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1|回复: 3

[辩论]全国大专辩论赛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0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赵林(武大哲学系博导) 来源: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4802

一般我做讲座比较喜欢讲西方文化基督教这些东西。原来在贵校也做过着方面的讲座,由于是讲辩论赛,可能就想到了哪说到哪,而且我想说我说了一个小时,也想和同学们有一个互动,所以大家可以对你们感兴趣的事提一些问题,我来尽我的能力来做答。
那么可以说辩论赛就像刚才这位主持人说的,自从1986年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未做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在暑期播出来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赛,当时记不清北京大学是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是和马来西亚大学。从那以后辩论赛在我们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关注,那么86年以后,紧接着几年以后中间有些小的起伏。到了93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介入由新加坡所举办的而且举办了很多年的,76年我们国家还在搞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新加坡便开始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9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集团签订了一个协定:从93年开始准备搞十年,也就是要搞到明年,这十年来就采取轮流坐庄,两年一届,一届在中国,一届在新加坡,第一届就在新加坡,当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轰动。那个时候名字由亚洲大专辩论赛改为国际大专辩论赛,邀请的队伍就不止亚洲的学校,也有西方一些国家的学校,当然他们的中文水平比较低,但他们也都是汉学系的,再一个原因就是93年那一届是由上海复旦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赛。如果有同学关注这个问题,看过一些资料,会了解这几个辩手后来都成为非常优秀的辩才。有些同学们比较熟悉,比如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姜丰,就是当时的辩手,是复旦大学的四辩之一,一辩一个姓,还有他们那位四辩,当时被评为最佳辩手的蒋昌建现在仍在复旦大学执教。


今年如果大家看到全国大专辩论赛,可以看到他和我坐在一块儿,我们都在当评委,我坐中间他坐旁边,当然我当时跟他开玩笑,你导师和我们是称兄道弟的,所以我们属于师叔,你属于师侄类的,你是属于新来的。我就是说这两位辩手大家会多多少少有些印象。那么还有两位也都很不错,一位是毕业后在美国在国内的一个公司做代理,后来经商了,还有一位在美国留学。那么99国际大专辩论赛时,他曾经作为耶鲁大学的教练带了一支队伍参加了北京的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那个时候,我也是评委,跟他又见了一面。那次比赛后在全国的高校内就引起了辩论的热潮。每个学校都要搞辩论。那个情况可能跟现在各个大学的情况都相同,每个学校对辩论都非常有热情,同学们非常热衷,而我对辩论赛的兴趣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但是我当时感叹生不逢时,因为我那时以是教师,我也不可能再去参加全国大专辩论赛——学生辩论赛。所以我总觉得非常可惜,尽管我这个人平时喜欢讲,喜欢搞讲座也喜欢跟人搞辩论,但是我觉得多少是有点生不逢时,没赶上这个机会,但是尽管如此,由于93年后各个大学辩论赛都在升温,所以武汉大学也不例外。所以有很多学生社团组织成立了些学生组织,然后由学校每年定期要搞各种各样的辩论赛。所以总是一搞辩论赛总是把我们几个老师请去当评委或者给他们出招给他们出一下点子,所以这样平时对辩论赛关注的比较多。再加上我本人可能对辩论赛比较感兴趣,一直到现在为止,尽管中间我后来带武汉大学队花了前后两年的时间,可以说也耽误了很多学业。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因为我爱好这件事情我喜欢。包括后来有些人问我搞这个东西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业。我说那当然,多少会有点,但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要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我在学术方面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至少这几年我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也很紧张,因此尽管我现在已不再带队,但我非常怀念我曾经带队的那段日子。那么93年这个辩论搞完后,当时复旦大学可以说是一举成名,夺得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而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辩风。

