域广阔,东南西北,城镇乡村,方言多多,基本上有一地一音,一方一声。长沙话是我们湖南话中最具代表的一种,以老年人的土话讲“长沙话是官话”。官话者,人皆学也。

  距省城长沙数百公里的南县,处于湘鄂边陲,周边县市有湖北的石首、公安,湖南的华容、安乡、汉寿、沅江,这些地方除了沅江是一口地道的极浓的益阳乡音的方言外,大多地方的方言都带有北方语系的口音声尾,就在这个庞大且庞杂的种种方言相错中,南县话的声腔声韵像一枝出水芙蓉,给人以夺声亮耳之感。

  南县话近似于长沙话,南县人进长沙混在长沙人之中,从声音辨别首先是很难猜出谁是南县人谁是长沙人的,但久而久之,南县话的尾巴就慢慢会被长沙人“捉”住。比如讲一个“给”字,长沙人会说“给你(多)!”而南县人则说“把得你(罗)!”长沙人呼唤亲密的朋友往往后面带个“鳖”字,如“毅鳖”、“罗鳖”、“伟鳖”等等等等,而南县人的称谓上往往将男女性别颠倒喊,喊年轻男子叫“X妹者”,喊年轻女子则叫“X伢者”。还有,南县人的讲话声尾往往总有点浓浓的“土著”味,这一点点区别,就是南县话与长沙话最好辨别的根据。

  南县人与长沙人一样,要学好普通话真的很难。你看省电视台那些播出的节目,凡属邀请本省本市的嘉宾作访谈的,无一不带着夹生味的所谓的普通话,就是人们所说的“塑料普通话”。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在北京居住几十年了,她一开口人们就听得出,那普通话就不地道,还是一口湖南尾巴的普通话,这也算是乡音难改吧!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县人,十多年前在北京参加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的一个作品讨论会,会上我朗读了自己的一首作品叫《呼唤》,我用极“困难”的南县普通话朗读,刚念题目,编辑部的同志就喊“停下”,问“你的题目叫什么来着?”我回答叫《呼唤》,而大家还是听不懂,我尴尬已极。原来我们南县人说的这个“呼唤”的“唤”字,是不分什么前鼻音后鼻音的,而北京人就要听咬字,你咬字不准确,别人就听不懂。所以至今,我常常总想着我们南县人学讲普通话为什么这么难,是湘语入声太重?还是土话字音太难纠正?也正因如此,我特别欣赏和羡慕我们湖南人能进入国家电视台、国家话剧舞台、国家电台的那些主持人与播音员,我想他们通过语言这一高难度的峰巅,确实是付出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当然,普通话学好了好处还是很大的,但我在外一天不讲南县话就显得压抑,就显得很痛苦。俗话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音。因此,我还是觉得自己讲南县话轻松、实在、洒脱、没有做作与虚伪。当人在外,听到一声有故乡人讲的南县话音,我会高兴和激动得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那是故乡的呼唤,那是故乡给我的感动。

  南县的历史不算长,立县建制还只刚过百年,这是一块由长江从藕池河段冲决又由洞庭湖淤积而成的土地,一个世纪的围垸造田,一个世纪的迁徙移民,湖南各地的风土人情,长沙“官话”的润物渗透,使南县这块年轻的土地正显出她秀美的风姿,正凸现她湖乡特色的地域风光。

  一口浓郁地道的南县话,我是改不掉了,我愿以这土话土腔土调,写好我的诗,唱亮我的歌,抒发我的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让我以南县话来朗诵艾青这一永远美丽的名句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县大垸、地名探源

作者:彭佑明 来源:http://www.nanxian.gov.cn/hsnx/dmsy/nxdy.htm



  南县有防汛垸堤348.12公里。这些垸堤,将全县原20个乡镇385个村和42个社区、居委会围护起来,组成了若干个大垸。在全县干群的努力下,每当夏秋洪水滚滚时,垸田依靠这些堤防守卫着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不管藕池河东、中、西支洪水如何汹涌,或是洞庭南水北灌,垸堤均固若金汤,堤垸唇齿相依,这里笔者仅对县内5个大垸、20个地名进行探源。

  育乐垸,是南县县城南洲镇所在地。该垸由育才、乐新两个大垸组成。1978年,南茅运河竣工,打破育才、乐新两垸界限合成一个大垸,取两垸首字命名,称育乐垸。它由74个原始小垸形成一体,经历了400年的围挽而成。在这里,藕池河支东、沱江与藕池河中支流经该垸东西两侧。垸形狭长,东临大通湖垸,北接华容县永固垸,西抵南鼎、和康、南汉三垸,南与澧水尾闾之沅江对岸相望。它总面积为328平方公里,有耕地26万余亩,内湖3.3万多亩。地势北高南低,垸田海拔28米左右,堤高34至38米之间。垸内有南洲、浪拔湖、荷花嘴、中鱼口、三仙湖、游港、下柴市、三岔河、茅草街九个乡镇。这些地名的来历如下:南洲,是因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南洲直隶厅抚民府移驻此地,重修街埠,划为城区,泛称南洲。浪拔湖,据《南县地名志》载,因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藕池溃口,洪波汹涌,惊涛拍岸而称浪拔湖。又传为岳飞拔剑止浪处,故名。荷花嘴,清咸丰年间,堰塘淤塞,此处成为河畔之嘴,故称荷花嘴。中鱼口,藕池溃决后,渐淤成洲,洲上有上、中、下三个河口,盛产鱼虾,此地居中,而名中鱼口。三仙湖,此地古有头溪、二溪、三溪,藕池溃口后三溪沦为湖泊,人称三溪湖,后因福、禄、寿三星,又称三仙,故演化成今名。游港,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年间藕池中支在此河段有三条支流,东去疏河,称上、中、下流港,此地为上流港,后雅化为游港。下柴市,清朝末年,藕池河中支沿岸有上下两个芦柴码头,称上、下柴码头,1926年后下柴码头形成集市,故名下柴市。三岔河,清末,藕池河中支至此分出两条支流,与主流形成三股河道,故称三汊河,后写成三岔河。茅草街,20世纪30年代,这里因水运方便,舟楫云集,商旅如云,逐成集市码头,初建街时为茅草房舍,故名。

  南汉垸,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它原由南鸿、汉太两个大垸组成,最早有64个小垸,经过了近百年演变。1959年取两垸首字命名为南汉垸。该垸东西两侧有藕池河西支与淞澧洪道流经。北抵安乡县安昌垸,南临目平湖,东与和康、育乐两垸隔河相望,西与安乡县安保大垸隔水为邻。它三面环水,形如半岛。南北长26.5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5万亩,内湖0.8万余亩,外河洲0.7万亩。垸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为27.4米,堤高34米至38米。这里汛期南北洪水呈顶托之势。垸内有厂窖、武圣宫两个镇。两个镇地名的来历:厂窖,明末,沅、澧二水在此汇合,激流迴荡,形成深隈不竭的潭窖,因窖畔有集市,呼集为厂,故名厂窖。武圣宫,清光绪年间,曾建武圣宫(庙)于老武圣宫而得名。又云,本系“烂五十弓”,后雅化为今名。

  和康垸,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0公里。它最初由43个小垸逐步合并而成,历时近百年,取五垸联和及百姓康乐之意而名和康垸。它居藕池河中支和西支之间,三面环水,北连安乡县安化垸,西与南汉垸和安乡县安宏垸隔水相望,东南临育乐垸。垸内总面积9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万亩,水面近0.5万亩。东、北、西三面偏高,中部及南端稍低,形似凹形盆地。垸田海拔约29米,堤高海拔约35米至38米。垸内有北河口、麻河口两个乡镇。其地名称呼的来历分别是:北河口,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藕池河中支有支流斜贯垸中,连接西支,形成一个进水河口,因居集成大垸之北,而名北河口。麻河口,古代有麻河从安乡流至此地注入洞庭湖,形成河口,故称麻河口。又,清同治年间,藕池河中支形成,有涂家新港分流,渔民常在港口挂麻籇捕鱼虾,故名。

  南鼎垸,位于县西北隅。原由26个小垸组成,历时百余年围挽,形成南美、安鼎两垸。1952年,两垸合并成一个垸,取两垸首字命名。该垸居藕池河中支的东西两股之间,四面环水,南北长17公里,东西最宽处4公里,形似梭子。北抵湖北石首,西望安乡县安化垸,南接和康垸,东临华容县梅田湖和县内育乐垸。垸内面积47.8平方公里,耕地3.6万亩,湖田0.3万亩,湖泊0.4万亩,海拔约30米至33米,系县内地势较高的大垸。堤长43.3公里,海拔36米至39米。垸内有牧鹿湖乡。其地名来历为:据《南县地名志》记载,相传南宋绍兴(公元1131年—1162年)年间,此处为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岳武穆(岳飞)奉命领兵征剿杨幺义军,船到此处,遇狂风蒙难,后人便将此湖称为穆难湖;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演变成牧鹿湖,沿用至今。

  大通湖垸,位于县境东南,处沅江市东北,是洞庭湖区最大堤垸之一。清咸丰年间,藕池溃口,泥沙淤积,洞庭湖迅速缩小。清光绪年间,赤磊洪道冲积扇与藕池河东支冲积扇合围,使此湖从东洞庭湖分离出来。因东通东洞庭,南连南洞庭,西注目平湖,北纳藕池水,四通八达,故称大通湖。湖周所挽之垸,原有104个,从公元1870年沱江中游东侧挽修第一个小垸——黎家垸开始,历80年形成同新、明山、大同、长厚4个大垸。与此同时,原沅江县和大通湖三才、增福、玉成、善庆等9垸先后合并,于1958年一同并入大通湖垸,故名。该垸东濒东洞庭湖的漉湖,西抵沱江与本县育乐垸为邻,北临藕池河东支与华容禹盘垸隔河相望,南连沅江市南大垸、共华垸。全垸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垸内耕地110万亩,湖泊21万余亩,总堤长202公里。其中南县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27.6万余亩。南县管辖防洪大堤70.88公里。耕地平均海拔28.2米,堤高约海拔36米至38米。南县有华阁、河口、明山头、乌嘴、青树嘴、八百弓6个乡镇处于此垸内。南县这六个乡镇地名称呼的来历分别如下:华阁,清末,湖子口河东畔淤积一片河洲,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划河洲之一角围入垸内,居民称之为“划角”,后雅化为华阁。河口,20世纪20年代,此地尚居漉湖北岸,湖子口河在这里入湖,形成河口,故名。明山头,据明代隆庆《岳州府志》载:“明山,太阳(山)皆取南方阳明之义 ”,因地居华容县城之南,古以五行代方位,故称明山。乌嘴,明清之际,此地系洞庭湖北滨一嘴,为乌姓占有,故称乌家嘴;后清咸丰时藕池溃口,洪水冲成乌嘴大河,光绪初形成集镇,乌家嘴演变成乌嘴。青树嘴,古代,此地有一港道,直入洞庭。清咸丰年间藕池溃口,此地被淹,洪水泄落后成为滩头,人称沙港子,后渐成集市,名沙港市。1968年公社机关迁驻青树嘴。1999年,以乡改镇,更名为青树嘴。青树嘴原为古洪沾洲东嘴,唐代曾建洪沾庙。因青草丛生,形若鱼嘴而称青鱼嘴。清末洲上有大树数十株,来往船只远远望见,故又称青树嘴。八百弓,清光绪年间,此地系湖畔淤积荒洲,各地来人垦荒,曾呼“团贫场”。后湖霸向同仁垸争地,以弓计度,丈至“团贫场”刚好八百弓,故名。