因为86年的辩论赛北京大学代表中国参加的亚洲辩论赛,那个时候由于国内没有什么关注,对这种形式感到很新颖,所以看一看也就过去了,而后从86年到93年中间,中国的电视机构也很少直接传播辩论赛,因此大家都把它淡化,从93年以后上海复旦大学突然异军突起,也创造了一种好看的辩风,我们从某一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辩论界的业内人士,所以我们老在一块儿,老是给这些下个定义吧,复旦大学我们99年就给它下个定义叫花辩,他们的辩风很花哨,用非常华丽的词汇,用非常美丽优美的语言然后大段大段的排比,用这种外在的语言技巧以次来取胜,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旦大学那种辩风,内韵的东西不是很深,但是它外在的东西很能打动人,非常迷惑人,因此它给别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同学们看过这场辩论赛,可以看到当时的四辩蒋昌建最后的一段总结陈词可以说一看就是明显的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而且那个稿子写得极其优美,所以说非常能够打动人,包括它的一辩姜丰现在当然也算国内一个比较优秀的主持人,现在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电视台录象,但是大家过去看过她主持的节目也知道,她现在是比较成熟,她当93年作为一辩时,可以说她那时经验很不足,但是她的语言也是非常华丽,非常优美,因此这个辩论赛使得当时国内许多学者一下子就疯狂了,对上海这种花辩的风格非常感兴趣乃至于还有很多套话一直流行到今天的辩论赛中仍然都是这样比如说那我就不明白了像这一类的话。这都是那个时候的一些套话一直到今天我们辩论赛同学们仍然喜欢引用,仍然喜欢沿用说明它的影响非常大,它是无形的,不知不觉的你就受它这种模式的影响,这是93年。

93
年以后,紧接着两年一届就是95年,按照轮流作桩95年就是在大陆,在中国,在北京,一届在新加坡,一届在北京。第一届在新加坡,那么第二届在北京。北京当时最后的决赛,因为中间也是邀请了8个学校,也有西方国家的那些说到底都是作陪衬的,最后就是几个比较厉害的一个是台湾,台湾的队伍一般比较厉害,再一个就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大学素来都是有非常深厚的辩风的,而且他们花的时间比较多,那个地方的学生们基本上在上中学时就会说四种语言:马来语,英语,普通话,福建闽南语,他们从小在这种氛围内生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华语说得非常溜,非常好,所以几只队伍都是非常厉害的,而且马来西亚队是只非常悠久非常传统的那种辩论资源。95年辩论赛就移师北京,当时我一直比较关注,当时决赛是由南京大学的四位女生对台湾辅仁大学的四个男生。那真是一场龙风之争,南京大学的四位女生确实很有水平,她们表现的温文而雅,而且可以说遇乱不惊,但总的来说,我们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辅仁大学赢,因为当时辅仁大学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小选手,叫林振加,是个胖子,他的动作姿势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亲和力,而且口若悬河涛涛不绝。表现了很强的阳刚气,当时四位女生对四位男生的比赛在大陆,据我所知,那个时候评委是国际化的,当时决赛的时候是五位评委,三位大陆的,2位海外的,海外的包括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和一位新加坡的。那么这样组成了一个五人评委团。最后比赛结果是32,南京大学稍胜一筹。台湾的林振加被评为最佳辩手但那场比赛在某种意义上就种下了一个恶果,以后就出现了在哪边比赛,那结局就可以估计得到,这是第二届

紧接着是第三届,是97年,又开始在新加坡比赛,过去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的都是由教育部指派,有先北大86年参加过,拿了冠军,以后就不参加了,复旦大学93年参加了第一届拿了冠军,也不参加了,然后95年南京大学在国内辩论赛也拿了冠军,它也不参加了。那么这个时候,临时指派首都师大,当然严格的说,首都师大的辩论水平不能代表当时国内的水平,但是由于一直到97年为止国内没有大专辩论赛,国内只有地方性的辩论赛,比如说上海教育电视台从93年开始搞的各校邀请赛,97年由于是由教育部指派,也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就指派了首都师大。首都师大的四个辩手,应该来说也是不错的,三女一男,当时在新加坡,也是过关斩将,一直打到决赛,决赛时对马来西亚大学。我们知道马来西亚大学素来是辩论传统的,那场比赛的辩题是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最后比赛结果是马来西亚大学取胜。首都师大输了,获得亚军。这次比赛以后,国内比较重视辩论了,教育部开始介入这件事情,认识到以后再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不能随意指派,而应该选拔,因此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由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全国大专辩论赛,这样98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全国大专辩论赛,就是为99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选拔一支大陆的参赛队,而98年的比赛由于是蓝带集团资助的,所以叫蓝带杯,它邀请了16个队伍参加复赛,最后经过复赛角逐,西安交大脱颖而出。西安交大可以说是历届我所看到的辩论队伍里面最好的一支,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自己带的武汉大学的队伍跟他们都有一点差距,他们水平确实非常高,而且他们的普通话,他们的仪态,他们的知识储备各方面都非常高,当然,他们付出的努力也非常高,有两三位辩手可以说都成为职业辩手了,学校给他们都开了绿灯,他们好多人都保留学籍,等于是停了一年学习,专门搞辩论赛,好几位选手都是这样,而且他们当时有时已经是上博士了,或者是要上博士了,那么他们当时四位男辩手非常厉害,当然在国内蓝带杯时还有一个女辩手叫田兰,她是一辩,二辩叫樊登,三辩郭宇宽,四辩路一鸣,当时他们四个人组成的队伍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且以比较明显的优势脱颖而出,取得参加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资格。