  全县至20世纪60年代止,总共挽修过原始小垸312个(40年代末已合并成59个)。后来,合并成了上述几个大垸。如今,县内渠道纵横交织,排灌自流,渠旁林带延伸,青翠欲滴。阡陌犹似棋盘格子,电杆林立,银线飞架,田土旱涝保收。垸渠岸上农家二、三层楼房鳞次栉比,到处洋溢着欢快的话语,绽开着幸福的笑脸。

  (注:2005年12月,南县遵照全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精神,改20个乡镇为12个乡镇,此稿成于改革前,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特保留文章原貌,以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说南洲地名
作者:晏炳炎

  洞庭湖吞长江、衔远山、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湖中浮峙的山岗,环水周边,与世隔绝,故在较长的历史时期,无名无目。直到南北朝,南朝国号称“梁”,在长江下游初建“石头城”为国都,荆楚之地属梁管辖。因此,这一地区的鱼粮贡品须经船舶载运送往京城,洞庭湖成了船旅往来的必经水路。往来于湖西之船旅,如遇风浪,便在湖中一个黄土山岗停泊,此山浮峙湖面,四方风浪冲击黄土,把周围湖水染成红色,船民便称此湖为“赤沙湖”。

  大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史书记载,在此山岗东北(今南洲境内)已有亭寺一所。亭以湖名,称曰“赤沙亭”。亭内可避风雨,亭之石台可抛锚缆索、停靠船只。亭内灯火,可于夜间或晦暗天气指引商船方向。亭历千年,屡次修葺,随着修葺改貌,亭名屡改。石砌台基,上增城碟,便称“赤亭城”。大殿落成,巍峨庄重,瓦盖琉璃,有如宫殿,便称“赤亭宫”,其时亭内仅供龙王牌位。唐代佛教流入中国,原有道教受其排斥,道徒寄居此亭,借以为观,乃沿张良从赤松子游览洞庭之说,在殿中设立赤松子和张良卧立二神像。赤松子传说是神农之师,教神农尝百草,自己服金丹,可长生不老,正符合道教修行炼丹之本,借以巩固道教地位,亭名亦由“赤沙亭”演变成“赤松亭”。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繁重,洞庭湖区民不聊生。有个渔民的满崽名叫杨幺,与钟相共举义旗,聚众起义。他们杀贪官、除恶霸、剐富济贫,深受渔民拥护。南宋皇朝为了巩固半壁山河,只得抽调抗金将领岳飞前来围剿。岳飞深入湖中,历时甚久,未能征服杨幺。杨幺起义军,驻于一处小山,渔民百姓相随。开设油盐米铺,供给起义军粮草,土人便呼其地为“军山铺”。义军守住五口要冲,将岳飞困在湖中,岳飞军粮几乎断绝,只得采取屯田办法,将湖中黄土山岗,开辟成田,以养士卒。自此之后,此山便称“宋田山”。
  岳飞常在山下一湖洗马,其地遂称“洗马池”。岳飞长子岳云安营之地,围以木栅,土人便呼其地为“大郎城”。次子岳雷驻军之处,称“二郎城”。岳飞选择宋田之北的深水湖操练水军,其湖便称“操军湖”。宋田山北有一长形山岗,形似蜈蚣,土人初呼“蜈蚣山”。此山因山形狭长 ,东西两侧是广阔湖水,为观看日出日落的风景佳地。岳飞常于早晚之间,来此检阅水师操练。清晨的太阳,冉冉从东方的水面升起,好似一个火红的圆球,照得湖水金光万道,波光如鳞。夕阳西下之时,落日的余辉共白云鸥影、相映湖中,又别有一番景色。土人便改称此山为“太阳山”。

  但是,岳飞旷日持久,未能平服杨幺,受到朝廷指责。他深知武力难以取胜,便派谋士王佐到杨幺营中,喻以团结抗金、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大义。杨幺才服从了岳飞的招安,并随同岳飞北上抗金。后来,杨幺与金兵奋战,以身殉国。洞庭儿女缅怀忠烈,称杨幺为“洞庭王爷”。于洞庭湖的疏溪河畔修成庙宇,内供杨幺神像,四时祭祀,地以庙名,其地便称“王爷庙”。

  南宋时期,浙江人涂淑和,“进士”及第,朝庭命他出宰江华。其时,华容只有一点湖中山岗,故尚与北道江陵含并,称作“江华县”。涂淑和带了家眷泛舟逆水而上,船至巴陵遇风停靠,早有巴陵郡守得知,将淑和迎至官邸休息。淑和因慕“岳阳楼”之盛名,在此耽搁数日。江华县令到了巴陵的消息,为湖匪侦知。待得涂淑和官船方在宋田山下停靠,芦苇之中便冒出二十多个强人,手执大刀,前来杀官劫财。涂淑和见势不妙,只得从后舱脱逃,落荒而走。二十多个强人跳上官船,翻箱倒笼搜查一遍,见无财物可取,又见其家人眷属衣着简陋,不忍加害。正在搜舱之际,船头一人,发现沿湖坡岸,有一身穿红色朝服之人,狂奔乱跑,知是县官脱逃,一声呼哨,二十余人手执明晃晃大刀,追了上来。湖边宋田山上一牧马之人瞧在眼里,见众多持刀歹徒追杀命官,忽生怜悯之心,忙将手中白马送至淑和面前,催他上马快逃,自己也一溜烟跑了。涂淑和紧伏马鞍,但听风声呼啸,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早已吓昏在马背之上。忽闻人声喧闹,睁眼一瞧,原来是许多县府要员,于先天接了巴陵驿报,在此恭迎县令。见马上之人身穿县官朝服,头上却无顶戴,披头散发,面如土色,知是出了意外。忙将淑和接入县衙护理,次日派人,将县官家眷接回官邸,从湖边捡回知县帽冠,静养数日,才得康复。淑和受此惊吓,深知民众对官场腐朽的痛恨,因而为政清廉,体恤百姓,成为南宋时期洞庭水域的唯一清官。为报牧马人送马救命之恩,查访宋田数次,但无人前来请功领赏。为了纪念白马恩德,便在宋田山下马之处树一白马石碑,其地遂名“白马圻”。

淑和在江华做了二十多年县令,见南宋朝廷更加腐败,于是辞官不做,拟要回乡。其归船泊于宋田山下,待日启程。时值八月中秋,一家人集于船舷,临湖赏月。是夜风和气清、波浪不兴,一轮明月,高挂碧空。宋田山畔,野菊盛开,香溢舟间。淑和步入山旁,但见绿草如茵,黄花点点,山间灌木,临风摇首,牵动了淑和留恋宋田山水之情,乃与家人弃船登岸,在此结庐而居。淑和酷爱桂花,在门前营造一园,植桂其间,殁后即葬于桂花园中。后来桂树长势葱笼,刚劲挺拔、婷婷玉立、貌若华盖。每逢中秋,鹅黄满树,幽香扑鼻,十里可闻。其地因而得名“桂花园”。
  明嘉靖八年,宋田西去十余里,有一小岗,岗上盛长青茅,土人呼曰青茅岗,其岗周围已淤积成洲,便有人在此挽修了一垸,垸内淤泥肥沃,青草嫩绿,适宜放牧。其时战马价值较高,垸主便在此放牧马群,得利甚丰,其地遂名“马庄”。
  宋田农民受了马庄主人的启发,纷纷仿效,相继又挽数垸。穆姓挽修之垸,名“穆家垸子”。谭姓挽修之垸,名“谭家垸子”。张史两家合挽之垸,名“张史垸”。三垸皆放牧牛羊。唯独程姓挽修一垸,开垦了农田,种植水稻。秋收季节,谷物成熟,垸内一片金黄,人们便呼其垸为“黄金垸”。

  此时,宋田东侧尚未淤积,一望皆是湖水茫茫。距宋田二十余里水面雄立一山,状如麒麟,土人呼曰“麟山”。站立麟山远望,明朗千里,湖中动静,尽收眼底。故明代设“千户徼巡”于此,巡视湖面、防止盗寇。明万历年间,江华出了个户部侍郎王俨亦,字明山。因对魏忠贤的“朋党”不满。乃辞官不做,选择麟山毓秀山水,结庐而居。额其庐曰“王明山草堂”,其后人们便改称麟山为“明山”。
明山之畔有小山浮峙如鸡子,故称“鸡子山”。清时,人们认为其山像筲箕覆于水面,改称“箕山”。鸡、箕、寄谐音,故后来演变成了“寄山”。

  清初,将秦汉以来县以下的乡、亭、里、什、伍这五级体制,简化为都、团、闾、邻四级。宋田山属华容第九都,从此宋田山便改称“九都山”。

  咸丰二年六月,湖北藕池的荆江大堤倒溃,江水倾泻洞庭,明代所修马庄等五垸,尽皆淹没。洞庭湖又恢复了本来面目,变成一片汪洋。至咸丰十年,长江又发生特大洪水,江水倾泻南奔,泥沙淤积加速。据当时记载:“洪水泄落一次,泥沙淤积盈尺。”一年之间洪水涨落数次,大片淤洲露出水面。因大洲位于华容县南,故土人呼曰“南洲”。

  洞庭有三条古河道,横贯南洲境内,都是西东流向,一条名叫“景港”,一条名叫“油河”,一条名叫“沱江”。其中两条早年便被淤积,统一于藕池水系之中,变成北南流向。景港河只剩北岸小埠“北景港”一节。油河只剩下游一段,演变成了“疏溪”。上游不但淤积成洲而且被藕池河中西二支切断。两支切断之处,河床变浅,但尚有藕池河水,在此回流。渔民利用此河张设麻籇捕鱼,其地遂名“麻籇口”,后来便演变成了“麻河口”。

  藕池中支切断的油河上游,其地遂名“上游港”。下游港下部淤积之洲,盛产芦苇,垦民冬季在洲上砍伐芦柴,堆放于藕池中支待运,芦柴堆积如山,其地便称“柴码头”。

  沱江南岸淤积之洲嘴,长满杨枝柳条,远望一片乌黑,其洲嘴便称作“乌嘴”。乌嘴大垸修成后,民国二十四年倒溃,大量浮沙淤积垸内,其地被称作“沙婆洲”。

  南洲由于面积宽广,许多低洼之处,形成了内湖。其中一湖,水深莫测。湖畔住有陈姓渔民夫妇,生有五个闺女,个个长得秀丽,有如出水芙蓉,被洲人称做“五朵鲜花”。五花姑娘十分孝敬父母,陈老倌夫妇每天清晨荡起划子出湖捕鱼,家中事务都由闺女们料理。茅舍内外打扫得清清洁洁,三餐茶饭准备得十分妥贴。一天,渔民夫妇早出,湖面忽起大雾。五朵鲜花很晚不见父母归来,十分着急,便齐去湖边哭喊。时至三更,洲民从睡梦中惊醒,听湖岸传来“爹爹啊,妈妈啊!”的凄凉喊声。次日清晨,附近洲民,便来陈家探望。可是茅舍空空,不见一人。人们便沿湖寻找,在一堆蒿草丛中,发现了五女所穿的五套花衣,估摸五女夜间找寻父母淹死于此。邻居们在此处打捞,直至黄昏不见尸体,只得于次日将五套花衣埋葬湖边。洲民深感五花姑娘贤慧,修成一座很大的坟山,其地遂称“五花山”。