紧接着是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那一年非常有幸,我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当评委,所以整个过程从头到尾我都可以说一直在参与,可以说到了中央电视台,大家一致看好西安交大,以为他会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从蓝带杯可以看出西安交大确实有水平,在我的印象来说,复旦大学的四个选手要是和他们对阵,肯定被打败,而且他们的三辩郭宇宽我认为是最好的辩手,比路一鸣要好得多,他自己也说:我这一生最遗憾的地方是没有与蒋昌健对阵。他完全不把蒋昌健放在眼里,但他确实有实力,我不知道大家看过蓝带杯或者“99国际大专辩论赛没有,郭宇宽的那个俏皮话,那种幽默,机智,反应之快可以说是超过了路一鸣,第二个原因大家也知道因为这是在国内比赛,当时有时候我们也喜欢开玩笑要讲政治,在国内比赛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摊开的说,我们觉得我们国内宣传部分控制得比西方严,所以它有很多政治性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当时到中央电视台做评委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就通过种种方式来暗示我们评委,有几个原则,第一是台湾队不能进入决赛,第二是西安交大一定要拿冠军。我们当时就很反感这种做法,当时我就带头抵制,我说那不行,该怎样就怎样
。辩论赛总还是要讲个规则,但是他们也不是强行要你执行,就是要你掌握一个方寸,在差不多的情况下。那么大家还是应该有一个政治性的考虑,这可能是中国国情吧。然后在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中,西安交大确实是势如破竹,第一场西安交大是对悉尼的一所大学。

那场比赛是最搞笑的一场比赛,那次在参赛的8支队伍里面西安交大是最后露面,大家都看好这支队,当西安交大的四个辩手一出场时,由于是四个西北汉子,长得又很魁梧而且他们在有意识地在化装时,把脸画的比较黑,往辩席上一坐就像四个包公,给人很威严的感觉,而且他们显然是训练有素,他们的坐姿各方面都是有条不紊的。四个辩手都显得非常庄重,那种气魄好象他们已经是冠军。而另一边呢,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派了四个女生,全部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且他们的所有参赛女生不一样,一般参赛女生都穿着正几八经的队服,而她们都穿着连衣裙、旗袍,四个女生衣着颜色不一样,发型不一样。这四个漂亮的女孩子与西安交大的四个男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们评委一看到这个状况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们说今天又是一场和95年南京大学的四朵金花对辅仁大学的四大金刚的比赛,而且更有意思的她们的教练,一位大陆过去工作的老师,她对大陆非常熟悉,她对辩论也非常有研究,所以她说国内的辩论赛很沉闷,辩手都在义正严词地侃侃而谈,她说:我要改变这一形势,我会带来一种致命的武器,我要让整个辩论场由于我们队伍的加入而让大家耳目一新。然后她当时来了,开研究会的时候,她说:我们这个队伍第一场就碰到了一号种子——西安交大,我们知道肯定讨不到什么好果子。更要命的是,她们的辩题又是对她们极为不利的,是足球比赛是不是该引进电脑裁判,她们四位女生首先对足球就不感兴趣,而西安交大的四位男生肯定是对足球有研究的,这个辩论显然对四位女生不利,所以她们的教练提出一个口号:赢得伟大,输得光荣,她说我们来就是来玩的,来给这个辩论赛带来新鲜气氛。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她们会怎么做,结果比赛开始以后,果然以一辩就开始胡搅蛮缠了,当时西安大学是正方,他们的立场是应该引进电脑裁判,一辩陈词可以说是滴水不漏,道理上,逻辑上,理论上一点一点说明了足球比赛为什么应该引进足球裁判,他一说完,反方一辩站起来,第一句就是说,:现在有一句俗话:一个广告牌掉下来,砸死了十个人,九个人是经理,一个人是推销广告的。然后,她就从推销广告开始指责对方说:你们肯定是拿了电脑商的广告,你们大力提倡引进电脑裁判,你们实际上是在推销,你们是广告商。然后就开始歪扯,她根本就不立论,她一上来就栽赃,硬说西安交大的选手是拿了电脑商的好处,她确实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弄得全场气氛很活跃。同学们可能看过这次比赛的录象,那是经过中央电视台剪裁的,我们在现场是所有过程尽收眼底;一切精彩的东西我们都看到了。

在比赛过程中,对方有个女生就离开自己的位置了,绕到对方的辨席上去,拍着谭奇的肩膀,就跟她辩起来了,那么这个我们当时就傻了眼,没见过这样的辩论,因为评委当时也没办法。主持人张译群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他当时也傻了,他没有见过这种行为,所以他当时就说请澳大利亚的辩手不要离席。在自由辩论时她们的一辩又拿出一些道具,如娃娃,纸牌等向天上扔,又拿出把扇子,说:你们总是在一本正经地陈词,弄得主持人都汗流浃背了。然后就对着主持人扇扇子,最后搞得实在太过分了。当时我们大多数评委都有些反感了,觉得这完全是藐视规则。选手有比较新鲜活泼的辩风,但还是要遵守规则的。因为澳大利亚有3个辩手都是国内去的,普通话说的很好。她们四辩陈词时说:你们好象是在期待救世主,你们一副救世主的口吻,好像足球比赛一定要引进电脑裁判,但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她话说到这里,场下坐着的她的教练一下子站了起来,说:请大家跟我一起唱国际歌,然后就开始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等等,有些观众没有见过这种架势,其中有几个观众就开始不自觉的跟着唱。我们当时非常惊讶,哪有场下观众也可以参加辩论赛的,那不是成了第5辩手了吗。我们很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办法,还好,张译群就马上压住了。说场下的教练与观众不能参与辩论赛,这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都剪掉了,你们看不到,只有在现场时才能看到,所以这是一场非常滑稽的辩论赛。我们评委后来都说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确创造的了一种新颖的辩风,我们称之为戏辩像演出一样,当然这也情有可原,我们后来才知道,在澳大利亚,辩论是一种很时髦的活动,是一种文艺活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带有功利、盈利、商业色彩。女辩手经常表现自己的身材,姿态优美。这是他们的传统,因为他们的辩论赛是带商业性,是为了赚钱的,这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但是我们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安交大的四位辩手表现出了很高的素质,他们始终是临危不乱的,就你当时那场辩论点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足球评论员张璐,他点评时说:我确实是大开眼界,西安交大的四位辩手堂堂之诤,诤诤之旗,我很感动。

西安交大确实是临危不乱,甚至连对方辩手过来拍着你肩膀,四辩谭奇仍然表现得非常沉稳,可以说是不卑不亢,既不失了礼度,也不表现得惊慌。我觉得这样很好,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细节,当时在自由人对辩时,西安交大的四辩谭奇站起来和对方的一个女孩子对面,对方女孩子提出一个要求,要谭奇看着她的眼睛,谭奇有礼貌地答应了她的要求,然后等这个女孩说完的时候,谭奇说不能来看着那个女孩的眼睛,那样显得太无礼,于是他就非常彬彬有礼地说:我现在可以不看你的眼睛了吗?在征得对方女孩在征得对方女孩的同意后才移开视线,然后再开始做陈词。我觉得他表现得很有风度,确实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辩手,临危不乱。这场比赛结果很清楚70,西安交大赢了。确实是这样,因为对方根本都不是在辩论了,他们完全是在搞笑,打趣。不过她们也印证了她们教练的那句话:赢的伟大,输的光荣她们输也要轰轰烈烈地输,输出一种新模式,输出一种新风格。