  次年五月端阳,五花山洲民在这湖中举行龙舟竞赛,锣鼓喧天。忽见龙舟之间多了一条渔船,船上所坐渔民夫妇,正是失踪一年多的陈老倌夫妇。龙舟赛船全停了下来,一齐和陈氏夫妇靠坡上岸。陈老倌便一五一十叙述起来:“那日茫茫大雾,迷失了方向。将船沿着一条水巷荡去,来至一个苍茫大海,就在海中捕鱼,在一岛上换些盐米为生。那岛上居民说话叽哩呱啦听不懂,因此无法打听归程。今天正在海上捕捞,又被大雾迷了方向,正在作急,忽闻鼓声阵阵,人声喧闹,便朝声响处划来,不意到了家乡。”人们听完所述,又见舱内所捕之鱼,皆系鳗鱼乌贼。船舷所附水草,也是海带海藻。方知此湖之底,可通海洋。如是便称此湖为“大洋汴”。连接大洋 之一湖,湖底平浅,生长着茂密的蓼草,每逢仲春有大量鱼群来此产子,人们便呼此湖为“产子坪”。产子坪下接一条长形湖泊,因形得名,土人称为“长湖子”。长湖下接下湖,盛产菱角,因物产得名,土人呼其为“菱角湖”。

  菱角湖有三条水港与沱江相接,以泻大洋 诸湖之积水,水流进出,鱼群来往,成为天然鱼港。渔民在此张网捕鱼,居其上者称“上鱼口”,不久此港淤塞佚名。居其下者称“下鱼口”,居其中者称“中鱼口”。

  南洲土质肥沃,湿润松软,野鸭鱼柴,自然财富甚丰。于是各地农民麋集,豪强争占,五方杂处,讼狱兹多。于是光绪七年,湖南巡抚责成龙阳、华容二县知事,组建“龙华司”衙门于乌嘴。此时乌嘴对面湖中出现大小二洲,大洲便称大北洲,小洲便称小北洲。
  此时有四川武胜县武举王乐山带领川人百余人,与九都恶霸红胡子勾结,将龙阳垦民赶走,强占一洲。川人引三国时所建蜀国自豪,专拜蜀将关羽,便在洲上首建一庙,内供“关圣帝君”。后来龙阳人又夺回其洲,关圣庙亦毁。龙阳和华容二县豪强又在其洲进行拉锯式争占,死亡达百人。后来关圣庙在其洲重建,其地遂名“武圣宫”。

  “龙华司”是两县的联合体,很难秉公解决两县争端。光绪十五年,湖南巡抚王文韶上奏清廷,请求官垦,为了实现他的设想,还要求武装管辖,故奏文中有“仍於南洲地方,添设水师一营,常川驻扎巡防,无令寇盗困以为资”之语。不久水师一营便从澧县抽调而来,营部便设傅家矶庙内。距傅家矶数里,湖面有一洲嘴,直捅水中,下接疏河,有一木制炮船在此倚靠,船头装置铁铸土炮一门,有一班水兵在此巡防值班。土人便呼其洲嘴为班嘴。

  湖霸陈映山为抢占一处荒洲,带领打手数十人,打死垦民多人,占据了已开垦成熟的洲土一块,用木弓丈量土地面积,长度是八百弓,其地因而得名“八百弓”。

经过五年试验,证明官垦无效,因为官官相护,从中渔利,巧取豪夺,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局面。新任湖南巡抚吴大澂,生怕惹出更大的乱子,于是上奏清廷。经朝廷批准,于光绪二十一年,会同巴陵、华容、常德、沅江、龙阳、安乡六县知事,划割洞庭六县交界之地,设立“南洲直隶厅抚民府”,以管民事。厅址先设于乌嘴,光绪二十三年迁入九都。

  南洲直隶厅的成立,摆脱了六县之间各为私利、勾心斗角的羁绊,统一领照开垦。渐由“抢占湖洲”过渡到“开发湖洲”,堤垸亦有增修。因育才垸东堤尾受水势威胁,便在此修建一个鱼翅矶头。矶头采用长条石块砌成,匠工技艺高超,完工之后,塑一石质水牛,曲腿卧矶头之上,两角盘顶,栩栩如生,较有观赏价值。水牛是当时开发南洲的有功之臣,为农业之乡的形象。不料,石工的作品,竟生出了许多枝节。因为当时水利条件较差,绿油油的禾苗,经常在一夜之间,化为一片白水。人们便认为是被有了灵气的白水牛吃光。于是设想制服牛精的方法。九都山上的风水先生,怂恿农民捐资,在一湖边山上修建一座宝塔。宝塔临空耸立,有如古代的铜鞭上举。牛最怕鞭,不敢再来吃食农田禾苗,其地遂名“宝塔湖”。

又东垸地势低洼,也常遇到一夜之间“牛精吃光禾苗”的情况。于是效法九都,在堤边修一土围,称其地为“牛栏圻”。牛精敢来吃食禾苗,当被捉入牛栏关住。当时人们的这些想法,虽然幼稚可笑,但也反映了南洲农民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水利。