第二场比赛西安交大的对手是南洋理工大学,最后决赛西安交大对的马来西亚大学。马来西亚大学也非常厉害,我记得很清楚,马来西亚大学是正方,西安交大是反方,辩题是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双方各自举了很多例子。包括马来西亚大学,他的理论立论也是很厉害的,但是西安交大总体上配合的很好,再加上四个辩手比较整齐。而马来西亚大学有两个辩手非常厉害,一辩和自由人,尤其是自由人胡渐彪,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当时他个人分是最高的。最后他可能分数跟路一鸣平了,路一鸣好象总分只高他一分,因此路一鸣当了最佳辩手。实际上,我,孙东东老师都投的胡渐彪,那个小伙子,首先,给人感觉好,人长的很漂亮,而且他为人彬彬有礼,我就拿场下的一些事举例。当时,我们大家都在一起吃自助餐,评委和选手一起,每次在食堂一遇到我们,小伙子非常有礼貌,往旁边一站,做一个非常优雅的手势,老师请,而我们每次用完餐后,小伙子都会帮我们端些水果,说老师请。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礼貌,特别有教养。大家知道,现在中国的大学生,就是你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从来不考虑别人,所以我们觉得马来西亚大学来的这个大学生,居然有这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我们当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再加上他的辩风也使人感到非常亲切,他当时说了美和美感的区别,就像针扎在手上的疼痛感,你不能说疼也是本身具有的特点,那形容得非常好,但由于西安交大总体水平更高,四个辩手比较均匀,稍胜一筹,拿了冠军。
发表于 2009-5-10 11: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2000,是我带的武汉大学辩论队在全国拿了冠军,然后2001年我们到了新加坡,那现在我们把话题梢梢一转,谈谈我们武汉大学的辩论赛过程。

武汉大学从93年复旦大学的那场辩论赛后,武汉大学辩论赛就像国内所有大学一样,搞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尤其是学生,民间的各种社团比较多,但是没有参加什么比赛。95年上海电视台办了第一届名校邀请赛,武汉大学也在被邀请之列。当时是由周运清和李兴老师执教,带队到了上海。第一场对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可以说是一个有辩论传统的名校,当时的辩题是一个关于环境的问题,他们的立场是环境危机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我们的立场则相反,这个辩题看来好像是对武汉大学稍稍不利,但我觉得不利方面也有很多的因素可谈。那么这场比赛是武汉大学输了,第一场初赛就输了,但我们一直坚持看完了比赛,后来灰溜溜的回来了。这就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紧接着97年武汉大学又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专业比赛电脑杯,它有一个分会场设在武汉,就是华工,那我们武汉大学就参加了。第一轮比赛我们武大赢了,第二场复赛的时候就碰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是支很厉害的队伍。因为它有个很厉害的选手,就是从97年那场比赛脱颖而出的。到2000年参加初赛,到2001年全国没有参加决赛的人,叫顾霖云,是南京人,我当时没有去看,而我的学生,就是后来我们队的三辩余磊去看了。他回来说:一个顾霖云把我的三辩手都打败了。所以在复赛阶段我们就输给了电子科技大学,这次比赛又输了。

这两次失败给武汉大学辩论队很大打击,从那次后大家就好像对辩论失去兴趣了,因为每战必败,出去就输。后来到了98蓝带杯蓝带杯是国内第一届大专辩论赛,是第一届国内的,由中央电视台选拔最高级别的比赛。当时在邀请各个学校参加时,当然就想到了武大,但当时武大受到邀请后经过学校领导商量,我们婉言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准备,所以蓝带杯我们学校就没有参加。


时间一晃就到了99年,自从97年失败后,98年我们没有参加蓝带杯学校还是很着急,想着还是要提高学校的辩论水平。于是在校方的支持下,学校办了个班子
,请了几位老师组成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叫辩论艺术课专家委员会,然后开了一门选修课,叫辩论艺术,由十几个老师轮流讲课,从不同角度讲自己对辩论的理解,98年开始我们每年开一学期这样的课,热爱辩论的同学都可以选修这门课,这可以说为我校的辩论发展起了一个奠基的作用。到99年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武汉的凌云集团出资举办了一场辩论赛,他们与武汉教育电视台联系后,双方一拍即合,那么就由武汉教育电视台主办了一次凌云杯全国辩论电视邀请赛,这个邀请赛由于是在武汉举办,当然武大、华工也在被邀请之列,所以我们武大就参加了。而华工说什么也不愿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准备组建武汉大学辩论队。我记的很清楚,5月份比赛,4月初武大团委书记找到我,想我带队。我说:让我带队可以,我对辩论也很感兴趣,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辩论赛所有事情我说了算,任何人也不能干预。他当时也很爽快,说:好,我们学校全力支持你,整个辩论赛从选人到训练都是你说了算。这样我就把辩论赛的事情接下来了,接下来就是选拔队员了。首先是报名,经过一轮演讲比赛。我因为上课事多,前两轮比赛我都没参加,到第三轮一对一的辩论我在去看时,余磊,就是后来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他们当时组建了一个社团,叫大学生辩论协会。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举行辩论赛了,但由于97年后武大一直没有参加辩论赛,他也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他听说我要出面组织这次辩论赛,但不知消息真假。那天我去看第三轮考试时,他们几个辩协的同学都没有参加报名,看到我后就问我是否真的组织这次比赛,我说是的,然后他们就当场报名参加比赛,因为辩协的学生平时经常举办辩论赛,确实技高一筹,我挑了十个队员大概有六、七个辩协的。到53号我们正式集中训练,我选了六个对员进行封闭训练。当时条件很艰苦,因为一切都是刚起步,我只向学校要了两间宿舍让队员们住在一起,好集中训练。

后来学校给我们拨了3间宿舍,是地下室,又阴又潮,设备非常简陋,就几张硬板床,我们就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训练,直到518号比赛。这次比赛有8个学校参加。其中有我们的老对手?中科大,还有哈工大,济南大学等。这几支队伍都参加过98年时的蓝带杯有很多经验,我们觉得这三支不可小瞧。我们第一轮抽签对中国地质大学,就是武汉的两支大学自相残杀,抽到的题目是体育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现在体育商业化是个潮流。当时学校给我们支持的力度还是比较小的,没有太大多的经费,请不起太多的体育专家,最后是通过朋友关系请了体院理论教研所的老师来给我们讲了两三次。而地大则是雄心勃勃,他们把武汉体院的理论研究所的老师教授全部请去,讲了整整一天。但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理论积累扎实,经验多,我想我们一定会赢,后来果然在比赛中我们轻轻松松地打败了地大,51赢了。他们主要输在没有经验。紧接着,半决赛我们对济南大学,那场比赛题目恰好是与我的专业有关的,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是对垒还是融合。但我方立场与我平时的观点却相反,我的学术观点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格局是冲突。而我方抽签是融合,我说那也不要紧,反方该说的我都知道,所以那场比赛我方一辩陈词完了以后,对方一辩就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因为他要提出的观点全被我方质疑了,封死了,所以我们非常顺利地拿下了地二场比赛。第三场我们进了决赛。而另一边的四支队伍首先是华师赢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接着是中科大对重庆大学,结果中科大胜出。

紧接着是中科大对华师,非常轻轻松松的就把华师干掉了,那场辩论赛称得上是经典之战,中科大真是死而后生,破釜沉舟,他们的辩题明显占下风,是和平共处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华师的立场是和平共处是可能实现的梦想。大家想一想,一般我们讲辩论赛的辩题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般是不会出可能不可能的辩题,因为不可能几乎是没法辩,只要有一点可能性都是可能的。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才是不可能而且我们的国家原则也是和平共处和平共处是人类一种美好的前进方向,如果说它不可能,岂不是给人类当头一棒,所以当初在报到时,中科大就提出这个辩题不公正,要求重新抽签,但委会拒绝了。华师呢,是满怀获胜的信心。在比赛的时候,华师正方一辩上来陈词,都是常规性的,比如人民的期望社会的发展等,还举了很多的事实。结果没想到反方一辩的陈词,观点非常独特,弄得华师措手不及。当时中科大是这样立论的,我一直到今天都记得很清楚,他说:我们要辩论,首先我们要把概念弄清楚,我们先明白什么是和平共处,但是和平的共处不等于和平共处,就好像华中师范大学不等于华中的师范大学,老虎不等于是老的虎,老鼠不等于是老的鼠。这确实是这样,它是个专门术语,而国家呢?国家是阶级矛盾冲突的产物,只要有国家存在一天,就不可能实现和平共处,将来呢,将来呢,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失了,也就不存在和平共处这一说法了,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无论国家是存在还是消失,都不可能存在和平共处。


说得很有道理吧?和平共处的确是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嘛,两个人之间不能说是和平共处。虽然我们可以借用这个词。但这不是用这个词的原意。和平共处是一个专用术语,在辩论中他们一再强调,华中师范大学能说成华中的师范大学吗?华中有很多师范大学,它们都能叫做华中师范大学吗?显然不是,华中师范大学是一个专门的术语。接着往下谈,既然和平共处是国家间的一种关系,那么国家是什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因此国家只要存在一天,国内就一定有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而国际上,国家都是利益集团。每个国家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既然这样,国家间一定含有利益冲突,因此只要国家间的本质存在,它们就不可能和平共处。这时华师说,那国家间在未来不是可以和平共处吗?中科大随着说到共产主义上社会,国家都消亡了,那国家间的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当国家存在时,其本质决定它们一定不可能和平共处,当国家不存在时,也就不存在国家间的关系,也就不存在和平共处。所以无论国家存不存在,它们都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我觉得这是我见到的辩论赛中最高的立论,逻辑极其严密,条理清晰。特别是这个辩题是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中科大是输定了的。没想到他们竟能反败为胜。这的确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结果,中国科技大以50战胜华中师范大学。