  厅址迁入九都之后,九都商业、手工业也应运而生。其时最为丰富的手工业作坊原料,便是春收作物——菜子。由于洲土肥沃湿润,菜子颗粒饱满,出油率高,被誉为“西湖菜子”。最早出现的油料作坊,便设立在九都山畔,其地也由此作坊得名,被后人称做“老油榨”。
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厅改县制,称为“南洲县”,次年简化为“南县”。民国二十年南县选出一个县参议叫涂惺宇,涂惺宇生于光绪十六年,六岁时家中雇有塾师授课,一本“三字经”,不到一月,便能背诵不忘,成了当地的一个“神童”。其地因而被称作“神童港”。当了县议员之后,友人送了一副贺匾,其联采用地名编成。

            神童跨白马赴九都山入五福堂商议南洲大事
            华阁画青鱼游三仙湖出四门闸飞腾北岭上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南县废除都、团、闾、邻旧制,实施区乡保甲新制,全县划五区、十乡、一百二十六保、六百多甲。当年从事文化工作的徐学古先生为县政府写了一副春联,其联用十个乡名编成,只增加了“教全”二字:

            共和康乐,笃信和亲崇礼教
            兴仁益智,昭明仁义协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3: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吆喝声声
作者:肖正民
  
  对于故乡,谁都有一种钟情。这种钟情,有的是对于故土的美丽、有的是对于风俗的纯朴、有的是对于人缘的念记。而对于我,却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犹如歌唱,这歌唱是源自肺腑的、是原始风格的、是不矫揉做作的。这种声音,就是吆喝。

  南县街头近两年来吆喝声特别多特别旺,我不是指那些开在市中心的门面,整天整天用高音喇叭以录音机重复着“大降价、大出血、大甩卖”或“有童衣童鞋童帽卖呀!有毛衣毛裤毛袜卖呀!”的市俗喧嚣的叫卖,而使我动情与唤起少儿回忆的声音是那些在大街小巷中慢慢移动的小推车的叫卖声,从早到晚甚至到深夜,那一声声“汤圆、馄饨、红枣桂圆甜酒汤呀!”那一声声“卤蛋、卤肉、卤鱼、重庆老字号呀!”还有哑吧的吆喝,那一声声“啊呀呀!啊呀呀!”听来又辛酸又亲切又动听又好笑。这是一群以自己辛勤劳动换来劳动果实的人,这也是一群弱势群体在以自己忠诚的抗争赢得社会认可的人。可以说,他们是社会的又一道风景线,他们的出现,使我居住的小城增添了地域风采与生机。

  吆喝确实有一种原始与古朴美,美的风情就是一种特色。这种美,常让我怀念起童年来。

  我生长在洞庭湖乡的小镇,那是一个有很多居民聚居的地方,童年的故乡,一条长长的麻石街道,街两边林立的店铺,构成了一个湖乡农村集镇的典型风格。每天清晨,当整个小镇还沉睡在梦乡里的时候,准时准点就会有一声悠长悠长的吆喝,划过整个小镇的空间,让无数居民优雅地睁开惺忪的双眼,于是,新的一天便以这一声吆喝为起点,整个小镇便开始慢慢喧腾起来。这是一位打豆腐师傅的吆喝,他吆喝的是几个什么字,至今我也不知道,我只晓得那一声声长长的吆喝很好听,很优美,犹如一道抛物线般的彩虹,映亮我的童年的早晨。

  好多年没听到这吆喝声了,好象一种风情在水土流失般地失去。有一次在书房写作,偶尔听到一个象是湘中新化口音的男声在吆喝“修伞——不呐!”我移近窗台,张开耳聆听,心中在感动着那位虽然辛勤劳作着却是那么潇洒走南闯北的自由朴素之声。这使我想起宋代诗人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想那卖杏花是要吆喝的,我便遥想这上溯千年的吆喝之人,是一位清秀的女子,或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太婆,那穿透时空的古典意境,让我沉浸在一种诗意的大美中。我还想起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那位磨刀人的吆喝:“磨剪子呶——镪菜刀!”这一位男性的吆喝,是一位革命者的形象,在经历战争血火考验的民族危亡之中,他以这一声阳刚之气的吆喝,甩出了一种英雄正气的气概与沧海横流的豪气。

  一个地方尽是吵闹尽是市井喧嚣,人会感到疲惫甚至烦恼,而透过这滚滚红尘之间飘出的几声吆喝却是那么的亲切。从整个市场层面来看,吆喝声声增添了生机。我曾到过一些北方城市,那些有名的北方小吃就在一声一声高调的吆喝声中凸现出一种地域文化;从文学或从诗意的层面来看,这一声吆喝,在作家或诗人的笔下,就是一个意象,抓住这一个意象深入下去,或者成一篇锦绣文章或能成一首流芳千古的好诗。写到这里,我念起了埃兹拉·庞德的一句名言:“一个人与其在一生中写浩瀚的著作,还不如在一生中呈现一个意象。”我想这意象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影子,社会间的一个事物,主观中的一个形象,这一个,促成你对人生与世界的回味、思考、体验,而对于我,那一声悠长悠长的吆喝,常定格于我生命的思维之中,唤起我人性善良、同情、热爱的升华。

  故乡土地上的吆喝声声还在处处回荡着,这回荡着的人之声、歌之音把大街小巷的千窗百门紧紧牵连着。我曾跟着一位穿街走巷手推小车吆喝声声不断的年轻人走了许久,我置身在这不绝于耳的吆喝声中,感到一种生活的真实,一种劳动的快慰,一种如鱼儿游弋在江河之中的自由,在这种感觉中,多少艰辛、多少屈辱、多少名利、多少得失,都像云烟一样飘散……
  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多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县溯源
作者:卜乾昌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南县,是洞庭湖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位于湖南省北隅,与湘鄂两省四市七县(市)毗邻。在这一马平川千余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沃土上,设置九镇三乡,居住着六十七万多勤劳聪慧的人们。

也许有人会感到诧异:一个地处湘北、洞庭湖北滨的县,为何不取名北县,而叫“南县”呢?