这样我们和中国科技大学两个学校打入决赛。当时我就对我的同学说,这个学校不可小看,在当天晚上我们什么事都没有干。首先看电视,看看他们几个辩老鼠不等于老的鼠一样,我们就用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手,尤其是四辩刘继海,他是三朝元老今年大家都看到,他仍是四辩,只不过现在有点不如当年的机智,敏感。现在的条条框框很多,年纪越大,思维可能易僵化。在当时他真的是口若悬河。他的口音带点东北话,是沈阳人。我非常喜欢这个辩手,但他有一点狂。据说他中学就搞辩论,所以我说这个辩手不可低估。因此安排了于磊和另外一个同学来压他。于磊是个快攻手,结果比赛时非常有趣,这次又是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老题目。95年周运清老师带队到上海就是环境问题输给他们;这次我们又是反方,题目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我们制定了适当的战略。我当时分析:他们很可能把发展经济变成经济发展,发展经济本来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发展经济是一个过程,我们提到的发展经济不是只要经济不要环境,我们是要一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不同的。经济增长只讲量不讲质,经济发展可以说既讲量又讲质,要求多方面综合发展。我们当时估计对方很可能做这个文章。对方要拿可持续发展这张牌,他们只能说发展中国家已不是象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不止是单纯追求数量,而是已考虑到质量考虑到环境。因此我们首先要发展经济,但他们讲的发展经济是经济发展。在估计到这一点后我对我的队员说,你们要搞清楚这一点:首先,发展经济不能转变为经济发展,即使是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转变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专用术语,就象老虎不等于老的虎,。后来果然如我们所料,所以这场比赛从头到尾一直是我们控制主动权,最后以41赢了。但我始终认为对方四辩是一个很优秀的辩手。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赛后,评委休息时主持人忽然想到一个题目,本来主持人想把这个题目改成决赛题,但主委会没同意。他的题目就是强权胜公理还是公理胜强权。在休息时,主持人建议双方四辩立场发挥试辩一下这个题目,刘继海做为正方首先陈词,没有一分钟思考时间,站起来就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口气用了七个排比句,确实厉害。当然我们四辩也很厉害,但刘继海还稍逊一筹。这样,我们就拿了冠军。虽然比赛规模很小,武大却很高兴。在当时的庆功会上,一个老师就提出一个口号叫一年上北京,两年下南洋

意思就是说我们明年拿到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冠军,然后再到新加坡去参加比赛。我当时的想法也是拿冠军,所以这个辩论队就没有解散。在当年的金秋艺术节上我又挑选了一名新队员。也就是一辩蒋可,当时她发挥得很好,但后来由于受到束缚,在其他三个师兄面前,她一直是很乖巧的女孩。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以后的发挥还不如在武大的发挥。所以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中的队员有三个是以前的老队员,在97我们就进行了训练。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中武大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到了四月底,所有报名的队伍(18支)分成三个赛区到北京抽签,当时我代表武大到北京抽签。坦率地说,那些评委里有很多人是我的朋友。因为99年我已经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评委了。他们和我都指导过国际大专辩论赛。2001年,他们当中仍有如几个是全国大专辩论赛的评委,这里面当然有些面子。但我知道中央电视台是要在全国播出来的,所以你要靠实力。如果没有实力的话,他和你的关系再好也不敢把你搞成冠军。我当过评委,我是知道的。我被分到上海赛区,其他两个是上海赛区
和成都赛区。我当时就反对,凭什么把我分到上海赛区,湖北是在西部呀!我为什么不愿意到上海赛区呢?因为上海人特别排外,上海历来比赛都是有上海队就保上海队,没有时,按照地域,江苏、浙江队离它更近的,他就越偏袒,离它越远就越不关照。

所以这样,我们到上海是最远的,上海有两个队伍,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武汉有两个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另外两个是大连海事和中国科技大学。但我的反对并没被主委会同意,没办法只有去上海。六个队中先淘汰三个,剩下三个再进行循环赛,最后角逐出两个队参加全国的比赛。我们估计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会出线。6月比赛,第一场即使华中师范大学对中国科技大学,巧得很,双方的辩手都是各换了一个。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来自武汉,当然要互相帮助。因此,我们把当初和中国科技大学比赛的录像给了华中师范大学。我们队对大连海事,可以说很幸运,因为大连海事是最弱的,但是我们到网上查看支持率时发现,武大的支持率是最小的,因为武大以前没有参加过全国性的大赛。

结果,到上海后的第一场比赛,华中师范大学就被中国科技大学打得一塌糊涂,第二场我们对大连海事,较轻松得以50胜利,第三场是上海的两支队伍。最后很明显复旦大学胜利。果然如我们所料,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通过第一轮比赛,接下来是循环赛,三个队伍要两个出线。第一场我基本上没有换,在对方队员心里就产生恐惧心理。就像刘继海说的,我们怕的不是辩题,怕的是武汉大学。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场我们又讨论环境问题,好像只要对中国科技大就一定会是环境问题,那么辩题是旅游开发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做为正方,中科大作为反方。比赛结果我们取得了较明显的优势50胜利。实际上这时我们就已经出线了,除非我们以05输给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又05 输给中国科技大。但这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没有掉以轻心,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全国冠军,最后决赛的题目是高中毕业生出国利弊我们是反方,结果我们以明显优势胜利。接下来是中国科技大对复旦大学。很明显,谁赢谁出线。比赛就在当天下午举行,但两点钟时,复旦忽然来人说,他们弄反了辩题,本来应该是正方,但他们却准备了反方的资料,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失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复旦也太掉以轻心了,当时中国科技大很有风度地提出要换一个辩题,但被复旦拒绝。在比赛中,复旦临时准备的稿子。当然发挥很不好,但最后评委竟然判复旦大学赢,在各方面一致反对下,主委会不得不重新投票,并且请去了中央电视台等权威人士到场,这样,中科大才得以出线。

武汉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出线后,移师北京进行决赛,在决赛过程中,我觉得打得最艰难的是和中国政法的比赛,中国政法是在青岛赛区出线的一支队伍。大家都知道,中国政法是一支很厉害的队伍,他们培养的都是律师,都是搞政法的,都是口才很好的。那次的辩题是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谈我们刚在上海和复旦大学辩的就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弊谈。那时,我们作为反方,结果到了这里,我们又作为正方,讲的是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这是很矛盾的,而且中国政法也有我们在上海辩论时的录像,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那场比赛可以说打得势均力敌,只有在自由辩论中,我们比中国政法稍胜一筹。第二场就是很轻松地战胜台湾东部大学,最后一场决赛,我们碰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前面已经讲过在97年,华中理工大学输给了他们。那次的辩题是城市交通问题,我们作为正方,观点是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反方的观点是交通问题主要是管理我们材料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我们知道对方喜欢搞一些知识性、技巧性的问题,在半决赛和初赛时我就发现对方二辩总是喜欢想对方提一些知识性的问题。

就此,我们做了一些准备,果然二辩在公辩时又提了一个知识性很强的问题,我们是有备而来的,我方队员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反驳他:我们这是辩论赛,不是知识竞赛,我想你说的这个问题不但我回答不出来,就是在场的评委、专家也不一定知道,我们再来共同探讨这番话立即赢得了一片掌声。在接下来的比赛下,对方二辩再也没有提问类似的问题,这样我们就控制了主动权,赢得了这场比赛。

我想到了2001年的比赛就不必多说了,第一场对香港大学,非常顺利,第二场对新加坡国立大学,以50取胜,第三场是对马来西亚大学,首先怪我运气不好,那个题目是很不平均的钱是否是万恶之源我们作为正方,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同学们看电视播放的只是片段。

现场很多我们占优势的都没有播出来。因为中央电视台代表党中央的声音,有很多东西它不便播。就在我们占优势的情况下,评委仍判马来西亚大学赢。这个结果是很出人意料的。中央电视台副主编在当天中午的闭幕会上说我看武汉大学表现得很好,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没有拿到冠军,但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今年我到北京做评委,我就对中央电视台提意见,明年的全国大专辩论赛要改革,今年全国大专辩论会我是评委会主任,整个过程我都参与其中。但今年的比赛不精彩,因为这个赛制已经过时了,我们的原意是以辩为主旨,但现在的辩手都以背为主要成分。《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说今年辩论赛不精彩,要与时俱进,所以辩论赛要改革,从明年开始我们计划了一种新的赛制,既然是国际比赛,评委也要国际化。

好,今天我讲了这么多。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9-5-10 11: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6: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花辩
戏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12:25 , Processed in 0.1143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