  南县系洞庭湖淤积之地,是洞庭湖沧桑变迁的产物。要明了这个中奥妙,就得追溯洞庭湖演变的历史。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诠释,有史以来,基于地壳升降,泥沙淤淀,洞庭湖经历着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先秦时期,洞庭湖区是一个河网割切的沼泽平原,洞庭湖只是一个君山之麓的小湖。南县地域时为沼泽平原景观。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湖区地势下沉,长江分流的沦水穿越华容隆起南下,进入洞庭湖区,沼泽平原被水淹没而成为大湖。唐代以后,洞庭湖的扩展进入全盛时期。湖面广阔达6000多平方公里,呈现出一派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述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气势。此时,湖周迂回曲折,上下达800余华里,史称“八百里洞庭”。唐代诗人刘长卿对今南县的发祥地——赤沙湖亦有“秋水连  天阔”的描述与赞美。此时不但没有南县,就连今天南县的大部分地域仍处在汪洋浩淼的湖水之中。

至明代中叶,因荆江北岸堵塞诸口,江水由江南的虎渡、调弦两口南流入湖,干扰洞庭水系,因常年泥沙冲积,湖中产生并发育水下三角洲(南洲包括其中)。清代中期,县境北部露出新的洲渚陆地。如老艳洲(今游港乡)、北洲(今乌嘴乡)、白鹤洲(今白鹤堂)等。但此时此地“并不种植芦苇、粮食,委属官荒”。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夏,长江洪水泛滥,荆江北岸驻防清军企图弃南保北,用大炮击溃藕池江堤,因民力拮据未修,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长江先后两次发生特大洪水,洪流从藕池溃口处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直入洞庭,藕池河因此形成。南县版土露出来的陆地又沦为泽国。这样历经十多年淤灌,宋田山之南复露湖洲,且逐年由东北向西南扩展。原有的北洲淤积更高更广。原在唐代就已存在的洪沾洲(今青树嘴)不断淤扩,北连白鹤洲,南伸北洲对岸,纵长约25华里。曾参与南洲厅筹建的汉寿县绅徐蔚华于1936年著的《洞庭湖七十年变迁记》载:“光绪初年,有远豪王乐山者,自云四川武举人,聚党百人,强居乌嘴下之南岸,呼曰南洲。南洲厅之名由此而始也。”由此可见,纵长约25里的南洲是相对地处北洲和乌嘴这片老洲土之南而得名的。

光绪十年后,南洲不断扩大,湖洲逐渐连片;同时,华容、龙阳(今汉寿)、安乡、沅江、常德各县的湖面,也被壅塞大半,合成了百里沃野。而这块百里沃野居藕池溃口和洞庭北滨之南,嗣后,人们理解为这就是南洲的含义。这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范围、不同含义的南洲之名融成一体罢了。

  随着南洲之形成,远近农民纷纷迁来围垦。豪强竞相争夺,纠纷械斗命案不止,秩序甚为混乱。当时南洲地域分属华容、岳阳、汉寿、沅江、安乡、常德六县管辖,各县相距甚远,均感鞭长莫及。划疆建治,已势在必行。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湖南巡抚吴大澄上奏朝廷,请求建治。翌年(公元1895年)皇帝准奏,在乌嘴设立了“南洲直隶厅抚民府”。上峰委用陈国仲任“通判”(相当于知府)。由于乌嘴地方狭小,不宜扩建厅治,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迁署九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销南洲厅,更名为南洲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八日,又根据内务部复电转令,为了撤销州制,规范管理,将南洲县改名为南县,相沿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15: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县话四级水平考试试卷

一、 听力

1、甲:今早早晨1路车上人多拨?
  乙:一般般子,南洲桥上来噶3个,下克5个;
           德昌来噶7个,下去12个;
           新世纪来噶45个,下去23个;
           一桥上来噶18个,下去12个;
           二桥上来噶9个,下去8个。
问:车上还有好多个人?
A.5  B.82 C.60    

2、甲:恩恰饭冒啦? 到哪里克啦?
  乙:冒恰呢,卵地方克啊.饿的要死在果里,早晨爬起来恰打一碗米粉,上打一哈子网,欠老板三块五脚钱网费,袋根里还剩打5块钱,买噶一包软白,剩打一块钱
问:这段对话最可能发生在哪儿?
A.厕所 B.街上 C.菜市场 D.网吧门口

3、甲:恩滴作业哦搞还不交啊?
  乙:我冒带。忘记打
  甲:恩长打啊脑壳搞么子滴啊?恩哦搞不忘记揍饭呀?恩读么子鬼书咯?哦噶不回克跟恩里牙老子学打杀猪咯?慢点几书也冒读的好.猪也冒杀的好.明立子把恩牙牙喊的到我办公
室来!
    乙: 我牙明朝冒工.哈要杀猪.
    甲: 那喊的恩屋里娘来
    乙: 哈不得空.明天出特码.哈要读马书.上网查资料.
    问:甲的身份是什么?
A.神经病  B.老师  C.打流的 D杀猪的

4、甲:喂!恩哦噶还冒到啦?酒都倒好了.只等恩来了,恩搞么子克打啊?
  乙:莫急咯!哥哥啊.堵车呢~堵得我脑壳刮昏滴!
  甲:一杂鬼啊~南县街上哪里会堵车啊?蠢的死!不晓得搭一单摩来啊!
问:乙为什么没到?
A.脑壳刮昏的  B.堵车  C.怕甲骂他 D.太蠢了,不晓得搭单摩

5.甲:小马匹,不听老子的话咯,老子挖打你两杂( )!
A,甲弓
B,乙弓
C,丙弓
D,丁弓

6  女:喂,我们好像到了。
   男:(大声)踩一脚咯!
   问:这个对话发生在什么地方?
A,洗脚城
B,足球场
C,拥挤的中巴上
D,单摩上


二、阅读理解(每题二分)

   甲:来来来,我们把规矩港好,看哦噶打法型。
   乙:搞扳王的行门亲硬板选美看鸟的要的吧?
   丙:要的要的,喊包槟榔咯.恩自赶快架场。
   ...哔里巴拉...
   丁:诶,慢点咯,我还冒补张,恩想让我变相公哦!
   ...哔里巴拉...
   甲:碰得好碰得好,上碰下自摸。
   ...哔里巴拉...
   乙:我嬲哦,哦噶手气果索啦,老子就不信,来,神仙怕左手。
   ...哔里巴拉...
   丙:哈哈.恩一顿卵.恩啊手果索.冒洗手吧?
  
   夜打卵,猪嬲的.我还冒听牌呢,又要噶老子的炮打.恩果杂脚猪子嬲的! 冒钱把哦!
   乙:哈哈.老子终于行起一盘打.把钱咯.把钱咯.你西夏的,不准打港币的哦
1)这段对话发生在什么时候?
A,选美的时候
B,外出打鸟的时候
C,切槟榔壳子的时候
D,打麻将的时候

2)乙说神仙怕左手的意思是:
A,神仙都没有左手
B,他要打左边的人一耳巴
C,他要用左手摸牌
D,他要拜一哈神仙再来打牌

3)最后乙的意思是:
A,丙是西夏人却给了他港币
B,丁必须给他港币
C,港币是由西夏人发明的
D,丁是个流打鬼,光讲不给钱。

三 完形填空

1、床前( )光, 
A.台灯  B.秃头  C.明月  D.没有
2、疑是地上( )。 
A.筐 B.霜  C.赃  D.缸
3、举头( )明月, 
A.望  B.看 C.瞧  D.瞅
4、低头思( )。  
A.成双 B.姑娘  C.故乡  D.尿床


四、翻译句子

1、 读么子马匹鬼书咯.几个读打书发打财的咯?恩克看看别个搞传奇的啦?都爆噶几杂黑铁脑壳哒.
2、 白天冒卵路.晚上卵冒路

五、写作

以“南县话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包括:
1南县话真好;
2、南县话怎么就那么好;
3、南县话实在是好;
字数不得少于一百字。

六、附加题

1.某人甲搭7路车去逛街,从消防队上车,在人民医院下车去步行街买衣服,再在二桥上车搭3路,到德昌公园看风景,再打的去玩,出来以后走到一中路口,搭7路去喜马桥。
问:甲总共搭7路车搭了好多站?
答:A.18    B.15    C.14    D.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1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县简介
来源: http://www.ditu5.net/HuNan/YiYang/Nan/

     南县地处湘鄂两省边陲,洞庭湖区腹地,介于东经112°10′53″—112°49′06″,北纬29°03′03″—29°31′37″之间,东西跨62.78公里,南北跨52.73公里,版土面积1075平方公里。   南县北与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连,西接常德市的安乡、汉寿两县,东临岳阳市的华容县,南与益阳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东南与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湾湖、千山红等几大农(渔)场连成一片,为湖南省36个边境县之一。

  县城南洲镇东距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100公里,南离省会长沙200公里,北到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

  南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势自西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明山、寄山两处山岗外,一马平川,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形。境内土地肥沃,5条自然江河流贯其中,域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洞庭明珠”之誉。

  南县建制较迟,于清光绪21年(1895年,至今108年)设县建制,是个年轻的县。南县是一块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据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地壳构造运动,这里沦陷为泽国。唐宋时期,县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阳山浮峙水面。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县藕池江堤溃决,因频年失修,至咸丰十年,长江洪水泛滥,夹大量泥沙从原溃口倾泻南奔,直灌洞庭。清同治末年(1874年前后),洞庭湖北部淤积若干洲渚,其中乌嘴和北洲南岸新淤一个狭长的湖洲,因地处北洲之南,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洲”。尔后洲渚淤积连片,形成百里沃野,泛称“南洲”。随着南洲的形成,各地居民纷迁麋集,围堤开荒,世代相息。是时分属华容、岳阳、汉寿、沅江、安乡、常德六县管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湖南巡抚吴大澄奏本清廷获准,划割六县交界之地,在境内乌嘴设置“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迁置九都。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销南洲厅,改称南洲县,次年六月八日又根据内务部复电转令,将南洲县更名为南县。

   南县尽管年轻,但历史却悠久。全县范围内共调查发现文化遗址40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古墓葬群13处、古建筑2处、古石刻文物点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5处,其中有61处被载入《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1999年对南洲镇大郎城村涂家台遗址科学考古,发掘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实属罕见,由此可将县境内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八千多年以前。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县地图 点击放大
发表于 2008-8-11 16: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讲一个“给”字,长沙人会说“给你(多)!”而南县人则说“把得你(罗)!”

看来长沙话受了较大的官话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0:00 , Processed in 0.0933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